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讲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导言欧盟:促进农业发展的经验日本: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均等的经验韩国:推行新村运动的经验巴西:城乡发展失衡的教训国外经验与启示导言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全面解决“三农”问题国外:没有“三农”提法农业政策涵盖“三农”问题各国关注重点不同同一国家不同发展阶段关注重点也不同案例国家基本情况比较一、欧盟:促进农业发展政策的经验公共物品(publicgood)√公共物品是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所谓非竞争性,是指某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影响别人同时消费该产品及其从中获得的效用,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为另一个消费者提供这一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所谓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在消费一种公共物品时,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这一物品(不论他们是否付费),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欧盟概况1957年欧共体成立: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个国家1995年15国,2004年25国(一)欧盟农业政策的背景西欧城乡一体化过程起步早,二战前城乡差别已很小城乡基础设施都高度发达道路交通网线密集,中小城市星罗棋布战后重建一开始,城乡就较为平衡二战中许多城市尤其是大城市遭重创农村设施和村庄却幸免于难但战后农业生产方面却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欧共体成立之初并没有包括农业部门粮食自给率只有80%左右1962年开始实行统一的农业市场政策农业问题成为欧盟中的核心问题之一(二)欧盟的农业政策目标之一:促进生产发展之二:稳定市场价格之三:提高农民收入之四:保护生态环境(三)主要措施与做法市场支持政策政府公益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扶持直接补贴政策2002年欧盟财政支农资金: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出为840亿欧元,1500万农业人口,人均5600欧元1.市场支持政策√核心是干预收购政策,但设计周密、执行严格制定各种主要农产品的统一保护价格每年确定一次,涉及几乎所有主要产品政府付费委托储藏,没有国有仓储设施保护收购总量无上限,有下限90年代中期是每次至少180万吨市场支持政策要点在于:一旦市场价格低于保护价格水平,政府出资按保护价格买断产品,并退出国内市场流通保障点在于:每一次保护收购,政府都要派专门的人员进行核实2001/02年度此项支出为393亿欧元(黄箱):牛肉最多为97亿欧元食糖为57亿欧元黄油为44亿欧元2.政府公益服务措施√高度重视政府对农业的公益性服务,包括:农业研究(各国都有强大的政府农业科研机构,研究设施条件先进,经费充足)大学里的研究所独立的农业科研院所农业推广咨询服务、培训服务动植物疫病防治农产品检验与质量控制市场促销与认证服务,等政府公益服务措施经费充足,服务具体2001/02年度经费:农业科研经费:70亿欧元推广咨询和培训服务支出:3.8亿欧元动植物疫病防治的支出:17亿欧元农畜产品质量检验支出:2亿欧元市场促销与认证服务:13亿欧元;等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提供购买补贴或贷款优惠进行扶持,包括:农业生产机具的购买农场设施建筑如谷物仓库建设农田整治、农场道路水利设施建设等部分国家:农产品加工和营销设施的购置累积效应,长期受益支出数额庞大:2001/02年支出65亿欧元;还有24亿欧元的落后地区援助,大部分用于扶持各种基础设施建设4.直接补贴政策90年代以后,政策目标变化,开始限制面积、限制牲畜头数,降低保护价格。同时给予农民直接补贴。黄箱蓝箱2001/02年欧盟支出为237亿欧元。为鼓励农民保护生态环境,提供补贴(属于绿箱);2001/02年支出55亿欧元此外,自然灾害救济4亿欧元,农民提前退休补贴8亿欧元等(四)效果与评价大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生产总量农产品贸易土地单产劳动生产率水平大幅度提高80年代末期后限产,但科技进步和基础设施发挥作用,生产率水平仍继续提高欧盟谷物生产(万吨)欧盟肉类生产(万吨)欧盟谷物贸易(万吨)单产水平欧盟农产品的单产水平高,发展较快小麦每公顷单产1961年为1960公斤,1984年增加到5098公斤大麦、油菜、甜菜等单产水平也大幅度提高2003年小麦每公顷的单产水平:荷兰为8700公斤,比利时为8600公斤,爱尔兰为8300公斤,英国为7800公斤等;比我国高一倍左右每头奶牛每年产奶数量,瑞典、丹麦、荷兰等均在7500公斤以上劳动生产率按农业人口平均生产谷物1961年1400公斤1984年6613公斤2003年13040公斤按农业人口平均生产肉类1961年245公斤1984年1003公斤2003年2471公斤劳动生产率提高,有利于增加农业收入(五)欧盟促进农业发展的经验√通过价格支持政策,提高农民增加生产的主观积极性;这种政策当年有效通过科研创新推广服务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增强农民提高生产水平的客观可能性;有累积效应和长期持续性农业政策的成功可促进农村区域的健康发展可有更多土地资源用于生态环境建设多功能性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农村区域生活环境质量提高城乡一体化程度提高二、日本: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均等的经验(一)背景小农经济国家秉承“以农为本”的治国理念明治维新以后“农本思想”被继承下来农业为工业化提供外汇、原料(地租转化为工商业资本)但弱质性及其城乡矛盾不断加剧一战后两件大事凸显矛盾1918年“米骚动”米价暴涨引起袭击米店、富商、警察的暴力事件20年代中后期到30年代初的农业危机米骚动后发展生产从殖民地台湾省、朝鲜进口大米导致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下降1931年农民收入仅仅相当于市民的32%社会动荡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1932年后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推广农业技术到1942年农民收入提高到市民的70%左右二战后的努力发展农业,解决粮食供给严重不足发展工业,增加就业和恢复经济但战后随城市经济加速发展,城乡收入差距又一度拉大1959年农民收入仅相当于市民的60%(二)《农业基本法》规定的支农措施1961年仿照法、德经验制定《农业基本法》农业基本法的两个目标“提高农民的社会经济地位”即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均等培养“自立经营农户”即农户不需要政府大规模补贴,也能达到或超过市民的收入水平主要措施实行补助金农政财政金融支持,解决农村资金供给不足日本农村的长期事业金融,不论战前战后都是由公共金融机构承担的!农协+农户的基本经营体制推广技术、对抗市场风险、排除中间商盘剥保护农民利益农户兼业化非农产业收入由补充不足到反客为主1.补助金农政√一是无偿的财政性投入资金无法回收的项目投入靠财政如农村的道路等公共设施在日本,农村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都由政府投入资金国家、县、市三级投入侧重点不同,比例不同补助金农政二是有偿的政策性金融指由政府出资组建的金融机构,向政府希望发展但难以筹集到商业性金融资金的产业部门提供贷款如农户的生产经营设施与商业性金融的不同之处融资期限较长,20年甚至30年以上利息低,并可由财政贴息2.农协+农户的基本经营体制农户经营规模很小1955年,经营规模0.5~2公顷的农户占有的耕地面积为全国耕地面积的74%小规模的问题分散的小农户如何对抗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政府如何有效分配和管理投放到农村的资金解决方法把农民组织起来,加入“农业协同组合”简称农协,基本功能是“发展中间商业,排除中间商人”,即排除金融资本、商业资本和工业资本等各环节对农民的盘剥日本农协的特点(与欧美比较)√综合性特征经营范围涵盖广泛,包括信用、保险、购销、技术指导、土地利用乃至旅游等等。而欧美的农业合作社以专业性为主,如奶牛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等与行政层级大体对应而欧美的合作社与行政区域没有对应关系建立中政府起着实际主导作用表面看是农民自愿参加的,其实是政府自上而下组织起来的。而欧美合作社都是自发组织起来的与政府保持着既合作又对抗的双重关系补助金农政基本是通过农协落实的;也为农民争取各种权益。而欧美合作社与政府很少有特殊关联3.农户兼业化因规模小,单靠农业,即使有补助金农政也无法让农民与市民收入均等这种情况下,市场机制把农户导向兼业经营两类兼业农户一兼农户:以农业收入为主的二兼农户:以非农产业收入为主的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展,二兼农户在全部农户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三)实施效果人均GDP:1959年300$,1972年2500$这一阶段与我国现在大体相当农业劳动力利用和报酬水平对收入起决定性作用补助金农政保证农民在劳动报酬上同城市平等地位农协体制保护农户在产前、前中、前后各环节利益兼业化经营使农业剩余劳动力得到了充分利用日本在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均等方面相当成功,与此同时实现了农业与农村的全面现代化1961年农业基本法颁布后,农民收入每年以15%以上幅度递增到1972年,农民收入水平就略微超过了市民这种基本态势一直持续到现在(四)主要问题一是培养“自立经营农户”的目标没有很好实现这样,为保证农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就不得不加大农业补助金支出力度小规模耕地所有者不愿放弃土地的经营,其他农户想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十分困难二是农业以二兼农户为主直接导致农业一线劳动力以老人、妇女为主土地粗放经营甚至撂荒现象并不少见农业就业人口中65岁以上的比例弃耕地面积变动情况(千公顷)三、韩国:推行新村运动的经验(一)政策背景1910-1945年:日本殖民地二战后,南北分治1947-1955年:农村土地改革对地主的土地采取低价赎买办法,然后均分给农民,“耕者有其田”农民在获得土地的前15年交20%的实物税特殊规定:禁止租种土地;每个农户所拥有的农地不得超过3公顷1953-1961年:战后恢复期传统农业,农民贫穷,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政策背景1961年新政府执政从1962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取得成功,使韩国经济有了起色韩国人均GDP1953年人均GDP为57美元1962年仅提高到87美元1971年为286美元1980年增加到1598美元2003年达到了12700美元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城乡差距出现并逐步扩大发展背景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问题,曾试图用财政资金解决农民债务和农业生产资金,但效果不好农村基础设施差、农民居住简陋、务农收入低1970年:约5万个自然村中只60%的村勉强能通汽车250万农户中,80%住茅草房,80%村庄不通电粮食和供应加工业的农产品原料不足,政府收购农民大米的价格只有市场价格的75%1969年:韩国农户的家庭收入只是城市工薪阶层家庭收入的65%1970年4月正式开始推动新村运动整个70年代是主要建设时期(二)政策目标定义:√通过参加建设村庄项目,开发农民的生活伦理精神,从而加速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宗旨:“勤勉、自助、合作”目标:提高农民的生活伦理水平和改善农村物质生活条件,实现“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政府特别强调两个方面地方官员要有为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奉献精神激发和培养农民的自助精神(三)实施办法政府为主导、农民广泛参与、自上而下展开政府作用:支持、协调、服务、培训和指导在重点开展“新村运动”的1970至1979年期间,韩国国会领导人和内阁成员都参加有关此项工作的会议,会议由总统主持在操作上,以村为单位,逐村参与进来当时韩国有1450个乡镇,3.3万个村(约5万个自然村);到1974年,所有村庄的全体农民都参加到新村建设中来主要做法1.以村为单位筛选实施项目2.政府给予建材扶持3.激励农民自助合作精神4.发挥基层组织与村庄领导人的作用5.始终重视培训工作筛选项目:地方政府汇总的项目优先顺序改善村庄居住环境项目图示政府的直接扶持实物: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