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经典学习理论一、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二、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三、华生的行为习惯说理论四、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学习目标•1.理解西方学习理论流派提出的教育心理学概念;•2.了解西方学习理论各派别的主要观点和研究事实,并能对之作出简略评价;•3.列表比较各学习理论派别对于学习实质、过程、条件的不同看法;•4.了解各种学习理论观点对学校教育的启示,并能运用这些观点,分析、解决我国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一、桑代克的联结主义1.经典实验–桑代克简介:•教育心理创始人•学习的实验研究–猫的学习实验:•问题箱•尝试与错误•桑代克问题箱图示桑代克迷笼示意图研究生期间研究的课题:“鸡的直觉及智力行为”。在导师詹姆斯家的地下室里做“鸡走迷宫实验”桑代克用厚厚的书本堆成了一道迷宫,有三条死路,第四条路可以通往邻近的一个开口处,那里有一些食物、水和其它的鸡。当他把一只鸡放入迷宫时,它会在死路里转来转去,大声地吱吱叫,直到碰巧找到出口。当他一次又一次地放回去实验时,慢慢就学会较快地找到出口。很明显,这里没有什么智力行为包含在内,只有一些简单得多的东西。“鸡在面对孤独和封死的墙时,其反应方式与在类似自然环境中可以使其逃脱的行为差不多。其中的一些行为会引导它得以成功,因之而来的快乐会使它记住这些动作。而没有导致快感的一些行为就都被忘记了。”博士研究课题:动物的智慧,指导教师:卡特尔猫在有些箱子中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行动来逃脱:踩上一个踏板,按一个按钮,拉一卷绳子,或者只要猫舔一下自己或者抓一下自己。在另外一些箱子中,要想逃脱就得进行多重的动作,比如拉绳子,然后移动一根根子。结论:首先,猫没有通过推理或者洞察力来学会逃跑,反过来,它们是经过试误法来慢慢消除无用的动作;然后在合适的动作和所欲求的目标之间建立联系。看见一只有经验的猫如何逃跑,或者让桑代克抓住它们的爪子去松开箱子做的门,它们从中什么也学不到。如果逃脱只需要一个反应,所有的猫都能够学会逃脱,可是,有半数以上的猫在需要两种反应的时候都没有学会如何逃脱。2.基本观点–关于学习实质•桑代克认为,学习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随着错误反应逐渐减少,正确反应逐渐增加,终于形成固定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即S—R之间的联结),概括地说,学习就是通过尝试与错误的方式来形成稳固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这就是他对动物学习的本质的认识。在他的著作中写道“学习即联结”。所以他的学习理论又称为“学习的联结说”。•认为动物的学习没有任何推理、演绎,没有任何观念的作用。动物的基本学习方式是试探式的、尝试与错误式的学习,所以他的学习理论又称为“尝试与错误”说(简称为试误说)。“尝试与错误”一词真正的意思是“尝试与改正错误。”学习规律效果律(lawofeffect)桑代克对教育心理学的主要贡献练习律(lawofexercise)准备律(lawofreadiness)效果律:“在对同一个情景做出的若干反应中,那些伴随着或紧接着使动物满意的事态发生的反应,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将与这个情景更加牢固地联结起来……那些伴随着或紧接着使动物不适的事态发生的反应,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将与这个情景的联结则削弱下去。”练习律:刺激—反应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换言之,反应重复的次数越多,刺激—反应的联结就越牢固。五条副律•多重反应律(多重反应原则)-----又称多变化的反应(Variedreaction),是指某反应不能解决问题时,有机体将继续尝试其他的反应,直到找到一个能有效地解决该问题的反应为止。•心向律(心向和态度原则)------是指有机体学习时的某种暂时的状态,这种状态(如食物剥夺、疲劳或情绪等)决定什么因素给有机体带来烦恼或愉快。•选择反应律(选择反应原则)—--指环境中不同的部份或元素会引起不同的反应与之联结。学习者能有选择地对某个问题或刺激情境中优势的或显著的要素作出反应。•联结转移律(联想交替原则)—是指一个反应在经历了刺激情境中一系列变化后仍能保持不变,那么这个反应最后可以对一个全新的刺激起作用。•类比反应律(同化和类比原则)•类比反应律(同化和类比原则)—是指对新情境的反应是以新情境同化于先前的类似学习情况为基础,并依据这两种情境的类似性作出反应的,即学习者对一个新情境就像对某个与它相似的情境一样作出反应。3.主要评价–贡献:•运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学习•奠定了联结派学习理论的基础•首次注意到了行为的影响(效果律)。•第一个系统的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局限:•简化了学习过程的性质,只能解释简单的机械学习•未能揭示学习的意识性和能动性•未能区分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经典条件反射实验情境现实中的案例:对海白菜气味的恐惧反应大学生陈某,男,平常喜欢吃煮熟的海白菜拌制的小菜。一次当他在大学生宿舍用电热杯煮海白菜时,因水烧沸后从杯中溢出,流到电源插口处发生电源短路而产生电弧火。火光喷出一米多远,陈某当时十分惊恐,忙拨掉电源线插头,双手双腿颤抖不止。•第二天早餐时,同学们想到他前一天没吃到海白菜,就从食堂买了一份拌海白菜给他早餐用。他一闻到海白菜气味顿时一阵恶心、作呕、心慌,态度很急躁并有些粗暴地拒绝了同学们的好意。以后只要一想到海白菜的气味就心里慌乱、烦躁。他从此再也不想吃海白菜了,但心里并不知道是为什么。•后来,经过心理学专业人士分析才知道原因:当陈某被电热杯弧火惊吓得恐慌万分时,宿舍内正弥漫着很浓的海白菜气味。虽然他本人当时没有意识到这种气味是否存在,还是在下意识中作为一种条件刺激物与当时的惊恐情绪相结合而产生条件作用,这两者之间在大脑中自动地建立起了一种条件反射。这就是条件性情绪反射。电影《爱德华大夫》中的条件性情绪反射•2.基本观点•频因律:在其它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得越多,习惯形成得就越迅速,即练习的次数在习惯中起重要作用。•近因律: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新近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加强。3.评价•将巴甫洛夫的理论引进学习领域,促成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形成•只能解释较简单的低级学习四、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说•(一)反射理论•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式条件反射。狗对铃声形成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式条件反射。可以白鼠学会按压杠杆以获得食丸为例。•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过程•斯金纳认为,行为可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1)形成:操作性条件作用与两个基本原则相联系:第一,任何反应如果紧随强化刺激,该反应具有重复出现的趋向;第二,任何能够提高操作反应率的刺激都是强化刺激。•消退和维持•消退指消除强化从而消除或降低某一个行为。•维持就是行为的保持。操作性条件作用形成后,为了永久保持所获得的行为,应当逐渐减少强化的频次,或者使强化变得不可预测。•分化和泛化•当某一种先前刺激存在时表现为一种行为,而当另一种先前刺激出现时表现为另一种行为,这就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分化。分化就是知觉到先前刺激的差异并对这种差异做出反应。•泛化是指将所习得的行为、技能或概念从一个情境移到另一个情境中。泛化最容易在相似的情境中发生。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强化理论•强化物:如果某一结果性的刺激使这一操作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那么这一刺激就是这一操作行为的强化物(或称强化刺激),利用强化物诱使某一操作行为的概率增加的过程就叫做强化。强化物在相应的操作反应行为之后出现一次,我们就说这一操作反应行为得到了一次强化。•对强化的控制就是对行为的控制。•强化针对行为反应,而不是针对机体;强化物不一定是令人愉快的(赞美、责备)•一级强化物vs.二级强化物•一级强化物---不需学习也能起强化作用的刺激,如食物和水满足基本生理需要的物品。•二级强化物---开始不具有强化作用,但后来由于经常与一级强化物联系在一起而具有了强化作用的刺激物,如特权、财富、名声、地位、分数、认可、表扬、关注等•普雷马克原则,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吃完一碗饭就可以看动画片正强化:呈现一个愉快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正强化。如给予食物、金钱、赞誉和关爱负强化:撤消一个厌恶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负强化。某一行为如果能减少和消除行为者的不快和厌恶,如减少噪声、严寒、酷热、电击和责骂等惩罚: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撤消一个愉快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惩罚。强化的安排•按间隔时间和频率特征分为两类,一是连续强化,即每一次正确反应后都给予一次强化。二是间歇强化。•实际生活中,连续强化的情况是比较少的,绝大多数时候我们遇到的都是间歇强化•斯金纳对间歇强化做了更为详细的研究。•间歇强化又可分为两种方式:根据反应次数决定的比例强化和根据反应时间间隔决定的时间间隔强化。•比例强化分为两种:固定比例强化(如每10次正确反应后给一次强化)变化比例强化(如每100次正确反应后安排10次强化)•时间间隔强化也分为两种:固定时间间隔强化(如10分钟强化一次,10号发薪,定期考试)变化时间间隔强化(每60分钟随机安排6次强化,隔一段时间发一次奖金)•上述这些不同的强化方式所导致的行为习得的速度、反应的强度和行为消退的速度是不同的。一般而言,连续强化比间隔强化习得行为的速度要快;固定强化方式中的动物每得到一次强化后反应的速度都会下降,此后逐渐加快反应速度,直到下一此强化到来;相比固定的强化方式而言,变化的强化方式安排下行为消退的更慢。最佳组合式:连续----固定—变化比例行为塑造(学习)•塑造•塑造是指通过小步强化达成最终目标。具体而言,将目标行为分解成一个个小步子,每完成一小步就给以强化,直到获得最终的目标行为。这种方法也叫做连续接近。•行为塑造的步骤:•选择目标(终点行为)•确定起点行为•确定强化物•分解起点到达终点的步骤(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即时反馈•小明做作业很粗心,总是写错字,算错数•连锁•所谓连锁,就是有步骤地训练复杂行为(行为链)的方法。•首先需要对复杂行为进行任务分析,也就是将一个行为连锁分解成一个个单一的刺激——反应的过程。•然后选择一种具体的连锁方法。连锁方法可分为顺向连锁和逆向连锁两种方法。•顺向连锁就是从第一步行为开始,从前往后将所有单步行为连接起来,最终使学习者获得整个复杂行为。•逆向连锁则是从最后一步行为开始,从后往前将所有单步行为连接起来,最终使学习者获得整个复杂行为。(训练能力有限的学习者的有力方法)行为矫正1.行为矫正的一般观点•异常行为不要求助于内部动机、情绪冲突、人格特征来解释。失常行为本身就是问题所在。症状就是问题。只需医治症状。不正常行为是学来的,是由特定的社会经验、强化历程造成的。2.行为治疗技术行为治疗的基本原理是两种条件反射理论。涉及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的形成、消退,接近学习,交互抑制,观察模仿学习等。如:•(1)代币奖励•(2)行为塑造•(3)全身松弛•(4)系统脱敏•(5)厌感制约程序教学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1.明确说明学习目的•2.小步子的逻辑系列•3.学习者主动地作出反应•4.信息的及时反馈•5.低的错误率•6.按学生自己的速度完成教学程序程序教学可以使用程序课本也可用教学机器进行。程序教学与计算机的结合,产生了CAI。对教育的影响•第一,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技术。•确定教学的目标(终点行为)和学生的水平(起点行为),•明确描述从起点行为到终点行为的各个小步行为,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按步骤学完所安排的内容,•即时反馈。•程序教学模式及其教学技术。•第二,教学目标的设置与表述方式。•明确原则:明确表述教学目标所涉及的行为。•目标1: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目标2:提供一篇报纸上的文章,学生能把文章中陈述事实和发表议论的句子进行分类,至少85%分类正确•第三,行为的改变。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不仅可以指导塑造学生的新行为,同样可以指导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包括消除或矫正不良行为•第四,对行为的自我调节或管理。•新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有缺陷的认知过程引导或控制着他们的问题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