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半截蜡烛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复习导入(2分钟)1.读课题。2.读课文第二小节最后两句话。二.形成冲突(4分钟)1.齐读。2.读:万一蜡烛……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三.研读探究(25分钟)(一)体会情况的危急1.用一个词概括感受。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3.默读后交流、朗读。(二)体会伯诺德一家面对敌人的镇定、机智和勇敢1.默读课文3——7自然段,划出能体现伯诺德夫人一家从容镇定、机智勇敢的语句。2.默读后交流。(1)她看着……轻轻把蜡烛吹熄。(2)这时候,大儿子……屋子顿时暗了许多。孩子是懂事的……默默地坐待着。(3)突然,小女儿杰奎琳……上楼睡觉吗?”杰奎琳镇定地……上楼去了。3.品析人物性格。谁给你的印象最深?●伯诺德夫人(1)学生各自试读体会▲强调“亮”才有可能巧妙地换下蜡烛。▲突出“灯”才能把蜡烛吹熄,▲强调“瞧”是为了吸引德国军官的注意力。▲重读“先生”是为了不使德国军官起疑心。(2)想想这样读的目的。(3)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己再读读这句话。(4)抓住“急忙、取、轻轻地、吹熄”等词语体会。(5)试表达伯诺德夫人当时的心理活动。(6)齐读这句话。●杰克(1)读杰克的表现,想象杰克的心理活动。(2)师生合作朗读●杰奎琳(1)交流:她对德军说话时娇声娇气的,让人觉得很可爱;杰奎琳很有礼貌,她用尊崇的语气让德军产生了好感;而且她很镇定,上楼前还向德军道了晚安。(2)揣摩杰奎琳的心理。(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杰奎琳的话。(个别读、齐读)5.他们一家靠什么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呢?(机智、勇敢、镇定、齐心协力、爱国)6.重新认识半截蜡烛里隐藏的东西。7.分角色朗读3—7自然段。四.升华主题(5分钟)五.拓展延伸1.想象在和平年代一家人应有的生活。2.观看战火中的生活,发表感想。3.深情呼唤:远离战争,拥抱和平!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半截蜡烛》。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之处呢?2.为了藏好一份绝密情报,这是伯诺德夫人想出的一个绝妙的主意──引读第二小节最后两句话。二.形成冲突1.过渡:可是,这个绝妙的主意就绝对保险,万无一失了吗?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它存在着什么隐患?师出示: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2.这情报也许是自己部队的作战计划,也许是敌人的又一个阴谋行动。总之这份情报是至关重要的,千万不能落入敌手,所以,蜡烛是万万不能被点燃的,一旦点燃,后果将不堪设想。(引读)万一蜡烛—现在,蜡烛已经被敌人点燃,而且被点燃了两次,每点燃一次,火焰离情报就更近一步,每点燃一次,也就意味着危险更近一步!3.于是,一场没有硝烟但却惊心动魄的战斗便围绕着这半截蜡烛打响了。三.研读探究(一)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1.请大家再次浏览课文,看看当时的情景给你怎样的感受?请同学们找出文中一个直接描写当时这种惊险、紧张气氛的句子。2.重点引导交流,出示: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饿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出示学习单1:(1)“发出微弱的光”意味着,意味着,也意味着,(2)“仿佛”和“似乎”能去掉吗?为什么?(3)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此时的险情吗?(千钧一发、危在旦夕、万分危急……)(4)火焰吞噬着蜡烛,也炙烤着伯诺德夫人的心。请你练习着读出当时的“险”。(指名、齐读)(二)体会伯诺德一家面对敌人的镇定、机智和勇敢1.过渡:面对险情,母子三人各自想出了不同的办法与敌人周旋,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3-7自然段,出示学习单2:(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7自然段,看看这天晚上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与敌人周旋,化解危机的,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可以在相关的词句下圈圈画画,简要写写自己的感受,注意“不懂笔墨不读书”。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3.交流导学●伯诺德夫人出示: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预设1:“急忙”这时候为什么母亲会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预设2:轻轻伯诺德夫人刚才是急忙把蜡烛换走,而现在她却轻轻地将蜡烛吹熄,这又是为什么呢?(指名说,并请他读好这句话。)预设3:交流伯诺德夫人说的一句话(1)是啊,当中尉点燃蜡烛时,母亲意识到情况十分危急,生怕这份藏在半截蜡烛里的绝密情报会泄露,所以她急着想用一盏油灯来取代这半截蜡烛。这时候,她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来细细地咀嚼品味一下,你觉得读这句话时应该强调什么字眼?想想为什么。(点击伯诺德夫人说的话)(2)尽管你们强调的字眼不一样,但是有一点其实是相同,想想是什么?(3)是呀,我们这样读,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不引起德军的怀疑,保住那半截蜡烛。按照你喜欢的方式再读读这句话。(4)多么机智而又镇定的伯诺德夫人!(5)二战结束以后,伯诺德夫人向大家说起这段经历时,她仍然心有余悸:“当德国军官点燃那支蜡烛时,我的心。两个孩子吓得脸色苍白,可是,我努力告诫自己:。(想想她会怎么想)(6)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是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杰克过渡:伯诺德夫人急中生智轻轻地把半截蜡烛吹熄(板书擦去一些),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可轻松地心情并没有持续多久,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板书画烛焰,)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半截蜡烛越来越短(擦去一些),一家三口的性命危在旦夕,这个时候是谁站了出来?(1)此时,杰克又是怎么做的呢?(出示:这时候……暗了许多。)(2)读读杰克的举动,看看你能读懂一些什么?(学生思考,交流:杰克想借机把蜡烛拿走;说天冷需要搬些柴来生火,用这个理由来端走蜡烛;)(4)杰克想端走蜡烛,德军有什么反应?由“厉声喝道,夺“你能联想到什么?指名读德军的话。(5)面对凶残的德军,杰克未能端走蜡烛,他为什么还要搬回一捆柴呢?(6)好聪明的杰克!你能读好这段话吗?(8)当转移蜡烛的计划失败,杰克默默地坐待着,他可能会想:。好一个镇定的杰克!蜡烛继续在燃烧,出示第五自然段最后两句话,齐读。蜡烛更短了,危险更近了,(板画擦掉一些蜡烛),是谁最后扭转了局势?●杰奎琳(1)读读写杰奎琳的自然段,想想杰奎琳最后能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2)杰奎琳将烛台端起来上楼时,她会想:(3)同学们的体会都很深刻,那你能不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杰奎琳在生死关头的镇定读出来呢?4.就在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擦去烛焰)5.绝密的情报保住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也得救了。他们一家靠什么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呢?(相机板书:机智、勇敢、镇定、齐心协力、爱国)6.学到这里,你对这半截蜡烛有没有新的认识?(点拨:这半截蜡烛里藏着的海仅仅是情报吗?还藏了什么?——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机智、勇敢、镇定与齐心协力,和他们对祖国深深的爱。)7.让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再次深刻感受一下他们身上的那份大智大勇。(分角色朗读)四.升华主题1..同学们,这半截蜡烛熄灭了,但我们与伯诺德一家一同经历的这场无声的战斗却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二战结束后,为了表彰伯诺德夫人一家,法国政府决定为他们一家颁发一枚自由荣誉勋章,在颁发勋章时,要宣读这样一份颁奖词,你想像一下,上面会写些什么?(学生想象练写颁奖词)2.学生练写后交流。五.拓展延伸1.同学们,让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像伯诺德夫人这样的家庭,如果在和平年代,他们本应该过着幸福安宁的日子;像杰克和杰奎琳这样的年纪,本应该和我们一样,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童年,是什么夺取了他们的幸福?(战争)2.对,是残酷的战争。其实,就是现在,当我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学习的时候,却有不少儿童仍然生活在战火的阴影下,(出示幻灯片、图片配音乐《让世界充满爱》)看完之后,你想说什么?3.就让我们发自心灵深处呼唤:远离战争,拥抱和平!作业设计课后作业:必做:《一课一练》四、五及“缤纷园”。完成《补充习题》四、五。选做:(二选一)1.学完这篇课文,你想对文中的人说些什么?请选择一个人物,写几句话。2.想象一下,敌人走后,母子三人会说些什么?续编一段故事。教后反思:作为学校南通市市级课题“提高课堂效率的情感因素研究”结题汇报课,我针对课题内容,主要通过以下三点来构建课堂主线,突破文本的重难点的:1.揣摩心理角色互换体会“情”(文本人物的心情)2.课件展示板画变化凸显“情”(课文情境)3.情境朗读个性表达抒发“情”(学生的心情)接下来主要写写自己教后反思感觉的遗憾之处:(1)因为制作PPT的水平有限,难以根据学生的问答来自主选择某一页,故整个课堂有些按部就班,老师的主导地位过于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很好地发挥,甚是遗憾。(2)还是犯了以往公开课的通病:内容过满,临时忍痛把其中一个既是课堂总结具评价意义又升华主题的环节——写颁奖词给删除了,值得高兴的是前面的许多内容,特别是朗读体会还是做的比较到位,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才使时间无法再分给“颁奖词”了,想想鱼与熊掌焉可兼得?确实要学会取舍啊!(3)在进行课堂小结时,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使他们最终取得了成功?学生回答:机智、勇敢、镇定,我一一板书后继续追问:除了这些,还有吗?我还提示了一下:当伯诺德夫人的计划失败后,杰克又站了起来,杰克失败后,杰奎琳站了起来。学生似乎懂了,一个接一个站起来说:坚持不懈、永不放弃……我有些泄气,因为这不是我要的答案。最后在我的努力下,才勉勉强强有人站起来说:团结,我连忙接了过去,引导出了我要的答案:齐心协力。回过头来想想,是我一开始的问题稍微有了些偏差,我应该这样问:到底是靠谁取得了最终的成功?然后得出不是靠某一个人,而是一家人的齐心。或者上课时,当学生说到“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时候应该机智地引导:靠一个人的坚持有用吗?然后再顺势而导,就会自然得多了。〔半截蜡烛教案〕[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学会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逐步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使学生懂得多种渠道学语文的道理,培养他们从小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好习惯。[重点、难点]了解学会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逐步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第一课时一、看图导入,板书揭题打开课本,翻到第1页,看看上面的图中是谁在什么地方于什么。(图上是老师正在教室里给同学们讲课,讲解关于修改作文的问题)好!今天我也来给同学们讲--讲修改作文的问题。(板书:文章不厌百回改)二、理解文章不厌百回改的意思1、齐读:2、提示厌、百的意思,:厌,满足。百,这里是虚指,表示多次、反复的意思。3、学生试说句意4、明确句意:文章写好了,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5、过渡:为什么说文章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呢?三、师讲小资料抗美援朝战争中,部队作家魏巍随;志愿军战士来到朝鲜。在朝鲜战场上,他每天都被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感动着。于是,他写了篇文章来歌颂志愿军战土。在初稿中,他选用了二十多个感人事迹,后来,他对初稿进行了反复修改,删去了许多内容,最后只选取了三个事例,分别从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三个方面歌颂志愿军战士。文章改短了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就是有名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1、学生讨论:魏巍为什么要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修改的结果怎样?说明了什么?2、教师指点:魏巍最初选取了二十多个事例,当然都很感人;但由于事例太多,读者反而印象不深.所以他要反复修改,修改的结果,长的变短,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正说明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3、讨论:作家写作要修改,我们小学生写作要不要修改呢?(生答:更应该)为什么呢?教师指点:我们小学牛学习写作的时间不长,作文当然不可能-次就写得尽善尽美,当中必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必须进行反复修改。四、继续观察第1页下面的图1、图上是谁?在干什么:是怎么做的:生答:图上是同学们在认真地修改作文。2、图上同学们修改作文时右哪些习惯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