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食品饮料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章食品饮料业一、广州食品饮料产业的定义食品饮料产业是我国的传统轻工产业,分为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二、州食品饮料业的发展历史古代广州地区食品加工业的种类较多,如制糖、酿酒、干果、调味品等的生产均有悠久历史。蔗糖:《广东新语》说:“糖之利甚溥,粤人开糖房者,多以致富。”清道光之前,广东蔗糖的产量和品种都很丰富,行销国内外。当时番禺、东莞、增城、阳春等地出产一种清白的糖,名曰“洋糖”,则远销至国外。果脯:北宋中期蔡襄的《荔枝谱》载:由于荔枝“红盐法”的出现,商人得以把荔枝、龙眼等果品加工成果干、果脯。“载以拷箱,束以黄白藤,远销国内外。”广州地区郊县花果常鲜,《广东新语》记述:“广州凡基围堤岸,皆种荔枝龙眼,或有弃围以种者……,当时因果品加工业的兴起而从事此业的人员不计其数。”调味品:广州著名调味食品厂“致美斋”创于清乾隆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它生产的小磨麻油、酱油、甜醋、麻酱等具有广东特色的调味食品久负盛名,与长沙“九如斋”、北京“六必居”、扬州“三和酱园”并称为中国四大著名酱园。民国15年(1926),广州有凉果酱料行业公会。民国25年,行业工商业户达200户。日军侵华期间,工商业萎缩,至民国35年仅存70户。建国后,1950年,有经营凉果酱料的私营工商业388户,其中领取工业执照的20户。建国前,广州市产的马蹄粉、麦芽糖、澄面、面筋、鱼类罐头、蜂蜜、花茶和蒸压茶类等,都是采用手工制作的,使用工具十分简单,劳动强度大,生产规模小,多是季节性家庭作坊式,未形成工业化生产。解放后,广州食品工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占当时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2.04%(1952年)。到1979年,广州食品工业经历了五个五年计划,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门类、种不断增加,形成了一批生产榨糖、糖果饼干、罐头、熟肉制品、粮油、饮料、乳制品等产品的国有骨干企业。例如广东罐头厂、华侨糖厂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乡镇、集体、个体私营和外资等多种经济成份食品企业的崛起,大大促进广州食品工业的发展,形成了比较齐全的生产门类。主要门类有:粮食加工、食用植物油、制糖、罐头、屠宰及肉类加工、水产品加工、调味品、饼干、糖果、面包糕点、饮料、酒类、凉果、乳制品、代乳品、蛋品加工、植物蛋白、淀粉、茶叶、蜂产品、制盐、食品添加剂、卷烟等23个行业。在其它方面,建国后,广州市的淀粉、麦芽糖、液体葡萄糖、虾片、糊糊类和羹类小食品、鸡精、水产品、蜂产品和茶类系列产品等加工业,经过多次工艺改革和技术改造,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机械化或自动化工业生产,产量和质量显著提高,有的成为广州市的名牌产品或部优、省优产品。80年代后期,广州市引进或仿制国外先进设备,投产了水果冻和膨化食品,如“卜卜星”、虾条、薯片等新兴的小食品。总体来说,建国后,广州市的饮料工业有所发展,但较缓慢,1980年后有了较快发展。1990年,广州市饮料工业(碳酸饮料、果菜汁饮料、固体饮料、乳酸饮料、咖啡、矿泉水、冷冻饮品等生产)年总产值5.27亿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年总产量24.24万吨。改革开放10年来,饮料工业是广州食品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三、广州食品饮料业发展现状(一)行业规模当前广州经济社会处于进入小康转向比较富裕的阶段,这个阶段食品饮料消费量仍然较大,并呈上升趋势。尽管食品饮料业是民之所需,但从诸多方面分析,食品饮料业也面临竞争的压力。2003年,广州市规模以上食品饮料企业达244家,其中食品加工业84家,食品制造业120家,饮料制造业40家;共实现工业总产值261.17亿元,其中食品加工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67.91亿元,食品制造业实现118.12亿元,饮料制造业实现75.46亿元。食品饮料业企业数量90918784100101101120433938400204060801001201402000200120022003企业数量(食品加工业)企业数量(食品制造业)企业数量(饮料制造业)数据来源于广州统计年鉴食品饮料业工业总产值(亿元)56.365.4364.8167.9184.7399.7103.06118.1257.5665.0867.5975.460204060801001201402000200120022003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数据来源于广州统计年鉴在2000-2003年的四年时间内,食品饮食业的工业总产值从198.59亿大幅增长到261.49亿,增幅高达31.6%。食品饮料业利润总额(万元)2314591270458116231480883920041169052314639437484987022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2000200120022003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数据来源于广州统计年鉴从从业人员的角度看,广州食品饮料行业(包括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近四年来,变化不一。其中,食品制造业从业人员略有上升,由2000年的25759人增加到2003年的29977人;而食品加工业有较大幅度上升,比如,2000年为16155人,到了2003年只有10400人,下降了略30%;饮料业在近四年来从业人员略有下降,由2000年11236人下降到2003年的10564人。食品饮料业从业人数161551487110953104002575927798281192997711236111181042710564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2000200120022003从业人数(食品加工业)从业人数(食品制造业)从业人数(饮料制造业)数据来源于广州统计年鉴这说明了近几年来,广州食品加工业正在进行行业收缩,也说明了广州在食品制造方面正在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二)产业链情况食品饮料业属于轻工行业,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如果以成品生产为核心,上游产业包括原料供应,下游产业包括市场推广,辅助行业有工艺支持业和品牌建设方面。目前,广州食品饮料业规模比较大,但缺少自主品牌,饮料主要以百事、可口可乐等为主,国内只有珠江啤酒等少数较为有名。食品饮料产业链示意图食品饮料业属于日用消费品,尤其使对于年轻人来说,需求较大。但是,食品饮料业的销售也比较特殊,合理的销售布局对其影响很大。(三)广州食品饮料业行业结构广州食品饮料业历史比较悠久,特别是食品行业。其中,广州果子食品厂规模比较大,原料提供原料供应食品饮料成品生产食品饮料销售布局食品饮料品牌建设食品饮料工艺支持在凉果生产等方面占据行业领先地位。但是,从产商数量和从业人员的对比来看,广州食品饮料也企业规模普遍比较小,行业集中度比较低,竞争程度比较激烈。(四)行业结构与战略广州是广东省名牌产品最多的市,有全国名牌产品,又有全省名牌产品;有传统名牌产品,也有新的名牌产品。根据现有品牌特点,广州品牌战略如图2。(1)对市场占有率高、具有较好发展前景、能形成经济规模和拳头的产品要重点扶持,努力扩大国内、国际市场的份额,做大做强,使其发展为大名牌产品,如珠江啤酒、广式月饼、皇上皇腊味等;(2)对在有效期内的名牌产品,要努力创造适宜发展的经济环境,通过对同类产品进行同化、淘汰、优化和企业重组等途径,逐步培育出领导行业发展的名牌产品,防止其走下坡路,如致美斋酱醋、双桥味精、鹰金钱罐头等产品;品牌战略遵循如下规则:市场有率高,市场前景好:重点扶持;市场占有率高,市场前景差:保持;市场占有率低,市场前景好:加快发展;市场占有率低,市场前景差:放弃。(3)对有发展前途、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食品,创造条件,加快其发展,使其能茁壮成长,成为新的名牌产品。(4)对过去曾经辉煌的知名品牌,现在的市场占有率已经大幅度下降,但仍有希望的产品,如清平鶏等,重振找回。(五)行业地位广州食品饮料业是第一优先发展的传统支柱产业。1985年广州政府明确了把食品工业列为广州的支柱产业,广州“九五”发展规划中,将食品工业列为重点发展的八大龙头支柱产业之一。尽管目前尚存在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不高、开发能力不足等弱点,但与其它传统产业相比,在行业门类、产品品牌、市场占有、营销能力等方面仍具有明显优势。此外,食品工业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将农产品加工、食品饮料制造、食品运输(包括冷链)食品销售、餐饮、医疗保健、服务旅游、食品机械、食品包装、食品信息、食品科技、食物生产环境保护等产业归为大食品产业体系。同时,通过大食品产业体系的联动,食品工业也将得到高起点、超常规、跳跃式地高速发展,而不再仅仅是占全市工业十分之一的产业。因此,在广州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中,将食品工业定位于广州优先发展的传统支柱产业。(六)广州食品饮料行业优势与问题1.广州食品饮料行业优势分析⑴区位优势广州食品工业的区位优势体现在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两方面。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四季宜人,物产丰富,千百年来的物竟天择和人工培育,形成和发展了“岭南四大佳果”、“泮塘五秀”等许多驰名中外的农业土特产资源。广州是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是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面具有商贸、工业、金融、文化、交通信息和消费等中心功能。业已形成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带,是广州的经济腹地,广州对包括珠江三角洲在内的穗港澳一体化的区域经济具有较强的经济辐射和带动作用。⑵工业基础广州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能力较强、初具规模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广州经济的重要经济支柱,特别是轻工业基础较强。广州工业配套能力在华南地区独树一帜,对于食品工业而言,其工业基础主要体现在食品机械装备工业。经过数十年发展,广州市食品机械装备工业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普通机械、专用机械和电器设备生产制造及配套的产业群,在企业数量、从业人员规模、市场规模等方面均在全市工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⑶科技资源广州一向是华南地区的科技中心,拥有全省最雄厚的科技资源,汇集了包括全国重点大学在内的28所高等院校和广东省80%的科研机构,科技人员占广东省的57.3%,全省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高级科教人才有90%集中在广州,在机械、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方面具有优势并在国内占据较高地位。广州科技服务体系比较健全,拥有科技咨询、科技情报、计量测试、专利、技术市场等各种科技服务部门。⑷文化资源在博大精深的中国“食文化”中,存在“食在广州”之说,足见广州在中国“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也是广州食品产业中一个饮誉中外的传统口碑品牌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传统“食文化”为广州食品工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基础条件。⑸品牌资源由于广州食品工业形成的历史较早,近代已出现了一批传统名优美食品牌,例如莲香楼、泮溪酒家、陶陶居、趣香酒家、广州酒家等。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一批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名牌优质产品,涉及的行业包括啤酒、饮料、冰淇淋、速溶咖啡、饼干、乳制品、专用面粉、方便面膨化食品、西式肉制品、罐头、调味品、胶姆糖、活性干酵母等,其中获国家金、银奖的产品有12个种类获部、省优质产品400多个。2001年至2002年,广州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称号的企业有2个(珠江啤酒、双桥味精),占全省同期中国名牌产品生产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2002年,入选“广东名牌产品”94家企业的98个品牌中,广州市共有20家企业的22个品牌,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其中食品工业企业有8个,占广东省名牌产品生产企业总数的40%。广州食品工业近年通过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大力发展多元经济。2、广州食品饮料行业劣势分析⑴产业结构不合理在2003年,广州食品工业总产值中,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和食品加工业的比重分别是55.2%、41%、3.8%,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约80%、15%、5%存在一定的差距,食品制造业仅占总量的55.2%,食品制造业相对不够发达。⑵产品结构不完善广州食品工业新产品开发力度不够,产品门类相对不足。工业发达国家为适应食品消费市场的需要而不断开发新产品,门类齐品种多,许多产品实现了系列化,特别是方便食品的发展已深入到人们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