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章六入处「当正观察眼无常,如是观者,是名正见」何谓「正知正见」?很多人、很多宗教师都认为他们的宗派、他们的见解,才是正知正见,问题是什么叫做「正知正见」?各家各派的说法都不一样,而且像我前一段期间也看到一本书,因为他们觉得很疑惑,问我这个人的看法见解怎么样,当时我稍微看一下,也没有评论什么,后来前一个月又再有因缘的情况下,拿到他相关的一本书,关于所谓「正见」的定义,结果我一看,就觉得真的就是「顺我则是,逆我则非」。藏镜人是说「顺我则生,逆我则亡」,我们一般众生是「顺我则是,逆我则非」,很多所谓的「正见」,都是站在「我的」立场、「我的」看法、「我」的认同,就叫做「正见」。当你符合「我」的看法的,就是对的;你认同「我」的、支持「我」的,你就是对的;如果你批评我、毁谤我、不赞同我,你就是错的、就是邪见。一般的正见方面,如果落入「我相」里面,就是这样在诠释。但是当事人都不知道、不承认,如果他知道、会承认,就不会树立一个「我」这样的认定叫做「正见」。所以,因为这方面看太多了,觉得各家各派的说法,他们的正见都有各自一套,我们还是要回到佛陀是怎么样定义正见,参考佛陀定义的正见之后,我们再去求真求证,不是说佛陀怎么讲,我们就怎么信,不是这样!而是佛陀跟我们讲这样,佛陀认为这样叫做正见,再来就是希望大家去求真求证,只要还没有经过求真求证的,你就要保留。佛陀是怎么样定义「正见」呢?「当正观察眼无常,如是观者,是名正见」五蕴、五阴或是五蕴都一样,五阴、六入处、六界,有时候「五阴」也常常以一个「色蕴」来代表,「六入处」常常以一个「眼根」来代表,「六界」常常以一个「地界」方面来代表。所以,不管是用什么来代表,事实上就是只要一个字就代表其它全部,这里也是一样用「眼根」来代表,事实上它是代表眼、耳、鼻、舌、身、意。当然,五阴、六界都是一样。「六入处」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外面的「六尘」,「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六根」是我们身体的身、心,叫做「六内入处」,「六尘」是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叫做「六外入处」。内面是讲我们的身心,每一个人都是透过我们眼、耳、鼻、舌、身、意的这些器官,跟外界的色、声、香、味、触、法接触,然后才产生「六识」-眼识、耳识,「六识」的产生,因为在根、尘接触的当下,很难保持客观如实的觉知,很难保持说「见以见为量,闻以闻为量」很难!在接触的当下,都会加入你的觉受,然后又会配合一种「顺我则是,逆我则非」,合你口胃的,你就贪、就抓取、就聚集;不合你意的,你就排斥、瞋恨、攻击、逃避,这就是「识」、「六识」。当你接触、有觉受之后,然后就去分别好不好,好的、你就要,不好的、你就排斥。因此,「六识」一样就是随着你的根、尘接触,然后产生「六识」,一样都是不断的变化,你的「眼根」不断在变化,「耳根」也是不断在变化,「鼻根」一样,你本身的身心,它是每一个剎那都是在变化。外面的「六尘」也是一样,地、水、火、风、空、识,色、声、香、味、触、法,都是不断地在变化。刚才上课到现在,你们「耳根」所触的声尘,有没有在流动?十五分钟前的声音跟现在的声音,虽然同样有声音,但是十五分钟前的声音,跟现在的声音,它已经是早就都是不相同了,如果你的「耳根」没有跟「声尘」同步,就听不到我讲话的内容,因此你的耳根也是在生灭变化,你才能够同步,也就是你要放空,如果你胡思乱想,去想一些今天2下午的事情,你的耳根、你的意根,跑到其它地方去了,这时候你就心不在焉,你的「耳根」没有同步跟「声尘」配合,就听不到我讲话的声音。所以,我现在的声音,它是不断的在剎那一直在生生灭灭,每一句、每一字,它都是即生即灭、即生即灭。当我讲出之后,它就消失了;讲出之后就消失了,现在再讲的,又是当下的声音,你耳根能够听到的声音,只有当下、只有现在。其它的,如果你不是现在在听的,你只是回忆、联想而已,就像今天下课之后回去,你在想今天我讲的是怎么样的,当你再回想一些,已经不是当下的声音了,是你的「意根」去抓。所以,一定是你的耳根要跟着同步在脉动,才能够听到当下的声音,其它的眼根、色尘…都是一样,都是以此类推。当你了解这些重点之后,后面这些就容易了解。外面的色尘,它都是不断地在流动变化,你的身、心也是一样,不断地在流动变化,变化的频率要跟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流动的频率要一致,你才能够听到现在的声音,你的眼根也是要留在这个当下,跟色尘同步在脉动,这样你才能够清楚看到当下的实相。所以,真正要能够见法,你必须要活在当下,【阿含经】都有提到,什么叫做「现法般涅盘」,现在要见法、现世就解脱?因为法、声音,只有现在才知道,整个山河大地、整个世间的一切的存在,也都只有现在,色、声、香、味、触、法,也都只有现在存在而已。因此真正要见法,就只有在现在;你要解脱、要成就,也都只有这一生这一世,现世、现在。「当正观察眼无常,如是观者,是名正见。正观故生厌,生厌故离喜、离贪,离喜、贪故,我说心正解脱」眼根也是地、水、火、风组合而成,我们的眼根,它是地、水、火、风组合而成,因此它每一个剎那都不断地在新陈代谢,我们的眼根、眼球里面,这些血液是不是每分每秒都是不断地在变化?,它的营养供给、氧气供给、水分供给、血液供给,都是每分每秒不断地在变化。所以,同样都是这个眼球,它是每分每秒都在生灭变化的,「眼无常」就是要从界分析方面,去了解「眼无常」,再来我们眼睛不会定在同一个地方,一定会东飘西飘,除非你入深定,不然我们眼睛一定无常的飘动。如果你眼睛定在一个地方,你就看不到其它的存在。正观察眼它是无常的,眼球本身也是无常生灭变化,「如是观者,是名正见」叫做建立起正见。事实上,身体更具体的意思,你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整个身体、整个心理,它都是每分每秒在生灭变化、生灭变异,每一个呼吸,一个吸气、一个呼气,你身体里面的地界组成元素,已经不相同了,一个吸气就是一个生,呼气就是一个灭,你的身体它的组成元素,就已经不相同了。你一喝水、一小便,都是一个生灭;你一个吃东西,一个大便,都是一个生灭,组合你身体的,这个身体已经是在变异了。所以,我们说生命,现在以平均值八十岁来讲,但是八十岁、事实上八十年,不是一下子用跳的过去,这一条八十岁的线,也都是一点点滴滴、点点滴滴,每一个当下、每一个剎那,一直在变、一直在变,都是由每一个剎那,每一个当下的生灭变异累积而成。不要只有看到生、老、病、死就是无常,不错!这也是无常,但这都是很粗的无常,我们要把无常看到非常非常微细的,每一个当下、每一个现在,都是一直在生灭变异,有一点一点点点的。如果以数学方面来讲,整数中间还有很小很小的一半,然后再来还一半、还一半,还有非常小的,你就是要坐在很微细的剎那生灭的当下,这样才能够真正体会那个流体、那个流动。如果一个人能够这样,「生厌故」,你就「离喜」,事实上一个生命也是这样,每一种现象都一定是生住异灭、成住坏空,一个最短的剎那也是生住异灭,一天也是一样生住异灭,一年也是一样生住异灭,只是说大小不同,这样而已。但是,不管极大或是极小,都一定是生3住异灭,而且整个存在就只有当下这一剎那,现在这样一直开始生住异灭,变、变、变,变化上来,这一点都一直在跑、一直在跑,现在这个当下是来到这里,当你抓住这一剎那的时候,当你抓住它的时候,它实际又已经跑走了,包括我们拍摄的「大地风云经」的日出景象,我现在这一分钟、这一秒钟把它拍摄下来,但是我在下一分钟再拍,它有没有相同?已经不同啦!大地风云经的日出系列,就是让大家去看,它就是每分每秒都一直在变,我纵然拍摄下的,也是它的过去这一剎那,我们把它化为永恒这样而已,把这一剎那留下来,但是那个实相实际的存在,就只有在当下。所以,如果你一抓住,都只会抓住它的过去,抓住它的影子而已,因为它实际的已经跑走了,你的心要慢慢回到这个当下,八万四千个法门就是要让你的心回到当下来。所有八万四千法门、种种法门,都只是要让你的心回到当下来,因为法、真理、实相的存在,就只是在当下、只有在眼前,只有在这一剎那。如果你的心没有活在这一剎那,你所了解的法都只是头脑里面的知见,你再了解什么无常,都只是头脑里面的知见。我们种种法门,就是要让你能够把你的心拉回到现在、拉回到当下,来见法、见法。当你真正活在当下,一方面你要全然不抓,才能够活在当下;只要你有抓,你不是抓过去、就是抓未来,你要全然的放开,才能够活在当下,你越想抓,都只是抓到梦幻泡影。当你慢慢回来看到法、回到当下,只要你有抓,就会抓到梦幻泡影。「正观故生厌离」为什么会厌离?因为你再去抓都是抓那些泡影而已,因此你就会厌离那些、就会放下。「生厌故离喜、离贪」过去抓得很高兴、很快乐,然后成为境界的奴隶不知道;现在看到了,原来你在抓的都只是抓一些泡影,或是抓一些死的东西,一只蝴蝶在那里飞,你把牠抓过来,你自认为抓住了,但是你抓住那只蝴蝶,也会随着你的抓取而死掉。所以,真理、实相的存在,都是活生生的活在每一个当下,当你一抓取,都是抓一些死的。当你看到这些的时候,你就会放下,因此「唯有你能够全然的放开,唯有你能够全然的放,你才能够得到无限」。只要你有所抓取,你都是抓个泡影、抓个死的。比如你现在谈恋爱、然后结婚,就认为先生是我的,应该怎么样、应该怎么样,我们很多的框框就套上去,认为你应该怎么样…,当先生的当然同样可以类推,也认为说你是我太太,你应该怎么样…,结果他生命本来是活泼的、活生生的,你现在硬是用一个框框把他套住,你要抓住他,你是我的先生、你是我的太太,你是我的什么、我的、我的…,你要抓住,结果对方就会有苦,他的生命没办法活活泼泼、生龙活虎,在这些苦的当下,很多的问题就会产生。所以,你要去慢慢去看到,那些夫妻相处的苦,人与人之间的苦,师徒之间的苦…种种那些苦,都是我们在抓啊!当你体会到这些,你会觉得现在尊重自己、也尊重先生,我自己需要自由,我也给先生自由,我需要人家的信任,我也全然信任先生。当你对他的信任,全然放开的时候,他不但活得很快乐,而且他生命的活力又出来,他会对家庭、对小孩子的关爱,又不一样了。当你越想抓,他越想逃离,那个苦、磨擦就越多,你抓得越紧,那个苦就越多、越想逃离,唯有信任、全然的放,当你全然的信任,真正的爱是给对方快乐,给对方自由、尊重对方,当你全然的放下,他回馈给你的、回馈给家庭的,回馈给世间的,是超乎你原来的想象。所以,你越想抓,都只是抓个泡影,或是抓个死的东西。你可以掌控先生的身体,但是你抓不住他的心,那个心是活的;你可以掌控小孩子的行为,但是你掌控不了他的心。当你了解这些之后,才慢慢会去发现到生命的珍贵,那种活泼泼、活生生的,它都是在每一个当下、每一个现在,唯有你放下,全然的欣赏每一个当下,4全然的信任、全然的溶入,这时候你才能够得到无限。所以,佛陀他放下王位,放下所有的这些名利,但是历史上有哪一位国王,被世间、被世人的尊敬超过佛陀,你真正能够归零、真的是「无我」,你真正放下,才能够得到无限。唯有大死一番,你才能够溶入不生不死。唯有你不抓,才能够得到全部;唯有你能够放空,才能够掌握无限啊,表面上好像是矛盾,事实上大家慢慢去体会,你爱这只小鸟,不是把牠关在鸟笼里、放在旁边,说我爱你,你如果真正爱这只小鸟,让牠自由。当你慢慢的体会到之后,「生厌故离喜、离贪,离喜、贪故,我说心正解脱」因为当你放下之后,你不会被境界牵着走,因为你想抓什么,就一定会被你所要抓的境界,把你牵着鼻子走。当你对先生抓得越紧的时候,先生的言行举止,都会大大的影响你,其它的以此类推。当你对小孩子抓得越紧,小孩子的言行举止,都会深深影响你。当你依赖什么、你要抓什么,抓X你就会被X束缚,当你看到这些,你就会放下,所以「我说心正解脱」,不会被境界牵着鼻子走。「如是耳、鼻、舌、身、意,离喜、离贪」也是一样,像有的人很重视口味,花很多精神在炒菜,怎么样去炒菜、怎么样去煮菜,怎么样烹调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餐点,于是他的生命、他的生活,很多就花在煮三餐、炒菜上面,因为你很在乎这方面,你的心就被味觉的「香」跟「味」方面的,把你束缚住,它就会束缚住你,你就很难解脱自在。佛陀他们的修行,发现我这些三餐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