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二课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影响因素。2.初步学会从媒体上收集因地制宜和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实例技能,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3.了解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2.运用所学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的原则,提出解决农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看法及设想。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的理解,使学生明确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这样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学重点】理解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影响。【教学难点】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方法】指导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学生:收集因地制宜和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实例,调查家乡农业结构调整以及调整的原因。【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请同学们思考:下列四个地区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是哪些?你能解释当地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的原因吗?A.大小兴安岭B.华北平原C.内蒙古高原D.洞庭湖沿岸教师:不同的自然环境从事的农业活动不同,导入课题:板书: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学生讨论回答:A.林业──山地、湿润B.种植业──平原、水热条件较好C.畜牧业──高原、降水少D.渔业──河湖多二、学导达标学习任务一: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学习指出导学提纲,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主完成《同步学习与探究》2P90页主干知识。合作展示1.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1)因地制宜结合4.16“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图,分析发展林业、牧业、种植业、渔业的受地形、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体会因地制宜的含义。(2)非因地制宜用活动1,体会非因地制宜及带来的后果。2.影响农业发展的社会因素由图4.17得出,影响农业的社会因素有:(1)受当地农民的文化技术水平影响。(2)受当地的农业技术装备影响。(3)受市场需求量影响。(4)受城市与工厂区的距离影响。(5)受当地人的经济收人因素的制约。学生活动一:(1)读4.16“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图,讨论分析:①发展农业主要受哪些自然条件的影响?(地形、土壤、水源,气候、降水、河湖等)②讨论理解“宜林则林”“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的含义。(结合图片讨论、理解)(2)分组讨论:活动1中的正例和反例,并列举身边的一些实例,体会因地制宜是适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活动2谈谈自己的想法,并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学生活动二:分组讨论活动(3):图4.18中的A、B、C三地,A为城市中心区,B为城市郊区,C为远离城市的地区。居住B、C两地的农民发展农业选择:B地应选择哪一项?理由。C地应选择哪一项?理由。(B地应选择种植蔬菜、发展肉、乳、禽、蛋生产,因B地距离城市比较近,蔬菜、肉、乳、蛋供应及时,而且蔬菜、肉、乳、禽、蛋保质期比较短。C地应选择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因为C地地形平坦,有便利的灌溉条件,但远离城市,不适宜种植蔬菜、发展肉普、禽、蛋生产。)巩固训练完成探究P91页《即时巩固》1、2、3、4题,独立完成,展示交流答案及方法学习任务二: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学习指出导学提纲,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主完成《同步学习与探究》P91页主干知识。合作展示1.我国农业取得成就(1)取得成就的原因:依靠技术进步和推广良种(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哪些瞩目的成就?: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前列,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现总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学生活动一:读活动1中的图表,体会我国农业的成就。并让学生从生活中说出一些实例。(通过比较统计数据,看到50年来我国粮食、猪牛羊肉和水产品产量的变化,说明主要农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粮食实现了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转变)32.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面临问题:人口增加、耕地不断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问题。3.退耕还林(草)与粮食生产(1)人口和资源的矛盾将长期困扰我国农业。(2)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种草,任务艰巨。4.农业发展的方向1.阅读课文和图片4.19、4.20,完成下面要求:①制定农业发展方针和对策的重要依据是什么?(根据自然、人文和经济发展特点,例如粮食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再如我国自然条件和土地资源多种多样,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也是多方面的。因此,我国农业还要结合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②认识“无土栽培”和“现代化养牛场”。(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2.我国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1)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出口创汇农业(2)中部地区---建立高产高效农业生产基地(3)西部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学生活动二:结合教材和生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面临和问题。学生活动三:阅读教材“阅读材料”讨论:1.长江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在长江中下游的洞庭湖、鄱阳湖地区退耕还湖都使耕地面积减少,会不会影响粮食生产?2.贵州省轿子山镇郭家屯村在大量坡耕地上种植粮食,水土流失严重,十年前村里把25度以上坡地全部退耕还林,有没有影响粮食生产?(由于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不会影响粮食生产。)学生活动四:1.完成活动2,读图4.22,结合材料,完成下面要求:①描述生态农业——桑基鱼塘的整个生产过程,并画出一幅流程图。②基塘生产有什么好处?2.讨论完成活动3:(1)东部地区发展出口创汇农业地理条件:(交通:临海,便于出口;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降水丰富、热量充足,水土配合好;社会经济:人口稠密、技术先进、经济发达)(2)西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的原因?(防止土地荒漠化,保护生态环境)巩固训练完成探究P91--92页《即时巩固》1、2、3题,独立完成,展示交流答案及方法。三、归纳总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4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自己的收获。出示学习结果自我总结提纲:(1)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2)这节课我有什么体会?(3)我对这节的学习经历有什么感受?(4)这节课的问题解决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还有别的方法吗?(5)这节课的学习对我以后的学习有什么启迪?学生对照提纲认真反思。学生向其他同学谈谈自己的想法四、迁移提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提供资料:在我国内蒙古地区流传着这样的话: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四年白茫茫,五年六年变沙梁。请问:这句话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环境问题?学生活动: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结论:在干旱地区,开垦草地会土地荒漠化。五、智能测评1.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应该发展牧业的地形区是()A.平原B.高原C.山地D.盆地2.下列农业行为符合因地制宜观点的是()A.在湿润的亚热带地区,地势低洼处,挖鱼塘养鱼,鱼塘周围植桑、种甘蔗B.在干旱草原区,开垦耕地种植粮食C.在城市郊区大量种植粮食作物D.在西双版纳林区大面积毁林开荒3.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区把粮田腾出来改种花卉、蔬菜和发展塘鱼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条件B.市场的需求量C.国家的政策措施D.气候条件4.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农业当前面临的严重问题()A.人口减少,耕地增加B.水土流失严重C.自然灾害频繁D.环境污染5.在西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是因为()A.该地牧业发达,牧畜需要大量的饲料B.该地人口稀少,粮食需求量少C.该地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D.该地少数民族擅长种植牧草6.下列关于我国不同地域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东部沿海地区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B.中部地区建立高产高效的农产品基地C.西部地区发展生态农业,并建立商品粮基地D.西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要点突破】5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例1:本着因地发展农业的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B.黄土高原地区,发展垦荒种粮C.东北平原地区大力发展棉花生产D.在江南低山丘陵地区发展水果和林业解析:本题是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考查,发展农业要考虑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也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新疆塔里木河流域,气候干旱,水源有限,不宜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这宜发展垦荒种粮。东北平原地区气温较低,不宜大力发展棉花生产。在江南低山丘陵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可发展水果和林业。答案:D【网络构建】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发展农业因地制宜存在问题面临问题及对策主要对策发展方向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