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页教学内容3.2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分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气温的观测方法,了解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的概念。2.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3.学会使用资料,绘画和分析气温变化曲线图。过程与方法1.通过绘画气温变化曲线图,提高学生的绘图、读图分析能力。2.通过列举气温与人类生活、生产关系的例子,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态度和主动探索的意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会绘画、分析气温变化曲线图教学难点: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教学方式自助式高效课堂教学(学生个人自主学习和小组互助学习相结合;学生探究和教师点拨相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前准备一般每班分8个小组,各小组成员从学习成绩、语言表达、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协调搭配。提前下发学案,学案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目标、知识提纲、课堂活动题、学法指导、学习小结、当堂反馈。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新课引入】我们在学习“多变的天气”一课时,大家曾“当”过天气预报节目的主持人,播报天气堪称专业。请说出今天的天气预报,在天气预报中冷热程度用哪个词语来说明?教师演示:教师出示气温计,告诉学生气温的测量方法及其单位,让学生看气温计说出当时的气温。承转: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二、【自助学习】学习主题一:气温与生活活动一:谈一谈气温与生活1.学生自学、组内助学,教师巡视我们先自主学习“气温与生活”的内容,思考并完成活动一。如有学生提出疑难问题,教师作必要的点拨。2.师生助学学生提出疑难问题,教师引导其他组的同学帮助解决。(1)算.平均气温....我们在研究气温的变化规律时,经常要用到一些描述气温的值。如: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①阅读课本图3.10,你能读出一天中,8时、14时、20时、2时用学生亲身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第2页共6页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日平均气温呢?试填写下表。②你会用数学方法来计算该地的日平均气温吗?一天中不同时间观测的气温值的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③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呢?月平均气温是一月内各日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年平均气温是一年内各月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2)说.气温与...生活的关系.....①课本上的实例分别说明了气温与生活、生产的哪一方面的关系?这些实例分别说明了气温与穿衣、饮食、住房、农作物、交通等的关系。②你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或所见所闻,举例说明气温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吗?(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作适当的补充。)材料A:青藏高原居民独有的服饰——藏袍。一是可以保暖,必要时将全身裹在袍中,夜间可以当睡袋;二是可以适应昼夜温差大的变化。材料B:不同温度带内,生长着不同的水果。热带有芒果、香蕉;温带有苹果、梨。材料C:气温的高低不同,人们的住房建筑特色也不同。气温高的地区,房屋大多讲究通风散热;气温低的地区,房屋大多讲究取暖保温。所以,我国东北地区的人们住的房屋内有火炕、火墙;我国南方有些气温高的地区人们居住在竹楼里。材料D:气温影响商业。冬季气温趋势如何,适合不适合棉衣销售,是服装个体户每年秋季都关心的问题。温度偏低,棉衣畅销,应及早联系货源;温度偏高,棉衣则滞销,应少进棉衣,多准备其他衣服。材料E:寒潮对体质较差的人(老人和小孩)危害大,容易引起疾病,如感冒。3.学习小结气温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如何?气温与我们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承转:气温和我们的关系太密切啦!人们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很多和气温变化有关的谚语。在民间,就流传着“早穿皮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天热扇扇子,天冷穿棉袄”,“一场秋雨,一场寒”等谚语,反映了气温变化的特点。学习主题二:气温的变化活动二:读一读气温曲线图1.学生自学、组内助学,教师巡视我们先自主学习“气温的变化——读气温曲线图”的内容,思考并完成活动二。教师要适时指导学生借助于三角板﹑直尺量出气温的高低。观测时间8时14时20时2时日平均气温气温(℃)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用数学方法计算气温平均值,体现了地理与数学的学科整合。学生在搜集材料、参与活动的学习中,关心身边的科学,利用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阐明学习科学知识,可以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服务的道理。第3页共6页2.师生助学学生提出疑难问题,教师引导其他组的同学帮助解决。(1)读气温曲线图......——..日变化...大家通过观察发现一天中气温不是一直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那么一天的气温是如何变化的呢?阅读课本图3.12,探讨下列问题:①最高气温的数值约(31℃),出现在(14时,即午后2时左右)②最低气温的数值约(24.5℃),出现在(大概4时左右,即日出前后)③气温日较差约(6.5℃)④该地气温的日变化:通常,从日出前后到午后2时左右,气温不断升高;从午后2时左右到次日日出前后,气温不断下降。即午热晨凉。(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于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来说明气温的变化。)思维拓展1:气温日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出示课件——动画:大气受热过程。太阳光照射到地面上,晒热了地面,地面吸收的热再放出去烘热空气,空气温度是间接从地面得到的,午后2时,地面放出的热量和吸收的热量几乎相同,气温达到最高。同样的道理,太阳下山后,地面散热也需要一段时间,在日出前后,空气温度下降到最低值。思维拓展2: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指的是北京时间吗?由于地球的自转,地方时不同,东早西晚。日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午后2时左右)指的是地方时,而不是北京时间。承转:一天中的气温值有如此大的波动,那么一年中的气温又是如何变化的呢?(2)读气温曲线图......——..年变化...阅读课本图3.13,探讨下列问题:{备用词语:温暖、炎热、凉爽、寒冷、严寒;大、小;终年寒冷、终年炎热、四季分明}①最高月平均气温的数值约(24℃),出现在(7)月,这说明夏季(炎热)②最低月平均气温的数值约(-6℃),出现在(1)月,这说明冬季(寒冷)③气温年较差约(30℃),这说明气温年较差(大)④该地气温的年变化:从1月到7月,月平均气温逐渐升高;从7月到来年1月,月平均气温逐渐下降。季节变化的情况是夏热冬冷,气温年较差大,四季分明。简单地说就是夏热冬冷。(说明气温年变化的方法与说明气温日变化的方法相似。)⑤该地所在的半球,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该地属于大陆,还是海洋?北半球的大陆图中曲线的形状是中间向上隆起,呈波峰式。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半球的气温曲线呈波谷式(教师草图示例)。注意保持良好秩序,教育学生加强合作。使抽象的理论,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教师要让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探究学习。第4页共6页另外,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洋的气温变化要比大陆晚一个月。思维拓展:你能判断该地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吗?北温带出示课件——“不同温度带各月气温的变化”图。A地终年炎热属于热带;B地四季分明属于(北)温带;C地终年寒冷属于寒带。(3)读气温曲线图......——..年变化...(巩固)阅读课本图3.14,完成相应的活动题。①最高月平均气温的数值约为(22℃),出现在(7)月②最低月平均气温的数值约为(1.5℃),出现在(1)月③气温年较差为(20.5℃)④该地气温的年变化(夏热冬凉,年较差大,四季分明)3.学习小结怎样判读气温曲线图?首先,要分清你所判读的气温曲线图是“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还是“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如果是“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要注意观察曲线变化的最高值、最低值,要能够进一步计算气温日较差,并学习描述该地气温日变化。如果是“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要注意观察曲线呈现什么形状。气温曲线呈波峰式,为北半球;气温曲线呈波谷式,为南半球。要能在图上找出气温最高值、气温最低值,并进一步算出气温年较差。还要能判断气温年变化的大小:看气温曲线弯曲程度大小,弯曲程度小,气温变化就小;反之,气温变化就大。学习描述该地气温年变化,如夏热冬冷、四季如春、四季分明,等等。承转:同学们,我们了解了阅读和分析“气温曲线图”的方法了,我们自己能否绘制一幅气温曲线图呢?活动三:画一画气温曲线图1.学生自学、组内助学,教师巡视我们先自主学习“气温的变化——画气温曲线图”的内容,思考北半球南半球陆地海洋陆地海洋一年中最高气温(月)7812一年中最低气温(月)1278通过列表加以比较,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将有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时间地点第5页共6页并完成活动三。如有学生提出疑难问题,教师作必要的点拨。2.师生助学试根据下表中的气温数据,按课本有关提示的步骤,画一幅家乡气温曲线图。我们比一比,赛一赛!某市月平均气温表月份123456气温(℃)2.13.47.513.518.923.3月份789101112气温(℃)27.126.922.416.810.64.4每个小组推荐最好的一幅作品,投影展示,供同学们观赏、评判,选出优胜组。请同学们观看课件“气温曲线图”的绘制方法,绘图不太标准的同学找出原因所在。(如有学生画成折线图,教师要及时加以指正!)思维拓展:你能从图中更清楚地认识我们家乡气温的年变化吗?3.学习小结绘制气温曲线图有哪些技巧呢?(1)把握图幅大小;(2)把握纵坐标的温度差,太大或太小都不易画图;(3)将各月的气温数据用点标在图上;最好先就相应的月份和气温值画一条十字交叉线,然后在交叉线处标上点;(4)画曲线时,既要使曲线平滑,也要使曲线通过每个点的中间。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的收获大吗?这节课的课题是什么?从知识上我们学到了哪些?我们学会了什么技能?我们领悟了哪些生活道理?四、【当堂反馈】(一)学有所得,请你选择:1.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A.中午12时B.上午10时C.午后2时D.午后4时2.在我国的吐鲁番盆地,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现象,这是因为当地的气温特点是()A.日平均气温高B.气温日较差大C.气温年较差小D.年平均气温低3.南极大陆的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A.7月B.1月C.2月D.8月读下图,回答4-8题:4.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绘图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学生在相互评比中,学会相互帮助,增强合作意识。关注家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检测本节课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从获得的反馈信息中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并祝同学们身体健康,学习进步!第6页共6页A.A地B.B地C.C地D.D地5.四地中,位于热带地区的是()A.A地B.B地C.C地D.D地6.四地中,位于寒带地区的是()A.A地B.B地C.C地D.D地7.四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A.A地B.B地C.C地D.D地8.四地中,与我们家乡的气温变化相似的是()A.A地B.B地C.C地D.D地(二)学以致用,请你思考:在未来的两个月,气温将如何变化?我们应该怎样适应这种变化?如根据气温的变化来加减衣物;适时地为我们的教室通风散热或防寒保暖……结束语:这堂课我们了解了气温与我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还知道了气温的变化。我们发现,气温的确是个变化多端的“精灵”,不但有日变化和年变化,而且在不同的地区,气温也有变化。那么,气温的空间分布又有什么规律呢?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教学评价本节教学内容是该章地理学习的重点之一,对于学生掌握气候中的气温这一要素有重要作用。本设计充分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从生活中学习地理的基本理念。开篇的问题导入,过程中的自助式学习,结尾的学以致用,都强调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再回到生活中运用知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价值。还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理念。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活动机会;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探讨,有独立思考和展示交流的机会,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注重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优势,能协助学生突破难点,有助于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