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阐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章节教案章节名称第二讲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阐释授课类型理论课(是)、实践课()、实习()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学习,理解《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地位;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范畴、实践观,领会实践的观点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中心观点;掌握《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去分析历史问题的;把握马克思关于环境、宗教、人的本质、社会生活及社会存在与意识的基本观点;领会“新唯物主义”到底“新”在何处;自觉地学会运用实践观点去分析今天的现实问题。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范畴、实践观,领会实践的观点是《提纲》的中心观;掌握《提纲》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去分析社会历史问题的;把握马克思关于社会历史问题的基本观点.2、难点:马克思关于环境、宗教、人的本质、社会生活的本质。教学方法及手段整体逻辑梳理与个别难句、重点段落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问题教学法。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一)写作背景(二)内容精析;(三)原文导读;(四)理论动态。思考题作业题1、马克思同旧唯物主义者对实践的理解有何不同?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3、马克思在《提纲》中第一次把自己的哲学规定为“新唯物主义”,这种“新唯物主义”究竟新在哪里?4、结合马克思在《提纲》中对真理标准问题的阐述,谈谈实践标准在我国当代的发展。5、马克思是如何阐述新实践观的?为什么说实践的观点是《提纲》的中心观点?主要参考文献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提纲》教学后记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范畴、实践观,领会了实践的观点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中心观点;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去分析历史问题的;把握了马克思关于环境、宗教、人的本质、社会生活及社会存在与意识的基本观点;领会了“新唯物主义”到底“新”在何处;并学会自觉地运用实践观点去分析今天的现实问题。第二讲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阐释[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范畴、实践观,领会实践的观点是《提纲》的中心观;掌握《提纲》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去分析社会历史问题的;把握马克思关于社会历史问题的基本观点.2、难点:马克思关于环境、宗教、人的本质、社会生活的本质。[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理解《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地位;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范畴、实践观,领会实践的观点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中心观点;掌握《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去分析历史问题的;把握马克思关于环境、宗教、人的本质、社会生活及社会存在与意识的基本观点;领会“新唯物主义”到底“新”在何处;自觉地学会运用实践观点去分析今天的现实问题。[教学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探究启发式原则与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原则。[教学方式]整体逻辑梳理与个别难句、重点段落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问题教学法。[教学手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网络、多媒体教学与讲授法、复合教学法结合。[学时]6学时学习指导一、应知知识通过本讲的学习,同学们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范畴、实践观,领会实践的观点是《提纲》的中心观;掌握《提纲》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去分析社会历史问题的;把握马克思关于社会历史问题的基本观点。二、知识、能力拓展方面1、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去分析社会历史问题2、关注实践本体论、生活本体论的讨论与进展背景链接(一)篇名与出版情况简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1845年春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写的。原题名为:关于费尔巴哈。原文写在1844~1847年的笔记中。马克思生前没有公开发表。恩格斯在整理马克思的遗稿时,发现了这篇手稿。恩格斯指出,“这是匆匆写成的供以后研究用的笔记,根本没打算付印。但是它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件文件,是非常宝贵的。”他称这些笔记是“十一条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88年,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出版时,将《提纲》的个别地方作了修改,以《马克思论费尔巴哈》为标题,作为其著作的附录第一次予以发表。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俄文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编者所加的。(二)写作背景1、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新兴的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真实反映自身利益的新的世界观,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当时支配和影响着工人阶级政治斗争运动的“理论”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社会思潮。如,当时代表着唯物主义哲学最高成就的是费尔巴哈的人本学。费尔巴哈的人本学,不仅是资产阶级世界观,而且是一种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它从资产阶级的抽象的理性的人出发,撇开人的现实社会关系,抽象谈论人与人的关系、人的幸福与道德。费尔巴哈用一种美文学的风格抽象谈人“爱”。这种人本主义在工人中迅速传播,不仅不能指导工人阶级的政治运动,而且它反而会消磨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与斗争意志。阻碍无产阶级运动。因此,要创立代表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新世界观(哲学)就必须首先批判资产阶级哲学,特别是要批判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物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哲学的错误,把支配和影响当时工人阶级政治运动中的各种错误思潮从工人运动中驱逐出去。马克思、恩格斯决定通过批判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制定他们自己的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纲》就是为此而写的供进一步研究用的笔记。2、马克思自身思想发展的结果(1)思想转折点:“两个过渡”1844年马克思已完成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世界观)、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政治)的过渡。思想发展上,正处于创立自己新世界观的前期。(2)创立新世界观的前提条件独立地创立新的世界观的科学体系,是在唯物主义已战胜唯心主义,改造旧唯物主义世界观中完成的。而对旧唯物主义的彻底改造,克服旧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性的根本局限性,首要的前提就是要找到使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有机结合的理论上的“阿基米德点”—实践。1845年春,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布鲁塞尔会面,决定着手制定新的世界观的基本原理。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就是必须首先具有全新的“实践”观。《前提》就是马克思对实践范畴、实践观的首次系统表述。实践的观点是《提纲》的基本思想。内容精析一、中心思想《提纲》首次制定了科学的实践范畴,确立了科学的世界观,强调实践在社会生活和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的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观点,将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础,并以此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从前的一切旧唯物主义哲学相区别的根本点。实践观、实践性,才最终使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克服以往一切旧哲学的根本缺限,从而完成了哲学史上伟大变革。二、历史地位(一)理论意义《提高》是马克思对以前信仰的总清算,是对崭新的无产阶级世界观的主要观点的鲜明、扼要的最初表述。1、《提纲》是新世界观的萌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纲领,它为进一步系统地制定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基础。就此意义上来说,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正因如此,恩格斯对它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提纲》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2、实践观点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的哲学、改变世界的哲学。它的革命性和科学性是建立在它的实践性的基础上的。因此,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实践问题。也就是说,只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才能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离开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就既谈不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也谈不上发展马克思主义。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和发展真理的动力。马克思在一个半世纪以前所提出的这一基本理论,今天仍热指引着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尤其是指引着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的改革。它告诉我们,在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必须坚持实践的观点,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改革的理论、计划是否正确,必须在实践中去检验。因此,实践才是推动改革及其理论发展的动力。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过程,在今天就是它的现代化、民族化进程。在这个进程中,如何立足于我们正在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的观点,去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研究新情况,在实践中去发展马克思主义。《提纲》为我们提供了典范。5、《提纲》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就是变革现实的伟大实践过程。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变革现实的观点,就是坚持实践的观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结合起来。在改革的具体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来开拓理论的新境界和建设事业的新阶段。(二)实践意义我们今天所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大事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及改革开放的规律需要我们去探索、去认识、去把握。《提纲》给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向。首先,坚持实践的观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才能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和实质。其次,坚持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个理论问题,而切是个实践问题。再次,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和发展真理的动力。最后,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就是变革现实的伟大实践过程。三、逻辑结构《提纲》全文不到1500字,虽然篇幅短小,但就其思想的精神和深度,表述的清晰和准确来说是无与伦比的。全文11条,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条):[相当于总论]批判旧哲学不了解实践的伟大意义,因而走向直观论或唯心论;科学地阐述了实践范畴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结构第二部分(3~9条):[相当于分论]将新的实践观应用于社会历史研究,阐明了社会实践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并阐述了唯物史观的一些主要基本原理。第三部分(10~11条):[相当于结论]阐明了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特点。[原文导读](一)新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这部分包括一、二条,是整个《提纲》的总纲。在这两条里,马克思根据自己多年来对哲学思想史的研究,从总体上概括了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开始用科学的实践观去构建自己的哲学体系,从而为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奠定了一个牢固的基础,以后各条的内容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展开的。1、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不了解实践的意义(第一条)(1)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里的“事物”、“现实”、“感性”都是指人能感觉到的客观物质世界,即人类生活在其中的并经过人类实践活动改造的世界。旧唯物主义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物,意思是说,它只是像照镜子一样,直观地消极被动地反映客观世界,不需要任何中介而可以直接形成关于事物的感觉、印象、观念、思想。(2)“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这是说旧唯物主义不是把反映理解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主观能动活动过程,不是理解为实践活动过程。一切旧唯物主义者把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仅仅理解为一种直观的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他们不懂得人们的认识对象同时又是人们的实践对象、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反映客观事物。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在实践基础上统一起来的。实践既是人们所特有的主观能动过程,又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活动过程。旧唯物主义对这些根本不理解。旧唯物主义主张物质决定意识,费尔巴哈批判唯心主义、宗教神学、恢复了唯物主义权威,但由于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都不理解实践的重大意义,所以马克思在《提纲》里,开宗明义地把这一点看作是“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和新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2、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马克思在分析了旧唯物主义后说:“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活动本身的。”这是说唯心主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