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内容概述】本章的总体特征是世界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不断向前发展。工业革命成为推动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巨大动力,在它的推动下,世界历史出现三股进步的政治潮流,即资产阶级政治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民族解放运动。(或称为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三大倾向)在这个时期,汹涌澎湃的民族统一运动、改革运动和革命运动的浪潮席卷欧洲和北美洲,这大大加速了这些国家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且导致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的确立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19世纪70年代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过渡,世界联结成一个在经济上、思想文化上密切联系的整体。科学技术获得飞速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发明和运用以及化学工业的建立与发展为显著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社会生产力的再一次飞跃,资本主义经济实力更趋壮大,垄断组织应运而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世界近代史上各种矛盾不断变化发展,并日趋尖锐。亚、非、拉美国家不断掀起民族解放运动,新型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解放运动开始兴起。在专制主义盛行的俄国,产生了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列宁主义。同时,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瓜分和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越演越烈,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考点知识讲解】考点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1)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如何理解工业革命最先出现在英国。理解方法,考虑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出现应具备的条件,用具体史实说明英国此时已具备这些条件。???提示:可继续用此方法理解法国工业革命为何障碍重重。前提:政权(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但政治动荡);条件:劳动力(小农经济大量存在,工业劳动力缺乏);资本(高利贷资本发达,工业资本相对缺乏);科技(中小企业多,不利于技术、机器的发明与推广);市场(小农经济多,国内市场狭小;殖民战争失效,丧失大量海外市场)。2.工业革命的社会根源。(1)市场根源: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劳动是手工劳动,它所容纳的生产力是有限的,在这样的生产力水平下,欧美国家的工业未能在国民经济中取得主导地位,同样也未能形成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关系。到了18世纪,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力已经发展到极限,但市场不断扩大的态势有增无减。为了向世界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工业产品,西方先进国家都迫切需要工业生产力有—个突破性的大发展,这也是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巩固、扩大的历史需要。(2)政治根源: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因为资产阶级主体的商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势力不够强大,革命后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还未健全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能把国民经济纳入其发展轨道。只有在工业生产力有了大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进一步成熟后,资产阶级才能真正在经济上、政治上确立自己的地位。(3)社会根源: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还只在欧美少数国家建立,为使资本主义充分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加速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进程,也需要生产力有一个大的突破,从而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在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物质基础上。3.如何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主要是技术革命,是经济领域里的现象,但同学们要更多地从政治角度理解和把握其影响。(1)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看:工业革命调节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巩固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2)从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看,工业革命壮大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使两者矛盾加深: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突出表现为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因而又存在商业资产阶级与工业资产阶级的矛盾,故在工业革命发展的过程中,商业资产阶级统治逐步让位于工业资产阶级统治。(3)工业革命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以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为媒介,世界各地向着有机联系的方向发展,相互关系日益密切。在这种联系中居主导地位的是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4)东方从属于西方。(在东西贸易中改变了中世纪以东方为主的状况:列强用武力打开东方国家大门,使东方国家属于从属地位。这种状况一方面加剧了东方的落后贫困,一方面也猛烈冲击了它的旧思想和旧制度。)(5)城市化进程的展开和由此带来的思想观念的变化。(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1.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是本时期重大历史现象。随着工业革命在欧美国家的相继开展,无产阶级队伍不断的壮大,这就成为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的阶级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是有区别的。社会主义运动的主力虽然是工人阶级,但是社会主义运动是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才产生的。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巴黎公社运动之前,欧洲工人运动的特点主要有:政治斗争居多;组织性和纪律性加强;工人运动开始和社会主义运动相结合;开始出现国际联合。巴黎公社运动基本上可以看作是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的一个总结。首先,它是一场政治斗争;其次,它是一场暴力斗争;再次,在巴黎公社中体现了欧洲各国工人阶级的联合;最后,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经济前提: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社会条件: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日益暴露。(从1825年起,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给劳动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集中地暴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病。)阶级条件:三大工人运动。工业革命使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三大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理论条件:三大思想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实践基础:马、恩的一系列革命活动。3.巴黎公社的历史地位及失败原因。(1)历史地位:A、它是19世纪30年代以来国际工人运动的最高峰,借鉴和继承了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经验,根据当时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利益和愿望,作了可贵的尝试。B、具有自发姓、暴力性和政治性三大特点,是以前工人运动的总结,又是有创新精神的革命运动。C、具有重要的创新精神,这就是打破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是马克思主义国家演说的核心内容。因此,巴黎公社运动史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失败原因:A、主观原因:公社领导人的某些失误,说明法国工人阶级还不够成熟,如缺乏统一的军事指挥。未建立工农联盟、没有形成权威的领导核心等。B、客观原因(根本原因)当时法国的资本主义还处在上升时期,还代表着历史发展的主流。这次革命的发生,并不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的结果,而“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3)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1.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本阶段资本主义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是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并初步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同前一时期有些类似,本时期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主要有两种方式:革命和改革。通过这两种方式各国纷纷完成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或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障碍。在这个过程中,法国和美国两个国家都发生了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革命之前两国都是资本主义国家,革命的目的是进一步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一些未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有些改革是通过统治权力易手的方式(如日本);有些改革是通过消灭分裂割据势力,实现统一和建立中央集权的方式(如德意志和意大利);有些通过改革重大的传统制度(如俄国),实现向资本主义的过渡。改革也能够体现资本主义发展潮流无法阻挡的历史大趋势,它反映出各国统治阶级再也无法按照以前的封建统治秩序照常统治下去了,只好主动进行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如俄国的沙皇本为封建统治阶级,但却改变了封建生产关系。普鲁士的容克阶级尽管是资产阶级化的封建贵族地主,但仍具有很强的封建性。容克阶级的代表人物俾斯麦一向仇视革命,但正是在他的主持下,德意志完成了统一,俾斯麦也因此成为“1848年革命遗嘱的执行人”。尽管他只是一个“非出本心的革命者”,但却起到了革命者的作用。因此,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这个趋势并不是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改革相对于激烈的革命而言较为温和,可以避免在短时间内对生产力造成巨大的破坏,并能保持资本主义发展的稳定性。但是,进行资本主义改革的国家往往是资本主义发展并不充分的国家,在改革的过程中大量的封建残余被保留下来,国内缺少民主氛围,对外富于侵略性,对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到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更是势不可挡地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蔓延开来。2.如何评价美国内战。这里所说的美国内战指的是1861-1865年美国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之间的战争,又被称为“南北战争”。这是美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内战,对内战我们一般持批评、反对的态度。然而对于美国内战,列宁却用“极伟大的、世界历史性的、进步的和革命的”的词汇来形容它的意义。因为美国内战不同于任何一次出于个人或政党的私利而进行的夺权斗争。从政治、经济领域来说,此次战争是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进行的,是合乎历史发展潮流的资产阶级革命;从道德领域,此次战争是为废除不人道的黑人奴隶制而进行的,是合乎人类善良本性的正义战争。南北战争爆发前,正值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扩展之时,为工业资本的发展扫清道路,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而美国自独立以后,就存在着两种经济形式,即北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尽管从本质上讲,南方种植园经济是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而生产的,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其经济形式也属于资本主义经济。但是南方的奴隶制度却日益成为美国工业资本发展的巨大障碍。19世纪上半期,北方的工业革命如火如荼,随着大批新兴企业(如矿山、钢铁企业、冶金企业、燃料企业)的新建和机器制造、纺织等行业的出现,北方工业资产阶级急需保护国内市场,保障原材料供应;需要提高关税、限制外国工业品进口,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特别是需要大量自由的劳动力。当时美国正在开发西部,根据美国宪法对议员选举的规定,西部新成立的州是自由州还是蓄奴州,将直接关系到美国的工业资产阶级是否能控制参议院,控制美国政权。在这种形势下,南方的种植园奴隶主为了牟取高额利润,为了控制国家政权,则竭力把棉花等原料大批运往英国,并从英国输入大批廉价工业品,他们主张降低关税,扩大进口,扩充奴隶数量,在西部扩展奴隶制度,增加蓄奴州。因此,奴隶制的存在已成为美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另一方面,在种植园主的残酷剥削下,南方的黑奴过着悲惨的生活。当时以斯托夫人为代表的北部和西部的进步政治家和人道主义者,竭力唤醒白人的良知,反对奴隶制度。在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的感召下,反对奴隶制度成为善良美国的呼声。在这种背景下,反对奴隶制度的政治家林肯当选美国总统,并毅然决然地领导了旨在废除奴隶制度的南北战争,并最终赢得胜利。使美国工业资产阶级牢牢把握政权,为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道路。正因为内战爆发的原因是为美国资产阶级进一步发展清除障碍,结果又确实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向前作出贡献,所以我们又把美国内战称为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3.比较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和俄国废除农奴制有何异同:相同点:(1)原因都是工业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更多的自由劳动力;(2)都是由最高统治者颁布法令而使广大黑人/农奴得到了人身自由;(3)结果都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不同点:主要是解放的方式不同:美国是叛乱诸州的黑人奴隶都无条件的获得解放,而俄国解放农奴则是通过赎买的方式进行的,实质是对农奴的一次掠夺。4.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1)统一前的德意志和意大利都处于分裂状态;(2)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迫切要求结束四分五裂的局面。(3)德意志和意大利都是通过一个主要邦国领导,外交和战争手段相结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