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儿童认知发展第一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第二节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第一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JeanPiaget,1896~1980),最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之一,生于瑞士纳沙特尔,自幼聪慧过人,有科学神童之称。发生认识论的提出者,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五百多篇論文及五十多本书的作者,“对人类影响最大的三位心理学家”之一。•1921年瑞士日內瓦卢梭教育科學研究學院主任請他擔任研究組組長,當時皮亞傑才25歲。這是一所新興的師範學院,研究兒童發展、訓練教師。皮亞傑在1922~1932的十年間,一面教學一面觀察紀錄孩童的言行舉動,並與孩童對話以了解他們的想法。他认为人生而有理性,儿童就像小科学家。這十年間,他結婚,生了三個小孩。皮亞傑和妻子觀察他們的小孩。皮亞傑為什麼會跑去研究小孩子如何想?他的本意並不是要像心理學家一樣研究小孩子,他最关心的問題是:认识是怎样发生和起源的以及认识是如何逐渐发展的?要怎麼研究呢?總不能去把古人找來研究吧?所以皮亞傑模仿生物學裡胚胎學的研究,從胚胎的形成過程來瞭解生物的演化。皮亞傑想到研究小孩子,研究孩子知識的形成過程,從小孩子知識形成的過程來瞭解歷史上知識是怎麼發生的,所以皮亞傑把他自己這一套叫知識胚胎學。皮亚杰和6岁的Van之间的交流P:为什么夜晚是黑的?V:因为我们要睡得更好,所以屋子里应该是黑的。P:黑暗是从哪里来的?V:因为天空变得灰暗。P:是什么使天空变得灰暗?V:云变黑了。P:怎样变的?V:上帝使云变黑了。皮亚杰以兒童為師,一生都致力于个体认识发生发展的研究,通过对孩子是如何犯错误的思维过程的长期探索,通过分析一个儿童对某问题的不正确回答,皮亚杰成功地创立了¡°发生认识论¡±。该理论的核心内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成了最具影响力的儿童心理学理论。2一、发生认识论智慧(思维):是生物适应性的一种特殊表现,来自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发生认识论:研究认识是怎样发生和起源的以及认识是如何逐渐发展的一门科学。二、认知发展儿童的思维转变就是认知发展。皮亚杰讲到认知发展时有几个关键概念:图式、同化、顺应。图式(schema)图式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康德提出的,他把图式看作是“潜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一种技术,一种技巧,是一种先验的范畴。皮亚杰赋予图式概念新的含义。他把图式看作是主体内部的一种动态的、可变的认知结构。他反对行为主义S→R公式,提出S→(AT)→R的公式,即一定的刺激(S)被个体同化(A)于认知结构(T)之中,才能作出反应(R)。个体所以能对各种刺激作出这样那样的反应,是由于个体具有能够同化这些刺激的某种图式。这种图式能过滤、筛选、整理外界刺激,使之成为有条理的整体性认识。皮亚杰认为,图式最初来自先天遗传,但一经和外界接触,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就不断变化、丰富和发展起来,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在儿童认知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图式。图式与认知结构:(1)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或者说是个体认识世界的基础。正是有了图式,个体才能够对客体的刺激作出反应。(2)图式是认知结构的一个单元,一个人的全部图式组成一个人的认知结构。初生的婴儿,具有吸吮、哭叫及抓握等先天性遗传图式,全部遗传图式的综合构成一个初生婴儿的智力(认知)结构。同化(assimilation)同化原本是一个生物学的概念,它是指有机体把外部要素整合进自己结构中去的过程。在认知发展理论中,同化是指个体对环境中信息进行整合,吸收到图式中去的过程。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到外部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式之内,引起图式的量的变化,使个体的认知结构得到丰富。顺应(accommodation)顺应是与同化伴随而行的。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就要用顺应来解决问题。顺应是指个体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的过程。顺应是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引起图式的质的变化,使个体的认知结构得到改造。3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大主体适应环境的功能而达到平衡的过程。当个体面临新环境、新刺激时,总是先试图去同化,如果同化成功,便得到暂时的平衡;如果同化不成功,个体便会做出顺应,以达到新的平衡状态。通过不断的同化和顺应,个体图式沿着平衡¡ª不平衡¡ª平衡状态一直向前发展,这也是人的智慧发展的实质所在。三、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皮亚杰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四个:成熟(maturation)物理环境(physicalenvironment)社会环境(socialenvironment)平衡化(equilibration)1.成熟指有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皮亚杰认为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可能性要转变为现实性,则有赖于后天的经验与环境的影响。2.物理环境人的经验从何而来?皮亚杰认为来源于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皮亚杰把个体在物理环境中获得的经验分为两类:一类是物理经验(physicalexperience),是指主体在作用于客体的个别动作中,通过简单抽象而获得的客体特征的知识,如客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另一类是逻辑-数理经验(logic-mathematicalexperience),是指在主体作用于客体的协调活动中,通过反省抽象而获得的有关活动本身特征的知识。如:六、七岁的儿童在玩鹅卵石的活动中,会发现卵石的总数与卵石如何排列、如何摆放是没有关系的,而3岁的孩子则不能获得这种经验。3.社会环境:指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生活、社会传递、文化教育、语言信息等。皮亚杰强调,社会环境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影响,是以个体的认识结构为前提,通过社会互动作用而实现的。例如:对公平概念的理解,只有在与他人的社会交往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比较,才能真正理解公平的内涵。4.平衡化过程:是主体内部存在的机制,指一种动态的认知过程,其目标是要达到更高水平的平衡状态。皮亚杰认为如果没有主体内部的同化、顺应、平衡机制,任何外界刺激对儿童本身都不起作用。皮亚杰认为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化过程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内在动力。四、认知发展阶段理论4皮亚杰花了大半生的精力,通过大量观察和实验,按着儿童智慧发展的水平,将儿童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运算(Operation):指的是心理运算,是内化了的、可逆的、守恒的、有逻辑结构的动作。1.感知运动阶段(sensorimotorstage)(0-2岁)这个阶段的儿童只有动作层面上的智慧,只能靠感觉和动作来探索周围的世界,并构筑感知动作图式。那么,一个初生婴儿的认知结构是怎样的呢?或者说初生婴儿的认知发展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初生婴儿的认知结构语言和表象尚未产生。没有物体永存性的概念。皮亚杰曾这样描述过他9个半月的女儿:当Jacqueline在那儿坐的时候,我将一块橡皮放在了她的面前的地上,当她再次想抓这个橡皮时,我用手盖用了橡皮,结果她立马就不去抓那个橡皮了,就好像这个橡皮不存在一样。具有许多先天性遗传图式(多种无条件反射)。是后天图式发展的基础。感觉-运动阶段的反射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游泳反射、眨眼反射、抓握反射。收缩反射。用带尖的东西轻刺新生儿的脚掌,他的脚会迅速收缩,膝盖弯曲,臀部轻抬。这种反射出生即有,10天后减弱。它可以使婴儿免受不良触觉刺激的伤害。巴宾斯基反射。用手指沿着新生儿的脚底外缘从脚趾向脚后根划动,他的拇指会慢慢橇起,其余脚趾呈扇形张开。这种反射从初生持续到8-12个月。摩罗氏拥抱反射。以水平姿势抱住婴儿,如果将其头的一端向下移动,或朝着婴儿大喊一声,他的双臂会先向两边伸展,然后向胸前合拢,做出拥抱姿势。此种反射从出生持续到6个月左右。这种反射是在人类长期进化中形成的,其机能是可以使婴儿抱住母亲的身体。强直性颈部反射。在婴儿仰卧时,如果把他的头转向一侧,他这一侧的手臂和腿就会伸直,另一侧的手臂和腿弯曲起来,呈“击剑姿势”。这种反射在出生28天时出现,持续到4个月左右。其机能可能是为婴儿将来有意识的接触物体动作作准备。5身体直向反射。转动婴儿的肩或腰部,婴儿身体的其余部分会朝相同方向转动。在初生到12个月的婴儿身上可见到这种反射,其机能是帮助婴儿控制身体姿势。迈步反射(行走反射)。双手抱住婴儿,使其两脚着地,他会做出走路似的迈步动作。持续时间是从初生到2个月。其机能是为将来学习走路作准备。感知-运动阶段后期的特点:开始使用符号和语言。获得客体永存性的概念(2岁左右),即物体不在眼前,儿童也能知道物体仍然存在。这是儿童感知运动阶段获得的最重要的认知结果。2.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stage)(2-7岁)这一阶段儿童的各种感觉运动行为模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模式,特别是由于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促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或重现外界事物,因此这一阶段儿童出现了表象或形象图式。分两个亚阶段:前概念或象征性思维阶段(2~4岁)和直觉思维阶段(4~7岁)。前概念或象征性思维阶段(2~4岁)儿童的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例如用“甜甜”来表示所有的糖果和小点心。能够运用象征性符号进行思维,但不能作出符合逻辑的推理。如看到别的小孩骑的童车与自己的相同,就认为别人骑的就是自己的车。“车”是个象征性符号,在儿童看来,“车”这个概念仅表示他的那辆车。直觉思维阶段(4~7岁):能够根据事物的表面特征进行思维。前运算阶段儿童的三个认知特征:(1)象征性游戏的出现扫帚当马骑(2)自我中心小雅对妈妈说:“妈妈妈妈,快看,月亮跟着我走。”“我走月亮也走。”皮亚杰“三座山测验”。(3)思维直接受到事物表面特征的影响(如没有守恒概念)。3、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operationalstage)(7-12岁)6这一阶段的儿童逐渐从表象性思维中摆脱了出来,能逐渐进行抽象思维,即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但他们的逻辑推理是具体的,只能对具体事物、具体情境进行思考。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五个认知特征:1、能按事物较为抽象的特征进行分类和排序。如莉琪和她的朋友玛丽娜讨论如何摆放她们收集的石头,玛丽娜建议:“你可以把他们按大小归类,然后再按颜色分,或是同时按颜色、形状分。”小亮说:“我们从短到长将小棍排序吧。”2、会进行递推性思维。A>B,B>C,A和C哪个大?小明比小强高,小强比小伟高,小明高还是小伟高?3、思维具有可逆性。莉琪知道加和减是可逆的运算,如果7加8得15,15减8就得7。4、守恒观念的出现。守恒是指儿童已经认识到无论客体的外形发生什么变化,其特有的属性都是不变的。莉琪从厨房拿来2杯柠檬茶,一杯给弟弟,一杯给自己,她说:“别生气,我和你一样多,我的杯子更高但更窄,你的杯子更矮但更宽。”液体守恒黏土重量守恆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4、形式运算阶段(formaloperationalstage)12岁以上这一阶段儿童逐渐从依赖于具体内容的抽象思维中摆脱出来,而逐渐进入到脱离具体内容的抽象思维的认知发展阶段。这一阶段青少年的认知发展的最重要特征就是能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当面对难题时,该阶段的青少年会考虑可能产生影响的所有因素,甚至在外部特征上没有明显显现的因素,而后他们会用系统的方法验证哪些因素真正起决定作用。例如,在生物课上,路易斯必须选择两种肥料中的哪种最适合种植非洲紫罗兰。他想,紫罗兰的品种可能不是唯一决定因素,肥料的化学含量和施肥次数也会起作用。所以他决定在几种不同的剂量和施肥时间下试验一下。他精心设计了实验,发现了不同因素对植物生长的不同影响。青少年在处理皮亚杰著名的“绳摆问题”时的表现,证明了假设演绎推理的存在。假设有一些不同长度的绳子,栓上不同重量的物体,都悬在一根木棍上。让一些学龄前儿童和青年分别指出什么将影响绳摆通过拱弧的速度。形式运算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