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特质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章特质论第一节奥尔波特的特质论第二节卡特尔的特质因素论第三节特制论的发展,争论与评价小游戏1:每个人写下20个词来描述自己,看看自己写的和别人的有什么不同当我们向一位素昧平生的人描述自己的人格时,我们可能会根据自己属于哪种人格类型来描述自己的人格,或者我们可以从描述自己的人格特点开始。第一种描述人格的方式在人格心理学上称之为类型论,而第二种方式叫做特质论。类型论根据某种标准把人格划分为多个类型,一个人只属于其中的某个类型,而不能是另外的类型。与类型论不同,特质论用多个基本的特质来描述人的人格,每个特质都是对立两端联系起来所构成的一个维度,任何人都在这个维度上有一个确定的位置。不管是类型论,还是特质论,它们都假定个体的人格是某种相对稳定的东西,都可以加以描述。类型论较为古老,对于人格的描述较为简便,但过于粗糙,因而逐渐被较为精细的特质论所取代。目前在人格心理学领域中流行的关于人格描述的理论大多是特质论。小游戏2:看看自己写下的描述自己的词汇,哪些是表示特质的,哪些是表示类型的。本章将着重介绍与分析具有代表性的特质理论。需重点了解和掌握的内容:o类型论与特质论的区别o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特质的概念,特质与类型的区别,动机的机能自主性,人格的常规研究法和特殊规律研究法)o卡特尔的特质理论(特质分类,特质的因素分析方法)o现代主要的人格特质理论o对特制论的评价第一节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奥尔波特是特质论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早在1921年,他就与其兄F.奥尔波特共同发表《人格特质:分类与测量》,这部著作被公认为第一部阐述特质论的著作,对特质理论的形成起了奠基性的作用。奥尔波特是特质论的创始人,把特质看成是一种神经心理的结构,每个人的人格就是由各种特质组合而成。奥尔波特还提出了动机的机能自主性、自我统一体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等理论,并提出了人格的常规研究法和特殊规律研究法。奥尔波特(GordonW.Allport,1897-1967),1897年出生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蒙特祖玛,其兄F.奥尔波特是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1915年,奥尔波特考入哈佛大学。毕业后的第二年,奥尔波特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罗伯特大学教英语和社会学。在归美途中,奥尔波特在维也纳逗留了几天,这使他有机会与弗洛伊德进行会面。这是一次短暂的和不愉快的会面,奥尔波特想谈论人格特质,而弗洛伊德却询问奥尔波特的无意识动机。从这次会面中,奥尔波特认识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在把握潜意识内容时忽视了有意识的动机。这一点不仅对他后来理论的创立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使得他在整个学术生涯中对精神分析都极为反感。在1922年,奥尔波特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在1922-1924年,他还先后就读于柏林大学、汉堡大学和剑桥大学。在1924年,奥尔波特重返哈佛大学,开设了美国最早关于人格理论的课程:《人格:它的理论和社会领域》。1939年,奥尔波特出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曾荣获1963年美国心理学基金会金质奖章。特质的概念一般认为特质构成一个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此引发人的行为和思想,它除了应答刺激而产生行为外,也能主动引导行为。特质被看作是一种神经心理结构,它虽然不是具体可见的,但可由个体的外显行为推知其存在。人以特质来迎接外部世界,人以特质来组织经验。没有两个人会有完全相同的特质,因为每个人对待环境的经验和反应是不同的。特质并非只与少数特殊刺激或反应相联系,而是相对概括的和持久的。(奥尔波特)奥尔波特归纳的人格特质特点:1.特质不是有名无实的。2.特质比习惯更具有一般性。3.特质具有动力性。4.特质的存在可以从实际中得到印证。5.一种特质对另一些特质仅是相对独立的。6.特质与道德或社会判断不同义。7.特质既可以是某个个体所具有的,也可以是群体所具有的。任何特质都是独特性与普遍性的统一。8.行动甚至习惯与特质不一致时,并不证明特质不存在。人格特质的常规研究法和特殊规律研究法常规研究法(nomotheticapproach)着重探讨奥尔波特所说的“共同特质”(commontraits)。在同一个文化中,虽然多数成员具有某个共同特质。但不同成员之间,在这个共同特质上具有程度上的差异。如果要知道一个人在共同特质上的情况,可以通过将他与其他成员进行比较,以确定他在这一特质上所处的位置。这种研究类型为探讨特质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较为重要的信息。事实上,要达到对人类人格的理解,奥尔波特认为常规研究法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研究方法。特殊规律研究法该方法不是把所有被试都归并到研究者事前设计好的维度或分类中,它关心的是如何对能够较好阐明个体人格的独特的特质组合。因为奥尔波特认为,平均值、中等情况仅仅是概括性的,它并不对任何个别人的个别情况做精确描述。要了解一个特定的人唯一的办法就是研究这个人本身。在此基础上,奥尔波特提出了研究人格特质的特殊规律研究法。主要特质(centraltraits)——最能说明某一个体人格的特质。次要特质(secondarytraits)——表现在个体生活的某些有限的领域的人格特质,且在人格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要相对小些。核心特质(cardinaltraits)奥尔波特假定,某种单一特质有时会主宰一个人的人格来描述。优点特殊规律研究法的优点在于,是被试而不是研究者决定了那些所要测试的特质。运用特殊规律研究法,调查者所测量的特质对于有些被试来说是核心特质,而对另外一些被试来说可能仅仅是次要特质。例如有个测验分数,当社会交往成为一种主要特质时,表明某人的社交价值极高,而当它没有成为主要特质时,其价值也会受到限制。机能自主性概言之,机能自主性(functionallyautonomous)是指一个成人现在进行某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动的那些原因。换言之,过去的动机与现在的动机并没有机能性的联系,过去的已经过去,一个人今天的动机是机能自主的。奥尔波特并不赞同弗洛伊德关于儿童人格与成人人格之间关系的观点。主张即使儿童期的行为类似于成人行为,它们也未必就代表相同的潜在动机。当动机变成统我的一部分时,动机就为本身而自行其事,而再也不是为着外在的鼓励或奖赏。自我认同感奥尔波特认为,儿童出生之时并没有将自己与其环境区分开来的概念,他们在后来才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身体与周围的其他事物并不一样。在这里,奥尔波特赞同新弗洛伊德主义的观点,即主张人格发展在经历最初几年后仍将贯穿于人的一生。正如艾里克森和沙利文一样,他相信个体认同感的发展持续于整个成年期。为了避免和其他心理学家所使用的类似概念相混淆,奥尔波特提出了“统我”(proprium),或“自我认同感”的概念,用来描述统一于自我的各个方面。完善的统我只有从出生到成年经过躯体自我感觉(1岁)、自我同一性的感觉(2岁)、自尊的感觉(3岁)、自我扩展的感觉(4岁)、自我意向的感觉(4-6岁)、理性运用者的自我形成(6-12岁)、追求统我的形成(12岁至青春期)、作为理解者自我的形成(成年)等八个阶段的发展才能达成。健康人格1.自我广延的能力(capacityforselfextension)。2.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3.情绪上的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4.具有现实性知觉。5.具有自我客观化(self-objectification)的表现。6.有一致的人生哲学。对奥尔波特的评价奥尔波特是人格心理学的先驱。他重视人格的个体性,其特质理论直接从个体行为特点出发探讨人格问题,解决了心理学中长期以来对人格研究只作描述和讲解的困境。运用客观观察、主观问卷等方法,在一定客观性的前提下直接从量上了解和研究个体本身的行为特点。他用纸笔测验对“支配—顺从”和价值类型的测试至今仍被广泛使用。创立了动机的机能自主理论,并率先摆脱了精神分析论者病态取向而企图建立健康人格理论。批评。奥尔波特的理论常常被人指责是不科学的理论,不易于进行实证性研究。特质理论还被指责为以损失潜意识为代价而过分注重行为的意识层面,注重内部原因,从而忽视外部原因。特质论受到抨击最激烈的地方是奥尔波特的“机能自主性”概念。“机能自主性”否认早期经验与人格发展的关系,认为动机只与现实有关而与过去无关。第二节卡特尔的特质因素论卡特尔是一位学院派心理学家,他将特质视为人格的基本要素,并且对同一文化下共同群体的特质和那些相对独立的个体特质做了区分。然而,卡特尔在研究思路——发现和识别人类人格中的基本要素的方式与别的特质理论家稍有不同。卡特尔并非从那些有关确定人性的深刻见解着手,接着就开始测量这些特征,而是在借用了其他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之后才开始进行研究的。他建议在人格研究中使用实验的方法,而不是试图去澄清我们头脑中关于什么是人格的直觉。卡特尔(RaymondB.Cattell,1905-1998),生于英国的得文郡。1924年获伦敦大学的化学学士学位以后,转向心理学,并于1929年在该校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在攻读心理学期间,一直担任心理学家斯皮尔曼的研究助理。在1937年应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邀请来到美国之前,卡特尔曾从事过许多人格方面的研究,并因主持一个儿童辅导中心而积累了相当的临床经验。来到美国以后,他先后在哥伦比亚、哈佛、克拉克及杜克等大学担任教职。在他的学术生涯中,著有300多篇学术论文及20多本学术专著,同时也在达尔文基金会资助下从事心理的遗传研究,并因研究心理学的成就而获得纽约科学会颁赠的华纳格兰奖。卡特尔将因素分析的统计方法应用于人格心理学的研究。他的著述多以因素分析为依据,包括《人格的种类和测量》、《人格研究导论》、《人格》、《一个系统的理论和事实研究》、《人格和动机:结构与测量》、《人格和社会心理学》、《人格的科学分析》、《人格和学习理论:环境中的人格结构》等等。特质及其分类特质是构建人格结构的基本成分(卡特尔)1.个别特质与共同特质2.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3.动力特质个别特质与共同特质个别特质(uniquetraits)——某个人才具有的特质共同特质(commontraits)——一个社区或一个群体成员所共同具的特质。注意:虽然一个群体的每个成员都具有某些共同的特质,但是这些特质在个别人身上的强度和情况并不相同,而且这些特质的强度在同一个人身上也随时间不同而各异。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表面特质(surfacetraits)——处于人格结构的表层,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的一个人的外部行为特点。根源特质(sourcetraits)——处于人格结构的内部,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一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根源特质制约着表面特质。每一种表面特质都源于一种或多种根源特质,且一种根源特质能够影响多种表面特质。根源特质可以视为人格的基本元素,尽管每个人所具有的根源特质相同,但其程度并不相同。动力特质动力特质(dynamictraits)——关于人格动力的特质,它促使人朝着一定的目标去行动。卡特尔进一步把动力特质分为三种:能(erg)、外能(metaerg)和辅助(subsidization)。(1)能:可以把卡特尔的能看作为本能的同义词。能是一种具有动力性质的素质根源,它与内驱力、需求或本能极其相似。(2)外能:也是一种动力性的特质,但它来自环境及外界因素,因此属于环境铸模性特质。外能又可分为情操和态度:情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重要的动力特质结构,它使个体注意某种或某类事物,以固定的感受对待该事物并以一定的方式做出反应。情操是广泛而复杂的态度,它与某些兴趣、意见看法和少数态度结合。态度比情操更有特异性,但是由情操衍生而来,而情操则由能衍生。态度是在特定情境下对特定的事物以特定的方式进行反应的一种倾向。(3)辅助:按照卡特尔的理论,动力特质是层层从属的,它们之间有附属补助的作用,这种关系即所谓辅助。特质的因素分析方法卡特尔大部分工作的中心目标是要发现到底有多少不同的人格特质。卡特尔推断,我们能够找出人格中最基本的结构。为了发现这种结构,卡特尔采用了一种复杂的统计技术──因素分析。因素分析的材料来源:因素分析的条件是需要大量有关个人人格的数据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