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节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J个人本位论中的“个人”并不是指生物意义上的自然个体,而是指具有独立的个体自我意识(与群体自我意识相对),从社会群体中分离和分化出来的“独立个人”。Ø这种意义上的“独立个人”的出现,始于西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对个人自我的发现。J西方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观的产生与兴起,主要得益于四种力量的推动:(1)14至16世纪西欧的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2)17至18世纪的启蒙运动及其思想;(3)18世纪中叶开始的近代工业革命;(4)19世纪中叶以来人本主义哲学的产生。J三种典型的个人本位论及其代表人物:典型理论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论卢梭、康德、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自由主义教育目的论约翰–密尔、伯特兰–罗素、哈耶克、洪堡、沛–西能、爱伦–凯、小原国芳存在主义教育目的论泰勒(1)卢梭自然主义的教育目的论Ø主要观点:(1)教育应尊重、顺应儿童的天性,使儿童的本性不受恶劣社会现实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2)教育应把儿童培养成“自然人”,而不是社会的“公民”。Ø19世纪、20世纪之交欧洲兴起的“儿童中心运动”,均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卢梭个人本位论思想的影响。Ø卢梭所讲的个人实为脱离具体社会现实的抽象个人。(2)自由主义的教育目的论Ø推崇个人的价值,特别推崇个体的自由与独立和个性自由发展的价值。$密尔在其《论自由》一书中,反对由国家亲自操办教育和强制实施高度同一的教育,主张教育方式的多样化$罗素认为“规格化是罪恶之源。……在每一个社会问题中,尤其在教育中,尊重人的个性是智慧的开端。”$哈耶克反对由政府亲自管理学校,认为“将整个教育制度置于国家管理或指导之下,切切实实地隐含着种种危险……”Ø信奉自由教育,认为儿童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每个儿童都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与无可估量的发展潜能,反对压制儿童的个性,把促进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视作教育最重要的目的。(3)存在主义的教育目的论Ø主要观点:(1)教育纯粹是个人的事,教育无论是对公众、集体还是社会,都不承担责任;(2)教育的目的就是使每个人都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并形成一套独特的生活方式;(3)教育要维护个人的自由,帮助个人进行自我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Ø存在主义者强调:(1)真诚;(2)选择与决定;(3)独立承担责任。J个人本位论的基本观点:(1)主张以个人自身的完善与发展的需要作为制定教育目的的根本依据;(2)主张尊重受教育者的天性和天赋的自由权利,维护受教育者的人格独立与尊严;(3)强调每个受教育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价值主体,强调个性的存在价值及其充分发展的重要性;(4)把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促进个人一切能力的和谐发展视作教育的最高目的。J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主要兴起于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上半叶,主要有典型理论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社会学派的教育目的论涂尔干、纳托尔普、白尔格门国家主义的教育目的论德国学者凯兴斯泰纳、意大利学者秦梯利1.社会学派的教育目的论Ø涂尔干的教育目的是要使个体社会化,使个体适应社会生活,是要把不具有任何社会特征的个人改造成为具有特定社会特性的个人。Ø纳托尔普认为“在教育目的的决定方面,个人不具有任何价值,个人不过是教育的原料,个人不可能成为教育的目的。”Ø白尔格门认为“教育除了造就每个人使其乐于为社会而生活,并乐于贡献其最优力量于人类生活的保存和改善以外,不能有别的目的。”2.国家主义的教育目的论Ø国家主义的教育目的论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日本、意大利、德国为代表的极权主义教育是其集中体现。$凯兴斯泰纳说“我以为国家公立学校的目的——也就是一切教育的目的——是教育有用的国家公民。”$秦梯利认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造就能倾听来自“国家”的声音,服务和献身于国家利益的良好公民。Ø当人们把社会狭隘地理解为国家,社会本位论就获得了它的极端形式,即国家主义。Ø国家主义的教育目的论带有明显的狭隘性与排他性,它实际上将教育的社会目的与教育的国家目的等同起来,这种等同是危险的。J社会本位论的基本观点:(1)主张根据社会或国家的整体需要来造就个人,教育只是服务于社会或国家整体利益的工具与手段;(2)认为社会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首要要素;(3)认为教育目的在于促进个体的社会化,使整个个体掌握社会的知识与规范,成为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4)认为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不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个性的存在没有价值与重要性;(5)强调个人对社会规范或社会权威的服从。J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基本假设Ø个人本位论的基本假设:(1)个人是原始自足的独立实体;(2)个体是真实存在的,而社会是抽象的;(3)个体先天拥有一个独立的、超验的自我;(4)个人不是历史的结果,而是历史的起点。个人的存在优先于社会的存在,并决定社会的存在,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最根本的错误是秉持一种抽象的个人观念,看不到人的社会制约性,抽象地谈论人的先天本性。Ø社会本位论的基本假设:(1)个人是社会的产物,其发展依赖于社会,受制于社会;(2)个人只是抽象的,社会才是真实存在的;(3)社会是个有机个体,具有超乎个人的存在性质;(4)人之所以为人,只因他生活于人群中,参与社会生活。社会的存在优先于个人的存在,并决定个人的存在,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缺陷在于把社会看成一个非历史的、静止的、固定不变的独立实体。Ø个人既是社会历史的产品,也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个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社会提供的环境与条件的支持。J个人享有价值与尊严的理由主要有:(1)一切社会活动、一切政治法律制度,最终都必须与个体福利的满足联系起来,才能得到解释与说明;(2)每个个体都具有独特的内在潜能与独特的个性品质;(3)个人身上与众不同的个性因素是社会进化的种子或原因。J社会的价值与尊严主要源于三方面:(1)生活在社会和集体中的个人比脱离社会与集体的个人更能成功地体现实现自己的愿望、目的与需要;(2)个体的发展是以人类整个种族的进化发展水平为基础的;(3)个人的生活大部分来源于社会,依赖于社会,个人只有生活在人群中,参与社会生活才能成为人。J个人的价值与社会的价值、个人的尊严与社会的尊严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情况有:(1)自我中心的个人主义;(2)独善其身的个人主义;(3)专制主义与极权主义的社会。J个人本位论强调尊重个人的基本权利,维护个人自由的价值。Ø个人自由的核心是个人独立,具体表现为三种形式:(1)个体思想的自由;(2)言论表达的自由;(3)个体行动的自由。Ø个人自由的价值主要体现在:(1)思想自由、讨论自由是探索真理、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2)思想自由和行动自由,是创造文明的前提条件;(3)自由是促进个人生长的必要条件。J社会本位论强调对个体的控制或个体对社会规范的服从。Ø个人自由不是绝对的,它是有条件和范围限制的,它有赖于社会提供的法律与道德方面的保障。J个人自由与规范控制的关系概括为:两者相互依存,失去规范控制的自由将演化成混乱,而失去自由的规范控制则意味着专制或“奴性的约束”。两者统一于民主的纪律。Ø民主纪律的主要特征是:(1)尊重个人的价值与尊严,是用来维护最起码的正常公共生活秩序,用来维护和保障每个个体享有平等的、普遍的基本自由权利;(2)是集体成员运用民主的方法与程序,共同协商、讨论、对话的产物;(3)依靠个体理性的认同得以维系;(4)不是永恒的或神圣不可动摇的,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接受人们的质疑与讨论,并根据情况的变化予以不断修订和完善。J个人本位论高度重视个性、个性化的价值,社会本位论高度重视社会性、社会化的价值。Ø发展个性的重要性在于:(1)个性或个体化是人类种系进化晚期出现的产物;(2)个性的多样性有助于扩大人类集体经验的范围,个性意味着创造性;(3)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平均使用力量只会导致个体发展的平庸化。Ø如果个性的发展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社会的进化也会因其内部自我改造的动力机制的缺乏而变得不可能。J教育是促进个人发展、满足社会需求最为重要的统合力量。1.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增进、提升个体作为人的价值与尊严Ø现代教育不仅仅把个体当作必要的工具来塑造,更重要的是把个体当作目的本身来加以培养。(是否把提升个体作为人的价值与尊严看作教育的目的,是现代教育区别于古代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1)教育必须尊重学生各项基本的自由权利,把学生看作是享有人格尊严的、具有独立个性的人(教育增进受教育者作为人的价值与尊严的基本前提)。Ø教育制度要体现出对受教育者基本人权的尊重Ø教育应面向学生开展基本人权教育(人权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1使学生学习了解人权的概念、性质、范围及其产生的根源、演进的历史;2训练学生学会平等地尊重他人、看待他人,破除等级意识、主奴意识和官本位意识等,养成独立自尊的人格;3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尊重他人、保障自己权益的方式与方法。)(2)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努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Ø学生潜能的自我实现,与个性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所谓个性教育,从目的层面上看,它指向学生独特天赋潜能的充分实现;从手段层面看,它要求教育者尊重学生反应的多样性与异质性,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3)真正的教育是使人心智自由的教育。Ø教育应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愿望,刺激和激发他们建设性的怀疑,养成他们对于大胆思想的爱好及思想上的进取心,以增进他们思想与头脑的活力。Ø教育者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理智自由权利,鼓励学生自由发问与质疑。2.教育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关怀意义与社会责任意识(1)学校是促进社会进步和改革的一个基本而有效的工具Ø现代教育不仅要保存、传递人类历史上优秀的文化遗产与文明成果,更重要的是,它还必须面向未来,培养出能更新传统文化、创造新文化,既适应现实社会生活,又能合理改造现实社会生活,具有社会批判意识与创新精神的人(现代教育最为重要的社会目的)。(2)教育必须培养学生与他人共同生活、协作共事的意识与能力,以推进社会和解与团结、增进社会理解与宽容、促进社会沟通与对话(3)教育应引导学生以一种正确的态度看待权威和纪律Ø不要盲目地拒绝权威和纪律,只要权威是理性的权威,纪律是民主的纪律,就应当服从和遵守它。$理性的权威诉诸理智的说服,建立在对话、协商、讨论的基础上,愿意接受健全的批评。$自治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能力。它既体现了对学生个人自由的尊重,也体现了要求学生必须学会自我负责的教育意图,同时,还是训练学生学会运用自由,自觉服从民主纪律的有效途径与手段。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J我国古代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轴心的,偏重于伦理道德方面,主要体现在儒家教育思想中。孔子和孟子均把教育当作实行“德治”和“仁政”的工具,为了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Ø孔子强调“忠孝”和“仁爱”,强调“六艺”、“六经”的学习,均为了“明礼”。Ø孟子强调“忠”、“信”、“孝”、“悌”的学习,强调“明人伦”。J清末的教育目的基本上沿袭了封建教育的教育目的,其改良与演变主要与三种力量有关:力量来源代表人物主要思想改良主义思想的开明地主龚自珍、林则徐、魏源提倡学习西学,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学习空疏无用的“古文经学”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倡导洋务教育,其核心主张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派人士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主张废科举、兴学校,提倡资本主义的新学,提倡资产阶级的“民主”政体和“科学”思想。Ø洋务教育的核心主张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即封建的“三纲五常”、“经史之学”,规定了教育

1 / 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