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语文集体备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课题伯牙绝弦设计者赵燕使用者教材分析文言文是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是引导学生与古代文学大师对话,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兴趣的蓝本。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让学生喜欢上它,并乐意去读去感受。其次是在学习的过程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学会主动思考、积极吸收。再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知音”的真正含义,理解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引导学生能借助注解及其它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知音”的真正含义,体会知音难觅,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的做法。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培养其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借助注解及其它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教学难点理解“知音”的真正含义,体会知音难觅,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的做法。课前准备布置预习:了解伯牙其人、其事;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多媒体欣赏乐曲,引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曲子(介绍相关知识:《高山流水》,是现代人根据古时一首同名古琴曲而谱写的一首曲子,关于这首曲子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引出课题,师板书)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反复读、看注释、查工具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读题《伯牙绝弦》引出对“绝”意的思考。自读课文(要求:自由读三遍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流利,注意把握好停顿)反馈交流:指名读课文,正音,指导停顿;再读课文,结合注释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课文讲了件什么事?)三、品读课文,感悟“知音”1、解题:读了课文,现在你知道“绝”的意思了吗?(摔断、毁了)师:伯牙是春秋时期一位非常著名的演奏家,琴应该是他的生命,可是他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琴弦弄断呢?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吧。2、读课文,感“知音”你能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吗?引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仍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出示句子学习)①齐读句子,指名读,点拔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从这句话的意思吗?这个谓是指什么?(“谓”:觉得、认为、以为)②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伯牙绝弦原因是:(板书:子期死)③(伯牙认为子期死了,世界上就再也没有“知音”(板书:知音)就摔破古琴,从此再也不弹琴了。)A、那什么叫知音?(相知相守,心意相通)怎样的人才能成为知音呢?B、再读句子:从这句话中,你还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个词感受到的?C、抓住“再无(永远都没有了,非常惋惜,看出伯牙对子期的敬重)、乃(感受到了伯牙的从容与决心)、不……3、品文本,悟知音师:为什么知音死了,就绝弦,这倒底是怎样的知音啊?课文中的哪个地方告诉我们这一点了?(再读课文,并用“”划出相关的语句。感受到伯牙与子期是一对心灵相通的知音?)⑴交流、学习: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A指名读句,指导朗读;B相机理解文中前两个“善”的意思;C学习对话:抓住“志”、“善”、“哉”的意思理解以及“哉”、“兮”两个语气词的运用来理解句子;D指导朗读,并谈谈感受,抓住叠词特点,体会山之巍峨,河之广大。⑵拓展与运用:A大自然的奇丽景色又何止这“峨峨泰山、洋洋江河”那伯牙还会弹些什么?(清风、炊烟、明月、北风……)子期又听出了什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皎皎明月、萧萧北风……)B引导学生拓展与语言运用:是啊,他们是一对心灵相通的好友,他们之间的对话不是用语言而是用琴声(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鼓琴,志在。钟子期曰:“善哉,兮若!”)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生: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师:当伯牙志在江河生: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志在流水,(生接)钟子期曰:“善哉,”志在明月,(生接)钟子期曰:“善哉,……⑶理解“念”“必得之”:A这就是文中所说的“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B从这个必字你还感受到了什么?(这就是心灵相通,这就是以琴相吸,这就是心有灵犀,这就是“知音”啊……)(板书:!)C是啊,这么知心的一对朋友,难怪“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仍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4、偶遇得知音⑴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两人之前并没有来过往,他们只是在一次偶遇后就成为了“知音”。(多媒体补充材料:有一次,俞伯牙乘船沿江旅游。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边避雨。伯牙耳听淅沥的雨声,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动景象,琴兴大发。伯牙正弹到兴头上,突然感到琴弦上有异样的颤抖,这是琴师的心灵感应,说明附近有人在听琴。伯牙走出船外,果然看见岸上树林边坐着一个叫钟子期的打柴人。伯牙把子期请到船上,两人互通了姓名,伯牙说:“我为你弹一首曲子听好吗?”子期立即表示洗耳恭听。伯牙即兴弹了一曲《高山》,子期赞叹道:“多么巍峨的高山啊!”伯牙又弹了一曲《流水》子期称赞到“多么浩荡的江水啊!”伯牙又佩服又激动,对子期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声,你真是我的知音啊!”于是两个人结拜为生死之交。⑵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伯牙的琴声只有子期能听得懂。)是啊,同学们试想一下,伯牙当时已经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应该整天听到别人的夸赞,可是他为什么独独把子期看作知音呢?(因为其他人听不懂,他们都能真正听懂伯牙的琴声。而钟子期,只有钟子期才能听懂他的琴声。……)⑶是啊,长时间来,伯牙都没能遇到一个人听懂自己琴声的人,那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啊。终于在这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钟子期!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预设答案: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来来读: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4、绝弦慰知音⑴过渡:师:“人生难得一知已”于是他们约好两年之后再相聚。到了约定的日子,伯牙满忙期望的来到江边,来到了与子期约定的地方,可是他左等右等等不到人,看到的却是子期的坟墓。此时此刻的伯牙他心情怎样?此时的他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他伤心欲绝,非常难过。此时的他会坐在子期的坟前,再次弹起那首令他们惺惺相吸的曲子……)⑵文中是怎么写的?(出示: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师:(生读)是啊,“破琴绝弦”此时伯牙他扯断了心爱的古琴,摔碎了曾给自己带来无数美誉的古琴,此时此刻的他“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1.断了他的前程。2.断了他的心弦。3.断了他的希望。……)⑶、指导朗读:带着伯牙此时的心情,我们读: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⑷让我们一起来记住这个故事,记住这一千古绝唱吧:请同学们自由背诵课文多媒体课外拓展,学会赏析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中,就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学生读(配乐《云水呤》):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2.从这首短歌中,你能体会出什么?(机动)师: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找来《警世通言》好好看一看。3.一曲《高山流水》,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高山流水》也成了知音的代名词,虽然当年伯牙所作的《高山流水》已经失传,但是后人为了纪念他们重新谱的也一样精彩。让我们伴着这首音乐,在传唱这个故事中结束这堂课吧(配乐、学生齐背课文)!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26、月光曲设计者赵燕使用者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正确规范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字。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4、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教学重点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2、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教学难点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原因。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作者借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文章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文字中,受到美的熏陶,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二是体会作者在叙事中进行恰当的联想,使文章的表达更加充实、感情更深刻。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难点是贝多芬的感情变化的原因,因为它关系到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激情来自何处,这一点课文没有具体的答案,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才能突破难点。教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时间教学一次备课二次备课过程一)、谈话导入课题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古筝曲《高山流水》,今天老师再请同学们欣赏一首钢琴曲。让我们一起走进大音乐家贝多芬和他的《月光曲》。大家知道关于这首曲子的美丽传说吗?老师相信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月光曲》就会了解了。板书课题:月光曲(二)、整体感知: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些词语你是否都认识了呢?检查字词。莱茵河入场券霎时间盲姑娘蜡烛苏醒琴键汹涌纯熟恬静安祥陶醉(注意强调:“券”的读音;恬静、安详、陶醉的意思。)2、指名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边读老师要注意纠正学生的字音。)(三)、细读感悟:1、谈话: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这一传说故事的内容,大家想不想亲耳聆听这首著名的乐曲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美妙的音乐中。(多媒体播放《月光曲》的片段)能说说你的感受吗?(交流,对学生的不同感受适当点拨)此时,贝多芬望了望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那么当文中的兄妹俩听到贝多芬弹这首曲子时又是什么感受呢?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出来的?2、选读第九自然段,感受月光曲的美好意境。(1)指名交流。生:我觉得“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洒满了银光”是曲子刚开始时皮鞋匠的想像,这时贝多芬可能是轻轻地按起琴键,节奏也比较慢。师:那表明曲子很舒缓,对吗?请你读读这个句子,把我们也带到那月光下的静静的海边吧。(生读)生:我觉得月亮刚升起时,照得海面一片银光,这时的月光一定很柔和,那贝多芬弹的曲子也一定很柔和。师:看来这时的曲子是舒缓柔和的。那你能把这种感觉给它读出来吗?(生读)生:后来,“月亮越升越高……一个连一个朝岸边涌过来……”这时的曲子的力度应该逐渐增强,声音也高一些了,节奏也应该快些啦。(你很会欣赏音乐)生:我觉得这时曲调是有反复的。因为是“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音乐让你有身临其境之感。)师:谁来把贝多芬的音乐读出来,读出自己的味道、自己的感觉?(生有感情的朗读)师:你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这么读吗?生:“忽然”说明时间很快,所以我读得也快,“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也要读得快,而且有劲。师:你不仅读得好,说得也好。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齐读)师:谁来把皮鞋匠看着妹妹这一句读一读呢?看这时的曲子又是怎样的?生:读。我觉得这时的兄妹俩已经完全陶醉啦。生:我想这时的曲子一定更快,节奏感更强啦。师:那么曲子也就到了高潮部分,情绪也跟着激荡啦。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生:齐读。师:那现在谁能完整地把这贝多芬弹这首曲子时的情境说一说?生:(自由说,指名说)师:无论是平静的大海,还是汹涌澎湃的大海,都有月光照耀。这是多么美好的景象!让我们和兄妹俩一起再来欣赏一下。(播放月光曲片段,学生闭目欣赏)师:听着听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