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选才用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节选才用人与领导工作一、选才用人:两种指向的分析俗话说:“治国之道,唯在用人”、“为政之本在于任贤”。在毛泽东同志关于领导者责任的论述中明确地把“用干部”作为领导者的职责之一。对领导职责的认识,我国古代早已有之。如汉高祖刘邦就说过:“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所擒也。这段话表明,刘邦对领导者的职责有正确的认识,懂得欲得天下须正确用人的道理。。这也说明,做一名领导者不必样样都干,也不一定样样都比别人高明,只要决策的目标正确,并通过科学地选用人才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就称得上是好领导。否则,作为一个领导者就是失职,就混同于普通老百姓了。“用干部”既是指对领导者的适当任用,又是指领导者的知人善任。对这两个方面,我们可以从更具体的角度去把握。(一)合理地任用领导者选拔适当的人才担任领导干部,是现代社会发展得以持续进步的重要条件之一。因为,领导者身负的责任,既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又要能够发挥“指挥”与“统御”的双重领导作用。而能够“指挥”,就要求有人可以指挥,以及有人愿意接受指挥。而能够“统御”,就要求领导者把握全局,能够将人力、物力、财力科学而合理地加以配置。这就要求领导寄能够在各种纷繁复杂的头绪中间,善于抓住有能力辅佐其工作的人才来从事工作,以便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但是,要把适当的人选提拔任用为领导者,所涉及到的问题却非常之多。起码在两个大的环节上要花大工夫。1:要建立起一套领导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制度机制在这方面,最重要的是建立起法制化的人才选拔机制。一则解除人治情形下任人唯亲的用人桎梏,不至于使具备领导才能的人才被无辜埋没;二则通过法制化的方式建立起规范的、客观的、任人唯贤的领导人才选拔体系。目前,我国部分国家级机关与部分省级机关试行的公开招考高中级干部的方法,以及正在全面实行的国家公务员制度等等,都是朝这个方向所作出的努力。2.要建立起适宜的选拔领导人才的畅通渠道,要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使具有领导才能的人走上领导岗位。在这方面,首先要走出苛求“完人”。“人无完人,金无赤足”,是说用人时要辩证地看人。“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说的是选拔、举荐领导人才时要有一种任人唯贤的气氛。唯贤是举则强调的是任用领导人才时的公开性与公平性。当然,多年来关于领导者任用上强调的,“能亡能下”,也是避免领导者选拔中间出现封闭现象的一个起码要求。就这一方面而言,建立起一个领导人才随时得以涌现的良性环境与建立一个具有机会平等特征的用人体制,显得同等重要。(二)领导者的知人善任任用合格的领导人才,是构成高水平的领导活动的首要条件。但是,只强调这一点是不够的。因为,一个领导者走上领导岗位,还得要明白他的职责究竟是什么才行。一方面,他的决策水平高低,影响他领导的权威性。另一方面,他是否具有“慧眼识英雄”的能力,能否将下属中的人才选拔出来,并让其担负工作重任,则制约他的领导绩效。但将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看,一个领导者的决策水平,实际上也与他能否充分运用决策智囊一类“外脑”紧密相关。从这个角度讲,领导者的知人善任,就显得格外重要。第二节人才的含义与素质一、人才的含义及其特征在古代,“人才’’二字即“人之才”的意思。列宁曾把“精明强干的人”、“聪明人’’作为人才的同义词使用。斯大林曾经说过:“人才、干部是世界上所有宝贵的资本中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本。”毛泽东同志对邓小平评价时讲过“人才难得”。人才,通常是指“有学问的人”“德才兼备的人”或有某种特长的人。“人才”概念又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人才是才能较高,以其创造性的劳动成果,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一定贡献的人。这是狭义的人才定义。邓小平同志说:——科研机构要出成果、出人才,教育战线也应该这样。中小学教师中也有人才,好的教师就是人才。钱学森同志在《人才系统工程》一文中指出:“我们的人才,不是什么天才,而是人民之才。是人民当中各行各业有才能的人。这样的人才问题,在以往的社会是不存在的。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提得出来。所以是一个崭新的问题。”这是广义的人才概念。人才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人才的社会性任何人都是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存在的,这是指人的社会属性。人才,尤其是具有超出一般常人的能力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更是社会的需求和社会评价的产物。否则,就没有人才这一概念本身。人才的发展离不开社会,而且,随着现代化水平不断发展,人才社会化的趋势越来越突出。特别是担负领导工作的人才,他们是社会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其社会性更为直观。在阶级社会里,其社会性集中表现为阶级性。(二)人才的广泛性所谓“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说的就是人才的广泛性。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专业分化越来越细,各种各样的专业人才就越来越多;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新科学、新技术不断涌现,必然会出现更多的新的人才。按照上述的人才的广义概念,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优越性为这种“人民之才”的产生和成长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形成了一个人才辈出的局面。(三)人才的层次性根据人才的广义狭义之区分,可以看到人才是有层次之分的。高层次的人才是指那些做出较大贡献、出类拔萃、有特殊贡献的人才,这只是极为少数的优秀人才。但是更多的还是其他层次的人才。正如万里同志1985年5月31日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我们所说的人才,不只是指高级专家,而且包括能够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人才,其中需要量最大的是各行各业基层经营管理人员以及各种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全国总数应以千万计,以至亿计。”所以,我们既要重视高层次的“尖子人才”,也不可忽视其他各层次的人才;既要重视显人才(已经显露出才华,做出贡献并已得到公认的人才),也不可忽视潜人才(未被发现和未被挖掘出来的人才)。(四)人才的专业性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随着人类社会分工的渐趋明显和相对稳定,社会便产生了各行各业。在封建社会的成熟期,中国民间有三十六行、七十二行、三百六十行的称谓,还有三教九流、七十二门的说法。这是职业分工导致人才发展的专业化趋势。但是,工业社会以前,特别是在古代,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科学技术不发达,知识总量极为有限,杰出的人才较易掌握各类知识和技能,因此人才一般是“通才”型,如达•芬奇,不仅是个大画家,而且也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从哲学到各门具体学科,天文、地理、数学、物理、生物,几乎是无所不知,是个“全才”。在现代社会中,科学知识高度分化,学科分工越来越细。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当代的基础学科已达500个以上的专业,科学技术也达470多种,学科门类已超过20000知识量如此巨大,这是任何杰出人才都无法全部涉足的。所以,现代社会人才的专业性越来越强是一种客观趋势。因此,在育才、用人方面,我们要根据实际,创造条件,形成优势,用其所长,避其所短,防止“求全责备”的片面性。当然,也要看到现代各学科相互交叉、密不可分的整体化特点,在大量培养多学科人才的同时,培养知识面较宽的人才,即知识的整体性较强的人才也不可忽视。(五)人才的进步性才。在对待人才问题上,人们容易重才轻德,忽略德与才的有机统一。为了防止这种倾向,我们应强调人才的积极进步性问题。所谓积极进步性,主要是指以特定的才能和专长为社会发展及人类进步作出贡献。在阶级社会里,人才的作用总是表现出一定的阶级属性的。凡是站在反动阶级一边,阻止历史前进,为腐朽没落的统治阶级服务的人,他们的才能越强,本事越大,对于社会和人类的进步事业破坏性就越大,后果也就越严重。因此,并非所有的才能都会促进社会进步。这里有一个才能的使用方向问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人才进步性的政治标准,就是“为人民造福,为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积极贡献”。(六)人才的动态性所谓动态,就是说人才的内涵和层次不是固定的,同任何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一样,人才也会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动态性主要表现为:(1)在一定条件下,人才和非人才、各种类型和各种层次的人才,是可以相互转化的。(2)人才概念本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衡量标准。(3)就个体而言,人才的出现总有一个从潜到显的过程;人才的成长总有一个从崭露头角到炉火纯青的发展过程;人才还可能有正反方面与上下层次地位的转化。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基本素质如上所述,人才是为社会进步事业作出积极贡献的人。因此,人才的基本素质应与具体的社会历史任务联系起来界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了实现这个任务,各级各类人才当然应有各自的特殊素质要求,但是首要的是,要具有如下几方面共同的基本素质o(一)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路线、政策俗话说:“有才无德,行而不远,德是人才之本。’’有的人把才能、智力比作鲜花美果,把德比作土壤和根基,都是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德的重要地位。陈云同志提出:所谓“德”,最主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就要求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采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路线。邓小平同志指出:“搞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基本路线。要搞现代化建设,使中国兴旺发达起来,第一,必须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第二,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主要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这两个基本点是互相依存的。这段论述为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政治素质指明了方向。就是说,我们需要的人才是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在拥护党的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坚决执行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们应该反对僵化思想,实行改革开放,更好地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增强社会主义的吸引力。这就需要勇于开拓新局面的人来勇挑重担。这种人要求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富于牺牲精神,善于独立解决问题。各级领导要大胆使用、积极支持、热情关心、爱护“创业型”人才的成长。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我们实行的改革开放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改革开放,即作为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改革开放。从这一点上来说,良好的政治素质是人才素质的坚定因素。这不仅是发展我们的事业和保持社会主义方向性的需要,也和人才的成长规律有关。凡是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的,自觉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塑造自己的,即与发展规律“顺向”而行的则比较容易“/顷天应理”成才,并为社会所认可。反之亦然。这都是为无数事实所证明了的真理。(二)远见卓识远见卓识是指在遵循客观规律,正确确定目标,科学分析主客观条件,以求在既定条件下达到最大功能效果所体现的远大目光和高超的见识。它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见识,二是业务见识。政治见识是指能看得准时代和社会前进的方向,能坚持坚定的政治方向。业务见识是指能抓准业务领域中具有关键意义的课题,能很快辨别出业务领域中的新事物、新发现、新经验。远见卓识具有方向性、预见性、敏锐性、坚定性、独特性等特征。它是同一定社会的历史条件相互联系的。它是思想品质、知识素质、科学的思维方法、开创新局面的能力等条件的集中表现。今天,我们从事的事业是富有开创性的事业。远见卓识是现代化建设人才素质,尤其是杰出人才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因为:(1)杰出人才的界定与创造性特征密切相关,无创造性的人也难称为杰出人才,而远见卓识正是创造性思维的内涵。(2)领导型人才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开拓性的人才,远见卓识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o(3)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特点之一是面向未来。现代社会活动复杂多变,影响巨大而深远,缺少远见卓识就无法取得战略的主动。所以,今天的人才要有预见性,非常强调远见卓识的素质。(三)真才实学才即才能,主要包括一般才能与专门才能。学即各类知识。人才学对才能的定义是:在从事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过程中,使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