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2.列举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3.明确腐生、寄生和共生的区别。4.进一步掌握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熟练地解决有关探究实验的问题。过程方法1.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不同实验方案的评价这一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能力。情感态度1.运用辩证地生物学观点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2.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学重点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物质循环过程中的作用。2.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和人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教学难点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2.辩证地看等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和人的关系。课前准备教师:1.制作简单实用的多媒体课件2.编写并发放预习提纲。学生:1.阅读教材,完成预习提纲2.采集大豆的根。【教学流程】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问题最佳解决方案情境引入多媒体播放死亡树木、鱼等动物的尸体、阿富汗被炸死的平民等,设问:如果这些不腐烂的话,你想象一下我们的生活环境会是什么样吧?!为什么我们生活的环境没有出现这种现象呢?”通过观察课件,参与讨论,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自主探究1.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它能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和,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起着重要的作用。2.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生活,它们从的动植物体和人体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患不同的疾病。如链球菌可以使人患扁桃体炎等,而臂癣、足癣是由引起的。3.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做。如地衣是与共生在一起而形成的。观察与思考:1.枯草杆菌使梨和香蕉腐烂,它与水果有怎样投影:腐烂的梨、香蕉、真菌和细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示意图,引导学生完成下列思考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第一个作用——作为分解者参观看多媒体投影,结合导学提纲,小组内讨论导学思考题。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小组间质疑释疑。2合作交流精讲悟疑的关系?2.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什么作用?3.细菌和真菌是怎样生活的?与物质循环。1.细菌和真菌可以引起动植物和人患哪些病?2.足癣,南方民间俗称“香港脚”,北方称为“脚气”。脚气与脚气病有何区别?细菌和真菌在动植物遗体上生活就会分解动植物遗体。但若细菌和真菌生活在活着的动植物身上,会发生什么情况呢?1.要求学生举一些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关细菌和真菌使人患病的例子。2.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插图Ⅴ-36、37、38,重点解决以下思考题1、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区分脚气和脚气病:脚气:由真菌感染引起脚气病:缺乏维生素B1根据自己的生活常识,举出自己知道的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人类疾病观察教材插图,识记相关疾病名称及引起该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回答1.地衣是哪两类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形成的?2.这两类生物各起什么作用?3.通过地衣的例子,请总结出什么是共生?引导学生分析插图Ⅴ-39,阅读课本,思考、回答思考题第1、2、3题。评价学生的答案结合插图Ⅴ-40,要求学生分析采集到的大豆的根瘤中的共生现象。指导学生阅读P70“以菌治虫”,了解细菌和真菌在生物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分析如下几个问题:(1)我们应如何看待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呢?(2)结合细菌和真菌生活需要的条件,你认为我们应怎样防止动植物或人类由这些生物引起的病症?观察插图Ⅴ-39,明确地衣是由真菌和藻类共同生活在一起形成的。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供给藻类水和无机盐。讨论归纳出共生的概念。应用共生的知识,分析解释豆科植物根瘤中的共生现象。小组讨论,展示交流,树立正确的辩证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评价实验方案1、引导学生回忆:①探究实验的步骤。②探究实验要设计成对照实验,对照实验应有几个变量。2、根据对照实验的要求,引导学生分析评价三个方案,提升自己的实验技能。回忆探究实验的步骤及对照实验的设计要求小组内分析讨论,逐一对三种实验方案予以评价。小组3展示,小组间交流表达并质疑释疑。拓展运用迁移升华寄生和腐生的相同点和区别;寄生和共生的区别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总结:腐生和寄生都属于异养;腐生是靠分解动植物遗体遗物获得营养,寄生是从活的动植物体获得营养物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总结,小组展示,小组间交流表达并质疑释疑。课时总结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知,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可以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能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还能与动植物共生,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和人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板书设计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教后反思【同步训练】1.自从地球上出现生命以来,已有数不清的生物死亡,但我们却没有生活在遗体堆积如山的环境中,原因是()A.遗体被风化而消失了B.遗体能够自我消失C.自然界中无数的腐生细菌和真菌将遗体分解了D.遗体都被深深地埋在了地下2.梨和香蕉的腐烂,是因为细菌将水果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说明细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A.非生物部分B.生产者C.消费者D.分解者3.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等多种疾病的微生物是()A.肺炎双球菌B.枯草杆菌C.链球菌D.结核杆菌4.痢疾杆菌生活在人的肠道里,靠吸收人体内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它的营养方式是()A.腐生B.竞争C.寄生D.捕食5.地衣是哪两类生物的共生体()A.细菌和藻类植物B.真菌和藻类植物C.细菌和真菌D.藻类植物和单细胞动物6.下列生物中,营养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病毒B.引起足癣的生物C.小麦D.人体内的大肠杆菌7.夏冰同学把洗鱼后剩下的鱼的内脏埋进菜园的土地里,过了一段时间后,发现那里的菜长得特别旺盛,而翻开泥土,鱼的内脏却不见了。请分析:(1)土壤中的将鱼的内脏分解,所以过一段时间以后,鱼的内脏就消失了。(2)鱼的内脏中的被分解成了、和,这些物质被蔬菜吸收,成为制造的原料,所以那里的菜长得特别旺盛。(3)这种现象说明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扮演了的角色。8.为了观察橘子皮上的青霉,某班同学设计了3种实验方案,如下表。请你分析:方案接种前的培养基甲组乙组方案一未做灭菌处理在无菌条件下接种青霉自然条件下接种青霉(暴露在空气中)方案二甲组进行灭菌处理,在无菌条件下接种青霉自然条件下接种青霉(暴露4乙组未做灭菌处理在空气中)方案三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在无菌条件下接种青霉自然条件下接种青霉(暴露在空气中)(1)以上三个方案中,你认为哪一个方案的实验设计最合理?并说明理由。(2)找出方案三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当堂达标】1.下列不能作为分解者的是()A.枯草杆菌B.酵母菌C.链球菌D.蘑菇2.下列现象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无关的是()A.清晨,小鸟在树上鸣叫B.腐朽的木头上长出了蘑菇C.苹果腐烂D.用酵母菌发面3.漆黑的海底深处火山口附近发现了“人丁兴旺”的生物村落。这里的细菌能把有毒废料当“早餐”,能利用硫化氢、铁、氢和其他一些化学物质来制造有机物,从而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因此这些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都可以4.细菌和真菌能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具有这一作用的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应该是()A.共生B.寄生C.腐生D.自养5.饮用水是否合乎标准,常常通过检测水中的细菌总数和下列哪一项的菌落数来确定()A.大肠杆菌B.酵母菌C.乳酸菌D.枯草杆菌6.下图为真菌和细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示意图,请据图作答:(1)该图可看作一个较完整的生态系统,它由和两部分组成。(2)图中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够将生物遗体进行分解,其中分解产物A是,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3)写出图中的一条食物链:。【答案部分】自主学习1.分解者二氧化碳水无机盐有机物循环2.寄生活真菌3.不能共生真菌藻类同步训练1.C2.D3.C4.C5.B6.C7.(1)细菌、真菌(2)有机物二氧化碳水无机盐有机物(3)细菌和真菌分解者8.(1)方案三最合理,因为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所处的条件完全相同;在实验中,除了单一变量(接种的环境条件)外,对照组与实验组又处于相同的条件下。可见,只有方案三的设计排除了除变量外其他所有因素的干扰。所以,与前两个设计相比,方案三最合理。(2)实验组:甲组对照组:乙组当堂达标1.C2.A3.A4.C5.A6.(1)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2)细菌和真菌二氧化碳(3)草→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