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国外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共26页第二节国外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简史一、古希腊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文明基石1.古希腊文明的极高地位当需要考察欧洲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的文明与精神起源时,我们不得不将目光投射到这样一片充满哲理性的土地:在今天西方世界的经济与政治体系架构中,这里的境况也许已经无奈地流于某种平淡;然而这片土地上弥漫着的不朽理性光辉,依然可以穿透三干多年尘封的记忆,清晰而醒目地将它的身影印刻在西方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文明的世界,无处不及。正如恩格斯当年所言:……他们无所不包的才能与活动,给他们保证了在人类发展史上为其他任何民族所不能企求的地位”。而马克思则是这样评价他们的艺术与思想的极致成就:“它们……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而且就某一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它,就是古希腊——西方古典文化的先驱与欧洲文明的摇篮。对此,美国新史学家J.H.Robinson(1863—1936)曾经这样评价过:古希腊柏拉图(Plato,前428-前347/348)、亚里斯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等人的思想是如此深邃,以致人们觉得自他们以后的一切思想史都是思想退化的历史。2.积极的公共生活与丰富的公共空间希腊人的创造之一,是不拘泥于两河流域及埃及的宗教或绝对权力,而是更符合市民生活的制度和习俗、较少严格的社会等级和职业界限。市民经常参与公共活动,所以在戏剧、诗歌、雕刻、绘画、逻辑、数学、哲学等领域部展现出卓越的才能,从而产生了吕克昂学园(亚里士多德的逍遥学派)、学院派学园(柏拉图学派)和犬儒派学园(斯多噶学派)等所谓的三大学园。可以说,希腊人在几个世纪中的贡献,比古埃及人和苏美尔人几千年的总和还大。希腊人对城市生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运动、疗养、娱乐。所以,体育场、疗养地和剧场就成为希腊人城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设施。他们创立了奥林匹克运动和体育锻炼的精神,并于前776年召开首次奥林匹克运动会,同时在城市中发展了一种封闭式的运动场地—体育馆。许多风光秀丽的岛屿,如科斯岛等就是著名的疗养休闲地,由疗养地医院和医疗研究机构组成以增进市民的体质健康。其它如雅典市内的剧场,竞技场等都是市民享乐的公共设施。3.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布局手法首先源于古希腊人本主义的生活形体。在古希腊的宗教中,表现的是对多个自然神的崇拜,但是与后来人类众多的宗教形态不同,古希腊宗教与神话中的神、人是“同形同性”;众多的神灵与普通人有着相同的体态形貌、七情六欲,诸多的神灵对应着人间现实生活中的百业百态,神在希腊人的眼中也具有常人的缺点和贪欲,所以人们连塑造巴特农神庙(前438,供奉雅典娜)中的塑像时,也采用第2页共26页一般人的尺寸。古希腊人在崇拜众神的同时,更加承认人的伟大与崇高,笃信人的智能与力量,重视人的现实生活。当时,雅典的国歌里面唱到:“世间有很多的奇迹,人比所有的奇迹更神奇。”希波战争后,雅典最高执政长官在演说中明确的说“人是第一重要的,其他一切成果都是人的劳动成果。”古希腊的人本主义思想在诸多公共建筑以及建筑群中,突出反映的特征是追求人的尺度、人的感受以及同自然环境相协调,即使雅典专业的城市也没有非常明显的人工规划。这种早期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布局手法,在城市规划史上获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雅典卫城。4.希波丹姆模式在古希腊的城市规划中,除了上述的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布局手法外,随着古希腊美学观念的逐步确立和自然科学、理性思维发展的影响,也产生了另外一种显现强烈的人工痕迹的城市规划模式-希波丹姆模式。希腊哲学家Pythagoras认为:“数是万物的本质,宇宙的组织在其规定中是数及其关系的和谐体现。”亚里士多德则说:美是有度量和秩序组成的。他主张对城市的规模和范围加以限制,使城市居民既有节制又能自由地享受轻松的生活。柏拉图更是在其学院的大门上写上“不懂几何学者莫进来”的字样。基于上述等人有关社会秩序的思想,公元前5世纪的法学家希波丹姆在希波战争之后的城市规划建设中,提出了一种深刻影响后来西方二千余年城市规划形态的重要思想-希波丹姆模式,他也因而被誉为“西方古典城市规划之父”。希波丹姆模式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与数的和谐,强调以棋盘式的路网作为城市的骨架并构筑明确、规整的城市公共中心,以求得城市整体的秩序和美。在历史上,希波丹姆模式被大规模地应用于希波战争之后城市的重建和新建中,甚至影响了近代西方许多殖民城市的规划形态。这种几何化、秩序化的希波丹姆规划形式,一方面满足了希波战争后以及古罗马时期大规模殖民城市规划建设中迅速简洁的要求,同时也确立了一种新的城市秩序和城市思想,既符合古希腊数学和美学的原则,也满足了城市中富裕阶层对典雅生活的追求。然而,希波丹姆模式也使得古希腊的城市规划从传统上灵活、有机走向形式上的典雅和呆板,甚至为了构图的形式美而全然不顾自然地形的存在。这种模式也给城市生活的活力以及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桎梏,为城市专制主义的滋生创造了条件(洪亮平,2002)。其他方面:希腊城市大都据险而筑,一般没有城墙,建筑以巨石为主,凝重、庄严,历经数千年风雨仍光彩不减。有时也有独持的构思,比如距离雅典8公里处是海港城市比雷埃夫斯,在古代是该城的出海口和卫星城,两者之间有长城相连,称为双城,显示了商业同军事的并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希腊人的城市雕像,不仅是第3页共26页文化上的享受,还成为城市独持的建筑风格,在文艺复兴时期大放光彩。总体来说,希腊城市的设施,包括市民的住宅还比较简陋,保持了一定的农村风格,道路也没有铺设,没有绿色和公园,持别是卫生条件差,大多数家庭没有浴室,甚至比不上2000年前两河的乌尔城或哈拉巴城的水平,所以有人说,“希腊市民在物质享受方面是贫穷的,但他们在经验的广阔与丰富方而却是富有的”。二、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帝国理想1.古罗马城市建设的特征虽然在思想上无法占据与古希腊比肩的高地,然而古罗马时代毫无疑问是西方奴隶制发展的最繁荣阶段。在罗马共和国的最后一百多年中,随着国势强盛、领土扩张和巨额财富的收敛,以罗马为代表的大量城市得到了大规模的建设和发展。到了罗马帝国时期,城市建设更是进入了鼎盛时期。罗马帝国本身被誉为一台巨大的生产城市的建筑企业。据早起的历史记载,罗马帝国在崩溃的前夜已经有5627座城市,遍布欧洲和非洲北部。与古希腊相比,古罗马时期的城市建设风格明显地表现为以下特征:(1)世俗化的特征。古罗马的人们并不像古希腊人一样重精神而轻物欲,他们的城市生活中表现出强烈的世俗化特征。到了古罗马鼎盛时期,城市里代表崇高精神寄托的神庙建筑已经退居次要地位,而公共浴室、斗兽场、宫殿、府邸和剧场等宣扬现世享受的建筑大量出现,并呈现出令人难以想象的规模和奢华。罗马公共建筑的灵魂可以说是规模,无论是卡拉克拉浴场还是克罗苏大斗兽场,都庞大无比。有谚语说,如果克罗苏大斗兽场不倾坍,罗马帝国就不会灭亡。值得一提的是罗马浴室的建筑,不仅宏伟宽敞,而且设备齐全。有冷温热水池、按摩室、休息和进餐处,还有图书馆、体育活动场所。其圆拱型的屋顶能将蒸汽凝成水滴,然后沿着圆拱缓慢流下,不会滴到客人身上。(2)军事化的特征。古罗马是一个极富侵略性的帝国,为了应对战争和防御的需要,其城市规划和建设也带有强烈的军事化色彩,在横跨欧亚非大陆的广袤疆土上,古罗马建筑了大量军事功能极强的罗马营寨城,并在全国开辟了大量的道路来解决军队的集结和物资的运输问题。三公元前332年,罗马人修筑了第一条大道-阿皮亚大道,从此罗马的驰道延伸到大陆的各个角落,到公元2世纪时,帝国境内就有长度8万公里的370多条道路,所以才有了“条条大路通罗马”之说。罗马人还用其卓越的建筑技术,修建了坚固的城墙、大跨度的桥梁和远程输水道等战略设施。(3)君权化的特征。到了罗马共和国后期和帝国建立以后,城市更成为统治者、帝王宣扬他们功绩的工具,广场、铜像、凯旋门和纪功柱等成为城市空间秩序组织的核心和焦点,古希腊时期那种纯粹的市民公共活动,已经基本上让位于有组织渲染的种种歌颂“伟大罗马”的整体性纪念活动,诸多广场也由最初的集第4页共26页会场所演变成了纯粹性的纪念性空间。罗马城是君权化特征最为集中体现的地方,重要公共建筑的布局、城市中心的广场群乃至整个城市的轴线体系,一起投射出王权至上的理性和绝对的等级、秩序感,象征着君权神圣不可侵犯,这与东方帝国的城市特征有着本质的一致。(4)繁荣背后的“罗马病”。古罗马诗人曾骄傲地歌颂道:“滋润万物的太阳啊,你未必见到过什么东西比罗马城更伟大。”然而,罗马城虽然庞大而喧嚣,但实质上只是一座寄生的而非生产性的城市,在其极度繁荣与辉煌的表象之后,腐朽也从城市内部不可遏制的开始蔓延:奴隶主们几乎把创造的全部财富用于非生产性的消费,而广大的罗马市民普遍对劳动表现出厌恶的情绪……与古希腊简陋的城市但缺拥有充实的城市文明所不同的情况是,古罗马曾经创造出了辉煌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成就,但始终未能早就出健康的城市生活和城市文化,城市物质繁荣与精神空虚的矛盾,使得罗马人渐渐迷失了方向。罗马的城市规划、建设在极限的满足少数统治者物质享受和追求虚荣心的同时,却对广大市民的生活没有多大的改善。剥削与寄生、奢靡与享乐、内部的腐朽和外部的入侵,终于在公元4世纪使得罗马帝国的大厦轰然倒塌。客观地说,在城市建设、市政技术乃至城市管理等方面,罗马的成就均大大超过了希腊。但可悲的是,罗马人的梦想一直是努力将城市造就成为一个巨大的、舒适的享乐容器,却在根本上忽视了城市的文化和精神功能,忽视了城市环境所应具有的熔炼人、塑造人的特质要求。在当今许多现代城市的规划设计中,对城市功能的认识上也常常存在同样的误区,因而我们常常将他们称为不幸的遗传了“罗马病”。2.古罗马的城市规划思想由于几乎没有任何精神枷锁、不可逾越的精神领域的制约,以及受到强大国力的支撑,古罗马因而成为西方历史上最富有创造力的时代之一,正因为如此,欧洲有句谚语:“光荣归于希腊,伟大归于罗马。”古罗马城市规划思想的基础主要来源于伊特鲁里亚文化与古希腊文化,前者为古罗马的城市规划带来了宗教思想和规整平面;后者则是希腊化时期的希波丹姆模式在罗马帝国的庞大国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运用和发展,并同时吸收了非洲、亚洲等众多城市的先进做法。总而言之,古罗马的城市规划思想主要具有下面的一些特点:(1)强烈的实用主义态度。古希腊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表现为在城市规划中明显的人文意识以及人工建筑对广袤自然环境的谦逊态度,体现出希腊人对相对抽象的、纯真理想的美好追求。而古罗马人并不是理想主义者,他们更加重视强大而现实的人工实践,因此他们不想希腊人那样尊重自然、善于利用地形,而是倾向于强有力的改造地形,并以次来显示力量的强大和财富的雄厚。奴隶的大量使用也为此提供了条件。在城市规划上,罗马人更强调以直接实用为目的,第5页共26页而并非像希腊人那样将建筑视为雕塑而彰显其纯粹审美的艺术追求。(2)凸现永恒的秩序思想。罗马城市规划的最大艺术成就与贡献,就是对城市开场空间的创造以及对城市整体明确秩序感的建立。如果说古希腊广场中所表现的那种自由、不规则、凌乱的空间形态隐喻了希腊人的自然主义思想,那么古罗马人却将广场塑造成为城市中最整齐、最典雅而规模巨大的开场空间,并通过娴熟的运用轴线系统、对比强调、透视手法等,建立起整体而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从而体现出了罗马城市规划中强烈的人工秩序思想。公元前30年,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员屋大维废弃了共和体制而正式称帝(奥古斯都皇帝)。从帝国建立到公元180年左右是罗马帝国的兴盛时期,歌颂权利、炫耀财富、表彰功绩成为这一时期城市规划与建筑的主要任务,城市中种种奢华的公共建筑因而越趋规模宏大与富丽豪华,种种纪念性的建筑也大大增加。正如奥古斯都皇帝自豪的宣称:“我得到的是砖头的罗马,而我留下来的却是大理石的罗马。”而后的罗马皇帝也一个个用更加壮丽的建筑来歌颂自己的丰功伟绩,象征罗马军事帝国的强大与永恒。帝国时期罗马的城市广场逐渐由早先的开场变为封闭,由自由转为严整,罗马的规划师们娴熟的运用轴线的延伸与转合、连续的柱廊、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