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学第六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说课稿荣成市二十三中学曲线美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动物的运动和行为》,选自鲁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第六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的知识对学生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非常重要,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动物的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王敏勤教授说:“如果教师本身对课程标准和教材都不能把握,对学生的引领作用也很有限,就像一个对道路本身就不熟悉的人给别人引路,也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效率很低。”因此今天我的说课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大方面九小板块依次阐述。一、说课标:课程目标:我将从以下三维目标进行说明。1.知识目标:①列举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②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③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制作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科学探究的能力。3.情感目标:①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出发,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②从学习行为比先天性行为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出发,引导学生认识人类自身学习的重要性③通过对动物社会行为的了解,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2内容标准。本章由三节组成,课标中对每一部分的具体内容和活动建议都作了详细的阐述。具体内容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所要达到基本的学习目标:第一节:动物的运动学习目标:①列举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②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理解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③说明运动与其它系统的联系④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活动建议:①通观察脊椎动物的肌肉、骨骼、关节的基本结构,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②通过学生制作肌肉牵动骨运动的模型,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第二节: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学习目标:①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②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③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④认识人类自身学习的重要性活动建议:观察动物的不同行为,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第三节:社会行为:学习目标:①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②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③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活动建议:探究蚂蚁或其他动物的行为。二、说教材。编写特点:本单元教材内容编写有以下特点: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每节的引言都是从学生的生3活经验出发。如:第一节学生已经了解动物的运动方式。第二节驯养过小动物狗会吃饭和睡觉、会在指定的地点大小便。第三节学生观察过蚂蚁的群体生活。教材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从引言到正文,以及练习、探究活动都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尽量贴近学生生活。2、探究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丰富多彩:本章设计的探究活动有“观察与思考”、“模拟制作”、“资料分析”、和“探究”、“技能训练”等,其中探究均为全程探究,这些活动的突出特点是:加强了学生探究活动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教材对实验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动物的绕道取食”和“蚂蚁的通讯”,内容的呈现形式是:提供实验背景和方法提示,让学生分析、设计、完善、和实施实验方案,这样从材料的选择、实验方案的设计等都给学生和教师留有了更大的自主性。提倡课后学生到周围环境中去观察动物的行为,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3、侧重提供分析和实验用的素材,不再侧重对现象的描述:加强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一节,教材在讲述这方面内容时没有像以往教材那样对动物的攻击、防御、贮食和繁殖等行为进行罗列,而是通过“资料分析”、“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等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认识动物行为形成的机理,理解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4、注重图文并茂,增加了可读性和生动性:.配有大量彩色图片,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的引导他们思考。在内容选择、编排设计等方面不再像过去那样过分追求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是更加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观念。编写体例:本章包括引言和三节内容,引言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引出动物行为的概念,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引言通过简单的几句话,概括出本章内容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每节内容均包括节前言、正文、课外读、练习四部分。节前言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进行学习。比如第一节前言就利用动物的运动方式,引出动物的运动器官是怎样完成各种动作的呢?正文部分,除了文字知识和插图之外,“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模拟制作”、“探究实验”“技能训练”据不同内容,结合教材特点安排不同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拓展部分包括科学家的故事、课外读,通4过列举科学家小故事,成为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素材,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教材的内容结构:初中生物学共包括十个一级主题,本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是其中第六个主题,分布在初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包括了第一节动物的运动,第二节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第三节社会行为。它们环环相扣,密切关联。立体式整合:我将从纵向整合和横向整合两个角度进行说明。纵向整合: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分布在初三上册第二章,与初一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初一下册传粉、初二上下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人,初三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和第八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都密切相关。横向整合:章与章、节与节的整合。章与章的整合和节与节整合两个角度进行说明。章与章整合: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已经介绍了动物的各种运动方式及其适应意义,这为本章《动物的运动》中运动的结构基础和行为都奠定了基础;本章是对前面第一章的概括和提升。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都与他们的行为密切的联系,本章可以为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打基础,这一章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节与节整合:先看节与节之间的横向整合。第一节《动物的运动》、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和第三节《社会行为》第一节认识动物的运动的结构基础,运动的机理,运动的意义。而动物的行为大多是通过运动来完成的,因此第一节是第二节和第三节的基础。第三节是在前两节内容的基础上,对动物行为的进一步学习,是本章的重点。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从个体水平看,从行为获得的途径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两类。从群体水平分为:社会行为。动物行为对生物个体和群体生存和繁殖后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说建议。教学建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教学过程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要求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教学观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呈现出学生积极思维\参与\体验的过程,促进他们在原有基础上的良好发展。八年级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习过不同环境下各种动物运动方式的知识,但对具体的运动结构和运动产生过程还不甚了解,特别是对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关系还缺乏感性认识。5行为常常表现多种多样的运动,学生对动物行为分类也不清楚。在本章教学中,可以通过向学生提供观察思考、观察脊椎动物的肌肉、骨骼、关节、模拟制作、资料分析、探究动物的行为、课后观察动物的行为等不同探究活动,实现目标教学,让学生体验概念的构建过程。为此提出以下的教学建议(一)构建学科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我校生物探究课采用“小组互助,整体评价”,的教学模式:“1导入新课明确目标2问题驱动自主学习3小组合作展示准备4全班展示补充点拨5巩固练习拓展提高6自我评价组内互教7达标检测评价小结,通过该模式的有效实施,提高了学生探究兴趣和自主性,课堂教学效率大为提高。(二)采用多种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倡导探究性学习。就是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师要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如学习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本节知识对学生的要求层次较高,要求学生理解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因此在组织学生“观察与思考”尽可能使用直观材料,如观察新鲜猪胫骨、膝关节及肌肉、学生课前自制肌肉牵动骨运动模型、人体骨骼标本、教师演示课件、教师通过课件播放杠杆作用的动画、关节运动的动画、骨骼受刺激收缩的视频,学生更好地认识运动系统的组成、各自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做屈肘和伸肘动作,让学生亲自体验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进一步让学生理解骨、肌肉、关节间的协作关系,从而理解运动产生的机理。学习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是通过“资料分析”、“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等活动,倡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动物行为形成的机理,理解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探究蚂蚁的通讯活动中,教会学生从经验出发进行科学推理和大胆假设,课后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并实施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科学的结论。每节都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互动,以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三)在主动学习中传递重要概念:初三学生善于形象思维而缺乏抽象思维,分析、归纳、建构知识的能力还不够强,善于机械记忆而缺乏对知识的理解。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组成,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教师正确把握概念教学,帮助学生构建生物学重要概念。围绕着生物学重要概念来组织并开展恰当教学活动,通过事实知识,让学生总结出概念性知识。6从而让学生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进而理解并应用概念。这些是本单元的重要概念。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理解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运动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运动有利于动物逃避敌害、争夺食物和寻找栖息地、完成繁殖。动物的行为使其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其存活和繁殖的机会。动物的行为由先天遗传或后天学习而获得。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注意引导学生到周围环境中去观察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王敏勤教授说:在教学方法方面,如果不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即使24小时都在工作,也没法顾及到每个学生,也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每节课:教师把学习目标展示后,接下来学生根据任务中提出的问题自主学习,然后小组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班级交流,教师点拨。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很重要。在自学过程中有多种学习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资料分析法、比较法等,在这些学习方法中必须伴随动脑思考。每节课我经常说的是动脑思考,下课后学生说总感觉这节课头很累,看来学生每节课思维度很高。(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指导学生绘知识树,让学生对每节、每章进行概括归纳,提纲挈领的掌握每节的主要内容,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是学生总结动物的运动知识树、本章的知识树。这是教师对本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梳评价建议:程标准中关于评价的建议是: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生物课程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我将从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两方面阐述。评价的内容:教学的结果是静态的,而教学的过程却是动态的。在生物学的课堂上我们注重动态的过程评价,始终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努力实现有效调控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为此,我们建议评价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对探究能力进行评价7例如,在“探究菜青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先天性行为,重点引导学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自主制定探究计划。对学生的实验设计等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2.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进行评价例如,在“对比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人类自己要想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认识世界,就必须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学习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在学习“社会行为”时,让学生认识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认识到合作的必要性。3.重视知识目标的达成每节课主要利用纸笔测验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