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教案讲授章节第八章银行监管与市场约束8.1银行监管8.2市场约束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银行监管的目标和原则,掌握银行风险监管指标体系,理解风险监管的内容和要素,了解银行监管的主要方法,掌握银行监管的有关规定;了解市场约束与信息披露的关系,掌握市场约束机制作用方式和各市场参与方的作用,掌握信息披露要求,了解外部审计对提升、完善市场约束机制和信息披露的作用。重点与难点银行风险监管指标体系银行监管的有关规定;市场约束机制作用方式和各市场参与方的作用信息披露要求,板书设计8.1银行监管8.1.1银行监管的内容银行监管的目标和原则银行风险监管指标体系风险监管的内容和要素8.1.2银行监管方法资本监管市场准入风险评级监督检查8.1.3银行监管规则银行监管法规体系有效银行监管的原则8.2市场约束8.2.1信息披露与市场约束市场机制及各参与方的作用信息披露要求8.2.2外部审计外部审计的作用外部审计与信息披露的关系外部审计的基本要求外部审计与监督检查的关系教学体会教案序号:8--1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内容备注2004年6月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明确提出三大支柱,即:资本要求、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近年来,我国银行监管也由合规监管向风险监管与合规监管并重转变。三大支柱相辅相成,不可或缺。8.1银行监管1.银行监管的必要性:(共5个方面)(1)公共性质论,即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具有一定公共产品的性质,应该接受作为公共权力机构的政府或授权机构的监管。(2)利益冲突论,主要从外部性的角度解释,涉及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个概念。1)逆向选择是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银行在贷款之前,无法充分有效的甄别风险高、风险低的不同贷款者,从而导致了信贷供给曲线向后弯折。随着利率的提高,市场上风险度越来越高,这就是逆向选择的后果。它的主要原因在于信息的不对称,商业银行无法正确、全面、有效的甄别借款者的风险情况。2)道德风险或道德危机是指银行在把资金贷款给企业或者是借款者之后,贷款资金的实际支配权掌握在借款者手中,当然银行可以通过贷款合同来约定客户应该遵守的规范,但是毕竟此时商业银行的控制力已经比较差了,商业银行对贷款的约束力或监督力下降,而借款者知道风险高收益也高,所以可能把资金用在风险比较高的项目上,从而使得商业银行的风险度提高,因为银行无法监督借款人,由借款人给银行带来的潜在的风险。外部性包括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负外部性,例如银行出现了银行危机,除了给银行本身带来影响之外,由于它的产品涉及到了千家万户,很容易引起经济社会的不稳定,带来的是一种社会的成本,所以它是一种负外部性。要有效的规避负外部性就需要监管部门进行有效监管。(3)债权保护论,债权保护论是由于存款者和银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4)银行风险论。(5)适度竞争论,目的是为了引导商业银行公开、公平、公正适度的竞争,防止恶性竞争和不正当竞争。以上这五个角度,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解释,都是需要政府部门进行调控的地方。而政府部门之所以进行调控,是因为市场无法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这五个方面正好是市场失灵的表现:第一,公共产品;第二,外部性;第三,信息不对称;第四,微观主体和宏观主体的合成谬论;第五垄断。2.巴塞尔委员会的成立背景1975年由于两家银行(德国赫斯塔特银行和纽约富兰克林国民银行)的倒闭促成了它的成立。1988年第一个巴塞尔资本协议出台,其中规定资本充足率应该达到8%的要求。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公布标志着银行从资产负债管理时代向风险管理时代过渡。注意:教材第307页有错误的地方,应该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公布于2004年6月,2006年开始在十国集团中实施。8.1.1银行监管的内容1.银行监管的目标和原则(1)银行监管的目标国际: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我国:促进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维护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同时,保证银行业公平竞争,提高银行业竞争能力。银监会提出的具体目标:1)通过审慎有效的监管,保护广大存款人和金融消费者的利益;2)通过审慎有效的监管,增进市场信心;3)通过金融、相关金融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增进公众对现代金融的了解;4)努力减少金融犯罪,维护金融稳定。(2)银行监管的基本原则银行监管的基本原则:1)依法监管行为的法律性质它是一种行政行为.依法行政是有效实施监管的基本要求。2)公开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监管的立法和政策标准公开;第二,监管执法和行为标准公开;第三,行政复议的依据、标准、程序公开。3)公正第一,实体公正,要求平等的对待监管对象;第二,程序公正,要求所有的商业银行监管应该履行法定的完整程序。4)效率(3)银行监管理念和标准1)监管理念: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2)良好银行监管的标准:(共6条)①促进金融稳定和金融创新共同发展②努力提升我国银行业在国际金融服务中的竞争力③对各类监管设限做到科学合理,有所为有所不为④鼓励公平竞争,反对无序竞争⑤对监管者和被监管者,都实行严格、明确的问责制⑥高效、节约的使用一切监管资源(4)风险监管1)风险监管概述我国银行监管提出应当逐步从合规监管向风险监管的方向转变。风险监管是指通过识别商业银行固有的风险种类,进而对其经营管理所涉及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估,并按照评级标准,系统、全面、持续的评价一家银行的经营管理状况的监管方式。这种监管方式重点关注银行的业务风险、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水平,检查和评价涉及银行业务各个方面,是一种动态、全面的银行监管方式。①从风险监管实质来看,风险监管和合规监管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两种监管方式,合规监管是银行风险监管的一个组成部分。②从监管实践看,风险监管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骆驼"评级监管阶段。第二阶段是以风险为本的监管,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采用风险为本的监管,是一种最具成本效益的选择。风险为本的监管,代表的是国际银行业监管发展的趋势和方向。2)风险监管的优点和作用:①具有前瞻性②具有计划性、灵活性和针对性③形成共识和良性互动,具有一致性④节省监管资源,提高现场工作的效率⑤对银行管理层的风险管理责任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⑥使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分工更清晰、结合更紧密3)风险为本的持续监管框架:①了解机构②风险评估③规划监管行动④准备风险为本的风险检查⑤实施风险为本的现场检查并确定评级。检查根据事先分析确定的检查范围和目标业务逐项进行,但是首要的目的是通过一定量的测试确定银行本身风险管理系统的可靠性。⑥监管措施、效果评价和持续的非现场监测。这是风险为本监管的后续阶段,也是最能体现持续监管的阶段。2.银行风险监管指标体系(1)概述银行风险监管指标是量化反映。银行风险监管指标设计以风险监管为核心,以法人机构为主体,兼顾分支机构,并形成分类、分级的监测体系。银行风险监管指标的监测评价应该遵循的原则:①准确性。②可比性。③及时性。④持续性。⑤法人并表。即对法人机构的监测指标应遵循并表原则,整体涵盖银行机构各类业务。⑥保密性。即应当对银行风险监管指标的使用加以限制,对银行机构风险指标数据保密。(2)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体系的类别和定义1)风险水平类指标——流动性风险指标、市场风险指标、信用风险指标、操作性风险指标。以时点数据为基础,属于静态指标.2)风险迁徙类指标——属于动态指标,主要包括正常贷款迁徙率和不良贷款迁徙率.3)风险抵补类指标——盈利能力、资本充足程度、准备金充足程度。(3)主要风险监控指标的定义、公式和计算要素的含义1)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商业银行流动性监管核心指标:①流动性比例(流动比例),不得低于25%。即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余额/流动性负债余额×100%流动性资产和流动性负债的界定标准是一个月。②超额备付金比率=(在中国人民银行超额准备金存款+库存现金)/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00%,该指标不得低于2%。库存现金是指银行的库存现金或者是银行业务收支活动中的结余款.它不包含银行内部各部门周转使用的备付金。各项存款不包括财政性存款和委托性存款。外币超额备付金率=(在中国人民银行超额外汇准备金存款+存入同业外汇款项+外汇现金)/外币各项存款期末余额×100%,该指标不得低于2%。外汇存放同业款项是指存放境内外同业的清算款项,不包括存放同业的定期存款。③核心负债比率=核心负债期末余额/总负债余额×100%,不得低于60%。核心负债包括距到期日三个月以上的定期存款和发行的债券以及活期存款的50%。④流动性缺口率=(流动性缺口+未使用不可撤销承诺)/到期流动性资产×100%,本指标分别计算本外币和外币口径数据,不得低于-10%。流动性缺口是指90日内到期的流动性资产减去90日内到期的流动性负债的差额。商业银行流动性监管辅助指标①经调整资产流动性比例②存贷款比例存贷款比例=各项贷款余额/各项存款余额,不得超过75%。③最大十户存款比例外资银行流动性监管的指标根据规定,外国银行分行的外汇业务营运资金的30%应以六个月以上(含六个月)的外币定期存款作为外汇生息资产;人民币业务资金的30%应以人民币国债或六个月以上(含六个月)的人民币定期存款作为人民币生息资产。外国银行不得对以人民币国债形式存在的生息资产进行质押回购,或采取其它影响生息资产支配权的处理形式。2)信用风险监管指标①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资产率不良贷款率就是不良贷款与总贷款的比率,不良贷款包括五级分类法里的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②预期损失率=预期损失/资产风险敞口×100%③单一客户授信集中度单一客户授信集中度=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资本净额×100%④贷款损失准备金率=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贷款类资产总额一般来说贷款损失准备金率等于或者大于不良贷款率,说明银行已经足额提取拨备,风险较低.⑤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一般准备是根据银行全部承担风险和损失的资产余额,根据此余额的比例所计提的用弥补没有被识别出来的可能性损失。两个要点:第一,它是对一定的资产余额计提的,而资产余额包括所有的承担损失的风险和资产,包括贷款资产和股权资产。第二,它是根据一定比率计提的,此比率是固定化标准。专项准备,专项准备就是对贷款进行风险分类之后,按照每笔贷款损失的程度计提的用于弥补专项损失的准备。特种准备,是针对某一特种风险计提的。3)操作风险指标衡量由于内部程序不完善,或者是操作人员差错或舞弊以及外部事件造成的风险,表示为操作风险损失率,即操作造成的损失与前三期净利息收入加上非利息收入平均值之比。4)市场风险类指标①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累计外汇敞口头寸/资本净额,不得高于20%。在条件成熟时应该采用风险价值法(VaR方法)。②市场敏感度是修正持续期缺口乘以1%/年。5)贷款风险迁徙指标。属于动态指标,包括正常类的贷款迁徙率和不良贷款的迁徙率。6)风险抵补类的指标。盈利能力监管指标①资本金收益率即股本收益率(ROE)=税后的净收入/资本金总额②资产收益率(ROA)=税后净收入/资产总额③净业务收益率、净利息收入率、非利息收入率及非利息收入比率指标分两大类:第一大类是前三种,以毛利作为分子的。第二大类是非利息收入比率,是结构性指标,这个指标反映了商业银行营业收入水平和结构,既是盈利性指标又是效率性指标。准备金的充足程度指标包括信贷资产准备充足率和非信贷资产准备的充足率。信贷资产准备充足率指授信资产实际计提准备和应计提准备之比,不得低于100%。非信贷资产准备充足率为非信贷资产实际计提准备与非信贷预计损失之比,不得低于100%。3.风险监管的内容和要素(1)风险状况①建立银行风险的识别、评价和预警机制,建立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②建立高风险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判断和救助体系;③建立应对支付危机的处置体系;④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及金融安全网,包括存款保险体系建设等。(2)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的核心含义是在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为妥善解决委托代理关系而提出的董事会、高管层组织体系和监督制衡机制。良好银行公司治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