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汽车运输工作过程及评价指标•§4-1汽车运输工作过程及基本术语•§4-2评价汽车运输车辆利用的单项指标•§4-3评价汽车运输工作效果的综合指标•§4-4运价的理论与应用•§4-5评价汽车运输服务质量的指标§4-1汽车运输工作过程及基本术语•一、汽车运输工作条件•1、自然气候条件;•2、道路交通条件;•3、组织技术条件;•4、运送对象条件;•5、社会经济条件。•汽车运输工作的正常开展不能脱离一定的环境条件。同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的运输企业所完成的运输工作,以及所提供的运输服务质量又不尽一致。•为此,必须采用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去评价汽车运输企业的工作,它既为企业改善生产经营活动,也为汽车运输行业管理提供了科学而有效的方法。二、汽车运输工作过程•汽车运输工作过程:指货物或旅客被移动的过程,通过运输,货物或旅客被移动一定的距离,即完成运输工作。•运输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准备工作:向起运地点运输车辆;•2、装载工作:在起运地点装货或上客;•3、运送工作:自起运地点向运送目的地运送货物或旅客;•4、卸载工作:在运送目的地卸货或下客。P—A:准备过程A:装载过程A—B—C—D:运送过程B、C、D:卸载过程三、汽车运输基本术语•1、运次:包括准备、装载、运送及卸载几个工作环节在内的一个循环的运输过程称为运次。有完整循环(存在准备工作环节)和不完整循环(缺乏准备工作环节)两种情况。•2、车次(单程):如果在完成运输工作的过程中,车辆自始点行驶到终点,途中存在车辆停歇并存在货物装卸或旅客上下,则这一运输过程称为车次或单程。一般来说,一个车次是由二个或二个以上的运次组成。•3、周转:车辆在完成运输工作过程中,又周期性地返回第一个运次的起点,那么这个运输过程称为周转。一个周转可能由一个运次或几个运次组成。周转的行车路线,习惯上称为循环回路。•4、运量:汽车运输在每一运输过程(运次或车次)中,所运送的货物重量称为货运量(t),所运送的旅客人数称为客运量(按人次计)。货运量和客运量统称为运量。运量是衡量汽车运输工作成果的一项重要的统计指标。•5、周转量:运量与相应货物或旅客被移动的距离的乘积称为周转量。•单位:吨.公里或人.公里,简记为t.km或人.km。•单位换算:1t.km=10人.km•6、运输量:通常在统计工作中以及在习惯上,将汽车运输完成的运量及周转量统称为运输量,亦作为产量。•运输量或产量分别包括运量和周转量两种指标,而不是指运量和周转量之和(二者的计量单位不同)。•7、车日:指运输企业的营运车辆在企业内的保有日数。也称为营运车日。•只要在册1日,就计为1个车日。总车日=停驶车日+工作车日•8、车时:营运车辆在企业内保有的小时数;所有营运车辆的车时总数称为营运车时。§4-2评价汽车运输车辆利用的单项指标•车辆时间利用指标•车辆速度利用指标•车辆行程利用指标•车辆载重(客)量利用指标•车辆的动力利用指标车辆时间利用指标•完好率:统计期内企业营运车辆的完好车日与总车日之比。表明了总车日可以用于运输工作的最大可能性。•提高完好率的途径有:合理组织车辆的维修、提高维修工作质量、合理选择和利用车辆、提高驾驶技术、适时报废车辆。车辆时间利用指标•工作率:统计期内工作车日与总车日之比,反映企业总车日的实际利用程度,其不足之百分值表示停驶率。•提高工作率的途径:提高完好率、提高运输组织水平、加强运输市场营销。车辆时间利用指标•总车时利用率:统计期工作车日内车辆在线路上的工作车时与总车时之比。•提高总车时利用率的途径:靠增加线路停歇时间、空驶时间毫无意义;增加重车行驶车时是有效的。Td是车辆在线路上的工作时间分母应为u车辆时间利用指标•工作车时利用率:统计期内车辆在线路上的行驶车时与线路工作车时之比,用以表示车辆在线路上行驶时间的百分比。•不能认为提高空驶车时来提高工作车时利用率,而应改增加重车行驶车时和减少停歇时间。车辆速度利用指标•车辆速度系指平均每单位时间内的行驶里程。按单位时间不同,可将其分为平均车时行程和平均车日行程。平均车时行程,按车时性质不同又可分为平均行驶车时行程、平均运送车时形成和平均线路工作车时行程即:技术速度、运送速度、营运速度。•技术速度:车辆在行驶车时内的平均速度,用以表示车辆行驶的快慢。•影响技术速度的因素:驾驶技术水平、车辆结构性能、道路交通条件、气候条件等。车辆速度利用指标•运送速度:车辆在运送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用以表示车辆运送的快慢。•Tc——自起运点出发至终运点到达时刻所历经的时间,不包括始、末点的装卸作业时间,但包括途中的各类停歇时间。•影响运送速度的因素:技术速度、运输组织水平、货物包装。车辆速度利用指标•营运速度:车辆在线路上工作车时内的平均速度,用以表示车辆在工作时间内有效运转的快慢。•影响营运速度的因素:运送速度、装卸作业手段及现场工作条件、手续繁简。车辆速度利用指标平均车日行程:统计期内平均每一工作车日内车辆所行驶的里程,用以表示车辆在统计期工作车日内有效运转的快慢。影响平均车日行程的因素:营运速度、车辆的工作制度及调度形式等。平均车日行程是速度和时间综合利用的评价指标。车辆行程利用指标•车辆行程利用指标,即里程利用率:指统计期内车辆的载重行程与总行程之比,用以表示车辆总行程的有效利用程度,又称行程利用系数。•影响里程利用率的因素:运输任务的分布及运输工作量在一定时间内所占的比重,运输组织、起运点和到达点的分布、车辆对不同运输对象的适应能力。车辆载重(客)量利用指标•车辆载重(客)量利用指标,是用以表示车辆载重(客)能力有效利用程度的指标.•包括:•载重(客)量利用率•实载率载重(客)量利用率•载重(客)量利用率,系指车辆在载重行程中实际完成的周转量与额定周转量之比。也称为满载率。载重(客)量利用率•静载重(客)量利用率表示车辆额定载重(客)量利用率的利用程度,与载重(客)量行程无关;•动载重(客)量利用率表示车辆运行中载重(客)量的实际利用程度,与载重行程有关。•影响载重(客)量利用率的因素:客货流特性、运输距离、车辆容量特性、装货技术及运输组织水平。实载率•实载率,即车辆实际完成的货物(旅客)周转量与全行程周转量之比。实载率是能够较全面评价车辆结构不同和企业运输组织不同时,车辆有效利用程度的指标车辆的动力利用指标•车辆动力利用指标即拖运率,系指挂车所完成的周转量与主、挂车合计完成的周转量之比。影响拖运率的主要因素有:汽车与挂车性能、驾驶技术水平、道路条件以及运输组织工作水平等。小结各指标从某一方面反映了车辆利用程度以及工作条件对车辆利用的影响,要全面评价汽车运输过程,应将这些指标综合起来。§4-3评价汽车运输工作效果的综合指标•评价汽车运输工作效果的综合指标包括汽车运输生产率和汽车运输成本。一、汽车运输生产率•汽车运输生产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运输车辆完成的产量。关键是:“单位时间”,“车辆”,“产量”。•汽车运输生产率的分类:•按照“单位时间”、“车辆”及“产量”等的不同组合,汽车运输生产率可以分为不同种类,如“平均车时产量”、“平均车日产量”、“车吨(客)位月产量”、“单车年产量”、“企业年产量”等。•汽车运输生产率按单位时间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工作生产率和总生产率。前者系指单位工作车时完成的产量,后者系指单位总车时所完成的产量。•汽车运输生产率按运输形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载货汽车运输生产率、公共汽车运输生产率和出租汽车运输生产率。(一)载货汽车运输生产率•工作生产率:单位工作车时完成的产量。(以运次为基本运输过程)单位工作车时完成的货运量Wq单位工作车时完成的货物周转量Wp(一)载货汽车运输生产率•总生产率:单位总车时完成的产量。单位总车时货运量单位总车时周转量(一)载货汽车运输生产率•影响载货汽车工作生产率的因素:•影响载货汽车工作生产率的因素有:额定载重量q。、载重量利用率r、载重行程L1、里程利用率β、技术速度Vt以及装卸停歇时间T1u共六项。•(请思考:汽车吨位结构向重型、轻型两极发展的原因)•影响总生产率的因素还有工作率及总车时利用率(二)公共汽车运输生产率•1.工作生产率•公共汽车(含公路客运)的运输工作通常按车次为基本运输过程进行组织。•由于在一个车次内车辆所载运乘客在沿线各停车站不断交替变化(乘客上下车),客流沿各路段的分布具有不均匀性。因此,车辆在各路段的实际载客量可能各不相同。(二)公共汽车运输生产率乘客交替系数是指在一个车次时间内,各路段平均载客客位中,每客位实际运送的乘客人数。以车次的线路长度Ln与平均运距Lp之比表示,即:(二)公共汽车运输生产率•在—个车次内,车辆实际完成的载客人数Qn及旅客周转量Pn分别为;公共汽车在一个车次中单位工作车时内客运量、旅客周转量:(二)公共汽车运输生产率•以周转量表示的工作生产率对载货汽车运输和公共汽车运输而言,在形式上是一致的。各个相应的使用因素对生产率的影响也是相似的。•以运量表示的工作生产率,在形式上稍有差别。这是由于公共汽车运输是以车次为基本运输过程这一特点所致,故在形式上多了乘客交替系数。(二)公共汽车运输生产率•2.总生产率:公共汽车总生产率即单位总车时内,公共汽车所完成的客运量(Wq’)和客运周转量(Wp’)。公共汽车运输总生产率在形式上与载货汽车完全一致。当运用以上公式计算公共汽车运输生产率时,各使用因素的数值应为统计期内各车次的平均值。(三)出租汽车运输生产率•出租汽车运输通常按行驶里程与等待乘客的停歇时间收费,所以出租汽车生产率通常以每小时完成的收费行驶里程和收费停歇时间度量。例题:出租车运输生产率计算(四)汽车运输生产率特性•提高汽车运输生产率是汽车运输工程师经常面临的基本课题之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了解各使用因素对生产率的影响方式及影响程度,以便结合企业自身的各项条件,确定优先改进哪个因素对提高生产率最为有利。为此,可以来用绘制生产率特性图的方法。如何绘制生产率特性图?•生产率特性图的绘制过程是:首先逐一分析各使用因素与生产率之间的变化关系,当分析某一使用因素的影响时,视其他的因素为常量,这样便得到一组各使用因素与生产率之间的变化关系曲线。然后,将上述一组曲线叠加绘制在一张座标图上,通常选择纵坐标表示生产率,横座标分别表示各使用因素。如图4—5表明了以运量计算的载货汽车工作生产率特性图。各使用因素对汽车运输生产率的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实际载重量q及载重量利用率γ、装卸工作时间tlu、里程利用系数β及车辆技术速度vt。生产率特性图表示的是各使用因素独立变化对生产率的影响关系及影响程度。二、汽车运输成本•汽车运输成本(S),通常指完成每单位运输产品所支出的费用,以统计期内汽车运输企业所支出的全部费用(∑c)与企业所完成的运输产量(∑y)的比值来表示。它表明了汽车运输企业完成单位运输产量所付出的“代价”。二、汽车运输成本二、汽车运输成本汽车运输成本可以表示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之和,即:载货汽车运输成本特性图各使用因素对载货汽车运输成本的影响程度由高至低的顺序为:载重量利用率γ、里程利用率β及装卸停歇时间tlu,技术速度vt。提高里程利用率β较降低装卸停歇时间tlu,对于降低运输成本更有利;但是,降低装卸停歇时间tlu,较提高里程利用率β对于提高运输生产率更加有利。§4-4运价的理论与应用一、运价与运价率二、运价的制定原理三、运价的运用一、运价与运价率•运价,即客货运输服务的价格,是承运人向旅客或货物托运人计算运费,取得运输收入的依据,也是运输服务价值的货币表现。•运价率(又称运率,tariff),系指运输货物(旅客)因运距不同而存在—定差别的每吨(人)公里价格。运输需求价格弹性、提高生产率、鼓励长距离运输一、运价与运价率•通常情况下,运价率随运距延长而不断降低,在近距离降得快,在远距离降得很慢、甚至越过一定运距后不再降低,如图所示。但应注意的是,一定运量下的运费(即运量、运距与相应运距的运价率三者之乘积,元)总是随着运距的延长而增加。二、运价的制定原理及定价方法•(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