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认识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实践的观点B联系的观点C发展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B在实践基础上主观对客观能动的反映C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的正确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3、意志、情感、灵感、直觉在认识中属于:A理性因素B非理性因素C主体素质D客体素质4、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5、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6、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7、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这一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出了否证8、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9、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世界件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10、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C.否认物质的决定性D.夸大物质的决定性11、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A.真理变成现实B.谬误转化为真理C.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D.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12、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A.永恒性B.客观性C.不变性D.终极性13、“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感觉和思想到物”是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它属于: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D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对立14、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B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C取决于人的努力程度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15、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个观点告诉我们:A事必躬亲B一切真知归根到底来自直接经验C无须学习间接经验D一个人的知识大量来自于直接经验216、恩格斯指出:“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B认识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发展的速度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7、“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的有限的近似正确的认识”,这种观点是:A辩证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绝对主义D相对主义18、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A有些真理是根本无法通过实践加以检验的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一定的逻辑证明作为补充的手段C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总是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19、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在真理问题上的根本区别是:A真理的本性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B真理的客观性C真理问题的辩证法D物质世界的可知性2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本质上是()A反映论B唯理论C经验论D先验论21、毛泽东总结的认识过程总公式是:A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B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C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D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22、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在实践周检验和发展真理23、唯物主义真理观和唯心主义真理观的区别是:A是否承认真理的客观性B是否承认真理的绝对性C是否承认真理的相对性D是否承认真理的具体性24、“真理是思想的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A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B实用主义真理观C主观真理观D形而上学真理观25、“在抽象的基础上形成各种规定的总和”即()A感性具体B思维具体C综合D归纳二、多项选择题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会导致()A.唯心主义认识论B.直观被动的反映论C.经验论D.唯理论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A.必须通过实践B.必须尊重客观规律C.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D.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3.任何客观真理都具有()A.客观性B.相对性C.绝对性D.具体性4.实践的基本特点是()A、客观性B、革命性C、能动性D、社会历史性35.下列哪些活动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A、渔民捕鱼B、运动员比赛C、工人炼钢D、农作物新品种的研究6.认识的主体包括()A、自然界B、个人主体C、集团主体D、类主体7.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是()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实践决定认识C、认识对实践有能动作用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结构由以下几方面构成:A认识的主体B认识的客体C认识的中介D实践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揭示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A实践关系B认识关系C价值关系D审美关系1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讲的认识的主体是:A具体的、历史的人B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一定的社会集团和社会群体D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11、实践作为认识发展的动力,是因为:A给认识提出新课题B为新问题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经验材料C为人们认识新事物不断提供观察和研究的手段D推动人类思维能力的提高12、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是因为:A实践是认识的源泉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3、“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观点:A颠倒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B揭示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C规定了理论对实践的决定意义D肯定理论应走在实践的前面14、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论认识论的主要缺陷是:(ABC)A不懂得实践的伟大作用B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C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D不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1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A主要和次要的关系4B有限和无限的关系C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D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16、感性认识是:A认识的初级阶段B对事物外部联系和现象的认识C以直接性形象性为反映特点的认识D以感觉、知觉、表象为反映基本形式的认识17、理性认识的形式包括:A概念B判断C推理D知觉18、理性认识的特点是:A对事物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的认识B对事物本质的认识C对事物直接的认识,具体生动,丰富多彩D对事物内在联系的抽象的认识19、下列命题属于经验论的有:A认识不能超过感觉和经验B没有感觉就没有认识C感性认识是唯一可靠的认识D真理是由不证自明的公理构成20、以下论断属于唯理论的有:A认识是唤醒灵魂中早已具有的理念B只有数学推理的方法才能得到真理C真理来自天赋观念D、以圣人之是非为是非21、实现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必备的条件是:A理性认识应该尽可能地正确B要把理论的正确性和现实的可行性结合起来C科学地分析各种材料D理论必须被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自觉的行动22、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反复,这是因为:A事物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B认识过程中难免发生错误C人的认识要受到主体的知识水平等主观条件的限制D人的认识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23、真理之所以具有相对性,是因为:A人的认识总是具体的、历史的B人们认识事物的手段总是有局限性的C认识总是受认识主体的状况制约的D客观事物总是不断变化的24、“只要迈进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进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这一观点:A相对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5C真理具有相对性D在一定条件下真理会转化为谬误25、真理和价值的对立统一的关系表现为:A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条件性、统一性原则,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目的性、多样性原则B真理与价值相互贯通,既互为前提又互相适用C真理与价值在发展中相互引导,从价值走向真理,从真理走向价值D实践是真理和价值共同的检验标准26、坚持实践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就是肯定:A凡经过实践检验证实的真理,可以被丰富、完善和发展,却不能推翻它B发展着的实践终将对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作出确定的检验C每一历史阶段的具体实践都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一切认识D即使已经被实践证实的真理性认识,也还要继续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三、简答论述题1、如何理解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如何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运用这一原理批判唯理论、经验论和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4、怎样理解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辩证关系?运用这一原理,说明为什么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四、辨析题1、假象就是一种错觉。2、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3、有的真理是绝对真理,有的真理是相对真理。4、绝对真理就是绝对不变的真理。5、有用就是真理。6、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是统一的。7、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8、认识开始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