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荒漠化的发生过程和概念1.荒漠化发生的基本过程2.荒漠化的概念(分布、成因、表现、类型)(1)含义: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在“三退”而引起的“三化”现象。(2)形成原因a.自然原因:气候变异b.人为原因:过度经济活动(3)具体表现——“三退”: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4)类型——“三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解释:石质荒漠化——当坡地被开垦或植被遭到大规模破坏后,可能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并最终成为裸岩等难以利用的土地,形成类似荒漠的景观。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表现最明显。次生盐渍化——主要指不合理排灌或者只灌水不排水等人类活动造成的盐渍化。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地区,地表红壤因水土流失,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贫瘠,形成荒漠,所以被称为红漠化。它跟石漠化有相似之处。补:各种荒漠化发生典型地区土地沙漠化——西北地区石质荒漠化——西南喀斯特地区次生盐渍化——西北、华北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红漠化——南方丘陵山区补:沙漠化的迹象沙丘活化主要植物种类丧失单位面积生物量减少植物覆盖度下降土壤紧实度增加生物生产力下降土壤盐碱度升高土壤有机质减少地表反射率增加沙尘暴频率增加主要动物物种丧失牲畜数量或者品质下降3.荒漠化严重的危害性西北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也是中国沙漠最为集中的地区。主要沙漠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以及库姆塔格沙漠等(注意几大沙漠的位置)。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21.范围(包括地形区、省级行政区、气候)简图记忆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范围2.西北地区的地形特征——以贺兰山为界,东部为坦荡的高原,西部为“三山夹两盆”区域西部贺兰山东部特征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新疆常被描叙为“三山夹两盆”辽阔坦荡地形区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内蒙古高原3.西北地区的环境特征西部东部降水少————以下(200mm)以上————多距海远近远————————近载畜量小————————大自然景观沙漠、戈壁荒漠草原、草原干湿状况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农业特色绿洲农牧业草原畜牧业、灌溉农业畜种骆驼、山羊马、牛、羊补:西北地区由东向西,景观由草原,到荒漠草原,再到荒漠的过度,其地带性规律为: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又称经度地带性)补: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形成原因①位置——深居内陆、距海洋远、水汽难以到达②地形——高原面积广大、山岭层层阻挡、青藏高原隆起(阻挡印度洋的水汽)4.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3(1)干旱——荒漠化发生的潜在因素基本条件——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强盛物质基础——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动力因素——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干旱季节(2)气候异常——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降水变率大。多雨年,抑制风沙活动;持续干旱,加剧荒漠化进程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1.荒漠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2.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①人口激增②活动不当: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人类活动地区过度樵采干旱区、绿洲边缘,能源缺乏地区,如塔里木盆地边缘绿洲、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草原区,采挖药材、发菜,如河西走廊过度放牧草原牧区,如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的旱农垦区,如科尔沁沙地等水资源利用不当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如塔里木河下游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工矿区、交通线、城镇等补:气候上的过渡性必然导致植被的过渡性。如,沙漠与草原交错分布,为典型的荒漠草原,植被遭破坏后极易沙化。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原则和重点(1)三项内容:①预防潜在的荒漠化的威胁;②扭转正在发展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2)两个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3)一个重点:重点治理已遭沙丘侵入、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2、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干旱的内陆地区牧区草原农作区合理分配河流水资源减少水井数量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4措施地区(位置)具体方法生物措施绿洲地区外围的沙漠边缘封沙育草前沿地带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工程措施缺乏水源的地区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挡沙丘前移沙障工程——草方格补:荒漠植物的生态适应特征肉质植物——体内薄壁组织可储存大量水分根系发达植物——利用稳定的地下水微叶或无叶型植物——蒸腾很弱,由绿色茎行使光合作用的功能(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木则木)现有林地→作为保护林的一部分绿洲边缘的灌草地带→发展林业与牧业已荒漠化的地方→退耕还林、退耕还牧(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开源: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利用风能、太阳能;节流:推广省柴灶(5)控制人口增长3、西北地区荒漠防治的现状(1)建立防治荒漠化实验推广站,创造出许多成功的治理措施。(2)先后实施了多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3)恢复西部生态环境,正在艰难而又坚定地进行2.1易考点1.荒漠化的类型及各自发生的典型地区2.西北地区的位置、界限、地形3.西北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原因4.西北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荒漠化防治的五项措施5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逊热带雨林为例一.森林的作用及世界森林现状1.森林的作用(1)重要的自然资源——“世界生物基因宝库”木材资源、野生动植物(2)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大自然的总调度室”①大气: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②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③生物: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④环保:净化空气、美化环境、防风固沙、吸烟除尘、减弱噪音森林别称生态效益“天然净化器”或“吞碳吐氧机”净化空气,稳定大气成分“天然吸尘器”吸烟除尘“吞水吐雨器”增加降水“天然蓄水池”涵养水源“过滤器”防风固沙“绿色卫士”保护环境“天然黏合剂”保持水土“天然消音器”减弱噪声“绿色宾馆”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2.世界森林现状(1)分布: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现存较多,且呈带状分布、面积较大)(2)原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亚寒带针叶林);难以通行、开发较晚(热带雨林地区)63.森林遭受破坏后的不同环境效应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1.热带雨林的分布(1)纬度分布: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到南北纬15°—25°(2)集中分布: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3)最大分布:亚马孙河流域补:雨林的分布规律:①地带性分布: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赤道两侧,南北纬10°范围内)②非地带性分布:马达加斯加岛东岸、澳大利亚大陆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沿海、几内亚湾西北部沿海、中美洲东北部等(位于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有暖流经过等)补:雨林植物特征——树木高大、气生根、板根、滴水叶尖补:中国的热带雨林、季雨林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南的海南岛、南海诸岛、台湾岛和云南南部。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和海南岛的热带雨林最为典型。2、雨林的全球环境效益——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1)调节全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地球之肺)(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蓄水海绵、天然水库)(3)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基因宝库、医学宝库)三.雨林环境的脆弱性1.原因:①雨林群落生产力高②生物循环旺盛2.表现:①土壤贫瘠②雨林生长所需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植物体内补:如何判断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多少①看颜色:颜色较深,有机质丰富(如我国土壤从北向南颜色越来越鲜亮,有机质含量则越来越少)②看气候:植物生长茂盛和气候凉爽的地区,有机质含量一般较高(植物——有机质来源,温度低——分解慢)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1.雨林被毁的原因(1)根本原因(发展需求)①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②发达国家的无度需求及跨国投资手段(2)直接原因(人类的开发)①过度的焚耕开垦②商业性伐木③开辟大型农牧场④采矿、修路、城镇建设72.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1)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全长:5500多千米(秘鲁边境—大西洋沿岸)对雨林的破坏:①大量东部移民进入雨林区②大规模农牧场出现③伐木公司的运输更为方便④沿线新建城镇居民点⑤河川沿岸建工厂(造纸厂、炼铝厂等)(2)移民亚马孙平原根本原因:人口分布不平衡;巴西东北部人口稠密,亚马逊地区地广人稀气候因素:人口稠密的东北部是全国最干旱的地方政策因素:“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经济因素:贫困,导致的一一系列社会问题补:走出误区——平原地区人口稠密,高原山地人口稀疏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比如热带雨林地区。在热带地区,地势低洼的平原,更加炎热,不适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地势较高的高原,气温稍低,适适宜人类生活如:①东非高原,地势高亢,气候较温和湿润,疾病较少,农牧业比较发达,也居住着较多的人口;②巴西人口密集最大的地区在东南沿海的高原边缘,而地势低平的亚马逊平原因气候湿热,人口极为稀少。(3)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①巴西政府→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身负巨额外债,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和财政包袱②发达国家→坚持保护本国的森林资源;雨林优质硬木的消费需求;广阔的牛肉消费市场→提供巨额投资来开发亚马孙等地区的雨林;毁林烧荒,开辟大型牛肉牧场五.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1.世界雨林的现状(1)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2)全球最大的亚马孙雨林的前景不容乐观2.雨林的两种前途保护:从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开发:从当地人争取短期内提高生活水平来看补:误区——毁坏亚马孙雨林对温室效应的影响,只是森林燃烧所释放的CO2CO2的含量升高的原因有两个:①燃烧矿物燃料和有机物产生的;②砍伐森林,破坏了自然界中碳元素的循环,导致大气中的CO2增多。3.对亚马孙雨林的保护(1)保护前提面对全世界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呼声,当地政府和人民也已认识到这种低经济效益与高环境代价的开发是不可取的(2)保护计划和措施——“三保二设一结合”三保:加强环保教育;实行保护性开发;建立自然保护区二设:设立国际基金;加强缓冲区建设8一结合: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3)雨林保护的国际合作保护亚马孙雨林,不仅是当地国家和人民的义务,而且整个国际社会都应对此负责,尤其是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问题研究:哪些自然原因使三江平原沼泽广泛分布?(温度、地形、降水、土壤)(1)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2)地势低平,排水不畅(3)夏雨集中,且多暴雨(4)土质粘重,且有永久性冻土,地表水不易下渗补:湿地的相关内容1.洞庭湖湿地对长江流域的意义维持生物多样性旅游观光调蓄洪水—水域面积大,丰水期蓄洪,枯水期补给长江(“削峰补枯”,确保正常通航)航运—连接湘江、资水、沅江、澧水,是南方重要水运通道提供农副产品—全国有名的“鱼米之乡”2.我国部分湿地的价值东北三江平原湿地—许多候鸟、珍禽的栖息之地海南岛红树林湿地—具有防止海浪侵蚀、防御台风和风暴潮的作用,是天然的海防林鄱阳湖湿地—典型的湖泊湿地,调节气候,调蓄长江径流,维持生物多样性长江中下游人工湿地(稻田)—调节局部小气候,出产粮食3.我国湿地分布总特点是:湿地的地区分布不均匀,东部湿地多,西部湿地少。湿地的类型:(1)沼泽、低湿地、草甸(2)滩涂湿地(3)湖泊湿地4.湿地减少原因(1)自然原因(湿地是一种过渡性现象)①被来自湖泊内外的沉积物所充满;②气候干旱,使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逐渐消失;③海岸侵蚀,使滩涂湿地不断损失。(2)人为原因①土壤侵蚀,导致进入河流的泥沙增加,减少了湿地的面积;②大量引水灌溉和河流截流改向,使湖泊沼泽水量减少,面积急剧缩小,甚至干涸;③围湖、围海造田,使湖泊和海滨滩涂湿地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