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永江高速公路第一合同段黄瓜山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黄瓜山隧道施工组织设计1.编制依据1.1黄瓜山隧道初步设计图。1.2国家、交通部现行技术标准、施工规范及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1.3国家、交通部、地方政府有关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规定、规则、条例。1.4黄瓜山隧道施工现场调查报告。2.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黄瓜山隧道穿越重庆市永川区境内的黄瓜山,进口位于重庆市永川区南大街双柏树村,其北270m有与永川区环城路连接的村级碎石路通过,交通一般,出口位于双竹镇天良村,紧邻与省道S205相通的村级沥青路,交通方便。黄瓜山隧道全长3148m(左右幅平均值),左线全长3138米(K9+596~K12+734),右线全长3158米(K9+605.31~K12+763.31)。黄瓜山隧道穿越煤层,根据初设图纸设计,瓦斯含量小,属低瓦斯隧道。2.1地质概述2.1.1地形地貌隧道区属构造剥蚀低山地貌,黄瓜山为狭窄条状山,走向与构造线一致,至东北向西南延伸,低山顶部地形较平坦开阔,其两侧地形较陡,多形成陡坡及悬崖。沿隧道轴线地形起伏呈“n”字形,最低高程317米,相对高差约224米,隧道最大埋深208.6m。隧道进口位于黄瓜山北西侧斜坡脚处,线路基本垂直地型等高线进洞,地型较陡,斜坡坡向310°左右,整体地形坡度18~40°。出口位于黄瓜山南东侧斜坡坡脚处,斜坡坡向70~130°,整体地形坡度10~20°。2.1.2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重庆永江高速公路第一合同段黄瓜山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地质构造隧址区分布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层、崩坡堆积层、侏罗系珍珠冲组、自流井组及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现将各层岩性由新至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Q4)①崩坡堆积层(Q4c+dl)主要以含碎、块石的粉质粘土为主:黄色、灰白色等杂色,粉质粘土可塑状,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含砂岩强风化形成的砂粒,手捻砂质感极强。其间含强~中等风化的砂岩、泥岩碎、块石,碎块石直径一般100~1000mm,部分地表块石甚至可达2~5m。碎、块石棱角状,排列杂乱无序,分布不均匀,含量25%~40%不等。主要分布于隧道进洞口地形较陡的斜坡坡脚处,厚度1.7~8.2m。②残坡积层(Q4el+dl)隧道出洞口处的斜坡地带以碎、块石的粉质粘土为主:黄色、紫红色,粉质粘土可塑~硬塑状,干强度、韧性中等,含强~中等风化泥岩、砂岩砾石、碎石、块石,砾石~块石直径一般1~600mm,棱角状,排列无序,分布不均匀,含量10%~30%不等,局部达40%。厚度约3.0~11.8m。(2)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组(J1-2z)岩性以泥岩为主:紫红色、黄灰色,泥质结构,薄层~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中风化岩体较破碎~较完整,层间结合一般。主要位于出洞口。(3)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J1z)岩性以泥岩为主:暗紫色、紫红色、灰绿色、黄灰色,颜色较杂,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层理较发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含砂质且分布不均匀,局部形成粉砂质泥岩条带及团块。全~强风化岩体破碎,部分风化呈土夹碎石状,厚约0.80~9.20m。中等风化带岩体较完整,局部较破碎,层间结合一般。主要分布于进出洞口段,为隧道进出洞口穿越的主要岩层。(4)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岩性以砂岩为主夹泥页岩夹层。主要分布在隧道洞身段、出口段。重庆永江高速公路第一合同段黄瓜山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砂岩:灰白色泥质结构,厚层~巨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及少量云母,钙质胶结。局部夹厚1~5mm的煤线。中等风化~微风化带岩体较完整~完整,岩质硬~坚硬。单层厚度5.07m~85.10m。泥页岩:灰黑色,泥质结构,薄层~厚层状构造。含砂质,局部形成砂质页、泥岩。含炭质,局部夹煤线及厚约10~30cm的煤层。为隧道穿越的含煤地层。中等风化带岩体较完整,质较硬且脆,含煤时强度较低。单层厚度1.00~9.20m。2.1.3气象、水文隧道地处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季风气候显著。春季气温回暖早,但不稳定,寒潮活动较频繁;夏热伏旱多,降雨集中,局部有洪涝;秋季降温快,晚秋多阴雨;冬季较暖,阴多寡照。湿度大。根据永川气象站资料:永川四季分明,冬季65-112天,夏季133-97天,春季98-82天,秋季98-66天。无霜期长,年平均无霜期312天。热量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8.2°C,最冷月平均气温7.2°C,最热月平均气温27.7°C;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4.1℃(1958年8月19日),极端最低气温-3.6℃(1975年12月6日)。雨量充沛,分布不均匀,年均降雨量1036毫米,其中夏季(5-10月)降雨量892.9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80.9%。全年日照1306.7小时,占可照时间数的30%。年平均风速1.6米/秒,最多风向为NNW风,频率为13%。黄瓜山隧道进出口洞口附近地势低洼平坦,黄瓜山顶部地势开阔平坦,分布着大量水田,堰塘及小型水库,接受大气降水补给,若隧道施工不当,易造成这些地表水体的渗漏,造成洞内涌水量增加,危害施工。2.1.5不良地质现象本隧道区及周围滑坡、崩塌、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现象,主要不良地质现象有;进出口稳定性、穿煤及瓦斯。2.1.5.1隧道进出口稳定性隧道进口段崩坡堆积层厚0.8~8.2m,强风化带厚度0.8~6.2m,岩土界面坡度17~28度,与斜坡一致。自然斜坡在长降雨+暴雨的工况下,沿岩土界面的稳定系数重庆永江高速公路第一合同段黄瓜山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为1.18~1.50,自然斜坡稳定,隧道边仰坡开挖后,将使土体形成临空面,洞口以上土体稳定系数为0.9~0.99,斜坡土体不稳定,将沿岩土界面发生滑移。隧道出口段残坡积土层厚3.0~11.8m,强风化带厚度2.4~9.2m,岩土界面坡度10~16度,与斜坡坡向基本一致。自然斜坡在长降雨+暴雨的工况下,沿岩土界面的稳定系数为1.36,自然斜坡稳定,隧道边仰坡开挖后,将使土体形成临空面,洞口以上土体稳定系数为1.14,斜坡土体不稳定,但稳定系数比安全系数安全储备不高。2.1.5.2穿煤及瓦斯问题黄瓜山隧道左线K9+372~K9+431和K11+289~K11+420共有59m、131m的穿煤段落,右线YK9+393~YK9+456和YK11+294~YK11+412共有63m、118m穿煤段落。根据设计院提供的地质钻探资料表述,均为低瓦斯含量,煤层不自燃、有煤层爆炸性。2.3主要技术标准1)公路等级: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2)隧道设计速度:80km/h标准3)隧道建筑限界:(1)隧道主洞建筑限界见下图表主洞建筑限界表设计速度项目净宽(m)净高(m)行车道(m)侧向宽度(m)检修道(m)V=80km/h主洞10.2553.75×20.5/0.750.75×2重庆永江高速公路第一合同段黄瓜山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图7-1主洞建筑限界(2)隧道紧急停车带、车、人行横通道建筑限界见下表紧急停车带及横通道建筑限界名称净宽(m)净高(m)加宽带(m)紧急停车带13.05.03.5(含侧向宽度0.75m)车行横通道4.55.0/人行横通道2.02.5/2.4主要工程数量:隧道正洞开挖:Ⅲ级围岩4513m,Ⅳ级围岩999m,Ⅴ级围岩704m。喷射混凝土:19182m3;衬砌砼:Ф钢筋网:241943kg;格栅钢架:455榀;工16钢架:306榀;工18钢架:828榀;φ25中空锚杆:17472米/4992根;φ22砂浆锚杆:265158米/95565根,。Ⅲ级围岩317472m3,Ⅳ级围岩87099m3,Ⅴ级围岩69412m3。防水板:147377m2。3.施工安排3.1.管理目标3.1.1质量目标重庆永江高速公路第一合同段黄瓜山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确保全部工程达到国家、交通部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及设计要求,满足按设计速度开通的质量要求。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满足全线创优规划要求。3.1.2.工期目标2011年7月1日开工,2013年1月10日隧道贯通;2013年8月10日完工,达到竣工交付标准。3.1.3.安全目标无人身重伤及以上事故;无等级火警事故;无机械及交通事故;无责任行车事故;年负伤频率低于5‰。3.1.4.环保及水保目标施工过程中采取完善的环保、水保措施,废水、弃碴、泥浆以及工程垃圾按规定排放、处理,完工后及时恢复植被,确保工程所处的环境及沿线水域不受污染和破坏。保护水资源环境,保护绿地和植被,杜绝水土流失,达到国家环保标准,把本管段建成“健康、生态、绿色、环保”达标工地。3.1.5.文明施工目标组织健全、目标明确、措施齐全、执行有力;施工场地布局合理、井然有序,材料堆放整齐、各类标志齐全;施工人员遵纪守法、文明用语、尊重民风、民俗,创安全文明标准工地。3.2.施工组织管理机构黄瓜山隧道由中交一公局华祥公司第一合同项目经理部施工,经理部由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组成领导层,下设工程室、计合部、机材部、安保部、人财部、综合办公室。工程部负责日常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对重大技术难题组织攻关,并对新技术、重庆永江高速公路第一合同段黄瓜山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安保部负责安全、质量、环保等施工管理和检查工作;机材部负责工程材料、施工机械设备的采购、调配和管理工作;计合部成本核算、计量、计划统计;人财部负责人事、财务工作;综合办公室后勤保障工作。经理部下辖2个隧道工区,在经理部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的施工任务及施工需要,组建专业施工班组。进行施工,确保黄瓜山隧道工程安全、优质、高效、按期完成。3.3.队伍部署、任务划分根据工程特点、施工条件及施工需要,黄瓜山隧道拟划分为4个施工工区,隧道进出口各两个工区,分别从隧道进出口左洞、右洞同时向隧道中部施工,每工区约施工正洞1580米。3.4.施工场地及临时工程黄瓜山隧道施工场地及大临设施充分考虑了工程分布、队伍部署、任务划分,交通运输条件、用水用电条件、环境条件等因素,以满足施工需要、压缩临建规模、减少临时占地、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为原则进行布置,力求经济合理,具体布置如下:3.4.1.施工场地黄瓜山隧道2个工区分别设在隧道进出口处路基红线外两侧,经理部设置在卫星湖街道,距隧道出口3Km左右。隧道施工场地在征地拆迁解决后,即可予以平整,场地施工完成后,布置生产房屋。场地布置详见隧道各工区场地布置图。3.4.2.施工便道黄瓜山隧道进口处有一高填方路段,距洞口300处有一挖方地段,隧道施工相关地段征地完成后,立即组施工机械进行填方段低洼处的清淤工作及路基回填工作,此段路基初期填土高度不得少于3米,以便施工机械从永川一环路经地方道路及新修建的路基到达隧道进口;隧道出口处有一地方道路横穿隧道上方,但此道路较窄,弯重庆永江高速公路第一合同段黄瓜山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道多,大型机械无法进入,隧道施工时必须改道从出口正面300米处永师一级公路新修便道400m至隧道出口。便道标准采用泥结碎石路面,路基宽4.5m,路面宽3.5m,最大纵坡8%,最小曲线半径50米,沿便道每200m设错车道一处,错车道宽6.5米,长度大于20米;便道两侧设排水沟,地势陡峻处设上下挡护墙。便道设专人养护,保证晴雨通畅。3.4.3.生产、生活房屋根据黄瓜山隧道工程量、施工特点及工期安排,遵循方便生产、便于管理的原则,各工区各设置一个生活区,办公区房屋采用砖瓦结构,宿舍采用活动板房。生活区统一规划、集中管理。生活区垃圾集中堆放,定期用垃圾车运往指定处理点处理;生活区污水排入污水处理池处理,达标后排入附近沟谷。各工区各设置生产区一处。生产区内设置的洞口配电室、发电机房、空压机房、料库等生产房屋采用砖瓦结构;生产区内设置砼拌和站、砂石料场、钢筋加工场、混凝土预制场等生产设施,集中加工钢构件和各种混凝土预制件,实现工厂化管理,保证产品质量。因隧道进出口处各设两个工区,隧道进口临建设置在K9+500右侧路基紧临红线外征地7.5亩,隧道出口在左洞门左侧地方路改移路基红线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