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动机--学习辅导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八章动机――学习辅导第一节动机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动机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也就是说,动机是由一定的目标引导和激发的、产生原动力推动个体的行为。这种原动力是由于个体对目标的认识,由外部的诱因变成为内部的需要,这种需要成为行为的动力。例如,对于将要上学的孩子来说,在成人的引导下,或同龄小朋友的引诱下,使孩子产生了入学的愿望或要求,这种需要是孩子进入学校学习的原动力,进入学校学习是他们行为的目标。这就是说,只有目标成为个体的需要才可能成为动机。动机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一)动力性动机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如为了消除饥饿而引起择食活动,为了获得优秀成绩而努力学习,为了取得他人赞扬而勤奋工作,为了摆脱孤独而结交朋友等。动机激活力量的大小,是由动机的性质和强度决定的。(二)指向性动机不仅能激发行为,而且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如在学习动机的支配下,去学校学习。在成就动机的驱使下,人们会主动选择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等。(三)隐蔽性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具有隐蔽性,人们不能直接地观察,但是,可以通过个体对任务的选择、努力的程度、对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表达等外部行为间接地进行推断,推断出个体行为的方向和动机强度的大小。例如,在周末的时间里,一名学生清晨就去了图书馆,在图书馆里,他集中注意力地在阅读文献、翻阅资料,而且一整天都在那里度过。从这个学生一系列的行为表现,我们可以初步推断他的学习动机是比较强的。(四)活动性动机是通过活动表现,通过活动获得或达到它们的目标。动机所要求的活动,有心理活动也有生理活动。心理活动主要有认知活动,如计划、组织、监督、决策、解决问题和评估,还有情绪活动的参与,例如,兴趣、爱好、热情和激情等。生理活动承受着个体活动的努力和坚持,并且负责一些外在的行为。只有身心协同活动才可以达到动机所追求的目标,也才能满足个体的需求。(五)维持性动机具有维持功能,它表现为行为的坚持性。当动机激发个体的某种活动后,这种活动能否坚持下去,同样要受动机的调节和支配。动机的维持作用是由个体的活动与他所预期的目标的一致程度来决定的。当活动指向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这种活动就会在相应动机的维持下继续下去;相反,当活动背离了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进行这种活动的积极性就会降低,或者完全停止下来。二、动机与需要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它会推动人们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从而产生活动的动机。当需要推动人们去活动,并把活动引向某一目标时,需要就成为人的动机。例如,热时寻找比较凉爽的地方;饿时寻找食物并奔向有食物的场所;渴时寻找水源等。这时,需要就成为人活动的动机了。需要作为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源泉,它是激发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内部动力。(一)需要及其种类21.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这种不平衡状态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不平衡。如血液中水分的缺乏,会产生喝水的需要;失去亲人,会产生爱的需要等。在需要得到满足后,这种不平衡状态暂时得到消除;当出现新的不平衡时,新的需要又会产生。所以,需要是指向一定的对象的,没有客体、没有对象的需要是不存在的。2.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按起源可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按指向的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1)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自然需要也称生物学需要,它包括饮食、运动、休息、睡眠、排泄、配偶、嗣后等需要。这些需要主要由机体内部某些生理的不平衡状态所引起,对有机体维持生命、延续后代有重要意义。社会需要是人类特有的需要,如劳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社会赞许的需要。这些需要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要求,对维系人类社会生活、推动社会进步有重要的作用。(2)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物质需要指向社会的物质产品,并以占有这些产品而获得满足。如对工作和劳动条件的需要;对住房和交通条件的需要等。精神需要指向社会的各种精神产品。如对文艺作品的需要,欣赏美的需要和观看电影的需要等。这些需要是以占有某些精神产品而得到满足的。(二)需要的结构关于需要的结构,在心理学界存在不同的理论观点,其中马斯洛的理论影响最大。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以下五个等级的需要构成的。生理的需要,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安全需要,它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归属和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一个团体等,就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自尊需要的满足会使人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马斯洛认为,这五种需要都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这些需要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它们构成了不同的等级,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三、动机与行为(一)动机与行为的关系动机与行为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同一种行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即各种不同的动机通过同一种行为表现出来;不同的活动也可能有同一种或相似的动机。例如,在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可能是各种各样的。有的学生希望成为优等生,在班上拔尖,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有的学生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不愿辜负父母、亲友的期望;有的学生是在英雄、模范人物的影响下,希望学好本领,将来为建设祖国服务;有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动机,上学只是为了混日子等。这些不同的动机都表现在同一种学习行为中。学习动机不同,学习效果也会不一样。另外,同一种动机,也可以产生不同的行为。例如几个人都想休息,但有的去剧院,有的去散步,有的去划船等。在活动动机与效果的关系上,情况也非常复杂。这里“效果”是指行为的社会效果。一般来说,良好的动机应产生良好的行为效果;反之,不良的动机则会产生不良的行为效果,这就是动机与效果的统一。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动机与效果不统一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如一个孩子想帮父母干点家务活,但不小心打碎了窗户上的玻璃或撞倒了桌上的花瓶。从动机3讲无可非议,但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却产生了不好的活动效果。(二)动机与工作效率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上。人们倾向于认为动机强度越高对行为的影响越大,工作效率也越高;反之,动机强度越低则工作效率越低。但事实并非如此。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也就是说,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一旦动机强度超过了这个水平,对行为反而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如学习的动机太强、急于求成,会产生焦虑和紧张,干扰了记忆和思维活动的顺利进行,使学习效率降低。考试中的“怯场”现象主要是由动机过强造成的。心理学家耶克斯和道德森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研究还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这就是著名的耶克斯-道德森定律。第二节动机的种类根据动机的性质,人类的动机可分为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一、生理性动机生理性动机也可称为基本动机,它是为了维持生命的需要所必需满足的动机,以有机体、自身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例如,饥、渴、缺氧、疼痛、母性、性欲、睡眠、排泄等动机,都是生理性动机。(一)饥饿1.饥饿与体内平衡饥饿是由于体内缺乏食物或营养引起的一种生理不平衡状态,它表现为一定程度的紧张不安,甚至是饥饿的折磨和苦楚,从而形成个体内在的紧张压力,使个体产生求食的活动。坎农在一项有趣的实验中,让被试把一个气球吞进胃里,然后设法往气球内充气。结果发现,当气球充气引起胃壁收缩时,被试便出现饥饿的折磨。这似乎说明胃壁收缩与饥饿状态有关如图8-4所示。现在已经知道,胃部收缩不是产生饥饿感的必要条件。许多人的胃通过外科手术被切除了,然而这些人能感到饿,并照常吃东西。这说明除了胃壁的收缩外,饥饿的引起可能还有其他的原因。2.饥饿与体内化学物质腾布里通和奎格利从饿了几天的狗身上抽取血液,注射到刚吃饱了的狗身上,这些吃饱了的狗又会继续吃食,好像已经饿了几天一样。这说明血液中某些化学成分的变化,有可能引起饥饿的动机。后来有人发现,饥饿感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低血糖。人和动物都能自动调节热量的摄入,防止能量的不足和体重的稳定,这种调节的体内化学物质是血糖,胰岛素的增加可降低血糖,把它部分的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如果血糖水平下降,饥饿感就会增加。3.饥饿与下丘脑引起饥饿除了某些外周的原因以外,还可能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部位的功能有关。20世纪50年代中期,生理学家们用电刺激法和局部毁损法,在实验动物的下丘脑中发现了所谓“饥饿中枢”和“厌食中枢”。“饥饿中枢”在下丘脑的两侧,即侧丘脑,它会分泌一种引发饥饿的激素——增食激素,当给老鼠注射这种激素时,它们会变得狼吞虎咽,相反,当“厌食中枢”在腹内侧下丘脑,4它的活动能抑制饥饿。刺激这个区域,动物将停止进食;如果破坏这个区域,动物的肠胃会快速加工食物,最终导致异常肥胖。4.饥饿与进食障碍当不正常的瘦身动机超过正常体内平衡的压力时,心理对进食产生不良的影响。近年来,在我国因盲目减肥,过度节食而导致的少女神经性厌食症患者正逐渐增多。神经性厌食是一种自己有意节食造成食欲减退,体重减轻,以厌食为特征的进食障碍,常引起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障碍及躯体功能紊乱。在神经性厌食的基础上可能发生贪食症。贪食症存在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患者可在短时间内一次进食大量食物。(二)性欲这是人和动物比较强有力的一种动机或驱力。它的产生是以性的需要为基础的。性驱力和饥、渴驱力不一样,它不是个体生存和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性驱力与个体的性成熟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已证明,在婴幼儿身上虽存在某种性驱力,但强烈的性驱力只发生在性成熟的有机体身上。1.激素与性行为人类的性驱力是由荷尔蒙等激素的刺激引起的。但它们对人类的影响不像影响动物的性驱力那么直接。性激素有两种作用,一是引导男性和女性性特征的发展,另一种是激发性行为。当男性达到性成熟的年龄时,位于大脑基底部的脑垂体腺刺激睾丸分泌男性激素,进入血液。这种男性激素或荷尔蒙使其性驱力提高,并使男子产生第二性征。在男性达到性成熟年龄后的一个短时期内,男性激素的浓度最高;以后就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上,因而使男性的性驱力没有明显的生物学周期。女性的情况则不同。当女性达到性成熟的年龄时,脑垂体刺激卵巢分泌雌性激素或雌性荷尔蒙,从而提高了女性的性驱力。由于雌性激素的分泌具有某种生物学的周期,因而使雌性的性驱力有一定的周期性。然而激素对人的影响不是很明显,外界刺激和学习对人类性驱力的影响往往超过性激素的作用。2.外部刺激与性行为研究表明,当人们看到、听到或读到色情材料时就被性唤起。海曼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请有过性经历的大学生做被试,将他们与探知性的仪器相联(阴茎周长或阴道颜色的变化)。然后请学生听4种磁带中的一种:1有明显的性色情内容;2表现出浪漫;3色情与浪漫的结合;4中性控制磁带。结果表明无论男女对色情磁带引起的性唤起是最强烈的。二、社会性动机社会性动机,是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的。人有权力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成就的需要、认识的需要等,因而产生了相应的权力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认识性动机和学习动机等。(一)兴趣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人对有兴趣的东西会表现出巨大的积极性,并且产生某种肯定的情绪体验。如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推动他努力学习,广泛涉猎有关的知识,并影响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兴趣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由认识事物本身的需要所引起的,如对看电影、小说的兴趣;间接兴趣是由认识事物的目的和结果所引起的,它和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