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住院患儿的护理第五节小儿体液疗法第五节小儿体液疗法学习目标1.掌握常用混合溶液的组成2.掌握小儿液体疗法的具体措施3.熟悉常用液体种类一、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1.体液总量和分布体液由血浆、间质液、细胞内液3部分组成,其中细胞内液和血浆量相对稳定,间质液量变化较大。年龄越小,体液总量相对愈多,间质液量所占比例也越大。因此,小儿发生急性脱水时,由于细胞外液首先丢失,故脱水症状可在短期内立即出现。一、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2.水的摄入与排出的特点由于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的需要,年龄越小需水量相对越多,交换率高。3.体液调节的特点小儿肾功能发育不完善,容易发生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紊乱。二、常用的液体种类、成分及配制(一)非电解质溶液常用的5%葡萄糖溶液为等渗液,10%葡萄糖为高渗液。葡萄糖输入人体后,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或转化为糖原储存,不能维持渗透压,故为无张力溶液。二、常用的液体种类、成分及配制(二)电解质溶液主要用于补充体液、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及补充所需要的电解质。1.0.9%氯化钠溶液:是等渗溶液,也是等张溶液。2.复方氯化钠溶液:如林格溶液,由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组成,等渗、等张。二、常用的液体种类、成分及配制(二)电解质溶液3.碱性溶液:用于纠正酸中毒。①碳酸氢钠溶液:1.4%碳酸氢钠溶液为等渗、等张溶液;5%碳酸氢钠溶液是高渗的,在抢救重症酸中毒时,可不稀释直接使用,但不宜多用。②乳酸钠溶液:需在有氧条件下,经肝脏代谢产生HCO3-而起作用,显效较缓慢。常用的1.87%乳酸钠为等渗液,11.2%乳酸钠为高渗液。二、常用的液体种类、成分及配制(二)电解质溶液4.氯化钾:用于纠正低钾血症,常用10%氯化钾,用前稀释为0.2%~0.3%,不可静脉直接推注,以免发生心肌抑制而死亡。二、常用的液体种类、成分及配制(三)混合溶液将各种不同渗透压的溶液按不同比例配成混合溶液,目的是减少或避免各自的缺点,而更适合于不同情况体液疗法的需要。二、常用的液体种类、成分及配制(四)口服补液盐溶液(ORS液)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ORS液给急性腹泻脱水患儿进行口服补液疗法。其配方是:氯化钠3.5g,氯化钾1.5g,枸橼酸2.5g,葡萄糖20g。临用前以温水1000ml溶解。三、液体疗法小儿体液疗法的基本方法:三定:定量、定性、定速。三补:见酸补碱、见尿补钾、惊跳补钙。三先: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浓后淡。三、液体疗法第一天补液总量应包括:累计损失、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三方面。1.累计损失:(1)定量:根据脱水程度而定,轻度脱水补30~50ml/kg,中度脱水补50~100ml/kg,重度脱水补100~150ml/kg。(2)定性:根据脱水的性质决定。低渗性脱水补给2/3张含钠液;等渗性脱水补给1/2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补给1/3~1/5张含钠液。若临床上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可先按等渗性脱水处理。三、液体疗法1.累积损失量(3)定速:根据脱水程度决定,原则上应先快后慢。对伴有明显周微循环障碍者开始应快速输入等渗含钠液(2︰1液),按20ml/kg(总量不超过300ml)于30分钟至1小时内静脉输入。其余累积损失量常在8~12小时内完成,约每小时8~10ml/kg。在循环改善出现排尿后应及时补钾。三、液体疗法2.继续损失量(1)定量:腹泻患儿一般每天10~40ml/kg计算。(2)定性:一般常用1/3~1/2张含钠液,同时应注意钾的补充。(3)定速:在补充累计损失量完成后的12~16小时均匀滴入,每小时约5ml/kg。三、液体疗法3.生理需要量(1)定量:婴幼儿每天需水量为60~80ml/kg(2)定性:可用1/4~1/5张液补充,尽量口服,不能口服或口服量不足者可静脉滴注生理维持液(1/5张含钠液含0.15%氯化钾)(3)定速:同继续损失量。三、液体疗法综上所述,小儿腹泻引起脱水后第一日的补液总量,一般轻度脱水为90~120ml/kg,中度脱水为120~150ml/kg,重度脱水为150~180ml/kg。液体类型:低渗性脱水2/3张含钠液;等渗性脱水1/2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1/3~1/5张含钠液。注意钾的补充。根据治疗反应及时调整。三、液体疗法第二日及以后的补液根据病情轻重估计情况来决定,一般只需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继续补钾,供给热量。于12~24小时内均匀输入。能够口服者应尽量口服。课堂练习1.小儿液体疗法的基本方法:三定、三补、三先2.小儿脱水补液总量包括()()()课后题小儿补液的具体措施: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