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市初中化学“15/20/10”集体备课导学案第二轮复习化学变化的特征与基本类型主备人:建新中学陈思辉[教学目标]1、能熟练地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熟练地判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理解催化剂概念,掌握其“一变二不变”的特点。3、能够熟练区分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教学重点]1、能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判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能够熟练区分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教学难点]理解催化剂概念。[教具学具]多媒体PPT、实物投影仪等。[预习作业]1.下列变化属化学变化的是(B)A.铁受热熔化成铁水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C.用砂纸打磨铁制品表面的锈D.冶炼时将铁矿石粉碎2.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C)A.花香四溢B.海市蜃楼C.百炼成钢D.木已成舟3.下列四个家庭小实验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D)A.对蜡烛燃烧的探究B.检验鸡蛋壳的成分C.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D.提纯混有少量泥沙的食盐4.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B)①甲烷用作燃料②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③氧气用于气焊④干冰用作制冷剂⑤焦炭用于炼铁工业A.①②③B.①③⑤C.③④⑤D.①④⑤5.物质的性质决定它的用途,还决定其保存方法。固体KOH具有以下性质:①白色固体②有腐蚀性③易吸收水分而潮解④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实验室中必须将它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B)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根据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这一关系,下列用途体现该物质的性质,说法错误的是(B)A.金刚石可以刻划玻璃,说明金刚石硬度大B.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碱性C.一氧化碳可用于工业炼铁,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D.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说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7.化学反应往往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通过控制或改变反应条件可以加快、减缓甚至阻止反应的进行。下图所反映的措施中,能加快其化学反应速率的是(C)8.分析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改变的是(C)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9.“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中包含“化学反应绿色化”,即要求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转入到产品中。下列反应一定符合“化学反应绿色化”要求的是(B)A.化合反应B.置换反应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10.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A.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得到铁B.铁与稀硫酸反应得到氢气C.氢气与氧化铜反应得到铜和水D.镁与稀盐酸反应得到氢气[教学过程]一、“15分钟温故、自学、群学”环节(一)学生围绕教材内容和预习作业题自学3~5分钟。1.使学生通过回顾教材内容,从知识、技能、方法等方面搞好自我排查,发现自己的不足与存在的问题。2.能判断常见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常见判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理解催化剂概念。4.能区分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二)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交流:1.性质和变化的区分:物质的性质是物质内在的属性,有时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表现出来,而有时只需用感官和仪器感知测量即可。物质的性质决定着物质的变化,当然物质的性质也决定着物质的用途。描述物质性质时,常出现“可以”、“易”、“能”等判断词或直接用“具有某某性”的形式;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它反映了物质的性质,是其性质的表现形式。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2.理解催化剂概念,说出其“一变二不变”的特点。(三)教师精解点拨预习作业。(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进行辅导)预习提升: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2.判断:1.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错)2.二氧化锰一定是催化剂?(错)3.没有催化剂反应不能发生?(错)4.催化剂反应前后物理性质没有发生变化?(错)5.使用催化剂可以增加生成物的产量?(错)二、“20分钟展示交流、质疑、训练、点拨、提高”环节考点一: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例题】某地电视台报道,有一不法商贩为降低生产成本,用化肥碳酸氢铵(NH4HCO3)代替部分发酵粉来生产加工蛋糕。已知碳酸氢铵是一种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受潮时会结成块状,受热时易“挥发”,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温度越高分解的越快。该物质也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否则会放出氨气,使肥效损失。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碳酸氢铵的物理性质有_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受潮时会结成块状;化学性质有_受热易“挥发”,与碱性物质会发生反应_。(2)不法商贩用化肥碳酸氢铵来生产加工蛋糕时发生了___化学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具体利用了它的哪条性质_____受热易“挥发”___。(3)根据题中信息,请说出保存该物质的注意事项_密封保存、防潮防晒、密封保存、避免与碱类物质接触_。【变式】小科同学将一片土豆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发现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度加快。查阅资料后她知道土豆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这是一种生物催化剂。于是她设计了如下实验:常温下将几片土豆放入甲注射器,分别往甲、乙两注射器内注入相同体积与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如同所示),密封后观察注射器内气泡产生的速率。(1)小科设计的乙装置起___对照___作用。(2)小科把甲注射器放在0℃的环境中,发现产生气体的速率减小,说明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与_____温度___有关。考点二:化学反应类型【例题】对于化学反应A+B=C+D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A.若生成物C和D分别为盐和水,则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若A和C是单质,B和D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C.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和D可能是两种沉淀D.若A、B各取10克,混合后使其反应,则C、D的质量总和一定不大于20克【变式】硅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工业上用碳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的方法可制得硅,同时还有一氧化碳生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①工业上制硅的反应方程式为:SiO2+2CSi+2CO↑②上述反应属置换反应③碳在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④碳的非金属活泼性比硅强A.仅①②B.仅②③C.仅①②③D.①②③④考点三:催化剂【例题】用氯酸钾加热制氧气时,错把高锰酸钾当二氧化锰混入,其结果是(B)A.速率加快,生成氧气量不变B.速率加快,生成氧气增多C.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变D.不生成氧气【变式】在氯酸钾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后,加热制取氧气的速率大大加快,其主要原因是(C)A.高锰酸钾比氯酸钾容易分解B.高锰酸钾是氯酸钾加热分解的催化剂C.高锰酸钾分解产生的二氧化锰可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D.高锰酸钾能增加氧气的产量三、“10分钟当堂检测、反馈、矫正”环节[当堂反馈]1、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C)A.天热吃雪糕时,发现雪糕慢慢熔化B.把木炭放入冰箱中,冰箱异味消失C.洗净的铁锅常会出现锈渍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2、下图所述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D)3、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它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间的关系如图44-2所示,下列示例中错误的是(C)图44-2A.阴影1:C+O2CO2B.阴影2:2H2O2H2↑+O2↑C.阴影3:Mg(OH)2+2HCl=MgCl2+2H2OD.阴影4:Fe+CuSO4=FeSO4+Cu4、酒精燃烧与食物腐烂的相同点(C)A.都发光B.都剧烈地产生热量C.都是氧化反应D.都是分解反应5、下列物质与HCl溶液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A.ZnB.Al2O3C.Ba(OH)2D.Na2CO36、实验室如果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如果不加二氧化锰,其结果(B)A.不能产生氧气B.生成氧气的速率慢C.产生氧气的总量减少D.无影响7、下列反应中,既不属于分解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C)A、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B、加热高锰酸钾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8、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A和B,其中一份混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将它们同时加热,放出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D)四、课后作业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D)A.橙子榨汁B.海水晒盐C.水结成冰D.食醋除水垢2.下列说法能体现物质物理性质的是(B)A.镁粉用作照明弹B.铜丝用作导线C.氢气用作清洁燃料D.二氧化碳用作碳酸饮料3、打雷放电时,空气中有极少量的氧气会转变成臭氧,这个变化可表示为:氧气放电臭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这是分解反应B.这是物理变化C.这是化学变化D.这是化合反应4、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A.氧化汞△汞+氧气B.一氧化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C.甲烷+氧气点燃水+二氧化碳D.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5.在以下叙述中:①镁带在空气中可以燃烧;②镁带在空气中燃烧;③石蜡受热熔化;④石蜡受热易熔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③;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②;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④;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①。[设计意图]“15”环节:使学生通过回顾教材内容,从知识、技能、方法等方面搞好自我排查,发现自己的不足与存在的问题。教师根据对学生预习作业的检查,明确自学、群学内容和要求,教师巡回辅导,答疑解惑并对重要的问题作记录。生生互动,对预习内容进行讨论交流。掌握预设教学要求,达到预设教学目标。“20”环节:让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通过系统的复习,逐渐构建知识网络,通过课堂练习,逐渐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最后教师注意对解题规律的总结、归纳与点拨。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其判断依据是看变化过程中是否生成其他物质。变化时出现的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沉淀,只能帮助我们判断某一已知的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了,而不能作为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其判断依据是看是否经过了化学变化表示出来,物理性质不用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而化学性质必须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3.理解催化剂概念,掌握其“一变二不变”的特点。4.能够熟练判断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多变一)、分解反应(一变多)、置换反应(单质换单质)、复分解反应(头尾结合、双交换价不变)。“10”环节,教师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布置检测题,巡回查看学生答题情况,当堂批阅。使所学知识得以强化,特别是解决生活、社会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做到“从化学走向社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和思路及涉及的知识点,并进一步提升为这一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主要是对当堂知识的应用,在巡回中发现错误,统计差错及目标达成率。简单的让学生自行纠正。错误较多的重点讲评,重点是对解题方法指导。对学生不同的方法进行实物展示,交流点评。[教学点评]课前,教师布置相关预习题。小组、同桌互批。教师查批部分学生作业,汇总典型问题,备媒体,备实验,备教法,备学法。课前15分钟:教者将学生的视线直接延伸至生活实际,以常见的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将科学知识点迁移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激发他们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增强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为整堂课的开展铺垫基础。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为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中间20分钟:取用鲜活的情景,继续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由生活回到课堂,回到化学学科的探究活动中,从而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合作、敢于质疑、乐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与形成,只有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结合起来,才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后10分钟:归纳总结,达到预设教学目标,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得到发展。当堂检测,目标达成率95%以上。课后精编精批学生预习作业,写好教后反思。设计有着较强的实际情景、应用性和实践性,符合课题的社会应用性,又增强了学生对化学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感受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多次创造机会激励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让其在探究活动中增进合作、增强友谊,培养他们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数次运用社会中的热点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