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材内容详解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状况。(2)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3)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明确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1)(2)的分析,明确东西部的土地利用类型差异,抓住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地理含义,理解南北方在气温和降水方面的差异,因而影响农业的差异。(2)学会运用比较法分析,解决问题。(3)通过分析活动(3)(4),明确应因地制宜,发展农业。(4)通过读图、材料及活动(5)(6)明确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相应的对策。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因地制宜的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大方向。快乐点击1.农业与我们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广义的农业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渔业五个部门,狭义的农业仅仅指种植业。种植业是指在耕地上耕种小麦、水稻、大豆等农作物的农业生产部门。林业是指对森林的种植、养育。保护、采伐以及对林木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的农业生产部门。渔业是指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或者人工养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的农业生产部门。畜牧业是指在牧区,牧民靠放牧牲畜而取得产品;在农耕区,家民靠饲养牲畜来获得产品的农业生产部门。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其中9亿多是农民。这么多人,需要吃饭穿衣,工业生产也需要大量的原料和消费市场,这一切都离不开农业。因此,农业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2.农业的地区分布把我国的农业部门,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等反映在地图上,就会清楚地看出,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请看下图:畜物业区和种植业区的分界线是400mm等降水量线。(1)畜牧业分布于西部于旱、半干旱的草原地区和青藏高原区。(2)种植业:分布于湿润、半湿润的东部平原、盆地地区。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的影响,我国的农作物地区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差异。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的地区分布呈现“南稻北麦”的格局。油料作物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科”的分布特点。棉花生产,北方以棉花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活动(1):下面反映了我国东部地区南*方农业分布的差异。请你根据图中内容完成下表,并结合已学过的我国地形、气温、降水等方面的知识,分析造成我国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地区耕地类型作物熟制农作物粮食作物油粒作物糖料作物纤维作物秦岭—淮河以北(北方)秦岭—淮河以南(南方)参考答案:地区耕地耕作制度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纤维作物北方旱地二年三熟,一年一熟,一年三熟小麦花生甜菜棉花南方水田一年二熟,一年三熟水稻油菜甘蔗棉花南北方耕地类型的差异是因为降水(或水分条件)不同。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是因为气温(或热量条件)不同。(3)林业:分布于半湿润、湿润的山地、丘陵区。林区集中分布区特点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岭阔谷宽,气候冷湿,松林成海西南林区横断山脉高山峡谷,气候多样,树种敏多东南林区东南丘陵低山丘陵,气候湿热,经济林盛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林区,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为天然林,东南林区为人工林区。我国人工林面积居世界之首。(1)渔业:分布于东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东部沿海多为海水养殖或海洋捕捞,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淡水养殖业。活动(2):在我国西南部的山区中,农作物的种类随海拨不同而不同。请在下图中适当位置填上如下四组答案,并分析说明该地为何会呈现这样的分布规律。A.双季稻、香蕉,一年三熟B.适宜发展林业、牧业C.玉米、荞麦、燕麦,一年一熟D.玉米、小麦,一年二熟参考答案: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海拔超过3000米,海拔越高,降水越少,农作物也随气温、降水的不同而呈带状分布。常绿阔叶林→A温带混交林→D针叶林→C高山草地→B3.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发展上的优势和不足,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和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如: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的地方“宜粮则粮”。在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的地方,可发展林业,保持水土。在降水较少,但是牧草生长良好的地方,可发展畜牧业。在河湖较多的地方和沿海地区发展渔业。农业生产除了受自然条件影响外,还受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如:种植什么农作物?发展哪种农业生产部门?产量多少才不至于积压呢?等问题要受到当地农民的文化技术水平,当地的农业技术装备,市场需求量,城市与工厂区的距离及当地人的经济收人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活动(3):图4.2-4中的A、B、C三地,A为城市中心区,B为城市郊区,C为远离城市的地区。居住B、C两地的农民面临如下两种选择:种植水稻个小麦、玉米;种植蔬菜、发展肉老、禽、蛋生产。B地应选择哪一项?C地应选择哪一项?请你给他们出出主意,并说一说你理由。参考答案:B地应选择种植蔬菜、发展肉、乳、禽、蛋生产,因B地距离城市比较近,蔬菜、肉、乳、蛋供应及时,而且蔬菜、肉、乳、禽、蛋保质期比较短。C地应选择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因为C地地形平坦,有便利的灌溉条件,但远离城市,不适宜种植蔬菜、发展肉普、禽、蛋生产。活动(4):有一个山村,周围的土地大多易受风沙、洪水侵蚀,农作物产量一直很低。从因地制宜的角度考虑,该地方应该继续耕种,还是应该采取其他对策。请谈谈你的想法,并与老师和同学交流。4.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实现了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我国的农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人口增加、耕地不断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问题严峻挑战。人口和资源的矛盾将长期困扰我国的农业。因此,防止滥伐、滥垦、超载放牧;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植树造林、种草等都是十分艰巨的任务。那么,退耕还林(草)以后,耕地面积减少,会不会影响粮食生产?请看下面的例子:贵州省轿子山镇郭家屯村原有25度以上坡耕地40公顷,退耕前生态环境恶劣。大量坡耕地上种植粮食,但因缺乏植被的保护,遇上暴雨冲刷,大量土层被冲走,水土流失严重,耕地受到破坏,严重影响全村粮食产量。这个村十年前把25度以上坡地全部退耕还林,生态环境明显得到改善,坡度较为平缓的耕地得到了保护,地力不断提高,粮食产量上升。全村粮食总量不但没有减少,而且与过去相比还有提高。由此可见,退耕还林不仅与耕地保护不矛盾,还会产生互补作用。我国的自然、人文和经济发展特点,是制定我国农业发展的方针和对策的重要依据。例如“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主”,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对粮食的需要量很大,因此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提高粮食生产的能力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请看图4.2-5:我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简介:商品粮基地位置简要说明三江平原黑龙江省东北部人均耕地、可垦荒地丰富,但存在沼泽化问题松嫩平原东北平原北半部耕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成都平原四川盆地西北部开发历史悠久,生产力水平高江汉平原湖北省中部历史上洪涝灾害严重,耕地资源较丰富,生产力水平中等洞庭湖平原湖南省北部开发历史悠久,生产力水平高鄱阳湖平原江西省北部交通不便,生产力水平中等太湖平原江苏省南部、上海市、浙江省部分地区开发历史悠久,生产力水平高,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江淮地区主要为淮河以北地区历史上为黄河泛滥区,生产力水平中等珠江三角洲广东省珠江口附近开发历史悠久,生产力水平高,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改革开放后,粮食产量有所下降再如,我国自然条件和土地资源多种多样,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也是多方面的。因此我国农业还要结合国内、国际市场的多方面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国提出了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发展战略,使我国的农业生产从以追求产品数量增长为主转向产量、质量和效益并重,这是我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其中,高产主要指保证粮棉等大宗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这是首要的社会目标;优质主要指农产品必须适应社会消费和国内外市场的要求,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高效是指农业生产要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是商品农业的基本要求,也是农业自我积累和发展的基本动力。活动(5):下面图画所反映的内容是“生态农业”的一个较为典型的例证。请你完成图下提出的任务。想一想基塘生产有什么好处?请你写出来。参考答案:好处是整个过程没有废物,而且对环境无污染活动(6):下面材料是关于我国不同类型地区农业建设方向的叙述。与同学讨论以下两个问题。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中部地区建立高产高效的农产品基地;西部地区坚决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①“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地理条件。交通与对外联系方面: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从技术、信息、市场等方面分析)②为什么要在西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参考答案:①交通与对外联系方面:东部临海,进出口方便。地形条件:东部地势平坦,多为平原和丘陵。气候条件:降水丰沛,热量充足,水热配合较好。社会经济条件:东部技术设备先进,信息来源广,居民多,市场大。②为了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否则的话将出现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的结果。热点考点聚集命题方向1.考点:(1)北方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耕作制度的差异。(2)九大商品粮基地的分布。(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4)林区。畜牧区的分布(5)人口和粮食问题。2.动向:(1)九大商品粮基地和我国主要农作物分布。(2)秦岭一淮河两侧耕地类型、植被、农作物熟制等。【例1】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主要条件是()A.水热等自然条件优越B.土地资源丰富,人少地多C.单位面积产量高D.土壤肥沃导析:此题主要考查我国商品粮基地布局的条件。我国在自然条件好,生产水平较高,便于统筹管理的地区建立商品粮基地,纬度最高的两个平原,热量条件差,生长期短,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但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是发展粮食生产的优越条件,另外这里人少地多,粮食商品率高,也是它们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重要条件,这也是华北平原农业发达而没有商品粮基地的原因。答案:BCD【例2】关于秦岭、淮河的叙述,正确的有()A.秦岭和淮河以南很少生产冬小麦B.秦岭和淮河以南基本不种植棉花C.秦岭和淮河是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D.秦岭和淮河是水稻与小麦的分界线导析:该题一主要考查我国小麦、水稻和棉花等作物的地区;二考查我国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等知识,以及灵活运用这些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解题时,河先要分析冬小麦、棉花和水稻等农作物生长习性,明确它们要求的自然条件;其次,联想我国根据气条件划分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第三,根据各种作物的习性和温度带与干湿地区的分界线,分析判断试题叙述的内容是好正确。答案:C金钥匙:该题多见的错误答案有A或D。其原因是:一是很多学生不熟悉各种作物要求的自然条件,全凭死记硬背知识解题,试题设问角度稍作变化,就会产生答题失误;二是学生对课本中的作物分布图,很少进行认真观察和原因分析,解题作出判断的依据不足,故容易产生错误。认知我国各种作物分布时,可以作出如下归纳:作物生活习性分布地区小麦温带作物,适应性强,南北平原高原均可长城以南为冬小麦水稻喜湿又喜湿,多分布于降水多和灌溉便利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集中,东北和华北也有分布棉花喜温好光,适宜于深厚疏松土壤暖温带和精致热带地区中甘蔗喜高温多雨气候条件,要求肥活土壤主要在中温带油菜既喜欢温暖,也能耐寒种植普遍,长江流域集中花生喜温暖干燥,多生长在疏松沙质土壤中南北均种、黄河下游各省集中典型例题剖析【例1】我国油菜籽的主要产区有()A.洞庭湖平原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