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本章主要内容:心理学研究的目标和基本规范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规范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描述:对所要研究问题的表象予以翔实的陈述或记录,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解释:根据研究资料分析发现各因素间的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籍以解释问题表象背后的真相;预测:根据对问题原因的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的了解,预测将来在同类情境下问题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控制:根据描述、解释与预测所掌握到的问题性质,对造成问题的因素加以控制,使同类问题不再发生;应用:将研究结果或研究方法扩大应用于其它方面,或用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规范对问题了解认定后提出假设确定需要研究的问题。科学问题:探究A与B(一个或多个)事项之间的关系。如:儿童攻击性行为与观看暴力电视剧的关系假设——在尚未实际获得研究结果之前,研究者先提出的一种暂时性或推广性的答案。对问题了解认定后提出假设假设的方式条件式:ifA,thenB差异式:A=B;A≠B;AB;AB函数式:Y=f(X)采用科学术语说明研究设计研究对象的确定几个术语:受试者(subject):研究对象样本(sample):少数作为研究对象的受试者母全体(population):与样本同类的所有人抽样(sample):从母全体中抽出具有代表性的样本。研究变量的处理属性变量(attributevariable):如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等。刺激变量(S变量):刺激的类别(物、人等)。也称为自变量。反应变量(R变量):反应表现的形式、强弱等。也称为因变量。中介变量(interveningvariable):介于原因和结果之间,发生媒2介作用的变量。预测变量和被预测变量研究工具的选择观察记录工具:照相机,录像机、录音机等。测量工具:心理测验量表等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规范用操作性定义使概念具体化对研究中所用的重要术语,进行清楚具体的界定。方法的选择宜配合问题性质。(五)对结果解释与推论必须审慎。研究案例:弗雷德·考恩谋杀案研究问题:害羞、女性化倾向、自控性与突然谋杀行为之间关系研究假设:与习惯性的杀人犯相比,突然杀人犯更为害羞;日常生活中更能控制自己的冲动;更具有女性化倾向(被动性、依赖性)研究案例研究工具:斯坦福羞怯问卷贝姆性别角色问卷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中“自我过度控制”量表心理学研究的客观性保障避免观察者的偏见观察者偏见:指由于观察者个人的动机和预期导致的错误。研究者先前的经验会影响到对后来看到的现象的解释。举例:半空的水杯还是半满的水杯?避免观察者的偏见补救措施标准化使用统一的、一致的程序来收集和处理数据。操作性定义对所研究的变量的含义进行清楚具体的界定。避免实验者期望效应1.”罗森特尔效应”(或自我实现的预言)当研究者或观察者向被试暗示他所预期发现的行为时,被试就会较多地表现出这种行为。安慰剂效应由于个体对于治疗会产生良好效果的信念而导致健康的增强。避免实验者期望效应2.补救措施——控制程序控制程序指力图使实验中与被验证的假设无关的所有变量和条件保持恒定的方法。双盲控制——实验者和被试双方都不知道哪一名被试进行了哪项处理。3安慰剂控制——明确被试比较的对象。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临床法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横断研究(cross-sectionalstudy)纵向研究(longitudinalstudy)时序设计(sequentialdesigns)跨文化研究(cross-culturalstudy)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定义:观察法(自然观察法)就是在自然情境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作系统的观察记录以了解其心理的一种方法。类型: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观察法观察时应注意:在“单盲”情况下,观察的效果才较为客观可靠。避免观察者的偏见,即观察要客观、真实,观察者不应受儿童其它心理特征的影响。准备观察单(checklist),并及时做好记录。观察法主要优点:被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反应真实自然,且研究者的操作简便易行。主要缺点: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观察者能力和其它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且,它只能有助于研究者了解事实现象,而不能解释其原因是什么。同时,研究人员只能被动地等待心理行为的发生,而不能主动地控制其发生。观察法观察法重新受到重视的原因:由于观察法可以提供儿童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情况,所以它回击了对心理学研究描述性不强的批评。2、观察法具有较高的生态效度。3、避免了实验室实验中实验变量的操纵可能遇到的伦理问题。观察法观察法重新受到重视的原因:44、现代化电子技术为观察法的使用提供了新的手段,如录像带可以重播、慢放,可以对被观察的行为事件进行仔细、准确的编码分析等。5、新的统计方法使研究者能够对观察所获的数据做出因果推断。实验法定义:实验法就是在控制的情境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自变量——由实验者操纵变化的变量,或称实验变量。因变量——由自变量而引起的某种特定反应。实验法类型: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实验法实验法不仅能够有助于研究者揭示“是什么”的问题,而且能进一步探究问题的根源“为什么”。通过实验法可以实现心理学描述、解释、预测及控制行为等科学研究的目的。调查法定义:调查法是以问问题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就某个或某些问题回答自己的想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调查法是通过抽样,用样本分析来推论总体。调查法类型:问卷法(questionnairemethod):由研究人员事先拟好问卷,被调查者在问卷上回答问题。访谈法(interviewmethod):由调查者对被调查者进行面对面的提问,然后随时记录被调查者的回答或反应。调查法调查法的优点:能够收集到大量的资料,使用方便,并且效率高。调查法的缺点:研究结果难以排除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干扰,为了进行科学的调查,得出恰当的解释,必须有经过预先检验过的问卷、有受过培训的调查者,有能够反映总体的样本,还要采用正确的资料分析方法。测验法定义:测验法是指采用一套标准化的测验题目,按规定的程序,对个体心理的某一方面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结果与常模作比较,对心理发展水平或特点作出评定或诊断的研究方法。测验法类型:个别测验,团体测验;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性向测验)和人格测验等。方法:5测验大多采用纸—笔方法,也有一些采用操作或投射方法。活动产品分析法例如:材料:1)一段30厘米长的塑料绳;2)2根一粗一细的汽水吸管;3)2张一红一黄的绉纸(18厘米*10厘米);4)4枚回形针;5)4根棉签,一把剪刀、一卷双面胶。任务:把这些材料用双面胶做成一幅剪贴画。活动产品分析法评分标准:主题的新颖程度:图画所选的主题是否有创意,包括是否有社会意义;材料的利用程度:材料利用的充分性、合理性,包括色彩的搭配等等;材料利用的独创程度:有没有考虑某些材料的独特而合理的用途;图画的精致程度:有没有注重细节加工,整体的美感如何。临床法(clinicalmethod)定义:临床法又称诊断法,由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所倡导。临床法实际上是自然主义的观察、测验和精神病学的临床诊断法的合并运用,包括对儿童的观察、谈话与儿童的实物操作三个部分。通过对这三方面材料的分析、综合,可以了解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临床法临床法强调研究者本身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在向儿童提问或布置情景时的主动性。该方法发展了标准智力测验和精神分析交谈的优点,避免了上述方法的不足,在儿童认知发展和应用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横断研究横断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同一时间内¡±?横断研究横断研究最突出的优点是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到较多的资料,有助于描述心理发展的规律与趋势;此外,样本也易选取与控制。因此这种设计成本低,省时省力,见效快,目前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多采用这一设计。横断研究其不足在于,由于被试的取样是几个年龄点,带有人为拼凑的性质,故不足以确切地反映出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转折点。依据横断研究所描绘出的心理发展曲线有可能受到¡°世代效应¡±(cohorteffect,也称群体效应)的影响,即不同世代群体由于所处社会文化、历史条件和遭遇历史事件的不同而表现出心理发展上有差异的现象。横断研究例如:如果测量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对摇滚音乐的兴趣,可能会得到这样的结论:兴趣随年龄增长而减弱。但事实上,这更可能与不同的社会时代对音乐的兴趣变化有关。横断研究利用横断研究得出的数据表明,60岁以后智力大幅度下降。那么,这种下降是年龄发展本6身引起的呢,还是由于老年组被试的受教育程度不及年轻被试引起的呢?纵向研究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的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纵向研究纵向研究的特点是,通过长期的追踪研究,可以获得心理发展连续性与阶段性的资料,从而系统、详尽地了解量变与质变的规律。纵向研究还有助于探明早期发展与未来心理发展的联系,对了解发展的原因与机制十分有益。纵向研究纵向研究体现出周期长、费用大的不足,故被试的数量往往受到局限。研究期间样本的恒定非常困难,会因死亡、搬迁、厌烦而流失被试,从而有可能影响取样的代表性。纵向研究需要被试反复做一些测验,不可避免地会使被试产生¡°练习效应¡±。时序设计时序设计是将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融合在一起,以更好地探查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与转折点。以成人的性别角色态度为例,看看时序设计是如何来考察性别角色态度是如何随年龄、社会生活事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时序设计假设在1945年对20岁群体样本(1925年出生的群体)进行性别角色态度评定,然后在他们40岁(1965年)和60岁(1985年)时再作重新评估。在1965年,对另一组20岁群体样本(1945年出生的群体)进行性别角色态度评定,以后也是每隔20年再重新评估一次。在该研究中,包括两次纵向研究,同时也有横断研究,如1965年就分别对20岁和40岁的样本进行了评估。时序设计A:年龄效应B:群体效应C:测量时间效应跨文化研究跨文化研究的兴起源于两方面的原因。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交往越来越频繁。来自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间的交往,使心理学家日益迫切地感到,需要研究不同文化社会环境中的人们的心理过程和特点有何异同,以便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跨文化研究其次,心理学的研究是通过对样本的考察来对普遍结论进行推断的,但样本是否具有足够的代表性,一直受到人们的质疑。跨文化研究如格雷厄姆(Grahm,1992)曾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1992年前美国心理学会所发行6种重要期刊中1500篇论文的研究对象发现,前5年的受试中白人占96%,后5年的受试中白人占98%。只根据对白人研究的结果,自然不能推论解释其它人种的心理特质。(四)跨文化研究跨文化研究亦称交叉文化研究,在儿童发展心理学领域,是指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规律及不同的社会文化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7影响。(四)跨文化研究心理学研究中,一般将社会文化视为恒常条件,研究其中个人或群体行为的差异;而跨文化研究则将同一文化背景中个人与群体行为的差异当作恒常,将文化模式当作变因,以研究不同文化中群体的心理与行为差异,考察文化因素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从而明确人类心理与行为发展变化的文化普适性和差异性。(四)跨文化研究马尔帕斯(Malpass,1986)等曾区分出三种文化等值性:一是机能等值,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对同一问题作出反应时产生的行为表现出基本相同的心理机能;二是概念等值,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对特定刺激物的意义有共同的理解;三是测量等值,即从不同的文化中收集数据资料的心理测量方式具有可比较性。(四)跨文化研究传统上,青少年期一直被视为¡°狂飙期¡±,那么,¡°狂飙期¡±是否就是青少年的普遍心理特点呢?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M.M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