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兴三中教学案·高一地理·学科组长贾战英第1页共7页第二章中国的地形第一课时教学时间2012.6主备人教学目标:1、学会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及分层设色地形图识别地形2、掌握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3、对照地图,熟悉和记住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位置、范围教学重难点:重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主要山脉的分布。各阶梯的主要地形区。各类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难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分布教法学法及教具:学习时要掌握方法,如地形要按照地形的名称、位置、特征及影响,这样的步骤去记。教与学过程设探索新知一、中国地形的总体特征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2、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三级阶梯的情况:海拔(米)主要地形类型第一级阶梯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级阶梯1000~2000米三高原、三盆地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定兴三中教学案·高一地理·学科组长贾战英第2页共7页第三级阶梯500米以下平原、丘陵二.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评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何优越性:(1)气候第一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受地形抬升容易形成丰沛的降水。并使我国东部季风区面积广大。第二西高东低,阶梯状的地势增大了同一气侯带内的气候差异,加强了气候的复杂多样,第三高大的青藏高原,不仅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而且阻碍印度洋暖湿气流深入西北内陆,并且影响大气环流,对东亚气候和世界气候都有重要影响。(2)水运大河东流人海,成为我国东西水上交通大动脉,沟通了内地与沿海的经济联系,第二阶梯之间差大,致使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3)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我国东部的第三阶梯,地势地平人口稠密、农业条件好、交通便利的地区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第二阶梯地势起伏大,多高原、盆地和山脉,交通条件不如东部,但有利农业的多种经营,成为重要的农牧业区,第一阶梯的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自然条件独特,经济活动也具有特色。三主要山脉:1.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⑶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多在我国西部。⑷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⑸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注意]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2.山脉构成地形骨架(用简单示意图表示)山脉名称两侧地形区名称西侧东侧定兴三中教学案·高一地理·学科组长贾战英第3页共7页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东北高原太行山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巫山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雪峰山云贵高原江南丘陵横断山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贺兰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南侧北侧天山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昆仑山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阴山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秦岭汉中谷地黄土高原南岭两广丘陵江南丘陵祁连山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1)在图上标出主要山脉(2)看东经90度、东经110度、北纬30度穿过的主要山脉、地形区。东经90度:东经110度:北纬30度:(3)强化练习:在图中填出山脉的名称教后反思甘青新藏冀晋定兴三中教学案·高一地理·学科组长贾战英第4页共7页第二章中国的地形第二课时二主要地形区及特征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意义: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一)四大高原:名称位置范围海拔特征青藏高原西南部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面积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平均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1边缘和内部分布着一系列雄伟的山脉2高山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3山脉之间,高原起伏平缓。4由于青藏高原面海拔很高,因此,高原内部的山脉一般相对高度不大,“远看是山,近看成川形态的真实写照内蒙古高原北部大兴安岭以西,向西延伸到祁连山麓。它是我国的第二大高原一般在1000米左右地面坦荡,一望无际的原野黄土高西起祁连山脉东端,东到太行山麓,北邻内蒙古高原,1000米左右1是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黄土分布区2由于黄土质地疏松,水土流失严重。高原呈现干沟万堑、支离破碎的状态定兴三中教学案·高一地理·学科组长贾战英第5页共7页原以古长城为界;南到秦岭云贵高原云南省东部和贵州省大部1000---2000米1西高东低,平均海拔从2000米降到l000米2石灰岩分布广泛,被流水溶蚀形成喀斯特地形3高原上峰岭众多,地面崎呕,只有山间的小盆地,当地人称为“坝子”,地势比较乎坦,成为高原上主要的耕作区(二)四大盆地名称位置与范围海拔主要特征塔里木盆地昆仑山与天山之间;新疆境内1000米我国面积最大盆地,有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世界最大的流动沙丘区)和最大内流河,封闭严密、干燥准噶尔盆地阿尔泰山、天山之间;新疆境内500米面积第二大盆地,西北有缺口,相对湿润,沙漠、戈壁面积较小,北部有一条外流河,多为固定沙丘柴达木盆地昆仑山、祁连山之间;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3000米左右,我国地势最高的内陆高原盆地我国地势最高盆地,大部分为沙漠、戈壁,东南部多盐湖和沼泽地,有“聚宝盆”之称,石油、有色金属矿、盐矿资源丰富。四川盆地东是巫山,西是横断山,北是大巴山,南是云贵高原;四川和重庆境内500米以下也称“紫色盆地”,最湿润的外流盆地,多低山丘陵,西有面积较大的成都平原(三)三大平原东北平原——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海拔<200m范围组成部分成因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环绕。南临渤海。跨黑、吉、辽、内蒙古各一部分。北部松嫩平原松花江、嫩江泥沙冲积以中部的分水岭高地为界南部辽河平原辽河泥沙冲积而成东北部三江平原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冲积华北平原——也叫做黄淮海平原,海拔<50m范围组成部分成因定兴三中教学案·高一地理·学科组长贾战英第6页共7页我国四大盆地地形剖面图燕山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以东。东临渤海、黄海。海河平原黄淮平原海河、黄河、淮河冲积,黄河是主力。在历史上,黄河曾北夺海河河道,从天津入海;南夺淮河河道,从江苏北部入海,使得华北平原从河北省一直连绵到江苏省境内。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最低“水乡”之称。范围组成部分成因西起巫山东抵海滨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长江三角洲分别由长江干流及其支流的冲积而成(四)三大丘陵位置风景旅游区辽东丘陵辽东半岛上千山山东丘陵山东半岛上泰山东南丘陵我国东南部,包括江南丘陵、浙闽丘陵、两广丘陵等,面积最大黄山、庐山、武夷山、“桂林山水”(五)地震、火山、泥石流名称分布地震1、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2、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3、西部青藏高原和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4、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火山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南部、东北山区、台湾、海南岛等地泥石流多产生在西部青藏高原边缘山区,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替处大陆架的分布:黄海、渤海全部、东海大部(最宽广)、南海一部分例读“我国四大盆地地形剖面图”完成(1)-(4)题:(1)图中序号所代表的盆地与其所在省简称的排序一致的是A.新、川、新、青B.新、川、藏、青C.甘、川、藏、青D.新、川、新、藏(2)关于四大盆地位置判断正确的是()定兴三中教学案·高一地理·学科组长贾战英第7页共7页A.都位于我国地形的第二级阶梯上B.盆地①的位置位于最东面C.盆地①、③都位于暖温带D.盆地②位于季风区(3)关于四大盆地描述正确的是()A、④盆地中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B、②盆地西部有平原较平坦C、③盆地位于中温带D、①盆地矿藏资源丰富(4)四大盆地中海拔最高与面积最小组合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④D、④②答案:(1)A(2)D(3)B(4)D③我国沿不同经纬度的地形剖面图:1.沿经线作剖面:30°N、38°N、45°N2.沿纬线作剖面:90°E、100°E、110°E知识运用例1.读“沿东经89度经线的我国地形剖面图”,分析并回答:(1)在图下用符号“”标出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范围并加注名称。(2)图中A是盆地,B是盆地,C是盆地。(3)我国的江经缅甸流入E,即湾。(4)D是山脉,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它是由板块和板块相撞而形成。(5)F是山脉,在气候上它是我国区和区的分界线。解析: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地理坐标认定剖面的区位。根据东经89度经线可以判定该剖面的位置在我国西部地区,从剖面的地势起伏状态看,有三山夹两盆的地貌景观,最高处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南部属恒河平原至孟加拉湾。答案:(1)略(2)准噶尔吐鲁番塔里木(3)怒江孟加拉湾(4)喜马拉雅山印度洋亚欧(5)冈底斯山季风非季风板书设计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