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交通运输的方式和布局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阅读教材78页“表5.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熟练掌握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优点、和缺点《自主丛书》122页“方法点拨”1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运量运速运费灵活性连续性受自然影响投资较大小最大小大较快较快最慢最快最高最低较低较高最强最差最强差差大大最小最低高高高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的五种方式比较读四种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的特征比较示意图,完成1~2题。1.图中交通运输方式对应关系合理的是()A.甲—水运B.乙—公路C.丙—铁路D.丁—铁路2.关于图中运输方式科学的理解是()A.甲适宜长距离运输B.集成电路由北京到拉萨选择乙运输方式最好C.丙受水文影响最大D.丁是中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答案】1.C2.B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一般原则以上为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一般原则,在具体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还要结合实际考虑:(1)运输起点和终点的交通状况,如2006年7月1日之后,向拉萨运送大宗的援藏物资可以选择铁路,而之前,只能选择公路。(2)在运输方式多样的情况下,还要考虑当时的实际情况,如在汶川地震中被救出的危急伤员要通过航空运输转移至成都。荷兰的鲜花世界闻名,我国很多高级酒店都是用荷兰的鲜花装扮的。荷兰的鲜花运送到我国,最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种运输方式?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理由(综合题):①客、货的特点及要求;②有无某种方式;③该种方式的优点。(1)适合航空运输的货物是()A.①B.②C.③D.④(2)货物④最佳的运输方式是()A.公路B.铁路C.河运D.海运(3)生产布局受交通制约最明显的货物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分析图中信息可知,货物①的运距较短,价值较低,但运量较大,适合铁路运输;货物②运距长,运量大,但价值低,适合水运;货物③运距长,价值高,但运量小,适合选择航空运输;货物④运距短、价值低、运量相对较小,适合公路运输,其中水运受自然条件的制约最明显。【答案】(1)C(2)A(3)B下图表示四种货物生产运输过程中的相关特征。读图,完成(1)~(3)题。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⑴高速化——缩短时间,增加通过能力2.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2)大型化——扩大运输工具的运输量集装箱码头(3)专业化——发展集装箱运输,可节省包装和仓库费用,便于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保证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运输方式铁路公路内河水路航空管道一种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铁路运输网公路交通网内河水路交通网航空运输网管道运输网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铁路—公路运输网铁路—公路—内河水路运输网省级综合运输网地区级综合运输网国家级综合运输网不同地域的综合运输网1.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二、交通运输布局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层次铁路---公路运输网铁路---公路---内河水路运输网铁路、公路、内河水路、航空、管道运输网省级综合运输网地区级综合运输网国家级综合运输网国际级综合运输网2.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1)自然因素长期以来,自然因素是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最重要的因素,但现在的影响已经减弱,但仍是基础因素。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交通运输为区域发展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广泛,社会、经济因素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变得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决定性因素,而技术因素始终是保障。(1)在世界经济贸易中,下列物流及其所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合理的是()a.小麦:从中国到美国选用③b.鲜花:从中国到日本选用①c.石油:从伊朗到日本选用②d.铁矿:从澳大利亚到上海选用⑤A.abB.bcC.cdD.bd(2)下列产业布局对交通运输条件依赖性较强的是()①石油化工②坑口电站③商品粮基地④大型仓储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右图为铁路、公路、河运、海运、航空五种交通运输方式比较示意图,Ⅰ-Ⅴ代表各种运输方式由优到劣的大体排序。据此回答下列问题。DA【图说考点】考点二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分析信息解读交通运输网中的线有不同的类型,各种线的建设都要受到经济社会、技术等人文因素的影响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为什么修”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它是影响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在哪里修”要考虑自然因素,在线路选择时,尽量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这样可以降低工程造价,保证行车安全等;“能不能修”要考虑技术因素,如青藏铁路的修建就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因素影响经济把资源丰富(东段——铝矿、煤矿、石油开发区;中段—煤矿、喀斯特风景区)的西南内陆,同有绵长海岸线、便捷通道的华南地区联成一体,使资源优势同区位优势结合起来,对带动和繁荣沿线地区经济以及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以南昆铁路为例说明铁路布局的分析思路因素影响社会南昆铁路途经地区和吸引范围内有十几个少数民族和较多的贫困人口。南昆铁路的建设对带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和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自然南昆铁路经过地区,地势上有多次大的起伏,喀斯特地貌发育,多滑坡、泥石流、地震等地质灾害,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技术在自然条件复杂的条件下修建铁路,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南昆铁路是我国国内科技含量最高的铁路。以南昆铁路为例说明铁路布局的分析思路【答案】C有关南昆铁路区位的选择叙述正确的是()①南昆铁路的建设使西北地区拥有了出海通道②南昆铁路东起南京,西至昆明③南昆铁路从一定意义来说是一条“扶贫铁路线”④南昆铁路是我国国内到目前为止科技含量较高的铁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识图技巧——交通运输区位选择的答题规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2012年1月3日,铁道部发布的武广高铁安全运营两周年报告指出:截至2011年12月25日,武广高铁列车累计行程7500万千米,安全开行84678列,5460万名旅客被武广高铁列车安全送达目的地,带动鄂湘粤三省经济同城化、融入性快速发展。材料二青藏铁路线格尔木王拉萨段(乙图)全长1142千米,“以桥代路”的长度达159.88千米。京沪高速铁路“以桥代路”的长度更高达1061千米,占全线长度的80%。(1)武广高速铁路比青藏铁路走向更平直,请分析其平直的原因。(2)青藏铁路和京沪高速铁路都有“以桥代路”,但原因不同,试比较分析其原因。(3)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武广高速铁路修建的区位条件。解题思路“明确设问,把握答题方向”抓住题中关键词“平直的原因”“比较分析”“区位条件”等“注意思路,运用地理术语”分析第(1)题时,要结合地形和高速铁路的要求分析第(2)题时要结合各自所经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特点,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分析第(3)题时,要注意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分析,不可漏要点。第一步第二步答案:(1)武广高速铁路沿线地势比青藏铁路沿线平坦;高速铁路要求弯道小以节省运营时间。(2)青藏铁路“以桥代路”原因:沿线地区冻土多;沿线地区河谷多;给野生动物迁徙预留通道。京沪高速铁路“以桥代路”原因:沿线跨大江大河多;沿线原有交通线密集;避免多占用耕地。(3)自然条件:沿线地形以平原和低矮丘陵为主,利于施工;跨越南岭,增加施工量。社会经济条件:沿线经济较发达,城市多,人口多,客货运输需求量大;技术是保障,已有京广铁路为建设物资运输提供保障。【归纳总结】交通运输区位因素选择的答题模板1.交通线的区位因素选择(1)自然因素分析角度答题模板地形平原地区(山区沿等高线修建或沿河谷分布),地形相对平坦,施工难度小,工程量小(看是否占用耕地)水文避开沼泽地,少跨越河流,工程量小地质地质稳定,避开断层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气候暴雨、大风出现次数少;多冻土、受风雪影响大等【归纳总结】(2)社会经济因素分析角度答题模板人口联系较多的居民点,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适用于地方性道路);经过居民点较少,人口搬迁少经济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里程距离短,工程量小,节省运营时间社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加强沿线地区人员、物质、文化交流;带动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利于社会长治久安环境少穿过自然保护区(重要文物古迹)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技术解决冻土(高架桥)等技术难题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和选址原则【图说考点】考点三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分析信息解读港口是各种交通运输工具衔接和转换的地方,在整个交通运输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港口区位主要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港口的地理位置、河道或海岸条件、陆域及水域等自然条件,经济腹地的范围大小和经济特征,所依托的城市。【归纳总结】2.交通点的区位因素选择(以港口为例:陆域、水域条件)分析角度答题模板地形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岩港修筑难度大,但建成后不易淤积;泥港修建难度小,建成后容易淤积经济腹地以城市为依托,有铁路(高速公路、河流等)与其他地区相联系,经济腹地广航道港阔水深,便于船只的航行和停泊避风位于峡湾,背风、避浪冰期无冰期,利于常年通航;冬季结冰,不利于通航注意从材料和图中获取有效信息,不必面面俱到,避免脱离题目的具体要求,简单罗列知识点。(2013·烟台质检)2011年6月30日,胶州湾跨海大桥和胶州湾隧道同时通车,从此青岛市胶州湾两岸地区的交通联系就有四条线路。读图完成1~2题。1.图中主要包含几种交通运输方式()A.1种B.2种C.3种D.4种2.胶州湾隧道比其他三种线路最突出的优势是()A.受天气状况的影响较小B.运输费用最低廉C.修建线路的造价最低D.工程难度最低BA成渝客运专线是一条连接成都市与重庆市的城际客运专线,沿线设成都东、简阳南、资阳北、资中北、内江北、隆昌北、荣昌北、大足、永川东、璧山、沙坪坝、重庆12个车站。据此完成下题。3.建设该专线的意义有()①使成都、重庆两城市产业结构进一步趋同,提高城市的整体竞争力②大大提高成渝间城际客运效率③充分发挥成都、重庆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④加快西部大开发进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D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