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足迹模型在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及启示——以快速城市化地区深圳市为例作者:丁宇,林姚宇,路旭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刊名:城市规划学刊英文刊名:URBANPLANNINGFORUM年,卷(期):2009,(6)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31条)1.江玉林.迈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可持续交通发展国际经验[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2.李艳梅,张雷,扬涛.基于生态足迹方法的交通可持续发展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1):55-57.3.章锦河,张捷.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及黄山市实证分析[J].地理学报,2004(5):763-771.4.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PublicTransport.Alowcarbonfuturewithpublictransport[N/OL].2008.扬涛.我国城市机动化问题的认识与对策[J].现代城市研究,2004(1):24-30.6.宗跃光,周尚意,彭萍,等.道路生态学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3(11):2396-2405.7.FORMANRTT,ALEXANDERLE.Roadsandtheirmajorecologicaleffects[J].AnnualReviewofEcologyandSystematics.1998,29:207-231.8.童昕,王缉慈,李天宏.论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工业革命[J].科技导报,2000(4)1:6-13.9.MilanJanic.欧盟可持续交通系统研究综述[J].张宇,王海英,吴祖峰等,编译.城市交通.2008(4):16-24.10.OECD.Environmentallysustainabletransport:Futures,strategiesandbestpractices-ESTguidelines[M].Paris:Organis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2000.11.张彤炬,傅大放.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中方案比选的费用效益分析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2007(4):155-158.12.王舒曼,王玉栋.自然资源定价方法研究[J].生态经济,2000(4):25-26.13.汪自书,曾辉,魏建兵.道路生态学中的景观生态问题[J].生态学杂志,2007(10):1665-1670.14.蒋育红,何小洲,过秀成.城市绿色交通规划评价指标体系[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9):1399-140215.扬涛,吴蕾,徐望国.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构想[J].中国环境科学,2001(3):270-274.16.刘艳中,李江风,张祚,等.生态足迹模型在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应用及启示[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1):81-84.17.孙鹏,王青,刘建兴,等.沈阳市交通生态效率与环境压力[J].生态学杂志,2007(12):2107-2110.18.梁勇,成升魁,闵庆文.城市交通生态占用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484-488.19.孙鹏,王青,刘建兴,等.沈阳市交通生态占用的实证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438-440.20.孙鹏,王青,刘建兴,等.沈阳市交通生态足迹的时间序列分析[J].资源科学,2008(6):864-869.21.白钰,曾辉,魏建兵,等.基于环境污染帐户核算的生态足迹模型优化--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08(8):1789-1796.22.HJ/T180-2005.城市机动车污染排放测算方法[S].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23.蔡薇,船舶大气污染排放量的计算方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4(4):485-487.24.蔡君仪.飞机排放及机场污染物测定方法和仿真技术研究[J].飞行试验,1993(1):37-41.25.冯少英.机场大气环境的影响评价--以广州白云机场为例[J].环境研究与监测,2004(3):11-13.26.深圳市交通局.深圳市交通年度报告[R].2006.27.深圳市环保局.深圳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7-2020)[R].2007.28.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深圳市灰霾天气的成因及其控制对策[R].2007-10.29.深圳市环境保护局,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市绿色交通概念规划[R].2008-09.30.陆化普,王建伟,张鹏.基于能源消耗的城市交通结构优化[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383-386.31.霍红,贺克斌,王岐东.机动车污染排放模型研究综述[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7):526-530.相似文献(0条)本文链接:下载时间:2010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