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代管理人的培训革命第一章新经济时代的企业环境与企业文化一、新经济狂潮(一)创新更快机制更活从20个世纪末期,首先在美国兴起的新经济改变了传统经济的运行规则,并以狂飙之势席卷全球,引导世界经济走向新的发展格局。新经济对美国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不但正在改变美国传统经济的结构和规律,界定着今后数十年美国经济的发展方向,还在改变着美国的社会结构、人们的生活方式、水平,以及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走向等。新经济体系内最重要的规律,首先是技术创新的突飞猛进。不论是网络化、信息化,还是数字化、知识化,都和新技术创新息息相关。以美国的发明专利为例,美国从有专利批准制度开始到第100万个专利申请整整花了85年的时间,而从第500万个专利增长到第600万个专利,仅用了8年。在信息技术的开发投资中,增长最快的是风险投资。美国的风险投资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60亿美元,增长到1997年的120亿美元,近两年来的增速更快,在1998年的基础上,1999年又翻了一番,达到400亿美元。介入风险投资的公司目前在2500家以上,是80年代的5倍。有研究显示,1美元的风险投资产生的收益,比一般科研开发投资的价值高出3至5倍。在新经济下,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20世纪90年代之前美国产品的生命周期平均为3年,到1995年已经缩短为不到两年生命周期。最短的是计算机行业产品,根据穆尔规律,计算机芯片的处理速度每18个月就要提高一倍,而芯片的价格却以每年25%的速度下降。新经济的发展使劳动生产率的增速大大提高。20世纪80年代,美国非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年均增幅为16%,1990年至1998年提高到2%,近两年来进一步加快,1999年第三季度达到,如果只计算制造业的生产增长率,同年第四季度高达107%。适应性是新经济的第二大规律。它包括企业、机构和个人的不断创新,以及生产率提速所带来的变革。在新经济内,几乎所有企业都在围绕着新技术而调整。在新经济领域,任何企业、任何规律如果缺乏灵活性,不尽最大的努力适应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发展,就会面临落伍和被淘汰的危险。(二)竞争全球化结构网络化尽管新经济开始形成的时间并不长,但与传统经济相比,其结构已经在四个领域显露出自有的特征。从整体经济的角度来看从整体经济的角度看:(1)新经济的市场追求是充满活力的;(2)竞争范围具有全球性;(3)经济结构呈网络体系,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公司将围绕着网络经济进行改组和调整,另一方面从发明创造、设计规划、产销到售后服务等各个生产环节,无不越来越与网络紧密相融。从工业领域的角度看:(1)新经济的生产组织趋势是灵活应变;(2)增长的主动力是知识型的发明创造;(3)关键的技术是数字化;(4)竞争优势靠技术开发、质量、产品投放市场的高速高效,以及降低成本来获得;(5)新技术开发在各行各业的竞争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行业间的关系趋于联盟及合作。从劳动力的角度看:(1)新经济的政府政策追求的是高工资高收入;(2)劳动力技术的提高方向是多种技术和跨领域的;(3)受教育、知识更新是终身的事;(4)劳资关系发展的趋势是合作协调;(5)就业本身就是风险和机遇并存。从政府的角度看:(1)新经济要求政府鼓励增加投资;(2)国家的规章制度是市场工具,应具有最大的灵活性。(三)充分就业收入悬殊新经济对人们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就业上,一方面使大量的企业减员增效,另一方面又创造着更多的高科技含量和工资更高的新工作岗位。正因如此,近年来美国的失业率持续下降,今年1月已降至30年来的最低点4%以下。新经济大大拉开了受过高等教育工人和其他工人之间的工资差距。近20年来,有大学文凭的人,工资一直处于上升的状况,而那些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工人,工资却在相对下降,这一现象随着新经济的发展而将进一步明显。新经济使多数美国家庭比过去富有,但却加大了两极分化。(四)政府既要扶持更要应对挑战技术创新的速度和规律,决定着新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为了促进新经济的发展,美国政府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首先加大了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投资,并先后制定了旨在加强专利和知识产权制度的法律,对研究与实验项目的减税期再延长5年。尤其重要的是,在新经济还处在萌芽时,克林顿政府设立以副总统戈尔为领导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协调小组,指导、规范美国信息经济的发展框架,并投入大量政府资金建立因特网和网络浏览器,为今天各行各业融入网络经济奠定了基础。对美国政府来说,在目前新经济的形成和成熟阶段,其主要的挑战是如何调整税收、监控、政府购买等经济政策,以促进各行各业进一步实现数字信息化,充分释放新经济在各个行业中的潜能。美国经济学界认为,要推动新经济的健康发展,政府政策应该建立在三个支柱之上:一是政府不但应加大在数字化信息教育、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等新经济基础建设方面的投资,而且要鼓励私有企业也这样做;二是要建立灵活开放的规章制度,以促进信息技术方面的发展;三是政府部门本身也要数字化,以利于快速、灵活地对新经济出现的问题做出反应。(五)新经济模式自1991年初以来,美国经济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出现了“高增长率、低失业率、低通胀率”的新现象。如何看待美国这一波持续九年的经济增长?美国式的新经济模式能否成为全球发展的指南?在信息技术部门的带领下,美国自1994年以来享受着近4%的增长率。失业率从6%下降到约4%,通货膨胀率越来越低。除去食品与能源,1999年的消费品通货膨胀率只有,是34年来增幅最小的一年。这种惊人的增长反映出人们愿意在革新的信息技术方面进行大规模风险投资,另外还有十年来为降低成本、增加灵活性和提高效率而对美国金融市场、政府和公司进行的调整。结果就是所谓的新经济:更快的增长速度和更低的通货膨胀。曾对美国的经济表现持怀疑态度的欧洲和亚洲大多数公司经理和决策者已认真考虑这一启示。现在,人们对美国的自由市场资本主义模式仍存在普遍的担心。但是由于一方面希望加快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又担心会落后,世界其他国家开始接受技术推动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好处。但是全球性的新经济不会在一夜之间到来。的确,世界各地都在增加技术开支——新经济最引人注目的部分,虽然还没有达到美国的水平。1999年,全世界半导体的销售增长了17%,西欧和亚太地区的因特网用户估计会在今后五年增加一倍以上。即使是在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软件行业的年增长率已高达50%~60%。但是移动电话和万维网账户在世界范围内增加,这件事本身不会使全球经济更加活跃,还需要核心机构的显著变革,以把技术转化成生产率的更快提高。这意味着提高金融市场资助革新的能力,使公司和劳动力市场更加灵活,加快取消管制的速度以及加快竞争。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说:“新经济是建立在原有的价值观基础上的:节俭、投资以及听任市场力量发挥作用。”有迹象表明,变革的进程已经开始。随着欧洲增长速度加快和亚洲走出衰退,美林公司预测2000年全球增长速度可达33%,通货膨胀将减慢。欧洲和亚洲已经开始公司重组,金融市场正在重建以支持革新,人们也更加愿意冒险。东芝公司总经理西室说,即便是在增长缓慢的日本,“我认为也会出现新经济”。但他告诫:“它不会同美国一样”。然而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向快速增长转换的进程仍处在早期阶段。欧洲至少比美国落后了两三年,亚洲落后得更远。虽然在芬兰等地有一些零散的企业家,但事实表明,要改变一种文化、使把谨慎作为一种美德的欧洲和亚洲敢于更多的冒险是非常困难的。决策者要适应新经济也需要时间。在美国,积极支持利用技术推动生产率提高的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在面对经济快速增长和低失业率时抵制了提高利率的巨大压力。相反,欧洲两家最大的中央银行——欧洲中央银行和英格兰银行采取了在通货膨胀出现最轻微迹象时积极提高利率的政策,从而抑制了使企业投资有正当理由所需要的需求。另外,风险性革新方面的投资——新经济的支柱——依赖于公开的全球市场,因为国内市场不能为冒很大风险提供足够的回报。但是正如在西雅图发生的抗议世界贸易组织的示威活动所显示的那样,每个国家都有感到自由贸易威胁了自身利益的团体。对全球化的普遍而强烈的反对可能使新经济失去一个重要基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持怀疑态度的人还担心,世界性的投资热潮本身就可能引发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原因何在?20世纪90年代欧洲和亚洲的缓慢增长有助于美国在经济强劲增长的情况下保持较低的商品价格和利率。但是随着世界其他地区加速发展,这种不景气的状况正在缓慢消失。2001年初,主要工业国的失业率降到低于20世纪80年代末引发通货膨胀的水平。纽约摩根斯坦利——迪安威特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说:“到那时,人们将有机会在全球范围内合理地检验新经济理论。”尽管存在这些障碍,向美国式的经济模式转换作为发展的指南,看起来正越来越有吸引力。根据美国的范例,技术推动的经济增长所创造的就业机会比它破坏的就业机会要多得多。加上生产率的大幅提高,这种增长使失业率得以下降而不引发通货膨胀,这一点将得到长期以来面临高失业率困扰的欧洲国家的欢迎。增长速度的加快也将缓解日本和欧洲为老龄化人口提供退休金的长期负担。二、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环境(一)全球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已经不期而至:许多知识经济的规律已经开始起作用,可持续发展已日渐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无形资产已经受到高度重视;高技术产业迅猛发展;传统产业的高技术组分日益增加。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广泛出现了科技工业园区。知识经济的社会细胞已经出现并迅速发展壮大。在欧美发达国家,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已经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在我国,也自觉不自觉地开始了知识经济的探索,由王选教授领导的北大方正,以及联想、海尔等一批企业生产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实施科学的经营管理,得到迅速发展,逐步形成知识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另外,“863”计划、火炬计划的实施,53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使我国已经具有一定的高技术产业基础。但是,这些只能说出现了知识经济的端倪和萌芽。即便在这方面处于领先的美国也还没有形成知识经济。今天,美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仍然是汽车、钢铁、建筑等传统产业,信息科学技术产业是惟一可与之并驾齐驱的产业,其余高技术产业还相对弱小;美国高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注入颇有成效,但即便在成效最大的汽车产业中也没有发生质变,汽车的核心——发动机仍是20世纪初的老模式。那么,什么时候能形成知识经济?工业经济时代的形成,从瓦特蒸汽机和珍妮纺纱机的产业化算起用了大约一个世纪的时间。可以肯定,未来知识经济的形成时间将会大大缩短。知识经济形成的主要标志有两个:一是它以知识、智力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并如同劳动力和生产资源一样直接存在;第二个就是在经济生产发展过程中,知识可以形成为产业化经济,即以高技术产业为标志的产业化经济。当信息和知识财富的总量大大超过物质财富的时候,整个世界将进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信息共享和知识共有的知识经济社会。世界上不少专家估计,2010年信息科学技术中的软件产业、生命科学技术产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产业、新材料科学技术产业、海洋科学技术产业和有益于环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将全面超过汽车、建筑、石油、钢铁、运输和纺织等传统产业。按照经济发展的长波理论,从20世纪后20年到21世纪前20年,甚至更长,发达国家正处于信息知识或知识经济的长周期内。1996年12月,联合国系统做出对改变世界面貌和人类生活的重大高科技产业化将在2030年前后全面实现的估计。按照这一估计,人类将在21世纪的下半叶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纷纷调整和制定发展战略,以期在21世纪国际舞台上处于领先地位。主要包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立国家创造体系;——增加研究与开发投资,重点倾向于知识产业;——建立高科技工业园区,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建立风险投资机制,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加强知识管理;——增加教育投入,重视终生教育,大力开发人力资源。美国依靠知识经济进入黄金时代自1993年以来,将科技工作重点从军用转向民用,大力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等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柱技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