1第二单元在阳光下1、我们知道的太阳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创编和讲述有关太阳故事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地、有创造性地思考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提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主题;激励学生利用自己的方式查阅、收集有关太阳的资料,并进行整理与交流。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引导他们尝试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活动,让他们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不断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2.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外)经历一些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经历对太阳的已有知识的交流过程;·经历对太阳与人类之间建立联系并创编和讲述相关故事的过程;·经历对“关于太阳的资料”的收集整理交流过程。3.组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交流有关太阳的知识、资料,并在此基础上,了解到一些有关太阳的初步知识,意识到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关于太阳的影像、图片或多媒体资料等学生准备:关于太阳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可以事先制作一些简单的小报三、教学过程(一)、引入1.引导语:每天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新的一天开始了。温暖的阳光伴随着我们来到了学校,开始了一天的学习生活。关于太阳和太阳光,我们知道些什么?2.出示课题:我们知道的太阳。3.学生个别交流“我们知道的太阳”。4.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简要地记录相关内容。5.引导学生将这些内容归类。6.教师做简单的评价。2(二)、太阳的故事1.出示或阅读教材中的插图,说说这些图的内容。2.任意选择其中的两幅图片,思考这两幅图之间有什么联系。3.小组根据两幅图之间的联系,创编一则关于太阳的小故事。4.以小组的形式交流和讲述小故事。5.给我们的故事分分类。(比如:科学家的故事,太阳和人类的关系的故事,太阳的奥秘的故事等)(三)、整理交流我们的资料1.展示我们收集到的其他资料。2.给这些资料分分类。3.小组设计一份以太阳为主题的小报。(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进一步收集资料)4.举办一次太阳报展。(可以安排在课外进行)《我们知道的太阳》资料收集整理记录表收集整理者姓名:时间:年月日资料的主要内容资料的形式或收集途径2、阳光下的影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和测量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变化,并进行简单的记录过程;鼓励学生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记录方法,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进行太3阳与太阳光及物体影子的研究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科学测量、认真记录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思考和实验,让他们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不断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2.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外)经历一些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经历认真细致地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过程;·经历持续观测、记录影子长度变化的过程;·经历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记录方法的过程;·经历根据测量数据绘制数据方格图的数据整理过程;·经历对阳光下影子特点的探讨过程;3.组织、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测量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知道太阳光沿直线传播,物体挡住了阳光就会形成影子;认识到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变化的;理解阳光与物体、物体与影子的关系;意识到自然界中的一些变化是相互关联的。二、教学准备小组实验用:竿子、尺、方格纸等教师演示用:课前考察教学地点,布置好场地。在室外教学时,要注意安全三、教学过程(根据40分钟教学时间进行调整后的教学过程)(一)、引入1.引导语:“来自太阳的光线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传播,没有任何东西比光传播得更快。光能让我们看到周围的东西,太阳是光的主要来源。”2.出示图片,观察树林里的光和影。3.出示课题:阳光下的影子。(二)、观察影子1.引导语:关于阳光下的影子,我们知道些什么?能提出一些什么问题?2.提出任务:到室外去观察物体的影子有什么特点,观察随着时间的变化,物体的影子有什么变化。3.讨论观察记录的方法。4.准备观测记录活动的材料和工具。5.出示测量影子长度的记录单(参见表格示例)。6.到室外进行第一次的观测记录活动。7.将观测的影子长度记录在表格中。8.观察阳光下影子的特点。(三)、阳光下影子的特点1.交流观察到的阳光下影子的特点以及发现(包括以前的认识)。2.踩影子的游戏(目的无非是消磨到15分钟以后,可以安排其他的活动)。3.第二次观测与记录。44.教师演示数据方格图的绘制方法。5.学生将观测得到的数据绘制成方格图。6.对比分析方格图,交流讨论其中的信息。7.讨论:阳光下的影子有什么共同特点?8.说说太阳、物体、影子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四)、拓展和小结1.通过影子的特点,你能联想到阳光的传播问题?2.关于今天获得的有关知识,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测量影子长度》记录表竿子长度开始时影长半小时后影长2小时后影长123测量者姓名:测量时间:年月日3、改变阳光的传播路线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照亮阴影中的小球和制作观景箱的过程;鼓励学生根据一定的任务需要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工具,有创造性地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从事相关的研究和制作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制作的水平,让他们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不断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2.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外)经历一些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经历“让阳光照亮阴影中的小球”的活动设计过程;·经历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及过程的思考过程;·经历制作观景箱的活动过程。53.组织、指导学生在照亮阴影中的小球和制作观景箱的过程中,认识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借助一定的物体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意识并了解到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二、教学准备小组实验用:小球等小物品、镜子;制作观景箱材料——两片相同长度的镜片、纸盒1只、玩具小屋1个、剪刀、胶带纸或双面胶等。教师演示用:利用镜面反射的各种玩具或自制物品;事先找好“照亮阴影里的小球”的场地。三、教学过程(一)、照亮阴影里的小球1.教师出示场景——“阳光下围墙阴影里的小球”。2.提出任务:不移动小球,让阳光照亮阴影里的小球。3.学生根据任务设计实验。4.学生交流实验方案。5.学生活动:利用平面镜照亮阴影里的小球。6.在阳光下做一做镜子反光的各种游戏。(二)、镜面的反射和应用1.交流在反光活动中的心得和发现。2.说一说阳光是怎样照射到小球上的,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3.认识镜面的反射现象。4.交流镜面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三)、做一个观景箱1.阅读观景箱的制作过程,小组讨论制作的材料及方法步骤。2.教师展示观景箱的制作过程。3.学生根据自选材料自制观景箱。4.学生观察观景箱里的有趣现象,并尝试解释。5.展示各种利用镜面反射制作成的小玩具或自制物品及制作方法,激发学生的制作热情。6.课外根据学生的制作情况,开一个小型展览会。“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状况调查”记录调查者姓名:调查时间:年月日物品名称或使用部位所起到的作用“观景箱的制作方法”设计方案设计者姓名:设计时间:年月日6制作材料制作过程4、美丽的彩虹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制作水棱镜和牛顿盘对光的分解和合成现象进行观察研究;鼓励学生积极地、有创造性地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激励学生在课外进行制作彩虹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实验和思考,让他们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不断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2.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外)经历一些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经历对太阳光谱的观察过程;·经历对阳光的分解和单色光的混合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过程;·经历制作水棱镜和牛顿盘的过程;·经历简单的分解阳光和光的混合的实验过程;·经历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研究方法和实验工具的过程。3.组织、指导学生通过制作水棱镜和牛顿盘观察光的分解和合成现象,并在此基础上,知道“三棱镜能分解阳光”;认识到“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这些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也能形成白光”;了解有关光的折射的初浅知识和人工制造彩虹的方法。二、教学准备小组实验用:三棱镜、水槽、水、小镜子、白色卡纸、制作牛顿盘的套材教师演示用:小组材料、牛顿盘成品、相关图片7三、教学过程(一)、观察阳光的分解1.教师演示:利用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墙壁上。2.学生描述并解释观察到的现象。3.教师出示三棱镜,简介其结构。4.引导语:将一束阳光照到三棱镜上,将会出现什么情况?5.学生猜测。6.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现象。7.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8.让学生尝试解释这种现象。9.教师传授:阳光穿过透明的三棱镜时,光行进的方向会发生改变,被分解成多种颜色的光,形成太阳光谱。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二)、利用水棱镜观察光的分解1.引导语:没有三棱镜,我们也能用水和镜子分解阳光。2.教师出示水棱镜的制作方法,演示制作过程。3.学生自制水棱镜,观察阳光的分解现象。4.学生交流观察结果,以及其他的发现。5.学生讨论并交流以下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还在哪里看到过类似的现象?我们还能用哪些方法制作彩虹。6.教师出示制造彩虹的简单方法,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尝试。(三)、单色光混合成白光的探究活动1.提出问题:太阳光通过棱镜分解成的多种颜色的光,是否能再混合成白光呢?2.学生作出判断,并尝试说明判断的依据。3.小组研讨:怎样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我们的想法,画出示意图。4.学生交流想法及示意图,教师简要评价并示意学生在课外加以进一步研究。5.出示牛顿盘及制作方法,并解释怎样做这个观察实验。6.学生利用牛顿盘制作材料(事先最好准备好制作的半成品),组装成牛顿盘。7.学生观察活动,交流观察结果以及想到的问题。8.为学生的观察研究提供相应的研究问题:9.旋转的方向、色彩的排列、色块的大小是否会影响白色光合成的效果?并加以证明。10.从7种圆形纸板中任选几片做相同的实验,是否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利用牛顿盘来合成光的研究”记录研究者姓名:研究时间:年月日牛顿盘配色方案旋转后的合成效果5、阳光下的物体8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对不同颜色物体在阳光下的反光能力和吸热能力的探究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地、有创造性地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激励学生在课外继续进行光的反射和吸收的探究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对比实验、整理和分析数据,让他们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不断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2.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外)经历一些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经历对不同物体的反光能力的探究过程;·经历对“物体特性与物体反光能力的关系”的思考、假设和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经历对“不同颜色对物体反光能力和吸热能力的对比研究”的探究过程;·经历利用温度计连续测量物体温度,获得实验数据的过程;·经历利用图表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的过程。3.组织、指导学生通过对不同颜色物体在阳光下的反光能力和吸热能力的探究过程,认识到“物体表面的颜色是影响物体反光能力的重要因素”“不同颜色的物体在阳光下反射光的能力以及吸收热量的多少是存在差异的”“物体在阳光下的温度与吸收太阳热量的多少有关”“物体的颜色、物体的反光能力、物体的吸热能力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二、教学准备小组实验用:镜子、彩色纸、塑料垫板等各种反光材料;温度计、纸盒、剪刀等。教师演示用:学生用品一套、数据统计表等。三、教学过程(一)、观察反射1.引导语:除了镜子之外,其他物体是不是也能反射阳光?2.学生作出判断,并分组讨论实验方案。3.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制定观察不同物体反光能力的方案。4.学生对多种物体的反光能力进行预测,并按一定顺序排列。5.学生进行分组观察活动。6.交流活动成果:观察到的结果、与预测是否相符、发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97.讨论:阳光下物体反射光的本领与物体的哪些特性有关?8.说说日常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这种关系提高或降低物体反光本领的。9.教师举例:白墙、黑板、屋顶的反光材料等。(二)、测量物体的温度1.引导语:夏天我们为什么要穿浅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