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凯恩斯的货币金融学说了解凯恩斯经济理论综述;了解凯恩斯理论的货币本质和特征;熟悉凯恩斯的储蓄理论;熟悉半通货膨胀理论与货币政策主张;掌握凯恩斯的货币供求理论;掌握凯恩斯的利息理论;一、凯恩斯经济理论综述(一)凯恩斯生平简介(二)凯恩斯之前的主导经济理论(三)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四)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五)凯恩斯理论对金融学的影响二、凯恩斯理论的货币本质和特征(一)货币的本质(二)货币的分类(三)货币的职能(四)货币的特征主要内容三、凯恩斯的货币供求理论(一)货币供应理论(二)货币需求理论四、凯恩斯的利息理论(一)利息产生的原因(二)利率的决定因素与形成机制(三)利率的作用与利率政策五、凯恩斯的储蓄理论(一)节俭是非论的辩析——对储蓄作用的分析(二)个人储蓄的决定与影响因素(三)投资决定储蓄论六、半通货膨胀理论与货币政策主张(一)货币数量与物价水平的关系(二)货币量变动影响物价的传导机制(三)货币数量说的新表述(四)半通货膨胀理论(五)货币政策主张一、凯恩斯经济理论综述(一)凯恩斯生平简介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1883-1946)是现代西方最著名的经济学家,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1905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并在该校任教多年。凯恩斯的一生是丰富多彩的。在他的生涯中,大部分时间潜心于经济学特别是货币金融理论的研究,一生著述众多,尤以《货币改革论》(1923年)、《货币论》(1930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最为著名。特别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研究和出版,开创了西方宏观经济研究的先河,使他成为现代西方经济学和金融学的第一位大师。2不但如此,他还几度担任英国政府要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他在财政部主管对外财务工作;1919年,他作为英国财政部首席代表出席了巴黎和会;1944年,他又以英国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出席了布雷顿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他还主持过英国内阁的财政经济顾问委员会,出任过英格兰银行董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董事,还创办过投资公司,从事过极为成功的金融实物活动。凯恩斯的政治活动和金融实践对他的理论上的建树起了重要的作用,但使他闻名世界并常常影响后人的还是他所提出的一整套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二)凯恩斯之前的主导经济理论凯恩斯以前的主导经济理论是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自由放任经济学说,又称传统经济学。这种学说是建立在“自由市场、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动调节、自动均衡”的五大原则基础上的,其核心是“自动均衡”理论。政府只要对经济实行自由放任,让市场力量自发活动,就会使资本主义经济保持“自动均衡”。这种自由放任的理论依据有三个:第一,在商品市场上,商品供给会创造它本身的需求,价格波动能调节供求的短暂失衡。第二,在资本市场上,储蓄必然全部转化为投资,利率的波动能够自动调节资本的供求。第三,在劳工市场上,工资的波动能使求职和就业实现均衡。根据以上三条,传统经济学的结论是: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经济都能通过价格机制自动达到均衡;商品的价格波动能使商品供求均衡;资本的价格——利率的变动能使储蓄与投资趋于均衡;劳动力的价格——工资的涨跌能使劳工市场供求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因此,一切人为的干预,特别是政府干预都是多余的,什么也不管的政府是最会管理的政府,应该信守自由竞争、自动调节、自由放任的经济原则,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只会破坏这种自动调节机制,反而引起经济的动荡或失衡。这种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与主张在凯恩斯主义产生之前一直是西方正统的和居于主导地位的经济理论,也是各国政府所恪守的信条。(三)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作为剑桥大学马歇尔的学生,凯恩斯曾经是剑桥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在货币金融理论方面,他最初赞同马歇尔和庇古的现金余额数量说。这种货币理论支持着传统经济学的理论支柱——萨伊定律。然而,在1930年凯恩斯发表《货币论》前后,他已经对传统经济学进行了新的思考和评价,提出了许多异议,并在基本理论方面逐渐发生了转变。至1936年,凯恩斯所著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时,他已完全背离了传统经济学,彻底否定了萨伊定律。他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了一整套新颖的经济理论,从内容、体系到名词术语均不同于传统经济学,因此,被称之为“凯恩斯革命”,《通论》的出版亦成为凯恩斯主义的形成标志。下列因素对于凯恩斯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影响。1.震憾世界的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历史上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经济大危机打破了传统经济学的美妙说教,使得当时占统治地位的自由放任学说不仅在理论上不能自圆其说,在政策主张上也束手无策。严酷的现实无情地宣告了传统经济理论的破产,也使正从传统经济学中走出来的凯恩斯彻底醒悟,从而建立了一个崭新的理论体系。2.政府干预经济思潮的流行。20世纪30年代初,西方国家正深深地陷在经济大危机中。当时,美国经济学界和政界的一些人就开始建议政府采取干预措施和运用经济政策来调节治理危机,以至于逐渐形成了一股要求政府干预经济的思潮。3.罗斯福推行“新政”的成功。“新政”的推行对于解救经济危机、促使经济复苏、减少失业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表现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强大力量。罗斯福推行“新政”的成功,成为凯恩斯主义形成的实践先导。(四)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是以解决就业问题为中心,而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原理。其基本观点是: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所谓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而总供给价格就是全体资本家雇佣一定数量的工人时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预期总收入,它等于正常利润与生产成本之和;总需求价格是指全体资本家提供一定就业量时,预期社会上购买他们产品所愿意支付的总价格。就业量取决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点,由于在短期内,总供给基本是稳定的,这样,就3业量实际上取决于总需求,这个与总供给相均衡的总需求就是有效需求。凯恩斯进一步指出: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有效需求,其大小主要取决于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偏好三大基本心理因素以及货币数量。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将产生大量的失业,形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因此解决失业和复兴经济的最好办法是政府干预经济,采取赤字财政政策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来扩大政府开支,降低利息率,从而刺激消费,增加投资,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在凯恩斯经济理论中,金融理论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甚至可以说,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是建立在他的货币金融理论基础上的。(五)凯恩斯理论对金融学的影响凯恩斯理论的创立以它新颖的观点和独特的分析方法,使当时的西方经济学家们耳目为之一新。凯恩斯将货币金融理论与经济理论融为一体,把货币金融因素深深植入经济理论体系之中的研究方法,奠定了“货币经济学”的基础。可以说,自凯恩斯之后,没有一个经济学家不注重货币金融问题的研究,也没有一个经济学家将货币金融与经济理论完全分开。可见,凯恩斯的理论对西方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影响之深,范围之广,时间之长是现代其他任何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无可比拟的。二、凯恩斯理论的货币本质和特征(一)货币的本质在货币本质观上,凯恩斯是一个典型的名目主义者。他认为,货币是用于债务支付和商品交换的一种符号,这种符号是由“计算货币”的关系而派生的。所谓“计算货币”,是指一种观念上的货币,是货币的基本概念。它表现为一种计算单位,这种计算单位用符号或称号来表示,如英镑、美元等。经济生活中的债务和一般购买力就是通过这种计算单位的符号来表现。货币本体即有形的货币(如一美元的纸币等),其作用主要是便利交换,如用于履行债务、在商品买卖中作为支付手段,或作为一般购买力存在的形式,但这一切首先必须通过计算货币的关系才得以实现,没有计算货币,货币本体也就不存在,或者说即使存在也失去意义了。所以货币本体是依赖于计算货币才成其为货币的。计算货币本身就是一种符号或称号,由它派生出的货币本体只能是相应于符号之物,既如此,货币就不可能具有实质价值。计算货币这个符号或称号从何而来呢?凯恩斯对这个问题是用国定货币论来说明的。他认为货币只是一种便利交换的计算单位,是没有实质价值的符号或票券,是国家凭借权力创造它,并有权随时变更它,在这里,国家行使着至高无上的权威,而货币只是国家的创造物。(二)货币的分类1、货币的分类凯恩斯认为:计算货币是货币的基本概念和总称。计算货币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用计算单位表示的契约或债务凭证,相当于我们常见的各种票据,债务凭证被用于结算交易后,就演变为银行货币;银行货币中表现为国家所负的债务部分,当被国家规定为法定支付手段时,它就成为一种代表性货币;非国家所负的债务部分即为银行信用货币。第二类是通过其交付而履行契约或债务的货币本体。第二类货币本体是由国家法令规定的,所以称之为国家货币,它是由商品货币和代表性货币组成,具体表现为三种形态:(1)商品货币;(2)管理货币;(3)法令货币。2、货币之间的关系凯恩斯认为货币总量问题是货币理论的重要问题。流通货币总量由国家货币和银行货币构成,二者的合计可称作流通货币或通货。具有三种形态的国家货币总量分别被公众、商业银行及中央银行所持有。中央银行持有的国家货币是指由商业银行缴存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所以又称之为中央银行货币;商业银行持有的国家货币就是公众的存款,其中一部分作为法定准备金已缴存在中央银行,另一部分作为自有准备金留存在商业银行。这些国家货币加上银行货币(即各种票据等信用货币)称之为商业银行货币。商业银行货币和公众持有的国家货币之和,就是流通货币的总量。3、持有货币的动机凯恩斯认为人们手持货币都具有一定的动机,被用于满足各种需要。这样,流通中的货币按其用途可4以分为三种形态:(1)所得货币。由于个人的收入和支出不是发生在同一天,一般来说存在着较长的时差,所以个人需要保持一部分自己的收入,以作日常开支之用,出于这种动机而持有的货币叫做所得货币。(2)业务货币企业也有收入和支出的时差,为了应付日常业务开支,需要保持一部分货币用于交易,出于这种经营性动机而持有的货币叫业务货币。(3)储蓄货币。个人和企业为了进行投资或得到未来收益,需要储蓄一部分货币,出于这个动机而持有的货币叫储蓄货币。(三)货币的职能凯恩斯强调的货币职能有两个:一是作为计算货币,充当交换媒介,在这里,货币的功能仅仅在于便利交换,对经济不发生重要的和实质性的影响。货币的第二个职能是作为财富的积累,充当贮藏手段。对这个功能,传统经济学无法作出解释,而凯恩斯在分析了货币的特性之后,认为这是正常现象,是人们被未来的不确定性所驱使的结果。但是,凯恩斯认为,人们用货币作为贮藏财富,个人是放心了,但对经济却带来极大影响。由于人们持币不购,货币收入就不等于货币支出,卖就不是立即转换成买,供给就不一定自动创造需求,买卖脱节造成供求失衡,最终必然导致有效需求不足,产生失业、爆发危机,因此,货币通过其贮藏财富的职能对经济起着重要的、实质性的影响。(四)货币的特征凯恩斯认为现代货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货币的生产弹性等于零。2、货币的替换弹性近似于零,或几乎等于零。3、货币具有周转灵活性且保藏费用低的特征在凯恩斯看来,货币的这三个特征联合产生了以下情况:第一,由于货币具有周转灵活性,保藏费用低的特征,使其能满足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因此,人们对于资产的需求,可能绝大部分都集中于货币,使货币需求旺盛。第二,由于货币的供给弹性极小,几乎等于零。因此,当货币需求上升时,无法用多投入劳动力的办法来扩大货币的生产,货币供应无法增加。第三,由于货币的替代弹性等于零,即使其他商品很低廉,也无法取代货币,无法减少货币需求。三、凯恩斯的货币供求理论(一)货币供应理论1、外生货币论凯恩斯在货币国定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外生货币供应论。凯恩斯认为货币供应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它的变化影响着经济运行,但自身却不受经济因素的制约。凯恩斯的这一观点与货币的供给弹性几乎等于零这个货币的特征密切相关。货币的生产(货币供应的来源)对私人企业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一般有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