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态、快乐工作、幸福人生”主题教育教案第二讲角色认知合理定位目标1.学会正确认识自我,正确看待职业角色。2.学会调节角色冲突,能合理定位。3.能形成合理的自我期待和职业期待,培养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内容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对自己总有个客观的看法,既不以别人的看法为看法,也不我行我素;他们既看到自己的长处、优点,又敢于承认不足、弱点;如果别人无意触及了自己的痛处,不过于计较,耿耿于怀,宽容待人。他们总是不忘提醒自己,人生道路弯弯曲曲,并不总是铺满鲜花,要敢于面对现实,迎接挫折和挑战,在困境中崛起,并战而胜之。把挫折升华到事业的追求和人生价值的探索上来。在历史上,古今中外的名人、伟人,哪个不是坎坎坷坷、风风雨雨中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在日常生活中,你能像他们一样吗?你对自己能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和认识吗?一、正确认识自我(一)自我意识概述所谓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对自己与周围人之间关系的认识和态度。其主要表现在评价别人与自我评价的能力、独立性与自制力等方面。人的兴趣、能力、情感、意志和道德行为等无不受自我意识的制约和影响。自我意识是心理素质综合水平的评价指标。自我意识表现为自我概念、自我评价和自我理想的辩证统一。因此人能通过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调控、自我修养来达到自我实现。由于每个人的经历、环境、文化教育不同,每个人的自我意识有明显的差别。例如,有的人显得特别敏感,经常出现多疑、自卑、患得患失,常常为小事情而郁郁寡欢;有的人则随波逐流、安于现状;有的人则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对现实与未来有清醒的认识和自觉追求,自律、自控能力强。正如一首歌中所唱:“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地过每一分钟。”这种对自己的现实与未来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追求,是我们广大教师自我素质提高的重要方面——教师自我意识的培养。心理学研究认为,儿童从3岁以后,由轻信成人的评价逐渐过渡到自我独立评价,自主感开始形成;到了青春期以后,则开始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开始避开成人悄悄地探索充满着谜一般的内心世界。在向心理自我逐步发展的过程中,自主发展意识的培养显得非常重要。人正是这样一步步走向成熟。对于已成人的教师,自我意识已经形成,他们拥有独立的思想和追求,并了解未来对自己的重要意义,但人对自我、社会以及自我承担的角色的认识总在实践中发展演变,因此审视自我、完善自我、培养面向未来的自我发展态度,这是人的自我意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身心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教师,理解到自我意识的这一层涵义特别重要,是否有着健康的自我形象和成熟的自我意识,对教师的人格形成和心理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助于在教育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引导他们发展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而且还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正确地对待自我以及自我的社会角色定位,从而尽可能完善地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二)教师自我意识培养的意义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中国教育体制改革中的教师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挑战和机遇,自我意识培养是教师工作性质所决定的特殊要求。1.教师自我意识培养是教师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一个教师能否客观正确地评估自己,是教师正常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自我评估过高,导致过高的自我期待,自命不凡、惟我独尊,势必影响工作;如果自我评价过低,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缺少努力进取的独立活动的能力。要使自己能正确认识自我,首先要充分认识自己在社会的坐标。正确认识自我是一种优秀的品质。能正确认识自我的人,他们不消沉,无病态,不哗众取宠,开朗、健康、朴素。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的人常会妄自菲薄,妄自尊大,情绪波动,不稳定,不持久。2.教师自我意识培养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泛指学校班级对学生施加的行为规范,系统的心理素质训练,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形成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稳定、持续地积极适应的心理状态,并能协调自己的知情意行,较好地适应环境。从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开展和优化效果上讲,教师首先应是心理健康者,应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和发展观,只有增强自我修养,坚定教育信念,方可使教师自强,自强方可育人。(三)教师自我意识的培养途径要使教师形成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取向,还应努力营造优良的客体氛围和主体氛围。客体氛围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必然会影响乃至决定教师的意识取向。这种客体氛围既有社会大环境中的政治、经济氛围,思想、道德习俗氛围,又有学校、家庭及同事、学生非正式群体中的氛围和人际关系中折射出来的心态氛围。而主体氛围则是从教师个体的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带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心理氛围。教师能从自身出发去优化、形成优良的心理氛围,这一点对教师来说相当重要。教师主动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应当注重以下方面:1.提高成熟度。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成熟度是指教师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对教育在全面实施德、智、体、美、劳的过程中对任务所能适应的程度。就“成熟度”在人格培养方面的要求而言,应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具有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关爱民族下一代的历史责任感和“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自豪感。对此产生的模糊、动摇或淡薄、无所谓,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警惕的。其二,具有正确的道德信念、规范。应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道德风范。不应以西方道德中的糟粕和社会生活中的庸俗道德左右自己。应在正确道德信念指导下实施良好的行为规范,为人师表。其三,具有清晰的自我意识,即能客观、辩证地评价自己,从中体验进步、成功的愉悦情感,克服消极、自卑或自傲、自负等心理障碍,学会进行有效的自我调控。在正误、是非的较量中战胜“非我”,提高自我效能。具有上述体现的教师才算是“成熟度”较高的教师,而具有如此成熟度的教师,同时也具有了优良的心理氛围。2.培养内在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当生活的低级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就会追求更高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大多数教师都有志力与为天下育英才的雄心,也有为民族培养合格公民和劳动者的强大责任心,同时他们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得到许多富于创造和探索的深刻的情感体验,自然也就有了自制能力。当某一事件突然激发起他们的兴趣或突然触到他们心灵深处的“共振区域”时,他们往往会积极反应,心悦诚服地激发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因此,教师一定要把学习作为我们的自我需要,并在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中感受到自我的进步,进而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优良的心理氛围。3.强化个性品质、要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就必须强化对教师个性品质,尤其是自制力和人格力量的训练。有上进心的教师总是精心为自己设置一个个阶梯,让自己在进步中获取自信,又在自信中得到提高。当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一个教师思想发展的动力时,他的进步将是稳定、明显的。二、正确认识职业角色和个人身份(一)教师的角色现代心理学中的角色概念来源于戏剧舞台用语。角色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处于一定位置时所执行的职能,它是指一个人根据社会的舆论规范和约定俗成的习惯所表现出的思维倾向、行为方式等,反映了社会赋予个人的身份与责任。任何一种社会地位或身份的人,都有一整套由其身份地位所规定的社会行为形式,当个体在执行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适应的社会职能时,其心理与行为必然要符合相应角色。教师就是其中一种社会角色。作为社会的成员,任何一名教师在社会生活中都拥有多种社会身份与地位,同时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比如在父母面前,扮演子女的角色;在商场、饭店里,扮演消费者的角色;在自己的老师前,还是学生的角色。但是,在学校生活与教育情景中,教师的主导与基本的角色是教育者。这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明确而强烈的教书育人的角色意识,担负教育、指导、管理等角色职责,表现出与角色相适应的行为方式,形成与角色作用相适应的角色技能。针对不同的角色职责和技能的要求,我们甚至还可以体会到教师角色的多样性。如一个教师可以同时是班主任、科任教师、年级组长、党员甚至还被某单位外聘为教育顾问。即使是单一的科任教师,人们也可以提出更高更精细的要求,比如M.尼斯就曾对数学教师提出了一种“乌托邦”式的角色要求,认为“理想的数学教师是一个美好的事物。这样的教师,应是一位纯粹数学家、应用数学家;一位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社会学家;一位教育家、数学教育家、数学哲学家;一位心理学家、政治家、有魅力的演讲家和领导者。”总之,教师的角色必须以学生的利益为前提,强调专业的知识与技术,信守教育的理想、献身教育工作、参与专业决定、负起专业责任。(二)教师的职业角色1.教师的职业角色教师的角色可以说是角色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纵观整个教师角色的研究,虽然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过这个问题,也有不同见解,但是大致把教师的角色分为3类:第一类是教学的与行政的角色,包括了:(1)教学角色,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通过教学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发展学生智力;(2)教育角色,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他们思想觉悟,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3)行政角色,包括课堂管理员和办事员。第二类是心理定向角色。这包括人际关系的协调者、社会心理学家、心理催化剂、临床医师等角色。第三类是自我定向的角色,这包括帮助者、学习者、学者、父母形象、寻求权力者、寻求安全者等角色。这三类在整个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第一类角色是教师的显著的、传统的、本职的角色。第二类角色扩大了传统的教育概念和范围。第三类角色中有些是积极的力量,有些是消极的力量,帮助教师得到心理的满足。上述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所承担的社会角色。研究者们认为,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赋予教师多种多样的职责、功能,要求教师根据社会不同方面的期望和要求,扮演不同的角色。综合国内外的不同研究,可以看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多方面的职责,主要包括知识传授者、行为规范者、班级领导者、心理保健医生和教育研究者等角色。(1)知识传授者教师在教学中最首要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一个发动、指导和评定学习的人。教师的特殊功能自然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扮演一个知识的传授者和信息源的角色。在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还应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发展每个学生的特长。(2)行为示范者“师者,人之模范”,教师活动的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然带有强烈的示范性。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和行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学习与生活的模范和榜样。一个优秀的教师往往是学生崇拜和模仿的对象,他的思想、品行、情感、意志力、人格特征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学生将来的发展。总之,教师的模范和榜样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应该加强对自己以上几方面素质的培养。(3)班级领导者学校的教学活动大都是以班级的方式进行的,教师领导并指导着作为一个整体的班级,对他们施加影响。一方面,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系统,起着主导作用的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需要师生之间积极地情感沟通。在这种复杂的动态环境中,如果没有教师对整个课堂的井然有序的管理,就不能保证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也就不会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与教学秩序,也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良好的班集体气氛,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班集体中受到良好的教育。许多研究证明,教师的不同领导方式和策略、班集体的心理气氛,都会影响到学生各方面的发展。(4)心理保健医生教师作为学生的保健医生的角色,日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教师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全面发展的人应是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健康、充分地发展。因此,教育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就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就必须担负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这就要求教师要担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的角色,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5)教育研究者正如林崇德教授所提出的:“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参加教科研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教师投入教科研,懂得教育规律,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并对照自己的教育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