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辩证唯物论思维方法论——实事求是方法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础,是唯物主义是基本的要求。其哲学依据就是世界的物质性、客观性。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毛泽东与邓小平都讲实事求是,但是两者是有区别的。毛泽东与邓小平作为我们时代的人物是永远值得研究。有研究不尽的课题,他们的比较研究可能涉及到许多方面。今天给大家谈下他们成功背后的个人资质的问题,这也是我的一篇文章。对两者进行一个比较。一、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实事求是”出自班固所撰《汉书·河间献王德传》。河间献王刘德,他一生酷爱藏书,曾从民间收集了很多先秦时期的旧书,并且整理得整整齐齐。他脚踏实地,刻苦钻研,使很多读书人深为赞叹,都愿意和他一起进行研究。因此,东汉史学家班固在编撰《汉书》时,赞扬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思是说,刘德爱好古代文化,对古代文化的研究十分认真,总是在掌握充分的事实根据以后,才从中求得正确可靠的结论来。后来,实事求是作为一种治学方法、态度为历代学者所推崇。大家知道,司马迁修史应该是非常客观的,为世人所称道。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这一古语作了一番改造,保留了它的思想形式,赋予了它新的科学内涵,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在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劝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经过毛泽东这样一番改造创新后,“实事求是”一词旧貌换新颜,成了一个包含唯物论、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哲学命题,体现了科学态度与辩证方法的统一、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自由与必然的统一,成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事求是包括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事求是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的理论体系(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际——实事求是的的了出发点。实际就客观存在的真实情况。而不是从理论原则、文件精神、领导意见等出发。实际与物质是同等程度的概念了,但比物质的外延更广。实际是联系着的实际,是发展的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出发点和基础,是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所谓“一切”,主要是指革命的理论和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策略,也包括人们看问题的方法。所谓“实际”,就是指客观存在的一切。具体地说,毛泽东邓小平所说的“实际”通常包括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真实的情况。另一种是指人的实践活动,特别是指群众的实践活动。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被认识和被改造的客观事物、客观情况出发,从全面的情况和事物的总体出发,从变动着的实际出发。毛泽东邓小平都特别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毛泽东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认真地研究情况,从客观真实的情况出发,而不是从主观的愿望出发。”[1](P797)而邓小平针对某些人脱离实际的错误指出:“你不抓住四个现代化,不从这个实际出发,就是脱离马克思主义,就是空谈马克思主义。”[3](P163)他反复强调,一定要和实际相结合,要分析研究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过去我们所犯的各种错误,究其原因都是由于离开了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主观地提出任务和决定工作方针造成的。因此,邓小平把一切从实际出发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一个内容来概括。(二)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关键。毛泽东邓小平所说的理论联系实际,主要是指将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的实际相联系。毛泽东还把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比喻为箭和靶的关系,要求我们要做到有的放矢。毛泽东明确指出,如果有了理论,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再好的理论也是没用的。“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可以称得起我们所讲的理论。”[1](P817)同时,只有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实践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理论联系实际,是实现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保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灵魂。理论联系实际不是原理加例子,不是用实例来论证原理,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实际问题给予科学解释和理论说明。根据毛泽东的论述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做到:(1)必须深刻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多次强调学习的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革命的任务和要求。在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要求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是基础。没有时间就挤,看不懂就钻。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掌握它的精神实质,就是要学习它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是很不容易的。(2)必须深刻认识和掌握中国的国情。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还须认识和掌握中国国情。毛泽东、邓小平十分强调中国国情了。(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必须是具体的历史的结合(4)必须与我国民族的特点相结合。民族的特点是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等特点。也就是中国实际。中国具体环境。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勇于探索——实事求是思想前提调查研究、矛盾分析、群众路线、总结经验——实事求是的根本方法。这里只谈总结经验。一切真知灼见、科学理论都是来自实践经验,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1)总结经验要正确对待成绩与错误(2)要重视总结错误的经验(3)要重视反面教员和反面经验(三)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的基本目的。实践——检验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从主客观统一的角度来考察实事求是的内涵。毛泽东指出:“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万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1](P663)邓小平对1978年我国展开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并多次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他指出:“我们开会,作报告,作决议,以及做任何工作,都为的是解决问题。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否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只有这样做了,才有可能正确地或者比较正确地解决问题,而这样的解决问题,究竟是否正确或者完全正确,还需要今后的实践来检验。”[3](P113-114)二、实事求是的哲学基础实事求是的思想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的统一中国古代的实事求是的思想是朴素的,缺乏科学手段和方法,还不能真正找出事物的客观规律。从哲学上来说,实事求是是以科学内容为基础的。(一)实事求是是唯物论为基础的。实事求是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思想。辩证唯物主义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主观反映。它要求人们从客观情况出发,以对客观情况的调查为基础性环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貌反映世界。人们的思想、观念、理论这些意识性的东西,只有与客观实际相符合,人们在实践中才能取得预期的成功,反之则必然导致实践的失败。因此,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问题上都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象出发;从事实出发,而不是从原则出发。离开了实事求是,就离开了唯物主义,必然陷入唯心主义泥坑。就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马克思、恩格斯虽然在经典著作中没有明确实事求是的概念,但他们在创立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坚持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马克思在《费尔巴哈提纲》中特别强高将实践观点引入哲学。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要按事物的本来面目理解事物。在《共产党宣言》中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二)实事求是是以唯物辩证法为基础。实事求是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实事求是内含着发挥主观能动性思想,要想“求是”,即揭示事物内部的规律性,就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要在“求”上狠下功夫。之所以“求”是可能的,是因为“实事”中都包含着“是”,任何“是”总是通过“实事”表现出来。因此,只有在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才能认识客观对象的内部联系和本质规律,也只有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才能正确地改造世界。实事求是的“实事”是变化的、发展的充满着矛盾的过程。因此,要求人们必须用矛盾的观点、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具体分析事物的矛盾,解决事物的矛盾。这样,才能从“实事”中求出事物的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唯物辩证法指出物质世界是联系、发展的。因此,我们认识事物要注意事物的联系、发展,把握事物发展规律。(三)实事求是是科学认识论为基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反映。这一反映过程会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反映过程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之间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实事求是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思想。从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上说,在实事求是过程中,“实事”是认识的基础,“是”是认识的目标,而“求”是帮助我们达到对“是”把握的手段。实事求是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和扩展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探索和研究,才能掌握不断变化的情况及规律性。(四)实事求是体现了唯物史观的思想。实事求是中的“实事”,既包括客观存在的自然事物,又包括人们创造历史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人们的需要、利益、目的等。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不仅要以一般的实际出发,而且更要从社会历史发展最根本、最基础的东西出发,从生产力的状况出发,从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出发。要坚持群众路线,因为只有群众路线,才能真正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毛泽东邓小平不仅一贯倡导实事求是,而且一贯倡导群众路线,在他们的思想理论中,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三、毛泽东与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运用的比较实事求是既是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基石;既是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精髓,也是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出发点;既是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基本原则,也是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思想的重要方法。对于毛泽东邓小平实事求是的思想的比较研究,可以使我们深刻理解毛泽东邓小平在实事求是的思想上的继承和发展。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都有重要的意义。(一)毛泽东邓小平实事求是的思想有许多相同之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毛泽东邓小平实事求是的思想是在同错误路线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是在同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毛泽东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在《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反对本本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等文章中指出:必须反对主观主义的思想,批判了“圣经上载了的才是对的”的错误思想,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实践论》和《矛盾论》中,更是明确地以扫除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为主要目标,为解决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三篇文章中,从党风、学风、文风三个方面深刻批判了党内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宗教主义,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科学界说了实事求是的内涵,即“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并将实事求是和主观主义进行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指出,要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心,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作风。”[1](P81)1945年,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全党范围内把思想真正统一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上来,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建国初期,我们坚持了党的实事求是路线,比较实事求是的解决了民主革命的遗留问题,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1956年以后,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我们走的道路却是曲折的。一方面,主观主义的错误开始有了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还是本着实事求是精神,开始探索自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注意到并努力摆脱苏联那种僵化的模式,这主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