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和定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二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和定位主要内容:第一节心理健康教育的哲学基础一哲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二辩证唯物主义与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节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学基础一作为教育范畴的心理健康教育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三建构主义视野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三节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学基础一一般心理学视野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二积极心理学视野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第四节心理健康教育的脑科学基础一、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脑科学二、脑科学研究新进展与心理健康教育三、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从脑科学中借鉴什么四、利用脑科学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节心理健康教育的哲学基础一哲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它探讨世界是什么和如何认识这个世界一类的大问题。哲学和心理学的关系自不待言,后者由前者脱胎出来,它不可避免地要继承哲学的基因。尽管目前的心理学派别林立,但在“认哲作父”,继承某种哲学衣钵上却有共同之处。与我国心育关系最为密切的、常作为我国心育重要资源的西方各个心理咨询流派就无一不具备哲学基础:精神分析咨询流派的哲学基础是叔本华的反理性哲学思想;行为主义咨询流派的哲学基础是机械唯物主义和新实在论;人本主义咨询流派的主要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哲学。理性-情绪疗法的哲学基础是斯多葛主义、康德哲学等理性主义哲学;后现代心理咨询流派的哲学基础是建构主义哲学。这些心理咨询流派在阐明自己的心理咨询理论和主张时,往往公开表明自己的哲学观,或以某种哲学为基础,或处处闪烁某种哲学的光芒。弗洛伊德曾经说过:“精神分析,并不是首先迈出这一步的。要指出我们的前辈,可以指出一些著名的哲学家,尤其要首推伟大的思想家叔本华,他的无意识意志,相当于精神分析中的心理欲望。”(刘恩久.心理学简史.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198).尼采接受了叔本华的哲学思想,提出了“超人哲学”,宣扬“权力意志”等,这些在弗氏理论中都可以看到。然而,奇怪的是,我国的心育界几乎看不到哲学的影子,已经出版的大部分各级各类心育教材对西方的各种心理学理论情有独钟,不厌其烦地罗列介绍,却闭口不谈哲学。令人欣慰的是我国大陆学者叶一舵和崔景贵在各自的著述中讲到了哲学,前者提出学校心育的理论基础应该包括哲学基础(叶一舵.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明出版社,2003.60-63.)。但他将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人学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难免给人以偏概全之感;后者从哲学的视野探讨心育,对心理教育的本质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德视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1-166)。2可惜并没有引起学界应有的重视。其它汗牛充栋的有关心育的理论性学术论文,自2000年以来,除樊富珉一篇题为《论心理辅导的哲学基础》(樊富珉.论心理辅导的哲学基础.清华大学学报,2000,(5).)和笔者的一篇题为《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辩证唯物主义思考》(石国兴.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德辩证唯物主义思考.教育科学,2004,(4).)外,涉及哲学的可谓凤毛麟角。众多论及心理咨询师或心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的著述,几乎什么都谈到了,就是没有谈到哲学素养问题。由于缺乏深邃的哲学思考,我国的心育给人于缺乏根基的飘摇之感。同时由于缺乏哲学上的共思和埃里斯所说的“哲学共情”,我国的心育在重大理论问题上,一开始就陷入各执己见,众说纷纭“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混乱之中。由于心理学本身的复杂性,理论上的分歧不可避免,但在基本问题上长期达不成共识,将有碍该学科的发展。如果学界取得哲学上的共思和共情,将大大有助于在心育重大理论上减少分歧。问题出在哪里?是哲学和心理健康不相干吗?显然不是!具备健康的哲学素养可以从根本上防止和解决心理问题。这正如哲学博士、美国心理学家、“理性-情绪疗法”的创始人埃利斯所说,一个人如果有了一种合情合理的生活哲学,他就几乎不可能产生情绪困扰。(江光荣.心理咨询与治疗.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318.)笔者认为,心育从根本上说是个生活哲学的教育问题。缺乏哲学底蕴的心育是肤浅的心育;没有哲学底蕴的所谓心育(含心理咨询)工作者是缺少内涵的工作者。是我国缺乏健康的哲学吗?显然也不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不乏健康的哲学思想。半个多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意识形态中始终占主导地位,现在如此,将来也如此,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在笔者看来,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种哲学能够比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更健康!问题在于我国的心育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缺乏哲学上的自觉。现在是该觉醒的时候了-----------------------------------------------------------------------------二、辩证唯物主义和心理健康教育如上所述,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不乏健康哲学的思想。在当今五花八门的哲学流派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健康、最能够让人聪明的学问。不仅这门学科本身是健康的,更重要的是,这门学科对我国的心育的意义不可低估。这表现在:首先,掌握了这门学科,会使人受益无穷,使人的精神境界大大提高,使人的心理更加纯洁和健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人如果真正掌握并善于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使其内化为成为一种素养,一种自动起作用的为人处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就会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会用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观点看待包括生活事件在内的一切问题,就会永远都“想得开”,永远不钻牛角尖,就不会出现埃里斯所讲的“绝对化”、“过分概括化”“糟糕之极”一类的非理性观念,就会永远处于心理健康的状态。其次,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在我国有最广泛的认可度,将其作为我国心育的理论基础,既可以弥补我国心育理论基础薄弱之弊病,又可以较容易培养人们的哲学共思和哲学共情,有助于在心理健康的实质、标准、内容、原则、评估等重大理论问题上尽早取得共识,最终有利于我国心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第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作为我国心育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心育的本土化。因为我国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就是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辩证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包括心育在内的各项事业将有着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影响力和领导力。这是中国的文化优势和文化特色,借助这样的优势和特色,会使我国的心育以其特有的优势区别于西方。因此,我国的心育一定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础和指导地位。具体地说,3心育教材的编写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并在重大概念和原理的阐述上,尽可能体现这一指导思想;心育师资,首先要掌握并善于灵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健康哲学是心理健康老师和心理咨询人员必备的素养,甚至完全有必要作为考核指标之一。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然要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可以说,dialecticalmaterialismandhistoricalmaterialism的每个原理都直接或间接地可以指导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然而,一些人在哀叹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先天不足,在所谓他山之石上苦苦思索,盲目地顶礼膜拜的同时,对自身的优势却不应有地忽略了。下面,举其要者阐述dialecticalmaterialismandhistoricalmaterialism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作用。(一)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与心理健康教育dialecticalmaterialism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反杜林论》马恩选集第3卷83页)。什么是物质?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写道:“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选集》第2卷,第128页)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在总的历史发展中,是物质决定意识,但意识又具有反作用。物质世界多样性统一的原理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也是我们从事一切实际工作的立足点。既然宇宙万物万事归根结底都统一于物质,物质世界是人们思考着、改造着的唯一的现实世界,那么,我们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和任何条件下,也无论是从事任何工作和任何复杂多样的情况,都要毫无例外地、坚定不移地从客观物质世界及其运动规律出发,都要按照世界本来面貌认识世界,而不能给予任何主观的附加。一句话,一切从实际出发,这就是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学生的生理、家庭、社会环境及经历构成一种“客观实在”,无论其健康的心理状态,还是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归根结底都是主体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只不过这种反映要经过主观世界的折射和加工。尽管在同样的负性事件面前,不同的折射加工,可能导致不同质的心态,但以下三个规律是存在的:1、客观刺激事件导致主观心理反应。世界上决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如果一个人总是无缘无故地傻乐,或无缘无故地傻哭,总是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肯定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有些心理活动的内容可能暂时找不到客观根源,但决不等于没有根源。弗洛伊德的所谓“潜意识”,也决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2、负性刺激事件导致负性心理反应。解释。根据这一原理,目前之所以呈现心理疾病上升的趋势,归根结底是生活负性事件增多的缘故。提高国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根本大计,在于净化社会。变态的社会造就变态的人格。此话不无道理。例。3、良性刺激事件导致良性心理。人逢喜事精神爽。解释。例。据负性情绪刺激的反应启动效应事件相关电位的实验研究(北京),许多研究观察到,有机体对负性情绪刺激的反应比对中性或正性刺激快,本研究应用事件相关电位中的单侧化准备电位将反应时划分为刺激加工阶段和反应准备阶段,从而得以直接观察负性刺激的反应启动效应。研究者本研究选取国际情感图片系统的正、中、负性图片作为刺激材料,以正常大学生为被试,令其按键表示对图片情绪属性的判断,同时记录脑电。结果正、负性情绪刺激引起的刺激锁定单侧化准备电位的潜伏期比中性条件下的潜伏期缩短,观察反应锁定单侧4化准备电位的潜伏期可见,负性刺激引起的潜伏期显著短于中性和正性条件。可见对情绪性刺激的心理加工评价过程较短,观察反应锁定单侧化准备电位的潜伏期可见,负性刺激引起的潜伏期显著短于中性和正性条件,表明负性刺激具有反应启动效应。(37度C医学网,)另据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给被试良性(如皮萨饼)、中性(如键盘等)和恶性(死猫等)三种不同的刺激,被试对恶性刺激的反应强度大大大于中性和良性刺激,婚姻中的一次恶性刺激常需要5倍的良性刺激才能够平衡。应为人类最初对恶性刺激迅速饼比较强烈第进行反应,才能够适应环境。根据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笔者赞同我国学者提出的将“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作为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原则之一。(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课程——心理咨询师(上册:基础知识)〉,民族出版社,2002年,第176页)。根据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评价精神分析学派和Eliss的ABC理论。(二)意识的本质原理与心理健康教育就意识的本质来说,辩证唯物主义坚持两点:(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世界上决没有独立存在的精神现象。意识依赖于物质,依赖于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以及人体的各种感觉器官。(二)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体现了客观和主观的统一。具体表现为:1:意识的主观形式分为感性形式(感觉、知觉、表象)和理性形式(感念、判断、推理),反映的都是客观存在。2、对于同一对象或统一客观过程,不同的人、不同的主体会有不同的反映,这反映了意识的主观性,但是,究其原因,这种情况无非是先天素质和后天社会实践的差异造成的。无论那一种原因,或两种原因兼而有之,都可以从物质的过程得到说明,其根源是客观的。3、意识的主观性还可以表现为同现实似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