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内容辅助手段时间分配气课程名称中医基础理论班级10级大专专业、层次护理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授课方式(大小班)小班授课学时2授课题目(章、节)第二章:藏象第三节:气、血、津液基本教材主要参考书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目的:掌握:气的生理功能;熟悉:1,气、血、津液的概念和功能;2,.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了解:气、血、津液的生成,运动分布。教学内容:第二章:藏象第二节:五脏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讲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气的生理功能。难点:1气的生理功能。教研室审阅意见:2一、人体之气的基本概念: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的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之一。二、人体之气的生成(一)生成来源:1、先天之气:源于父母先天之精气所化生,又称原气或元气,为人身之气的根本。2、后天之气:包括源于脾胃化望的水谷之精气和肺肾吸纳的自然界之清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相关脏腑功能:1、肾为生气之根2、脾胃为生气之源3、肺为气之主(本)三、人身之气的运动(一)气机的概念:气的运动,谓之气机。(气是一种活力很强的精微物质,气通过不息的运动发挥各种功能活动,维持人的生命。气的运动一旦停止,意味着生命活动也将终止。)(二)气的运动的基本形式:升:气自下而上。降:气自上而下。出:气由内向外。入:气由外向内。(三)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1、脏腑之气运动趋势:五脏:肝肾在下,下者宜升。心肺在上,上者宜降;脾胃居中,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六腑:六腑以降为顺,宜降。2、脏腑之气运动的协调统一:(1)肝气主升,肺气主降。(2)脾气主升,胃气主降。(3)心火宜降,肾水宜升。3、气机调畅:气的运动通畅无阻,协调平衡称之气机调畅。3(四)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气机不畅:气的运行受阻而不畅通。气滞:气在局部阻滞不通。局部表现:闷、胀、痛。气逆: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肺气上逆,胃气上逆,肝气上逆或横逆为多见。气陷: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以脾气下陷常见。气脱:气的外出太过而不能内守。气闭:气不能外达而郁结闭塞于内。四、人身之气的生理功能(一)推动作用:1、含义:气具有激发和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推动:动力、激发。气以自身的活力和升降出入的运动去推动和激发机体各方面的功能活动。2、生理表现:(1)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2)推动和激发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3)推动精、血、津液的生成与运行输布。3、病理表现:气虚推动无力。(1)生长发育迟缓、早衰。(2)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功能减退。(3)血行迟缓—-血瘀。(4)津液停滞—-痰饮、水肿。(二)固摄作用1.含义:气对体内液态物质的统摄,防止其无故流失的作用。固摄,指控制,统摄,约束之意。2.作用表现:(1)统摄血液,使其在脉中正常运行,防止溢出于脉外。(2)固摄汗液,尿液,唾液等,控制其分泌量、排泄量,使其有节制的排4出,防止其过多排出和无故流失。(3)固摄精液,防止妄泄而耗损。3.病理表现:气失固摄(1)各种出血证。(2)多汗、多尿、自汗、尿失禁。(3)遗精、滑精、早泄。此外,妇女带下过多,滑胎,都与气的固摄作用失常有关。(三)营养作用:1.含义:指气有营养全身的作用。如营气是具有营养作用的精微物质。2.作用表现:营养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等组织器官,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3.病理表现:脏腑组织器官失养,功能活动减退。(四)温煦作用:1.含义:通过气的运动产生热量,温暖机体的作用。2.作用表现:(1)温暖机体,维持体温的恒定。(2)温煦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等组织器官,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3)有助于精血,津液等液态物质正常施泄、循行和输布。3.病理表现:(1)气不足则寒,脏腑功能减退。(2)气郁则发热,脏腑功能失调。《丹溪心法》:“气有余便是火”。(3)脏腑组织器官失温,功能活动减退。(五)防御作用1.含义:气有卫护肌表,抗御外邪侵入的作用。2.作用表现:(1)护卫全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正气存内,邪不可干”。(2)驱邪外出,防止病邪损害机体。53.病理表现:(1)易感受外邪而发病,“邪之所凑其气必虚”。(2)防御功能减弱,病后难愈。(六)气化作用:1.含义:广义:指气的运动产生的各种变化。狭义:指精、气、血、津液的化生和相互转化。2、表现:(1)体内精微物质的化生、输布、能量转化,以及废物排泄。(2)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所产生的变化。人体的气化运动是永恒的,存在于生命过程的始终,没有气化就没有生命。3.病理表现(1)精、气、血、津液代谢的失常。(2)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异常。气的推动作用来自气的温煦振奋,气化作用又离不开气的温煦、推动。气的温煦、推动、气化三者共同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最基本的能量来源。推动与固摄作用相反相成。共同维持体内液态物质的运行,输布与排泄,气的营养,防御作用既是气、的推动和气化作用的结果,又能抵御外邪侵犯,确保气的生理功能正常发挥。如《类经·摄生类》:“人之有生,全赖此气”,“气者,人之根本也”。五.人体之气的分类元气、宗气、卫气、营气1、元气:(1)涵义:又称原气、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因其源于先天,又称为先天之气。6(2)生成:来源于先天—由肾中之精气所化生.充养于后天—赖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补充.(3)分布:藏于肾中通过三焦分布全身,内到五脏六腑,外至肌肤腠理。(4)主要功能:a、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机能——在肾之元气(为肾气)b、激发和调节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循行全身之元气。(5)临床意义:元气充沛—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活力旺盛,体健少病。元气虚弱—生长发育迟缓,脏腑功能减退,体弱多病。2、宗气(1)涵义:积聚于胸中之气,为人体后天之气。又称大气、动气。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之为“气海”,又名“膻中”。(2)生成:肺吸入之清气和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气----结合而成3,营气(荣气、营阴、营血)(1)含义:指行于脉中具有营养作用之气。因其行于脉中,与卫气相对而言属于阴,故又称为“营阴”。因其富有营养作用,故又称之“荣气”。因其与血可分却不可离,故又称“营血”。(2)生成: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中的柔和精粹部分。7(3)分布:分布于脉中,循脉运行于全身,内入脏腑,外达肢节,终而复始,营周不休。(4)功能:a、化生血液。b、营养全身。c、营运血液。营气乃血中之气,有运血之功。4、卫气(卫阳)(1)含义:行于脉外,具有保卫作用之气。卫气行脉外,与营气相对而言,故又称“卫阳”。(2)生成:由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中的慓疾滑利部分。(3)分布:卫气运行于脉外,不受脉道约束,外而皮肤肌腠,内而胸腹脏腑,布散全身。(4)功能:a、防御作用——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B、温养作用——温养肌肤,腠理,脏腑。C、调节作用——司腠理开合,控制汗液排泄,调节体温。(5)营气与卫气的异同点:血一、血的基本概念血是人体脉管内具有营养和滋养作用的红色液态样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三、血液的运行(一)影响血液运行的因素:1、取决于气的推动与固摄作用之间的平衡协调,是血液正常运行的保证。82,血液质量,脉道通利,是保证血液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二)与血液运行相关脏腑:1、心: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全身。2、肺:肺主气,司呼吸,肺气助心行血。3、肝:肝藏血—调节血量,防止出血。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血行。4、脾:脾统血,防止血逸出脉外。㈢血液的循行方式:循环不息“如环无端”,在脉管内运行全身。具体走向:《内经》有两种论述:1营血循十四经脉不断循环流行。起于手太阴肺经,依次流入足厥阴肝经,流经督脉----任脉----手太阴肺经。《灵枢·营气》2《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留于四脏”。四、血的生理功能:(一)营养和滋养全身脏腑组织器官。《难经、二十二难》:“血主濡之”。(二)是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津液一、津液的基本概念:津液是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脏腑组织的内在体液——胃液、肠液正常的分泌液——涎、唾、涕、泪等排泄液——汗、尿乃津液所化。二、津与液的关系:三、津液的代谢津液的代谢包括津液生成,输布和排泄。(一)津液的生成:物质来源——饮食水谷。脾胃运化9小肠泌别清浊三腑一脏的消化大肠主津吸收功能正常(二)津液的输布1、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过肺的宣降布散全身。2、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输布全身。3、肾主水,通过肾的气化作用,主宰津液代谢。4、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行则水行。5、三焦决渎行水,为水液运行的通道。(三)津液的排泄1、肺主宣发,呼浊、排汗2、大肠主传导,排泄粪便和部分水液3、肾主气化4、膀胱排尿二脏二腑相互配合,排泄津液。根据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津液代谢由多脏腑共同参与,但主要与肺、脾、肾三脏的关系密切。其中肾的功能最为关键,在水液代谢中起主宰作用。四、津液的生理功能(一)滋润和濡养作用。(二)化生血液,充养血脉。(三)运输废物的作用。(四)调节血液浓度。(五)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一、气与血的关系(一)气为血之帅1.气能生血——补气生血——当归补血汤2.气能行血——补气行血——补阳还五汤——行气活血——血府逐瘀汤3.气能摄血——补气摄血——独参汤(二)血为气之母101.血能养气——补血生气——八珍汤(气血双补)2.血能载气——气随血脱——补气固脱——独参汤二、气与津液的关系1.气能生津——补气生津2.气能行津——补气行水(气虚水肿)——行气利水(气滞水肿)3.气能摄津——补气固汗——玉屏风散(自汗)——补气固尿(尿失禁)4.津能生气——补津生气5.津能载气——气随津脱——补气固脱三、血、津液之间的关系:津血同源夺汗者无血:大汗之人不可再用放血或破血疗法。夺血者无汗:大出血之人不可再用发汗之法。小结节课我们讲了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运动分布和功能;.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复习参考作业题1气血津液的主要功能有哪些?2气血津液是如何化生的?3气血津液的正常循行与哪些脏腑有密切关系?教学后记通过学习学生基本能够掌握气的生理功能;熟悉气、血、津液的概念和功能;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了解气、血、津液的生成,运动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