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从形式化教育向制度化教育的转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幻灯片1导言——课程性质、相关学科和研究对象教学内容第一章从非形式化教育向形式化教育的转变第二章古代教育理论的奠基第三章古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第四章古代教育理论发展的高峰第五章从形式化教育向制度化教育的转变第六章近代资产阶级的教育理论幻灯片2第五章从形式化教育向制度化教育的转变幻灯片3人类教育演变过程: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教育形式化的过程)-----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教育从形式化教育的出现到教育实体的形成(教育实体化的过程)-----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教育从古代教育实体的发生到近代学校的兴起(制度化教育的发端)-----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幻灯片4人类教育演变过程:从学校的诞生到学校系统的形成(制度化教育的发展)----近代教育(资本主义社会前期,以17-20世纪欧洲为例)从学校系统的形成至今,制度化教育达到了成熟----现代教育(二战以后的教育)后制度化教育,基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的个人自由和权利平等为核心的自主性教育制度的建构过程----未来的教育幻灯片5制度化教育的形成过程:“制度”由一定的标准及相应的规则、规范构成。制度旨在使活动标准化、规范化。自从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出现以后,不同时代或多或少有一定制度,规范教育活动。在古代,教育职能简单,教育系统尚未形成,传统影响、陈规、强制性的权力及官长权威足以使活动就范。加上当时实行个别施教,“教”与“学”主要诉诸个人经验,还不可能对“教”与“学”活动进行客观分析;近代以集体施教代替个别施教,教育过程逐步社会化,有可能对教育过程与教育实体的活动进行客观分析,从中发现教育活动的标准、规则与规范,加上各级各类学校的分化,学校数量增多,学校系统形成,使教育过程——教育实体标准化从潜在的可能性变为现实的需要。幻灯片6制度化教育的形成过程:无论是按照某种制度采取教育举措,还是依照制度对教育活动进行规范管理,都不一定是“制度化”的教育;只有当制度的宗旨在于规范教育活动,使教育活动为制度制定者服务。为了杜绝教育活动的失范,只要有可能,制度的制定者总倾向于使制度中所包含的规则、规范更为密集,并使制度配套,这就是“制度化”的倾向。所以制度化教育又指正规教育,即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许多多专业课程和机构。近代以班级教学代替个别教学,出现“制度化教育”的端倪,教育系统的形成,教育事业的普及,推动了教育“制度化”的进程,教育研究的进展与教育经验的积累,使“制度化教育”趋于成熟。幻灯片7制度化教育的特点:1、整齐性、划一性为了迅速满足工业社会对具有一定知识技能工人的大量需要,学校教育通过统一的课程、固定的教材、同步的进度、相同的评价等,对学生进行成批加工,从而形成了学校教育系统对人才培养和评价的整齐划一性。2、封闭性、机械性制度化教育按其自身标准,依据自身的规范构筑起坚实壁垒,形成对其他系统、其他实体、其他过程的排他性,从而实现了自身的封闭。而封闭系统的本质通常是机械性,以稳定性、均衡中心以及平衡为关键。幻灯片8制度化教育的特点:3、选拔性、排斥性制度化教育强调各级各类学校职能的分工和上下的衔接,具有分流性和等级性。换言之,制度化教育是一种选拔性教育,以精英教育思想为指导,奉行层层筛选的原则,为少数人服务,对大多数人具有排斥性。4、功利性制度化教育从产生之初就旨在通过规范化、科学化的教育及管理,以较高的效率将受教育者塑造成社会所需之工人,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幻灯片9制度化教育的合理性:第一: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育交易成本;教育的交易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资源的配置成本,即合理配置教育中的人、财、物等资源的费用;(2)教育中的人员组织成本,即组织和管理学生、教师、教辅人员、教育行政人员、校长、价值等于教育有密切关系的人的费用(如培训、任用、激励、惩罚等方面的费用);(3)教育信息成本,即获取有关教育信息(如招生、升学、就业、分配等)的费用;(4)教育协调成本,即协调各种教育活动、教育组织以及组织与组织间关系的成本,如校与校之间衔接、学校与家庭联系等所需的成本;(5)教育制度的维护成本,即维护一定教育制度正常运转所需要的费用。幻灯片10制度化教育的合理性:第二:在一定范围内促进教育公平教育不公平的体现:如城乡之间、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还有因阶层差距拉大引致的不公以及教育腐败加剧的不公等等。政府部门通过教育制度,尤其是相关教育公平政策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消减这种不公,为理想的教育公平提供必要的保证。幻灯片11制度化教育的局限性:第一:漠视生命从根本上说,生命是教育的“原点”和“灵魂”,是“教育之本”,教育因生命而发生、发展。因此,教育应当尊重生命,激发生命的潜力,弘扬生命的个性,探寻生命的意义,使其成为一种生命化的教育。而制度化教育注重的是分数,追求的是升学率,在课堂教学中通行的是教师的灌输,强调的是学生的服从,在“科层化”的教育中,追求的是教育的权力,可见,这种教育不是在尊重生命。幻灯片12制度化教育的局限性:第二:贬抑个性真正的教育当以个性的发展为前提,要适合每个儿童的独特性,使其成为一种个性化的存在。而制度化教育强调统一,于是出现“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状况,统一的校服、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作业模式、统一试卷的考试、统一的标准化答案、统一标准的检查评比等等。过分强调了规范、纪律、整齐划一,却没有很好地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成了千篇一律的模子,成了流水线上划一的产品,成了整齐的组装零件。幻灯片13教学内容一、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后欧洲教育的发展二、欧洲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一)英国的教育制度(二)法国的教育制度(三)德国的教育制度三、美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四、日本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五、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一)近代新式学堂的建立(二)近代学制的建立(三)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四)留学教育(五)教会教育幻灯片14第五章从形式化教育向制度化教育的转变一、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后欧洲教育的发展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近代史的序幕。17-20世纪初,是欧洲资产阶级上升、资产阶级革命酝酿发动的时期。在经济上,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在继续,农民、城市手工业者与生产资料分离的现象已经发生。残酷的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生产资料;大批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使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迅速发展成长起来。在政治上,这个时期的欧洲大多数国家还处于封建专制制度统治下,但资产阶级为了摆脱封建王权束缚,带领人民开始向封建专制制度展开了夺权斗争。幻灯片15一、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后欧洲教育的发展在思想和文化领域,这个时期封建主义的思想和宗教迷信仍占统治地位,但反映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体系也在斗争中逐步形成。唯物主义哲学的新发展,资产阶级社会政治主张的提出,以及对理性的推崇与宣传等,都是对封建思想和封建主义政治制度的猛烈冲击与批判。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使这一斗争达到了高潮。在科学技术领域,各门近代科学相继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并且被运用到新的领域里来,促进了工业、商业和农业的发展。幻灯片16一、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后欧洲教育的发展本时期在各国教育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共同的新的发展趋向:第一: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变教会垄断教育为公共教育系统的建立。第二:教育目的从训练僧侣和骑士转变为培养和谐发展的新人。第三:教育对象从贵族子弟开始向普通劳动者子弟转移,以满足工业发展的新需要和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幻灯片17一、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后欧洲教育的发展第四:教学内容从以神学为核心的“七艺”转变为以自然科学为主的、有用的、全面的知识论。第五:教师与学生的地位转变。教师从绝对的权威转变为诱导者,儿童从成人的附属物转变为具有自身价值的存在。第六:教学方法从注入灌输和死记硬背转变为重视直观教学、激发儿童的兴趣和循序渐进。第七:学校(包括高校)在数量上迅速增长。幻灯片18教学内容一、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后欧洲教育的发展二、欧洲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一)英国的教育制度(二)法国的教育制度(三)德国的教育制度三、美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四、日本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五、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一)近代新式学堂的建立(二)近代学制的建立(三)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四)留学教育(五)教会教育幻灯片19第五章从形式化教育向制度化教育的转变二、欧洲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由于各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情况各异,各国的教育实践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一)英国的教育制度中世纪英国教育全由教会领导与管理,教育被认为是一种纯慈善事业,既无统一标准,也无统一要求。由于英国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最大的殖民地帝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矛盾不严重,英国社会的贵族性十分浓厚,爵位制根深蒂固,人们把教育看成是教会的事,不愿出钱办教育,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相对于欧洲其他国家,英国教育发展水平相对低下。幻灯片20(一)英国的教育制度1、英国教育领导体制的发展英国政府于19世纪初开始施行国家直接开办和管理教育的措施。第一,国家拨款补助教育活动。第二,设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机构,直接统筹、调查、处理教育事务。1839年设置“枢密院教育委员会”——1856年改组为教育局——1899年,改为教育署,集中管理初等和中等教育事务,初步完成了英国教育领导体制的国家化。第三,通过制定一系列法令、法案,直接干预教育事业。如:1870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幻灯片21(一)英国的教育制度2、英国初等教育的发展①中世纪初等教育是由教区、教会掌管的教区学校。②资产阶级革命后,一些慈善团体或私人开办了各种“慈善学校”(如乞儿学校、劳动学校、贫民日校等)。③工业革命后出现了一些新的初等教育机构,主要有:星期日学校——又称主日学习。主要学习宗教条文,兼带学些粗浅的读写知识。导生制学校——1789年,非传教士兰卡斯特在伦敦创办的一所招收贫苦儿童入学的学校。从学生中选择一些年龄较大、学习成绩较好者充任导生。认为只要一位教师便能办起一所学校。幼儿学校——由工业资本家中的慈善人士开办,不受教会控制。幻灯片22(一)英国的教育制度3、英国中等教育的演进①工业革命前,中等学校基本上是从中世纪流传下来的由教会和传教士建立的文法学校和公学。②工业革命后,文法学校也得到发展,教育对象由贵族、僧侣子弟扩大到资本家、大商人、乡绅子弟。公学最初是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教学目的是提高公共教育水平和培养一般公职人员而得名。它事实上是一种私立的文法学校,招生对象只限于社会上层子弟,教育目的主要培养统治阶层人物,教学内容主要为古典文科知识,由于与教会关系密切,因而也重视宗教教育。学校设备先进,学费昂贵,采用寄宿制。幻灯片233、英国中等教育的演进③工业革命后,英国中等教育变化的情况:第一,对公学和文法学校进行改革。如改革宗教教学,削减古典科目,增加实科课程,改善寄宿制,允许高年级学生自治等。第二,创设新型的中等学校。教授商业、军事等实科型学校益加盛行。一些实科学校将学科分为三类:第一类,阐释人与自然的关系,即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博物学、应用科学。第二类,阐释人和人类自己的关系,即拉丁文、法文、意大利文、文法、逻辑、修辞学、诗、绘画、音乐、体育等;第三类,阐释人和人的关系,即古代和近代史、政治学、经济学和名人传等。幻灯片24二、欧洲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二)法国的教育制度近代法国政权更替频繁,教育改革也频繁,真正贯彻的不多,教改活跃,理论性强。法国教改的特点是:a.教育由国家办;b.教会的影响较深,教育中为教会教育留有时间,学生自愿参加;c.教育向免费、义务、世俗化方向发展。幻灯片25(二)法国的教育制度1、法国近代教育领导体制的发展19世纪初,建立中央集权制,相应地在教育上实行高度中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