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文字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课让搓着丰富我们的人生教学资源链接1.教材所用材料与观点的详细资料不同的人生态度,不同的结果有人说,人生就如同登山,只有不断地奋勇攀登,才能到达想要达到的目标。人天生就有“往上爬”的内在动力,也就是说,人为了生存发展,他要给自己不断提出目标,不断地前进。问题的关键是,在挫折面前,你是否往前走。1996年5月10日,31个登山者从不同的路线到达顶峰。突然,一阵极为猛烈的风暴压住了他们。有一个来自华盛顿的邮政工作人员,名叫韩森。风暴袭击时,他倒下了。在这个时候倒在雪地上是有生命危险的,他几次试着站起,但都没有站起来。韩森屈服了,结果死去了。另一位登山者威勒斯,也倒在了雪中失去了知觉。几个小时后,威勒斯被他内在的某种东西给刺激醒了,他意识到他所处的环境恶劣。威勒斯有充分的理由放弃:他迷路了,没有了食品,失去了任何可能生存的条件。但是,面对恶劣处境,他下了一个重大的决心,这个决心就是活下来,努力活下来。对威勒斯来说,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好似几个世纪。他知道那时站着不动就意味着必死无疑,所以他一直不停地走着。他只有向前走才能到达目的地。最后,他迷迷糊糊地倒在营地的帐篷前,队员们用刀划开了他结冰的衣服,把一个热水瓶放在他的心上,并给他输氧气。他终于活了下来。在遭受不可预料的自然灾害面前,韩森拼搏了却为什么没有成功?威勒斯为什么能扼住命运的咽喉,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了?请你从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方面去分析,然后说出你的理由。面对挫折的三种态度面对挫折,人们大体有三种态度:第一种是放弃;第二种是半途而废;第三种是迎接挑战。正如梁启超在《论毅力》一文中所分析的,面对挫折,“那些意志薄弱的,开始坚决地说我要如何如何,认为天下的事本来是很容易的,等到事件迅速来到面前,而不少困难阻力也突然随之而来,他就灰心丧气,萎靡不振”,这种人选择了放弃。第二种人,“凭一时的意气,通过了第一个难关,等到再遇挫折,也会退下来”,因此半途而废。第三种人“是最坚强的人,能坚持到底战胜挫折。”放弃者,当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们不敢面对挑战。他们常用否定性的词汇,如“不能”、“不会”、“不值得”、“不聪明”、“不胜任”,等等。他们总以这种消极的人生态度来对待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挫折。有的人自暴自弃不思进取,仅仅为了活着;有的人不想付出,只想获得,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有的人得过且过,迷恋于物质的享用,吃喝玩乐。这些消极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在挫折面前失去了学习人生和享受人生的“权利”。因为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课,他们放弃,就是放弃了本应该由许多挑战构成的人生。而人生的幸福和愉快,正是在战胜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才可能尝到。因此,放弃者不会体验到真正的人生,不可能享受经历磨难后的幸福生活。半途而废者与放弃者不同,他们在挫折面前,有过拼搏,但最终放弃了。就像登山一样,半途而废者已经越过了山的底部,然而整座山顶还在他的头上,等待他去攀登,必须付出极大努力才能达到山的顶峰。他害怕以后的艰难困苦,最终放弃了,停滞不前了,仅仅满足于已经达到的地方。半途而废者经常以这样一些词汇为自己找到借口,如“这样挺好”、“不稀罕”、“算了吧”、“足够了”等。正是这种怕苦、满足现状的人生态度,也使半途而废者失去了本该属于他们的胜利和幸福。例如,19世纪美国西部发现了金矿,梦想一夜暴富的人们蜂拥而至。其中有位年轻人一直在掘矿,辛苦工作了很长时间,但没找到一点金子。他放弃了继续挖掘的念头,卖掉属于自己的矿脉返回了故乡。这个矿脉的新主人继续挖下去。他请来专家勘测地质状况。专家回答道:“稍稍再挖掘一下,金矿就会出现了。”按照专家的指点,他继续挖掘下去,不久金矿出现了,新的所有者获得了巨大的财富。挑战者,他们的人生态度是勇敢地面对挫折,去迎接挫折的挑战。持这种态度的人,能冷静地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寻找摆脱困境的途径,创造性地去克服困难,以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使自己追求的目标得到实现。就像登山一样,挑战者知道困难是他们必须承受的,并懂得每向前跨一小步,就离目标近一点。就是在这一小步一小步的积累中,他们最终登上了顶峰。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挑战者常用的词汇是“坚持”、“学习”、“拼搏”、“积累”、“忍耐”,等等。正因为挑战者的人生态度是勇敢地面对挫折,所以,挑战者的人生是学习的人生、进步的人生、真正的人生。伟大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一生遭到数不清的磨难:贫困,几乎逼得他行乞;失恋,简直使他绝望;双耳失聪,对他的打击更为惨重,他痛苦地把自己关在房子里不愿与世人见面。然而,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使他顽强地进取。在挫折面前,他一次次重新振作起来,发出了“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坚强呼声,终于创作出了举世闻名的《第九交响曲》等辉煌的作品,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正确分析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方法我们已经知道挫折是由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造成的。所以当挫折来临时,我们首先要清楚造成挫折的各种因素,然后采取解决的措施。2003年发生在北京的非典型性肺炎疫情,给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这是外在的自然因素造成的挫折。当认识到这场灾情是一种未被认识的病毒,传染性很强,会对人民的生命有严重危害时,党中央和国务院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对这种病毒进行有效的消毒、对病人采取有效的医治、找出对症的疫苗、鼓舞人们战胜灾难的勇气等措施。广大人民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疫情。温家宝总理说:“面对这场灾难,我们不怨天尤人,我们接受挑战……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多灾多难,但始终是压不垮的,愈挫愈勇,越挫愈奋。我相信经历这场灾难之后,我们的人民会更加团结一心,我们的民族会更加坚强。”另外,有许多挫折是人们自身因素造成的。比如有的同学因身材矮小,或者因相貌平平而产生自卑感;有的同学考试失败后产生消极情绪;有的同学因生活阅历简单不能面对复杂的事情而烦恼;有的同学向家长提出过高的物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抑郁寡欢;等等。对于这些挫折,我们进行正确分析就能越过挫折,投入正常的生活中。比如对自己身材、相貌,要认识到相貌不决定一个人的自尊,重要的是内在的品质和能力。当认识到这一点后,有这种自卑感的同学就会轻装前进。又如不切实际地给自己定了一个很高的考试目标,经过分析将自己的追求降到了一个合适的水平,通过努力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就会尝到成功的喜悦。再如将自己的物质需求降到父母收入能够承受的水平,就容易获得父母的支持,从而克服因自己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心理障碍。总之,战胜挫折需要认真分析造成挫折的各种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措施。2.相关术语解释移情,是指情感迁移,即把某种情感由某一对象迁移到另一对象。宣泄,是指人们通过任何一种行为释放和发泄紧张、焦虑、恐惧的情绪的过程。升华,是指把冲动转化为有建设性和创造性的行为的能力。3.课文中涉及的人物简介谈迁(1593—1657)谈迁,明清之际史学家,浙江海宁县枣林人。明天启元年(1621)开始著《国榷》,至天启六年完成初稿,以后仍继续修订。清顺治二年(1645)又续订崇祯、弘治两朝史事。两年后全稿被窃,发愤重写,从头搜集资料,经过9年时间,第2次完成《国榷》手稿,前后历时30多年,终于完成了这部传世巨著。邓亚萍(1973—)邓亚萍,河南人,出生在乒乓球世家。5岁开始学打乒乓球,13岁打败世界冠军,1988年进国家队。16岁与队友合作获得第40届世锦赛女双冠军;17岁与队友合作再获世界杯团体赛冠军;以后几乎囊括了一系列国际、洲际大赛女子单打冠军。她连续七年稳居女子单打世界排名榜首,是奥运史上首位蝉联两届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的运动员,获得四枚奥运会金牌。1997年退役入清华大学外语系学习,后到英国诺丁汉大学学习,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硕士。她曾任北京2008年申奥代表,2003年当选国际奥委会运动委员会委员。她的座右铭是:挑战自我,战胜自我。运动生涯中,冠军头衔132个,曾经获得过18个世界冠军(仅次于王楠6个,王楠24个),连续2届4次奥运会冠军。当前情况:邓亚萍获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7年后,邓亚萍先後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2008年11月,英国剑桥大学基督学院毕业,荣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2003年,邓亚萍开始在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工作。曾担任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奥运村部副部长。2008年11月任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中心副主任。2008年3月,邓亚萍顺利通过了英国剑桥大学博士论文答辩,并于2008年11月29日,获得英国剑桥大学基督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人物故事: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对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据教练张燮林统计,邓亚萍每天接球打球1万多个。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求学故事24岁的邓亚萍刚到清华大学外语系报到时,指导老师让她一次写完26个英文字母。当时在别人眼中看来最简单不过的事,邓亚萍却费尽心思后才把它们写出来(似乎没有写全)。于是邓亚萍把自己的睡眠时间压缩到最低限度,经常学习到很晚才肯休息,早上5点起床,几乎苛刻地学习14个小时。有时,一边走路一边看书,就连吃饭的时间都用上了。更重要的是在打球时候一直保持的1.5的好视力也退到0.6。邓亚萍不断要求自己,做作业也要和完成训练课一样,绝对是今日事今日毕,毫不含糊。邓亚萍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让辅导老师和学友都深表叹服。1998年2月,邓亚萍前往英国剑桥大学读书,邓亚萍在剑桥大学的语言学校开始学习英语,短短3个月的时间,邓亚萍坚持每天8点多从自己的住所赶往学校上课。下午3点半下课后,她还到学院的学习中心去学ix,听磁带,练自己的口语,直到晚上8点学习中心关门后才赶回住所。回到住所,邓亚萍也从不浪费时间,她坚持和房东用英语交流,坚持按时完成作业和预习功课。在她终于获得硕士学位后,邓亚萍又动身前往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长时间固定姿势写稿诱发了邓亚萍的颈椎病,头不能移动,一动就疼得钻心。但是,疼痛并没有把邓亚萍征服,她咬紧牙关,以一种固定的姿势坚持查阅资料和写作。诚信故事那是邓亚萍在清华即将毕业的前夕。有一天,她找到语文老师请他帮助修改哲学课的总结。这份哲学总结足有四五千字,内容很充实,既有理论上的阐述,又能联系实际用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