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国器乐作品欣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中国器乐欣赏第一节中国乐器简介一、中国乐器的发展历史几千年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世界的东方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古代音乐文化,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乐器文化,它是祖辈们智慧的结晶,是值得我们骄傲的文化瑰宝。任何文化的表现形式,都不可能脱离时代而单独存在。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如此。例如隋唐时期,我国乐器种类空前丰富,这与当时开放、开明的政治环境密不可分,因此中国乐器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史。中国乐器发展简史见下表2-1。时期乐器发展流派发展备注原始社会管乐器:骨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箎[chí](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埙(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罄、龠[yuè]的出现从神话传说、模拟自然、求神祭祀、民间舞蹈、劳动生活方面开始产生各类音乐。1987年,在舞阳县贾湖村出土的七音骨笛,距今8000年左右,还可以奏优美的音乐旋律,这一是在世界音乐史上最早的实物发现,把世界音乐史向前推进三千年。周秦时期出现了琴、瑟、筝、筑、管、笛、笙。因种类繁多,根据乐器制作的材料(金、石、土、革、丝等),把乐器分为八类,即“八音分类法”乐器主要在宫廷音乐里发展,供统治者娱乐享受,宗教、礼仪等场合中所用,已有大型乐队形式各类乐器发展的兴盛时期,制作工艺已有一定水平。湖北随县出土的站过曾侯乙编钟,全套64件,每件均能发出两个不同音高的音。这种工艺,连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也无法炮制。汉至魏晋时期与外交往增多,吸收不少外来乐器,出现琵琶、笛、箜篌[kōnghóu]等乐器。古琴基本确立七弦的体制,并成为重要的独奏乐器鼓吹乐由西域民间引入,应用于宴会、军事、驾马等多种场合,并开始分类发展乐府出现相和歌,这是这个时期对民间歌曲作艺术加工形成的歌、舞、但曲(器乐曲)等音乐的总称。周代的宫廷乐到这个时期已消亡,汉武帝时期改建乐府,采集民歌并兼收西域音乐,形成了新的宫廷乐。隋唐五代时期因与西域等地交往密切,胡乐盛行,乐器数量骤增。鼓类乐器发展突出,多达30多种。出现拉弦乐器轧琴和奚琴,开辟乐器新的领域。宫廷燕乐吸收西域各族音乐,从七部乐发展成十部乐(以地域划分),最后融为一体;歌舞大曲发展迅速;应用于佛教的法曲,吸收了外来音乐与道教音乐成分得到了很大发展琵琶在继中原本土乐器古琴后,在唐朝首度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流行的乐器之一。当时琵琶演奏水平高超,琵琶曲甚多,但都未流传下来。宋、元时期宋元时期宫廷音乐萎缩,民间俗乐发展迅速,拉弦乐器变化较大,被明确分类。从北方传入唢呐,使鼓吹乐得到了改革。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种四弦弹拨类乐器——“火不思”各独奏乐器的乐曲发展开始产生流派,主要分为南、北两派宫廷器乐演奏以大型合奏为主民间的器乐演奏形式以独奏和小型合奏为主演奏形式开始明确,元代的套曲形式对后来大型乐曲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明、清时期民俗活动繁多,各类演奏形式也相对繁荣。以地方性乐种发展最为突出四大乐种分类:北方弦索乐;南方丝竹乐;辽、晋、冀、鲁、豫、皖的鼓吹乐;陕、苏、浙、粤、闽等地的吹打乐乐器与当时戏曲、说唱艺术共同发展,相辅相成近现代时期社会动乱,古乐器逐渐失传,民间保留下来的乐器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音乐家对乐器进行了改良。西方音乐影响了这一时期中国器乐发展,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乐器走向独奏、合奏各放异彩,音乐也走向大融合时代。古乐器体系几乎被颠覆,形成了极具现代特色的中国器乐。表2-1中国乐器发展简史二、中国乐器分类简介近现代参照欧洲管弦乐队分类方法,结合我国的乐器的传统分类方法,并根据乐器的发声原理和演奏方式,将其分为吹、拉、弹、打四大类,见下表2-2。类别特点代表乐器吹管乐器主要由气流通过乐器体,依靠流动发音。此类乐器品种繁多,音色各异,一般分为:气息通过吹口发音;利用哨子发音;通过簧片振动发音等。埙、笛、箫、管子、笙、巴乌、唢呐等。拉弦乐器依靠摩擦、张紧、激发琴弦发音。据说由隋唐时期奚琴演变而来。因戏曲、说唱等音乐形式的不同需要衍变而成各类胡琴。二胡、高胡、板胡、京胡、马头琴等。弹拨乐器以手指或拨子激发琴弦发音。各种乐器音响各异,不仅能够演奏旋律,又能够演奏和弦,亦独奏亦合奏,运用极为广泛。古琴、筝、琵琶、扬琴、阮、柳琴、三弦等。打击乐器泛指由敲击而发音的乐器。此类乐器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在各种形鼓、锣、板、钹、式演奏方式中都不可或缺。云锣、梆子、木鱼等。表2-2中国乐器分类图2-1中国乐器组图第二节乐器及作品欣赏一、古琴古琴原称“琴”、“七弦琴”,唐宋以来逐渐称呼为“古琴”,这是一种古老的乐器。中国古汉字“”,从字形上看,就是将丝绑在木头上,古琴的历史就可见一斑了。有关古琴的最早记载见于《诗经》、《尚书》等文献,如《尚书》中已有“搏拊琴瑟以咏”的记载。早在周代的宫廷音乐活动中,古琴就被用来伴奏歌唱,称为“弦歌”。古琴,作为中国流传至今并仍在广泛使用的最古老乐器,从音色到形制都高度体现了中国古老的哲学精华,庄子就得出“古琴足以自娱”的观点,现今流传的很多曲子都有直接取自道家思想印记,如《庄周梦蝶》、《逍遥游》等。演奏古琴,强调自我心境的修炼,而非追求技巧,因而古代有“一人一琴”的说法。古琴乐史著名的乐曲《高山》、《流水》、《阳春》、《白雪》均又再现。作品欣赏《流水》是我国传统古琴曲,其记载早见于先秦《列子》一书。现存琴谱最早见于明代的《神奇秘谱》。关于《流水》的表现意境,川派琴家张孔山的弟子欧阳书唐在《天闻阁琴谱》(1876年)中有这样的记述:“起首两、三段叠弹,俨然潺潺滴沥,响彻空山。四、五两段,幽泉出山,风发水涌,时闻波涛,已有蛟龙怒吼之象。息以静听,宛然坐危舟,过巫峡,眩神移,惊心动魄,几疑身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七、八段,轻舟已过,势就淌洋,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悬浮微沤,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者乎!”由上描述可见,该曲所表现的是淙淙小溪汇成浩荡江河,继而汇成汪洋大海的自然界壮丽的景象和意境。整首乐曲从开始的“点点滴滴”到后来的“浩浩荡荡”,经历了由静而动、由缓而急,由婉转抒情到汹涌澎湃,充满着生命的韵律。乐曲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既描绘了大自然的客观画景,又使人充分体验到音乐中所蕴涵的深邃意境,体现出古老的东方美学所追求的以“神似”而生“意境”,是一首典型的具有古代东方审美趣味的佳作。该曲不仅为世代炎黄子孙所传诵,也被世界各国人民视为中国古典的代表作。1977年8月20日,美国的“航行者”号太空飞船就将这首乐曲的唱片作为人类的信息载入太空,去为人类寻觅宇宙的“知音”。2、作品简介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创作于1958年,根据民间传说改编。聪明美丽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那里,她与善良、纯朴的青年书生梁山伯同窗三载并建立了真挚的友情。当两人分别后梁山伯方知祝英台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英台求婚,可是祝英台已被许配给马太守之子马文才。梁山伯不久悲愤死去,祝英台得知这个不幸的消息,毅然投入梁山伯的墓中,遂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3、欣赏提示这部作品旋律优美,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在国内被誉为“民族的交响音乐”;国外音乐评论家则称它是“《蝴蝶的爱情》协奏曲”,是一部“迷人、新奇、具有独创性的作品。”作品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以剧情发展构思布局,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与意境。用奏鸣曲式写成,结构如下图:乐曲一开始,长笛在轻柔的弦乐背景上吹出了优美动人的华彩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优美画面。引子:呈示部主题是淳朴美丽、迷人动听的爱情主题。由代表祝英台的独奏小提琴在竖琴清淡的琶音伴奏下缓缓奏出:接下来的小提琴、大提琴对答旋律,宛如粱祝悄声细语的对话。继而乐队全奏爱情主题,使人联想粱祝草桥结拜形象。连接部是小提琴华彩乐段,为小快板速度,表现爱情的喜悦。活泼的副部主题(同窗三载、共玩共赏)为回旋曲体。反复变奏,活泼流畅。独奏与乐队的交替出现,生动地表现了粱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快乐生活。结束部(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由爱情主题发展而来,速度缓慢,曲调缠绵,表现依依惜别的绵绵之情。由一个似如惋惜、感叹的短句结束了呈示部。乐曲第二部分即展开部,由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及投坟五部分组成。以大锣、定音鼓、大提琴等低沉、阴森的音调象征封建势力。其背景的小提琴惊惶不安。封建势力主题由铜管演奏:接着是抗婚主题。小提琴奏出戏曲化散板曲调,运用了切分节奏和不断上升的音调,表现祝英台的惊惶、悲痛。两个尖锐对立的主题在不同的调性上反复交替出现,逐渐掀起全曲矛盾冲突的第一个高潮。接着是楼台会的缠绵悱恻,由小提琴和大提琴对答,表现互诉遭遇,如泣如诉。哭灵、控诉主题,运用了越剧中紧拉慢唱的表现手法,小提琴独奏散板音调和乐队急速快板相结合,先交替出现,后结合成一体,并加入板鼓,情绪由凄凄切切的哭诉转为悲痛欲绝的哭嚎,突出地表现了祝英台对封建势力的强烈反抗和控诉。最后鼓乐齐鸣,震动天地,祝英台纵身投坟,以死徇情,达到全曲高潮。尾声以引子素材为基础发展而成,表达了对祝英台坚贞不屈精神的讴歌。乐曲第三部分即再现部,表现化蝶的场景。长笛奏出华彩性旋律,和竖琴配合,造成神秘气氛,如入仙境,加弱音器的小提琴再次奏出爱情主题,朦胧而华丽,象征两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寄托了人们对悲剧男女主人公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二、二胡名曲《二泉映月》1、作者简介华彦钧(1893-1950),江苏无锡人,民间音乐家。小名阿柄,自幼随其父当道士,习音乐,后沦为街头流浪艺人,饱受苦难,双目失明。生前留下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二胡曲《二泉映月》,《寒春风曲》,《听松》等。其中《二泉映月》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是我国音乐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其作品渗透着传统音乐的精髓,表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感受,情真意切,感动人心,充满艺术的生命力。华彦均演奏场景见图2-2。图2-22、作品简介二胡(见图2-3),亦称胡琴(胡琴往往又是多种拉弦乐器的总称),因张有两根弦,故名曰二胡。其前身可能是隋唐时居住于我国北方奚部落人所使用的奚琴。自明末以后,拉弦乐器崛起,成为音乐活动(特别是戏曲演出)中的主奏乐器,演奏的技巧已相当高超,展示了特有的魅力,当时主要用来伴奏。直到20世纪20年代著名民族音乐家刘天华致全力于民族器乐二胡的研究、改进和创造,吸收了西洋小提琴的一些技法,丰富了二胡的表现力,把二胡提高到可供独奏的地位,使之进入大雅之堂。图2-3二胡二胡的音色优美、柔和、圆润、厚实,具有温婉细腻缠绵的抒情效果,表现力极强,是我们今天民族音乐中最主要的拉弦乐器。《二泉映月》是华彦钧最杰出的二胡代表作。该曲是作者一生坎坷、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在抒情、柔和的旋律里,流露出对黑暗社会的愤懑不平,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沉思和感叹。3、欣赏提示本曲由引子、六个段落及结束句组成。全曲以一个音乐主题为基础,不断变化发展而成,为单一变奏曲式。进行了五次变奏和发展,其结构为AA1A2A3A4A5。此曲的结构图式如下图2-3:(引子)A(第1小节)ab(第2-5小节)(第6-11小节)A1A2abab(第12-13小节)(第14-26小节)(第27-32小节)(第33-48小节)A3A4abab(第49-52小节)(第53-61小节)(第62-65小节)(第66-67小节)A5结束句ab(第86-88小节)(第68-81小节)(第82-85小节)图2-3《二泉映月》曲式结构图示引子短小轻微,旋律的切分引入和迂回下行,犹如一声凄楚的叹息。主题由三个乐句组成。第一句(a)共4小节,由引子的尾音采取承递法引出,旋律在宁静中透出忧伤之情。第二句(b)突然提高一个八度,以强的力度奏出明亮有力的短句,打破了郁闷的心胸,是内心情感的直接披露,强奏的弓法和多变的节奏,充分显示了作者独特的旋律个性。在音高上音乐向上迂回进行、逐渐激昂,充满了无限感慨。第三乐句(c)是第一乐句在高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