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和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和发展重点:1、英、美、法三国宪法产生的经过。2、早期资本主义国家宪法产生的条件。3、宪法发展的历史阶段。4、宪法发展的趋势。5、旧中国宪法发展的特征。6、新中国宪法立宪活动及其背景。第一节宪法的历史发展概述一、近代意义宪法的产生近代意义的宪法首先产生于英国、美国和法国等欧美国家,分析英美等国家宪法产生的具体情形,有助于探寻宪法产生的一般条件和规律。(一)英国宪法的产生17世纪上半叶,英国的政治经济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一方面,经过圈地运动,商品经济已经相当发达,手工工场遍布城乡,劳动分工越来越细,毛纺、采煤、炼铁、玻璃、造纸等工商业部门发展很快,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关系已取代封建经济关系,作为阶级的资产阶级已经形成;另一方面,在上层建筑领域,斯图亚特王朝却致力于强化专制王权,封建贵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享有许多特权,妨碍了商品经济的自由发展。这不可避免地出现新的生产关系与原有上层建筑的对抗性矛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终于在1640年爆发,直到1688年历时近50年,大致经过了内战阶段、共和国阶段、克伦威尔军事独裁阶段和“光荣革命”四个时期。英国宪法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步产生的。从内容上看,先后通过了一批宪法性法律和创设了一些宪法惯例,其中主要有:(1)1628年的《权利请愿书》(PetitionofRight)(2)1679年的《人身保护法》(ActofHabeasCorpus)(3)1689年的《权利法案》(BillofRight)(4)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ActofSettlement)。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及其特殊性决定了英国宪法产生的特点:(1)英国宪法是在革命过程中逐渐产生的,是由一系列宪法性法律积累而成,在形式上表现为不成文宪法;(2)革命的不彻底性和妥协性致使王权及其所代表的制度外壳被保留下来;(3)旧的法律如1215年的《大宪章》(MangaCarta)等成为新宪法的组成部分;(4)英国宪法不具有根本法的形式特征。另外,英国宪法性法律还有:1911年的议会法、1918年的国民参政法、1928年的国民参政法、1948年的人民代表法、1949年的议会法、1969年的人民代表法和1931年的威斯敏斯特条例。(二)美国宪法的产生1775年,英属北美殖民地爆发了反对宗主国的独立战争,次年7月4日发表《独立宣言》,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脱离英国,1779年11月15日,大陆会议通过了《邦联条例》(theArticlesofConfederation)。邦联条例规定美国是由北美13个州联合组成的美利坚合众国,各州保持主权、自由和独立,各州议会选派代表组成邦联国会。邦联国会经9个以上的州同意,可以行使宣战、讲和、派遣和接受大使、决定海陆军编制等权力。《邦联条例》建构的国家结构形式是一种较为松散的国家联盟,虽然起到了建国立宪的作用,但很快就不适应新的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和对外关系的需要,因此,建立一个中央政府能有效协调国内各2种关系(特别是州际关系)势在必行。1787年5月25日,制宪会议召开,有12个州的55名代表与会,在经历三个多月的激烈斗争后终于达成妥协,通过了宪法草案。1789年3月4日,第一届联邦国会集会,宣布宪法生效。美国宪法由一个序言和7条正文构成,确立了分权制衡、联邦主义、代议制政府等原则,规定了宪法修改的特别程序,并于1791年通过了一个由10条宪法修正案组成的《权利法案》,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综上所述,美国宪法的产生经历了从《独立宣言》到《邦联条例》再到美国联邦宪法的过程。独立战争的性质和独立后的州际关系,使美国宪法的产生具有以下特点:(1)独立战争首先是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战争,其思想基础是“天赋人权”理论,独立战争的许多领导人本身就是启蒙时代的代表人物,独立战争使“天赋人权”思想广泛流传并深入人心,从而为美国宪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2)独立战争将斗争矛头直指英国国王,虽然是斗争策略,但却具有一定的反封建色彩,美国宪法确立的彻底的共和制与之不无关系;(3)州际关系的不协调和独立战争后国内各种政治关系的矛盾冲突,暴露了《邦联条例》所建构的体制的缺点,美国联邦宪法的重要目的就是克服这种日益明显的不足,并通过实行联邦制成功地予以克服。(三)法国宪法的产生法国宪法是法国大革命的产物。1789年7月14日,巴黎市民武装起义,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开始,直到1799年“雾月政变”后执政府的诞生而告结束。法国大革命经历了第一次革命(1789——1791年);第二次革命(1792年);非常共和国(1792——1795年)和宪法共和国(1795——1799年)等几个阶段。在革命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作为革命纲领和革命成果的宪法文件和宪法的颁布,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1789年的《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简称《人权宣言》)、1791年宪法、1793年宪法、1795年宪法和1799年宪法。法国大革命的性质、进程和特点决定了法国宪法产生的特点:(1)法国大革命是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宪法充分地贯彻了进步的资产阶级的宪法要求,确立了人民主权原则,保护公民权利和自由原则、三权分立原则和共和制原则;(2)随着大革命的深入进行,法国宪法的产生经历了从宣布一般原则到制定君主立宪宪法,最后到颁布共和制宪法的过程;(3)法国大革命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启蒙思想家的观点不仅是革命的指导思想,而且被写入宪法,使宪法置身于人权、民主、法治的思想氛围中。二、宪法产生的条件英美法等国家近代意义宪法产生的伟大事件已成为历史,从现象上看,它们都直接产生于各具特色的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因而不难发现它们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和结果。然而,资产阶级革命之所以导致一种新的法现象的产生,引人深思。撇开英美法等国家宪法产生的具体情形,可以发现宪法产生的一般条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是近代意义宪法产生的经济条件。商品经济是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计划经济)相对而言的一种经济形态。商品是为交换或出卖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商品经济是为交换而生产的经济形式。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之间,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取得联系,才能进行生产和消费。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最基本的经济规律,等价交换的实现不仅取决于商品价值是否等价,还取决于商品所有者的社会地位是否平等,一切等级、特权以及维护这种等级特权的社会制度都与商品经济不相容。因此,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过程中必然自发产生平等观念。另一方面,自由竞3争要求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而这一点只有当劳动力和生产原料在市场中能够自由买卖时才能做到。因此,商品的自由竞争必然导致自由观念的产生。且只有在较为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平等自由的观念才会普及并为全社会所接受。较为发达的商品经济一般表现为:(1)商品化的程度较高,所有的劳动产品,甚至劳动力都成为商品进入市场,进行自由平等的交换;(2)形成了国内统一的大市场,商品能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通;(3)建立了统一的市场规则体系。一句话,只有当商品经济已处于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平等自由观念才会成为时代精神。近代宪法正是以平等自由为思想基础和价值追求,所以,较为发达的商品经济是近代宪法产生的经济条件。由于这种较为发达商品经济首先表现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所以,近代宪法首先产生于资本主义国家。2、较为完备的民主政治是近代意义宪法产生的政治条件。民主政治是与君主政治相对的一种政治形态,近代以来的民主政治是较为完备和成熟的民主政治。一方面,它以平等自由为目标和追求;另一方面,它有较为完备的制度形式,最为重要的是,它以发达的商品经济为经济基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作为先进生产关系代表的资产阶级逐渐在经济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日益不满其在政治和其他社会生活中的无权地位。他们在同以国王为代表的封建贵族的斗争中,不断地将获得的政治权利以法律的形式制度化。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和最终取得胜利,资产阶级需要将有利于自己的政治体制和政治权利,以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宪法固定下来,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才有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之说。3、民主的、大众的和科学的文化是宪法产生的思想文化条件。伴随着近代商品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近代思想文化,虽然是西方文化长期演化的结果,但与传统西方文化相比则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和进步性。因为它是民主的文化,与专制思想文化相对立而服务于商品经济和民主政治;它是大众的文化,具有世俗性和平民性的特点,是对贵族思想文化的否定,并且肯定了文化权利和精神生活的平等性;它是科学的文化,是对各种神秘文化的否定,形成了较为合理和科学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体系,促进了政治、经济的发展。近代民主的、大众的和科学的文化,对宪法的产生起了重要的作用。首先,近代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对近代宪法的产生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文化革命的重要内容,它按照资产阶级的要求,以宗教改革的形式对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进行批判,确立了反映资本主义精神的资本主义新教伦理和个人的宗教信仰自由,清除了宪法产生的宗教障碍。思想启蒙运动也是资产阶级文化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的大旗,以自然法为理论武器,用科学批判神学,用人权反对专制,使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得以传播和普及,为宪法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条件。其次,近代资本主义文化为宪法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条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客观上要求法律以部门法的形式对社会关系进行分门别类的调整,这必然导致旧的诸法合体的法律形式解体;另一方面,社会又在分工的基础上走向新的综合,它要求用法律对社会关系进行更深入、更系统的整体调整,因而需要有一种法律凌驾于其它法律之上,对社会关系进行统一调整,这种法律就是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近代社会科学,特别是政治学、社会学和法学为这一过程的完成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可以说,没有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没有近代的社会科学,特别是法学和职业法学家的创造性劳动,就不会有近代意义的宪法。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近代文化是宪法产生的思想条件。三、宪法的发展4从宪法产生至今,近现代意义的宪法经历了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大致以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为界限分为两个时期,即近代宪法和现代宪法。①(一)近代宪法的发展英国、美国、法国三国宪法的产生,特别是法国宪法的产生,对宪法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法国宪法具有彻底的民主精神,是内容和形式都很完备的近代宪法。另一方面,法国位于欧洲大陆,又是政治、经济中心,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波及整个欧洲大陆。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欧洲大陆各国纷纷制定宪法,先后制定了约300余种。②不仅如此,受英国、美国、法国三国宪法的影响,北美和亚洲的一些国家也制定了宪法,使整个19世纪成为宪法的世纪。近代宪法的发展可以1848年革命为标志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第二阶段从19世纪中叶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一阶段的宪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为数较少的民主共和制宪法,例如,美国宪法、1793年法国雅各宾派的宪法以及智利、乌拉圭等国家的宪法;二是占绝大多数的君主立宪制宪法,这类宪法又可分为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宪法,例如,1791年法国宪法和1831年比利时宪法,以及法国波旁型的君主立宪制宪法。第二阶段的宪法绝大多数是美国式的共和制宪法和英国式的虚君制宪法。其共同点是承认主权在民原则,废除君主制或对君主的权力加以严格的限制。少数封建势力强大的国家,则以前一时期法国波旁型宪法为蓝本,颁布主权在君的钦定宪法。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和1889年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就是这类宪法的典型。由于英国、美国、法国三国宪法具有的典型性,这里仅以三国宪法为例说明近代宪法的发展。1、英国宪法的发展。“光荣革命”确立的英国君主立宪制,极大地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到19世纪40年代,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方面,工业资产阶级越来越壮大,另一方面,工业无产阶级也随之发展起来,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英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