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学生与教师一、单项选择题1、主张“经师和人师合一”“老师要做园丁,不要做樵夫”,被毛泽东称为“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教育家是(B)。A.陶行知B.徐特立C.蔡元培D.鲁迅2、当代教师的质量集中体现在教师的(C)方面。A.政治素养B.教育素养C.专业素养D.道德素养3、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D)力量。A.权力B.权威C.威严D.人格4、“教有法,而无定法”说明了教师的教育活动具有(A)。A.创造性B.示范性C.连续性D.个体性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这是在哪一年?(A)A.1966年B.1976年C.1956年D.1965年6、教师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的能力属于(D)。A.教学设计能力B.教学组织能力C.教学决策能力D.教学监控能力7、教师的行为举止之所以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对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因为学生具有(B)。A.依赖性B.向师性C.背师性D.示范性8、教师或学校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因为学生有(B)。A.身心健康权B.人身自由权C.人格尊严权D.隐私权9、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C)。A.人身权B.人格尊严权C.受教育权D.人身自由权10、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漫骂、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C)决定的。A.人身自由权B.隐私权C.人格尊严权D.荣誉权11、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其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C)。A.独立性B.调控性C.创造性D.自我意识性12、“人是一个未完成的动物,并且只有通过经常的学习才能完善自己”。这句话出自(B)。A.《教学与发展》B.《学会生存》C.《教育过程》D.《教育――财富蕴藏其中》13、教师必须做到“严以律己,为人师表”,这是因为教师的劳动具有(B)。A.创造性B.示范性C.连续性D.主体性14、“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句话反映了(B)。A.师生关系的不平等性B.教师的责任之大C.师生关系的平等性D.教师的权力之大15、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B)的特点决定的。A.劳动内容B.劳动对象C.劳动手段D.劳动方式16、教师的职责是(A)。A.教书育人B.传授知识C.思想品德教育D.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17、以下哪个不是教师劳动的特点?(D)A.复杂性B.示范性C.长期性D.不稳定性18、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工作中起(B)。A.决定作用B.主导作用C.辅助作用D.核心作用19、师生关系中的(B)是一种基本关系,其他师生关系皆服务于这一关系。A.社会关系B.教育关系C.心理关系D.道德20、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B)。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21、在教育发展过程中,(C)是主张“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A.布鲁纳B.凯洛夫C.杜威D.陶行知22、“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这是下列哪一部法中规定的?(C)A.《义务教育法》B.《宪法》C.《未成年人保护法》D.《教育法》23、学生最重要的权利是(A)。A.人身权B.受教育权C.人格尊严权D.隐私权24、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C)。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2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师劳动的那个特点?(C)A.复杂性B.示范性C.长期性D.稳定性26.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C)A.赫尔巴特B.裴斯泰洛齐C.杜威D.夸美纽斯27.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A)A.促进者B.研究者C.建设者D.开发者28.教师的机智属于教师劳动的哪个特点?(B)A.长期性B.创造性C.复杂性D.示范性29.学生林某发现自己的钱包不见了,怀疑是他的同桌拿了,于是,班主任就把林某的同桌叫到办公室对林某进行搜身,班主任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B)A.人格尊严权B.人身自由权C.隐私权D.名誉权30.教师的根本任务是(D)A.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发展学生的智力C.教授科学文化知识D.教书育人3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C)A.进行科学发现B.进行技术的发明C.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D.探索未知领域3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D)A.学习能力B.交往能力C.管理能力D.研究能力3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地位是(C)A.教育活动的客体B.教育活动的主体C.既是客体又是主体D.不是客体也不是主体34.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关键在(A)A.教师B.学生C.学校领导D.家长35.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A)A.示范性B.交往能力C.管理能力D.研究能力36.“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D)A.《论语》B.《春秋》C.《学记》D.《师说》37.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C)的职业。A.自然化B.现实化C.社会化D.自由化38.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是其能否自觉(C)A.关注教法B.关注情境C.关注学生D.关注自我39.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的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C)A.敬业精神B.渊博的知识C.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D.高超的能力40.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B)的关系A.授受B.民主平等C.相互促进D.依附41.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C)。A.热爱教育事业B.热爱学生C.教书育人D.开拓创新42.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的是(C)A.加涅B.布卢姆C.波斯纳D.罗森塔尔43.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D)A.权利B.威严C.权威D.人格力量44.皮格马利翁效应体现了教师的(C)对学生的影响A.知识B.能力C.期望D.方法45.少年期是指年龄在(B)阶段的儿童A.6—11、12岁B.11、12—14、15岁C.14、15—17、18岁D.3—6、7岁46.教师职业开始出现于(B)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初期C.封建社会初期D.资本主义社会初期47.公民的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丰富的是(C)A.隐私权B.名誉权C.人身权D教育权二、填空题1、具备从事教育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并形成优化的知识结构,以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为背景,以所教学科的精深的专业知识为主干,以相关学科知识为必要补充,以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为基本知识边界。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3、新课程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4、新课程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5、新课程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6、新课程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7、新课程强调教师教学行为必须转变,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8、新课程强调教师教学行为必须转变,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9、新课程强调教师教学行为必须转变,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10、新课程强调教师教学行为必须转变,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1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强调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1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1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14、1986年6月21日,我国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标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中,将各级各类教师被列入了这一类别。“专业、技术人员”15、教师将懒惰的学生培养成勤奋的学生,说明学生具有_________。可塑性1.教师的__________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专业素质3.学生的发展具有可塑性和__________。可能性4.学生的学习是以___________经验为主。间接7._________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反映着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师生关系8.是在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实践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行动研究9.罗森塔尔等人对教师的进行了研究。期望10.处于阶段的教师经常思考的是“如何上好每一堂课?”、“如何呈现材料?”等问题。关注情景11.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确保儿童的社会权利不受侵犯的。《儿童权利公约》12.从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看,和在保证学生的受教育权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学校,国家三、简答题1、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2、简述教师的知识结构。①政治理论修养②精深的专业知识③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④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3、简述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的研究成果(4)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4、简述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要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观、具有时代特征的学生观和具有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包括对所教知识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包括科学研究能力和教育研究的能力。5、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1)专业理想的建立。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本质、目的、价值和生活等的理想和信念。(2)专业知识的拓展。教师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与经验体系。其拓展包括量的拓展、质的深化和结构的优化。(3)专业能力的提高。教师必须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表达、组织管理、交往、反思、教研、创新等能力。(4)专业自我的形成。专业自我包括自我想象、自我尊重、工作动机、工作满意感、任务知觉和未来前景等方面。6、简述教师职业角色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7、简述新课程中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8、简述学生的特点。(1)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在教学中,学生认识的对象主要是前人实践总结的认识成果——概括化的经验体系,它主要以书本知识的形式体现出来。(2)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学生不是被动的加工对象,他具有主体性。所谓主体性,就是指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3)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是具有身心不稳定特点的、可塑性极强的个体和群体。(4)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学生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他既是自然实体,又是社会实体,教育所要实现的是人的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9、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1)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