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确定2006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教高函[2006]32号)等文件精神,在黑龙江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结合建设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及学院“十一五”建设规划,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了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指导思想、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制定了建设方案。第一部分背景、基础与办学特色一、背景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十五”期间,黑龙江省共完成住宅建设投资960.5亿元,竣工各类住宅建筑面积7480万平方米,分别比“九五”期间增长了101.2%和61.4%;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910.4亿元,竣工各类商品房建筑面积5050万平方米,分别比“九五”期间增长了168.6%和70.7%。2006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699.3亿元,同比增长22.2%,约占全省当年GDP总量的11.25%。根据《黑龙江省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十一五”全省建筑业总产值将达到4316亿元,同比增长96.54%;建筑业增加值将达到940亿元,同比增长80.77%。黑龙江建筑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良机,也对黑龙江省的建筑类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6年,黑龙江省建设行业从业人员99.56万人,其中专业技术管理人员19.9万人,生产一线急需补充大批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按照黑龙江省建设教育“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对建筑类高职毕业生的需求量达3万人,伴随着建筑行业企业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面推进建筑“四节(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一环保”的迫切要求,对建筑类高职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急需建筑类高职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专业建设与改革,适应黑龙江省建筑行业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二、基础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是1998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的全省第一所独立建制的2高职学院;2001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列为全国31所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单位之一;2005年12月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学院形成了以建设类专业为主体,以建筑类专业为特点,土建、建材、纺织、艺术等类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布局,拥有教育部高职教育精品专业创建单位1个、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2个、省级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2个、国家建设行业实施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基地和全国建筑类一级资质培训机构,已有4.9万多人次参加了职业培训。学院占地面积1592亩,教学行政用房18.7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946万元,各类图书48.57万册;拥有校内实验实训基地12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78个,拥有设施先进的校园网,全校有计算机1385台,其中学生用计算机1212台,教学设施条件良好。学院在校生8087人,其中高职生7687人;专任教师430人、兼职教师80人,在专任专业教师(讲师以上职称)具有“双师型”(含双师素质)占98.9%;在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占36.3%;在中青年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及研究生学历占44.2%;近三年涌现了省级教学名师3名,获得省级高职教育研究成果奖1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部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专利6项,其中2项已转让;编写出版国家“十五”规划高职教材63部,自编出版高职教材40部,并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立项高职教材32部。学院招生和毕业生就业面向全国30个省、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7年超过90%;招生的第一志愿报考上线率连续三年超过280%,录取新生报到率年平均超过93%;“十五”期间,学院荣获“省级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国家建设部教育工作先进集体”、“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等称号,为创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办学特色(一)利用企业资源,办出学校的特色根据建设行业的特点,学院坚持“2+1”人才培养模式。第一阶段通过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校友帮助安排学生1年的企业实践,用亲情启动了这项工作;第二阶段与3企业制定了学生到现场实践的实施管理办法,建立校企双方共赢的机制,使这一培养模式稳定实施多年。许多企业已经把校企合作作为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已在全国建有178个校外实训基地,一半以上学生的企业实践是企业主动向学校提出计划安排的。随着“2+1”培养模式的展开,校企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展,内涵不断丰富,企业已经介入到从设置专业直到毕业就业这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入到校企广泛合作、深度融合的新阶段。“2+1”已经成为黑龙江建院的办学特色。(二)实践与就业结合,实现高质量就业充分考虑企业的人才需求安排学生的企业实践,是校企双方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原则。学校从学生就业的角度安排学生企业实践;企业从补充优秀人才的角度安排学生实习;学生则从争取留到实习企业的角度在企业刻苦努力,三个角度瞄准一个目标,实现了高水平的企业实践。建筑工程技术专业70%以上的学生在实习的总承包企业就业,20%以上的学生在实习项目的专业承包企业就业,专业对口,收入和待遇令人满意,实现了高质量就业,实现了三方共赢,实现了“2+1”模式的良性循环,带动了学院方方面面的改革和发展。(三)推行“双证书”教育,提高就业竞争力建设行业实行职业资格制度和关键岗位持证上岗制度,只有文凭没有职业资格证书便不能在施工现场的项目部做技术与管理工作。为使学生毕业就能上岗工作,各专业把职业资格培训的内容融入到教学内容中,组织学生在校期间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除个别学生外,绝大部分学生毕业时都能拿到1个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也是毕业生就业好的重要原因。(四)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2004年以来,学院实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在各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中发挥了引领作用,各重点专业率先与全国同行共同开发了40余门围绕核心能力培养的新课程,揭开了课程改革的序幕,摆脱了传统学科教育的影响。2005年,各重点专业集中力量在实践教学课程中进行探索,由我院牵头组织编写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5门实训课程已作为主干课程列入全国指导性培养方案,改变了学科教育中用实习大纲、指导书来规范实践教学的传统做法。4在课程改革中,各专业编写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材10余门,在全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五)以注册师为骨干,“双师型”队伍初步形成建设行业已经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注册师执业资格制度,注册师必须具备合格的工程实践能力,要通过国家组织的考试取得。学院制定了鼓励在校教师到工程实践中积累实践经验、考取执业资格的管理办法,作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学院专业教师中具有注册师资格的已占40%以上,是学院“双师型”队伍的骨干力量。(六)社会服务在全行业产生重要影响学院是“全国建设行业一级资质培训机构”,“十五”期间完成了10000人次的培训任务,对提高建设行业职工队伍的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牵头学校,发挥了研究、指导、咨询、服务的作用,受到全国同行的赞誉,得到教育部和建设部领导的多次表扬。四、距离示范性高职学院建设标准的差距八年来,学院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强化。但是,对照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的标准,还有比较明显的差距:(1)在校企合作中,如何使企业主动介入到人才培养过程,还缺少校企互惠的长效机制;(2)在课程开发中,如何完善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还要不断在制度上探索;(3)在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改革中,强调以能力考核为主,需要艰辛的努力;(4)在实践教学中,要加快“三大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实践教学课程内容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5)在“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中,急需采取得力措施、建立有效机制,吸引企业的“能工巧匠”型人才到学院担任兼职教师,满足学院改革与发展的需要;(6)在实训基地建设中,要加大力度开发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加大投入进行实训基地建设。学院列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第一批院校,对学院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院将注重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为探索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贡献力量。5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文件精神为指导,按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要求,以人才培养工作为重点,以重点专业建设为核心,以建设过程促学院改革发展;坚持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坚持教、学、做合一,加强内涵建设,推进校企合作,加快改革创新,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学院与建设行业的紧密合作,加强“专兼职”教师团队建设,完善校企合作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管理创新与技术进步;整体提升学院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使学院在全国高职院校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为全国建设行业的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地方经济发展输送高质量的高职人才。二、建设思路以黑龙江建筑行业企业的需求为依据,搞好专业布局;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2+1”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突出岗位职业能力的课程内容新体系;制定一整套新的职业能力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建设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实验实训条件;努力培养有优良职业道德、有科学创新精神、技能熟练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一)以黑龙江建筑业实际需求为基础,调整专业布局目前,黑龙江省区域内建设行业生产一线急需补充大批技术与管理人才,根据黑龙江省建设教育“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期间省内建设行业建筑类高职毕业生仍有3万人的需求量。从调查分析黑龙江建筑行业生产一线对高职人才需求6的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设置和调整专业,灵活安排专业招生计划,以紧密结合黑龙江建设行业企业实际需求搞好专业布局为基础,主动为提高建设行业人才素质服务。(二)以校企深度融合为特色,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从培养适用对路人才实现高质量就业出发,充分发挥校企合作教育委员会和校企合作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重要作用,以优秀的企业为依托,利用优秀的工程现场做课堂,聘请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做教师,构建校企深度融合的“2+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3年期间,前2年主要学习专业知识和接受专项能力训练,后1年到企业进行综合能力训练和顶岗实习),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与企业的需求完全吻合,实现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标准的零距离对接。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特色之路,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还要在“2+0.5+0.5”、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总结出成功的经验供全国高职院校借鉴。(三)以突出岗位职业能力为切入点,创建课程内容新体系紧密结合企业对毕业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根据行业和职业岗位标准,按建筑产品施工工序和施工过程,开发相对应的新课程,培养学生的工程图识读能力、材料管理能力、技术交底能力、抄测定位能力、施工组织能力、造价管理能力、质量与安全管理能力、资料管理能力等各项职业能力,建成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新课程体系,重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创建职业教育特色突出的课程内容新体系为切入点,使教学内容与企业的职业岗位标准紧密融合,达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四)以考核岗位职业能力为突破口,建立学生评价新体系配合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新课程开发,抓紧制定各项职业能力考核的内容、标准和方法,与企业和兄弟院校合作,建立突出考核岗位职业能力的学生评价新体系,扭转目前尚在职业教育中流行的主要以学科成绩评价学生的局面,使学生成绩评价体系与企业生产一线的用人标准完全吻合。(五)以“双师”队伍和教学设施建设为重要支撑,提高学院整体质量7制定对“双师”素质教师在收入分配、职称评定、进修提高、学术交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完善鼓励现有教师取得注册师执业资格、提高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