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配餐教案八年级人教版地理科目教学设计课题: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学科长:审核意见:签名时间:备课组成员: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年月日第节一、内容及分析1、内容:我国气温和降水特点;季风气候的成因2、分析:关于我国气温的特点,教材从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特点两个方面介绍,特别突出了空间分布上的南北差异,这部分内容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点。关于我国降水的特点,教材较为详细的介绍了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总规律,以及降水丰富和稀少的地区,教材不仅强调了空间上的东西差异,同时也强调了南北差异。关于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和分布,教材明确提出了干湿地区划分的标准。季风气候显著这部分内容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因此对这部分教材的处理要把握难易程度,不应该盲目地加深和扩充内容。二、目标及分析1、目标:①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概括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②说出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及依据。③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对我国气候资源形成正确认识,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2、分析:①通过学习能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②分析气候特征的能力。③初步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认识。④对我国气候资源形成正确认识,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学生理解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及产生的原因上有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详细指导学生学生了解阅读等温线图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从等温线三、教学问题及诊断:图中获取有用信息,从而分析解决问题。另一南题,是分析我国季风气候及其成因上又是个难题;对于这个问题,教师不应盲目地加深和扩充内容应采用教材中分散难点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由浅入深逐步完成学习过程。中学地理配餐教案四、教学支持条件:利用挂图和多媒体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基本流程南北气温的差异东西干湿的差异季风气候显著小结(二):教学情境导入:由学生说说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高原的差异性,如北边主要种小麦,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纵横交织的河网及密布的水田,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的驼队,青藏高原上的绵延的雪山和冰川等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差别,探讨原因,提出贯穿本节内容的探究性问题:这种景观的差别除了由于地形因素造就的之外,还与什么原因有密切关系?教师启示:一地区的气候特点主要由气温与降水两大要素决定,因此气候的差异也就体现在气温与降水的差别上。我们首先要研究的就是我国的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有什么差异性。讲述新课一、南北气温的差异问题1:图中划出了几条等温线?每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差是多少(除漠河地区以外)?我国的气温分布有何特点?设计意图:通过读图,使学生能分析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是越往南去,气温越高,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师生活动:对比阅读1月平均气温的等温线分布图和7月平均气温的等温线分布图,观察图例和气温数值,了解气温递变规律,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变方向。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是越往南去,气温越高,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师:我们来观察每一条等温线的分布,要求学生按气温的高低在图上依次找到7条等温线,总体来看,这些等温线是按数值由低到高、由北向南排列,大致呈东西方向延伸,这说明我国的气温分布有何特点?问题2:1月℃等温线穿过那里?设计意图: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并找出1月℃穿过的地方。在1月平均气温的等温线分布图上找出一条特殊的等温线:0℃等温线,要求学生在课本图上找到并用彩笔描绘出来,中学地理配餐教案然后再用语言描述这条等温线分布的位置。问题3:读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观察图例,在我国7月平均气温的等温线分布图上,还有哪些地方气温较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说明了什么?设计意图:对比冬、夏季气温分布图,使学生分析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南北温差小。师生活动:引导学生读图,比较1月和七月的气温图的差异性。这说明地形因素也会影响气温的分布,这一特点在夏季气温分布图上表现得更明显,我国夏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全国大多数地方的平均气温都在20℃以上,惟独青藏高原地区成为我国夏季的低温地区,一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在8℃以下。问题4:无论冬夏,我国等温线的分布大致都呈东西向延伸,南北向递变,南方总比北方气温高,这说明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主导因素是什么?观察1月0℃如何变化?同学能说明其中的原因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原因。师生活动: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在1月平均气温的等温线分布图上找出一条特殊的等温线:0℃等温线,要求学生在课本图上找到并用彩笔描绘出来,然后再用语言描述这条等温线分布的位置受青藏高原的影响。纬度因素是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主导因素。问题5: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界线南北的差异:河流的水文特征有什么差别?天然的植被有什么差别?耕地的类型有什么差别?种植的农作物有什么区别?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纬度因素是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主导因素。师生活动:学生尝试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以上问题,能把主要特点回答出即可,不要求非常精确;教师补充。师生完成活动:要求学生阅读课本提供的阅读材料及两幅气温分布图,查找最南最北气温极端值,了解气温空间分布的具体差异,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镇,1月平均最低气温为-30最热的地方是海南省,平均气温在16℃以上;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7月平均气温为33℃;夏季的低温地区是青藏高原,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不足8℃。教师小结: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是: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主导因素是:纬度因素;同时地形因素也是影响气温分布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夏季低温地区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承转:我国南北的气温差别,造就了南北的热量差异,因而也对农业生产有深刻影响,中学地理配餐教案为了有利于农业生产,根据各地的热量差异划分了不同的温度带。问题6:我国温度带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全国划分了多少个温度带?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与哪条等温线的分布基本一致?什么是活动积温?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活动积温及温度带的划分指标。师生活动:阅读我国的温度带划分图,引导学生观察温度带的划分界线。教师提示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情况复杂,不属于任何一个温度带。完成课本第34页课堂活动2。承转:我国气温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南北方向的差异,纬度因素起决定作用,地形因素也有影响;而我国降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什么方向的变化呢?又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最明显呢?二、东西干湿的差异问题7: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找出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观察四条线分别穿过我国哪些地形区和行政区,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与哪条等温线的分布几乎重合?设计意图:了解我国降水,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可沿用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方法,自行完成等降水量线的阅读分析。引导学生对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与1月0℃等温线的分布以及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的分布作对比,加深对其所穿过地区的印象。教师据学生回答做出小结:我国降水既有南北向的差异,也有东西向的差异,总体来看,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海陆因素的影响。问题8:阅读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我国划分了哪几种类型的干湿地区?观察干湿地区的划分与年等降水量线之间的关系,特别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是哪两类干湿地区的分界线?对比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与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降水越多的地方越湿润,降水越少的地方越干燥吗?东北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以东地区属于湿润区。东北这些地区的天然降水量与华北地区很接近,为什么这儿就是属于湿润地区?而华北地区属于半湿润地区?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降水和蒸发的对比关系,而不是单纯用降水量来衡量。师生活动:阅读不同干湿地区相对应的景观图片,了解不同干湿地区的植被与景观差异。完成第37页课堂活动1、2。教师对本节课做出小结: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和东西干湿的差异使我国两大气候要素中学地理配餐教案的组合——气候更加趋于复杂,也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气温和降水的差异导致了我国气候的差异承接:我们在第一张学过我国的海陆位置,我国东临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西靠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极为特殊的海陆位置,孕育了我国独特的季风气候。三、季风气候显著:问题9: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这是为什么呢?受气压中心分布的影响,冬、夏季的盛行风向有何不同?什么是季风?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源地有何不同?冬夏季风的特点有何不同?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由哪些山脉组成的?那么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是依据什么标准划分的呢?非季风区是不是受不到季风的影响呢?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在降水方面有什么区别?设计意图:掌握我国季风的相关知识。师生活动:观察课本第38页图2.19和图2.20,图2.21回答问题。师生归纳,冬季风的发源地是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夏季风的源地是东南的太平洋和西南的印度洋洋面。冬季风寒冷干燥;夏季风温暖湿润。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非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教师讲解:受冬季风的影响,我国冬季要比世界上同纬度的其他地方气温偏低,其中北方地区距冬季风的源地近,受其影响更大,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从而加大了南北的温差,也就是说,冬季风也是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因素之一。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降水丰富,则首先归功于受夏季风的影响,再者,也与地形有关,我国东部地区是广阔的平原地形,往西地势阶梯状抬升,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在我国东部地区形成较为丰沛的降水。季风——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的变化。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而形成的气候。在冬季风的影响下,我国气候也相应表现出寒冷干燥的特点;在夏季风的影响下,我国气候则表现出温暖多雨的特点。观察课本第39页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布与分界线,对照中国地形图上山脉的分布,要求学生逐一明确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由哪些山脉组成的?(教师可作适当补充:这也体现了山脉对气候的影响),可要求学生在课本图上沿分界线把山脉名称一一注上。师总结: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是以夏季风是否能够影响为标准。学生据书回答:季风区夏季降水多;非季风区全年降水都很少。问题10:夏季风为什么会带来大量降水呢?设计意图:进一步加强对季风气候的了解。师生活动:阅读课本第39页的文字和示意图,了解有关锋面雨、梅雨及伏旱等概念的中学地理配餐教案内涵。完成课堂活动1:阅读图2.23季风区若干城市年内气温和降水量。问题11:图2.23选择的三个城市从纬度位置来看有什么规律性?如果我们认定一个标准,每月降水量超过或接近100毫米即为降水较多的月份,观察三地的降水量柱状图,分别有哪几个月降水较多?结合纬度位置分析,降水较多的时间长短有什么变化规律?降水量多少的变化有什么规律性?没有同学能解释原因?继续观察三地的气温曲线图,有什么共同特点?设计意图: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得出结论,由北向南排列;北京——7、8两月;上海——4月至9月;广州——4月至10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做说明:越往南,距夏季风的源地越近,受夏季风的影响也越显著,因而降水也越丰富。冬冷夏热,1月气温最低,7月气温最高。学生据以上分析发现我国季风区的降水和气温在时间上的配合特点,由学生概括出季风气候的特点之一:雨热同期。问题12:讨论这种降水与热量的配合特点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两地气候方面最大的差别是什么?设计意图:了解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师生活动:生据课本描述回答:完成课堂活动,分析同纬度的阿拉伯半岛和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气候差异。降水量的差别大。引导学生探讨引起这种差别的原因主要是海陆位置的差异造成的: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处在亚欧大陆的东岸,而同纬度的阿拉伯半岛则处在亚欧大陆的西岸。大陆东岸有特殊的季风气候,特别是夏季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