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小学数学教材及作用。2.基本掌握小学数学新教材的特点。3.掌握小学数学教材分析步骤与方法。4.了解课程资源开发的有关内容。第一节小学数学教材概述一、什么是教材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一种中介,一种素材。包括教科书、教参、资源库、多媒体课件等。二、小学数学教材的作用1.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工具。2.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3.是学生获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源泉。4.是检查教学质量和教学进度的依据三、小学数学教材的构成小学数学教材主要包括教科书、学生活动手册、教师教学指导手册、信息库、工具箱和多媒体课件等。教科书是小学数学教材的主体部分,是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具体呈现系统数学知识的学习用书。它呈现了作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对象,是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使用的主要工具。教师教学指导手册包括教学内容编制的目的、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思想和理念、多种可供选择的学习方法和过程、某些学习方式上的案例提示、某些必要的背景信息等。四、小学数学教材的基本要素和组织单位(一)小学数学教材的基本要素1.用语:主要是指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些词汇和语句。2.事实:主要指教材所给出的数学的结论性知识,包括概念的界定或描述、数学原理、计算公式或计算规则(法则)、解题程序或解题方法等等。3.概念:教材的最基本的要素是数学概念。4.原理:若干个概念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教材中某个概念的表述形式等等。5.步骤:主要是指学生实现学习所必需的行动过程,包括某些观察步骤、实验的阶段、证明的过程等。(二)小学数学教材的组织单位1.课:“课”是教材组织的最小单位。它主要是指引导问题的情境例题、思考的展示分析、数学的各种结论、帮助理解的问题提示、显示数学本质或解题过程的图示图解等等。教师一般都是按照“课”来进行教学的。构成“课”的基本要素就是一个或几个知识点以及练习。2.单元:单元是指在知识系统和逻辑关系上相对较为完整,在知识、技能、思维训练、能力培养或应用上相对独立的部分。它是将学习的内容和经验,按照其自身的逻辑关系以及学生思维的构成组织成一个个的模块。每个小单元教材由若干个“课”组成。第二节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材特点一、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以《标准》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地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还强调以现代教学论和心理学为依据,力求处理好社会需要与学生发展、数学的逻辑顺序与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共同要求与因材施教之间的关系,使教材适应我国城乡广大地区发展的需要。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特点(一)学习内容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二)注重情境创设(三)应用题和计算题整合(四)加强数学文化方面的内容(五)鼓励算法多样化(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七)增加数学实践活动三、教材改革的主要目标1.改变教材过于注意知识传授、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的现状,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社会发展的联系。2.教材更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强调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3.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4.加强能力培养。如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四、教材编写的主要思路1.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2.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写。3.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4.内容的展开,注意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体现数学的思考方法,具有启发性和探索性,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5.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材给教师提供了对学生展开思想教育的广泛素材,对加强素质教育和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有很大帮助。6.面向乡中心以上小学,适应我国城乡广大地区对教育发展的需求(师资条件,教具、学具条件,学生的生活经验等)。7.文字叙述准确、图文并茂、可读性强。第三节小学数学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是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教材分析是教师熟悉教材,把握教材并逐步达到驾驭教材的途径。教材分析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分析教材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一、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二、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三、分析研究教材中选配的练习题四、分析教材中所渗透的思想方法五、挖掘和分析教材的数学文化、德育、美育等非智力因素一、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才有可能从整体上认清各类知识的来龙去脉与纵横联系及它们在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对同一类知识来说,又可以充分认识到所要教的那部分内容其知识基础是什么,为哪些后继知识学习做铺垫等等,避免教学过程中的前后脱节或者重复。二、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教材的重点:确定教材的重点,要以教材本身为依据。瞻前顾后,溯源探流,研究所教的内容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价值。在整个知识系统中,关系全局的这部分知识,可定位为教材的重点。注意:一般培养学生教学基本能力的知识,以及生活中广泛应用的知识如各种计量单位等,都是教材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必须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重点与教学重点表述上是有区别的。如“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其教材重点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而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正确计算。教材的难点: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的内容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有的内容纵横交错,比较复杂;也有的内容本质属性比较隐蔽,或者体现了新的观点和新的方法,或者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呈现了较大的坡度,或相互干扰、易混、易错等。这种教师难教,学生难学、难懂、难掌握的内容以及学生学习中容易产生混淆和错误的内容,通常称之为教材的难点。注意:教材的难点具有相对性,它与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思维能力以及学习精神等有一定关系。与教师的教法也有关系。教材的难点具有双重性——消极性和积极性。我们不仅要关注难点消极的一面,也应当看到教材难点对深化认识、发展思维和培养数学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教材的关键:教材中有些内容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某一类问题起到决定性作用,这些内容就是教材的关键。作为教材的关键,它在攻克难点、突出重点过程中往往具有突破口的功能。一旦掌握好教材的关键,其相关内容的教学就可以迎刃而解。注意1:教材的关键和教学的关键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学的关键除指关键知识外,还包括解决难点的途径和方法。注意2: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有时可以相同。三、分析研究教材中选配的练习题分析教材的练习题,就是要研究练习题的层次和功能,推敲每一道练习题的设计目的和要求,明确习题与例题的配套关系,以便教学中结合具体内容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练习。做到精讲巧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四、分析教材中所渗透的思想方法教师要善于挖掘和领会数学中的思想方法,并在教学中进行渗透。小学数学教材中渗透了符号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分类思想、统计思想、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对此,教师在分析教材时,一定要推敲在什么地方,渗透了什么样的数学思想方法。否则,就会在教学中错过良机。五、挖掘和分析教材的数学文化、德育、美育等非智力因素教材中有着丰富的数学文化背景,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运用等,都是进行教育的好材料。挖掘分析教材的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加以实施,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内驱力,还能对学生的素质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第四节课程资源的开发一、课程资源的意义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既包括能成为课程素材或课程来源的经验、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素材性资源,也包括师资、教学设施、设备、环境等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条件性资源。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原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宗旨,是要反映教学目标、社会需求、学生需要、学习内容的整合和师生的心理需要。只要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诱发学生兴趣爱好,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可以开发和利用。开发与利用要注意体现以下原则:(1)需要性原则。要在可能的课程资源范围内满足学生的需要。(2)适应性原则。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应面向全体学生。(3)实效性原则。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时要因地制宜,既考虑学生的需要,又要考虑课程成本,讲究实效。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第一,教材内容的开发和利用,应挖掘数学的独特魅力,使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焕发其生命活力,凸现教育价值;第二,学生内部经验的开发和利用,应有效利用学生的内部经验资源。第三,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利用,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信息源,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数学、应用数学。第四,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如数据查阅、教学辅助、远程指导、资源共享等等。注意:在教学中,不能以课件的演示代替学生的探索活动、直观想象或抽象思维,也不能以课件的演示代替教师的讲解,不能简单问题复杂化。思考与练习:1.什么是教材?教材的主要作用有哪些?2.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材的主要特点有哪些?3.如何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请结合实例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