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就业指导概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讲就业指导概述一、就业指导的内涵(一)就业就业是指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结合,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以此获得劳动报酬或经济收入的活动。就业应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要从事社会劳动,二要得到社会承认,三要有一定的报酬或收入。凡是符合这三个条件,就算就业。由此可见,就业具有社会性、经济性和相对稳定性的基本特征。(二)就业指导1、含义:就业指导也可称为“求职择业指导”、“职业指导”或“职业辅导”,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就业指导是给被指导者传递就业信息,帮助其求职与择业,为其与职业的结合牵线搭桥。广义的就业指导是以被指导者的自身特点、自愿与社会职业的需要相协调为前提,帮助和指导其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并为其选择职业、准备就业以及在职业中求发展、求进步等提供知识、经验和技能,组织劳动力市场以及推荐介绍、组织招聘等与就业有关的综合性社会咨询服务活动。2、作用:就业指导的目的是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敬业,敬业者乐业,乐业者创业。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是广义上的就业指导,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职业需要,选择并确定有利于发挥个人才能和实现个人理想的职业;帮助大学毕业生按照国家就业政策的导向,及时落实用人单位或自行创业;并为其就业后发展成才、创立事业提供帮助和指导,使其正确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从根本上说,就业指导就是要帮会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毕业生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一方面要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其顺利就业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另一方面是要帮助和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职业的需要,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业,全面、迅速、有效地与工作岗位结合,实现其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3、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主要内容:(1)就业理论指导:这是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才观和就业观,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就业。理论指导重点是解决好一下几个问题:首先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认识如何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其次树立正确的择业标准。指导毕业生把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从实际出发,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再次是确立职业道德。(2)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按照自身和社会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规划自身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进而为实现该目标而努力。(3)就业政策法规指导:首先,通过就业政策指导,使学生了解国家制定的全国性的就业改革、有关部门和省市制定的行业性和区域性就业政策以及所在学校制定的具体实施意见,按有关规定就业;其次是劳动法规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实质是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合同关系,就业法规指导大学毕业生依法办事,用劳动法维护自身的权益,履行应尽的义务;再次是就业工作程序指导。这有利于大学毕业生在规定的时间段内收集信息,参与双向选择、进行毕业鉴定、办理报到手续等,而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秩序和学生的学习。(4)就业心理指导:随着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的择业心理问题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影响大学生顺利走向社会。就业指导还要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针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择业中暴露出来的心理问题,进行择业心理教育与指导。(5)就业信息指导:就是学校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和掌握社会需求信息,通过整理、归纳和分析,预测就业动态和人才的供需矛盾,了解和掌握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并及时将信息传递给学生,以对他们的求职择业及自我塑造和发展起到帮助和导向作用。包括国家宏观就业形势的分析指导、收集具体就业信息的指导。(6)就业技巧指导:求职是一门艺术,有许多技术和技巧,求职的技巧有时对学生能否成功择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求职技巧的指导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对保证求职的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包括自荐技巧(主要是递送自荐材料)、面试技巧、礼仪的指导。(7)走向职业成功的指导: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大转折。在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由于时间环境发生了变化,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需要经历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过程。如何尽快适应环境,进入新的角色状态,完成工作以后的心理调适,是就业指导需要解决的问题。要通过走向社会的指导,帮助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尽早进入新的角色状态,尽快适应环境,适应社会,树立信心和责任感,用自己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乐业、敬业,脚踏实地地干一番事业。(8)创业教育和指导: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要求,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压力及社会对创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增强创业文化的熏陶,让大学生了解创业知识和国家鼓励创业的政策,是他们能够按照国家政策导向和学校的要求,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创业技能,使有创业才能的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二、大学生就业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示例:(唐家岭:位于北京市区西北五环外的西北旺镇,与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和中关村软件园只有一路之隔,属于比较典型的城乡结合部,近几年因“蚁族”集聚地而广为人知。当地聚集了5万名以上外来人口,包括1.7万名大学毕业生。)蚁族——并不是一种昆虫族群,而是指“80后”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是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之所以将该群体名之为“蚁族”,是因为这个群体和蚂蚁有许多相类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他们受过高等教育,却从事着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广告营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绝大多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月均收入低于2000元,年龄集中在22岁至29岁之间,主要聚居于人均月租金377元、人均居住面积不足10平方米的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形成了一个个聚居区域——“聚居村”。据调查八成以上的‘蚁族’来自农村和县城,来自省会和大城市的不足7%,他们是典型的‘穷二代’,很多家庭年收入不超过5万元。一个‘蚁族’从家里出来,身上肩负了父母的希望、弟妹的嘱托,和全家的期望,所以尽管日子清苦,不到万不得已,“蚁族”从不愿意离开大城市回老家。他们大都怀有很大的梦想,“找稳定的工作”、“考公务员”、“进外企或国企”。这一群体的人数到底有多少,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估计已达上百万。据课题组研究表明,仅北京地区保守估计就有10万以上。此外,上海、武汉、广州、西安等大城市也都大规模存在这一群体。他们是有如蚂蚁般的“弱小强者”,他们是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随着我国社会城市化、人口结构转变、劳动力市场转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结构性因素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在大城市就业。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到来,“蚁族”的数量在未来几年内必将急剧增加。因此,尽管“蚁族”还没有形成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阶层”,但日益显现的“蚁族”现象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李立国和白万龙《蚁族》歌词:“什么地方是我们天堂,什么地方是我们梦想,什么地方是我们的希望,什么地方让我们飞翔;什么地方有我们家乡,什么地方有我们梦想,什么地方有我们希望,什么地方让我们疯狂。我们虽然没有什么,可是我们依然有坚强,我们虽然没有什么,可是我们依然还在幻想,我们虽然没有什么,可是我们依然有力量,我们虽然没有什么,可是我们依然不怕冷落……冷落!”曾几何时,大学生享有“天之骄子”的美誉,根本不用为工作发愁,毕业分配工作。从1999年开始,随着大学的逐步扩招和国家就业政策的调整,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时代转入大众化时代。随着毕业生数大增,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的的一个热门话题。(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新形势1、大学毕业生就业由“精英”走向“大众”自1999年开始,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学校招生数量逐年扩大,使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迈进了大众化阶段。其所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使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逐渐增多,具有高学历的求职者的人数正在迅速地增长。因为亚洲金融危机(97-98年),中国经济靠外贸拉动的经验受到了挑战,转而寄希望于拉动内需刺激增长。部分经济学家向中央献策:以教育产业拉动内需,用教育收费来刺激国民消费。1998—1999年起“教育产业化”逐步成为一个时髦的名词,推动了从1999年开始的大学扩招。1999年,按当年统计,全国普通高校招生160万人,比1998年增加了52万人,增幅高达48%。2010年全国高等教育招生本专科计划为657万。其中普通本科339万人,高等职业教育318万人。随着大学的大幅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也不断攀升。2003年是中国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的第一个大学毕业生就业高峰年,全国共有大学毕业生212万人,比2002年增加67万人,增幅达46.21%。2011年毕业生总数达660万,应届毕业生规模达到本世纪初的6倍,加上约150万的往届待就业毕业生,总人数人数有望达到历史最高值(810多万)。预计“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从2003年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是70%左右,就是说近几年来每年平均有100多万大学毕业生无法及时就业。河北省情况:2009年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30.3万(截止9月底已就业23.25万人,就业率达76.72%,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2010年32.5万,2011年预计人数将达33.4万,比2010年增加0.9万。随着本专科毕业生就业难度日益加大,导致不少应届大学生继续考研,致使10年来研究生也出现逐年扩招趋势,就业也不太乐观。1999-2010年高校招生人数年份招生人数(万人)较上年增加数(万人)增幅(%)19991605248.1520002206037.520012604018.1820023206023.0820033826219.3820044476517.0220055045712.752006530265.162007567376.982008599325.642009629305.012010657284.452001-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年份毕业生总数(万人)较上年增加数(万人)增幅(%)200111587.4820021453026.0920032126746.2120042806832.0820053385820.7120064137522.1920074958219.8520085596412.932009611529.32010631203.272011660294.61999-2010年高校研究生招生人数年份招生人数(万人)较上年增加数(万人)增幅(%)20019.1200215.9200319.6200427.49200532.49200634.4200742.4200844.8200947.5201053.4(含博士)招录研究生人数也基本相当于本世纪初的6倍。151万名考生走进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的考场,报考人数较去年增加了近11万人,再创历史新高。2、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进一步由“卖方”走向“买方”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政策也在发生变化。建国以来,我国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经历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0-1984年,施行“统包统分”政策,即国家程度那大学生的全部培养费用,毕业后由国家按照计划分配到全民所有制单位工作,并且在编制上是国家干部;第二阶段是1985-1997年,施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即对国家招生计划内的学生,施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由本人选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制度;第三阶段是1998年至今,施行双向选择基础上的“自主择业”,即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学生自主选择职业的政策。也就是说1997年以前考上大学的大中专毕业生国家负责分配工作,之后国家实行毕业生就业坚持公开、公正、择优、自愿的原则。其就业机制为“市场导向,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原来大学生是紧俏的,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是卖方市场,现在是买方市场,双方自愿选择。3、高校毕业生就业向第三产业倾斜由于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高,因此能吸纳大量劳动力,有力缓解失业压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以有很大提高,据统计目前已超过40%,但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