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自然地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及对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及对策摘要: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本文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据此提出一些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关键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治理;措施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的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到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水土流失是荒漠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在全世界普遍发生,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对当地和河流下游的生态环境,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都造成极大的危害。水土流失破坏地面完整,降低土壤肥力,造成土地硬石化、沙化,影响农业生产,威胁城镇安全,加剧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导致群众生活贫困、生产条件恶化,阻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水土流失不但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贫困,而且造成大量泥沙下泄进入黄河,使黄河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决堤的危险与日俱增,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也使黄河中下游的水利枢纽工程等寿命缩短,对国民经济威胁巨大。因此,防治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成为我国的一项战略任务。本文深刻的分析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从而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1水土流失的成因引起黄土高原地区严重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是引起水土流失的内因,人为因素加剧了自然因素的作用,才形成了今日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格局。1.1自然因素1.1.1气候因素黄土高原虽属季风气候区,但距海洋较远,大陆性气候又有一定的表现。由东南向西北大陆性程度逐渐增强,东南属半湿润气候,中部为半干旱气候类型,西北部属干旱气候类型。大气环流的特点主要是位于西风带内的地面低压系统活动频繁,从而造成多暴雨天气。该区年平均降雨量在400mm-700mm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雨量多集中在7、8、9三个月,约占年降雨量的50%-70%。夏秋降雨多以暴雨的形式出现,雨量及雨强均大。据统计,山西平均年暴雨5-6次,陕西8—9次,其中约有77%-86%的暴雨集中于7-8月。有的几场暴雨或一场暴雨的雨量相当于多年平均值的数倍。暴雨多、强度大的这种气候特点,极易产生水土流失。1.1.2土壤因素黄土是典型的粉砂沉积物,其主要成分是粉砂,尤其是粗粉砂,其次还含有一定量的极细砂及粘粒。按尤尔斯特隆图解,粒径大约0.08-0.5mm的碎屑在水流中极易被起动,而黄土的组成正好在这个范围内,故黄土的抗冲性很差。其次,黄土是由粘土及碳酸盐等物质半胶结而成,其胶结方式主要是接触——基底式,这种胶结物及胶结方式使其遇水极易崩解,从而造成黄土的抗冲能力很弱。另外,黄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特别是内聚力C值较低,这也是黄土边坡很容易发生滑塌的重要原因之一。加之,黄土垂直节理发育,所以大大小小的崩塌更是易见;黄土含有一定量的粘粒,又为形成干湿风化与冻融风化、发育泻流创造了条件。这些重力侵蚀、冻融侵蚀等形成的黄土堆积物为沟谷洪流提供了大量极易被输移的泥沙,也为黄土泥流的形成提供了大量松散的固体物质。黄土的空隙度虽较大,但空隙很小,大多数乃至绝大多数都属于毛管空隙,雨滴击溅后极易堵塞,很不利于黄土的透水入渗,易产生超渗产流,导致水土流失。1.1.3新构造运动的影响黄土高原大体上可分为陇西高原、陕北高原和山西高原三个部分。以六盘山为界,东西分异明显。六盘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的陇西高原是一个盆地型高原,新构造运动复杂、区域变化明显,大致以华家岭为界,南部抬升量高于北部。六盘山以东,吕梁山以西的陕北黄土高原也是一个盆地型高原,新构造运动表现为整体抬升,白玉山至准格尔旗一带抬升量最大。吕梁山以东,太行山以西的山西高原基底是由山西台背斜发展起来的准平原,喜山运动沿构造线断裂抬升,太行山、霍山为正断层式单斜挠起,中条山、吕梁山作地垒式抬升,汾河地堑陷落并受3条斜交断层拦截成几个雁式小盆地,如临汾、太原、忻县、运城、长治、榆社、秦阳、大同盆地。处于长城以北的鄂尔多斯风沙高原,是中生代末期以来间歇上升的高原。总的来说,黄土高原处在上升之中。根据有关资料,黄土高原约上升了400-500m的高度。黄土高原的不断上升,为其严重的水土流失提供了位能条件,旧的平衡不断被打破,形成新的平衡趋势使水土流失有可能发生和发展。1.2人为因素黄土高原地区人为因素对水土流失产生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植被的破坏上,失去植被保护的易蚀黄土,在不利的气候条件下,加之不断的抬升,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破坏严重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密度大,人口素质较低。由于人口剧增,人们为了获得必要的口粮,极力扩大耕地面积,大量毁林毁草,开垦陡坡地,从而使植被破坏严重,植被对水土流失的保持作用减弱,水土流失加剧。另外,土地利用不当,经营管理不善也是产生植被严重破坏的一个重要因素。产生以上现象,归根结底在于人口增长过快和群众的贫困、人口素质较低及观念的陈旧等。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水土流失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坚持统筹规划、重点突出、循序渐进,有步骤地实施水保工作。坚决控制人为因素产生新的水土流失,重点是使水土保持工作与林业工作的紧密结合,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改善水土流失现状。通过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发挥各部门作用,确立多学科综合治理、科学配置的“现代水保”模式,把国土整治与生态建设、水土保持与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突出重点,常治不懈。2.1提高对水土流失治理的认识治理水土流失,关键是要树立全民水土流失忧患意识,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水土保持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加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力度,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近年来,虽然通过加强预防监督、开展林草措施为主的生态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局部治理与整体恶化并存。特别是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承载力加重,“边治理、边破坏”现象十分严重,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2.2增加绿色植被,大力营造水土保持林水土保持林是以保持水土、改善自然环境、促进经济建设为目的的一种防护林,在土地贫瘠的地区采用灌木相结合;在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方应禁止放牧,实行乔灌木结合营造坡地水土保持林等等。根据适地适树原则,因地制宜,进行科学植树种草,提高林分质量,变单一林种树种为多林树种,发展混交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消灭裸地和荒芜,发展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生态效益。在造林时,应根据不同立地条件,综合运用各种不同的能保持水土的整地方式。2.3强化管理,建立健全资质管理制度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引导参与水保生态建设的群众及社会各界,始终把工作的落脚点、着力点放在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和提高群众收入水平上,激发他们的积极性。2.4处理好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水土流失治理与水土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相结合是水土保持工作多年来取得的一条重要经验。只有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才能发动广大群众参与水土保持工作。通过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人均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让人民群众认识到治理水土流失工作的意义,从而发挥更大的积极性。2.5加大水土保持工作的科技投入,提高科学治理水平实施科教兴水保战略,提高水保科技含量,提高科学技术在水土保持治理开发中的贡献率,是达到高起点、高速度、高标准、高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加快实现由分散治理向规模治理、由防护型治理向开发型治理、由粗放型治理向集约型治理开发转变的重要措施。就目前情况看,科技投入少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水土保持工作站经费紧张、科技人员待遇低的现象,特别是水保站工作人员,地处偏远,条件艰苦,设备落后,高新技术应用少,不能有效开展示范推广工作。加强水土保持的科技投入和对水土保持人才的重视,是提高水土保持治理水平的关键。要在增加水保治理经费投入的同时,加大对水保科研工作的资金投入,以支持科研推广工作的开展。参考文献[1]王礼先.中国水利百科全书水土保持分册[J].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2]张金屯.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建设的理论和技术问题[J].水土保持学报,2004(5)[3]孟新华.强化生物措施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之对策[J].水土保持研究,2007(3)[4]王丹丹,吴普特,赵西宁.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效益评价研究进展[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3)[5]索安宁,李金朝,王天明.黄土高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土流失效应[J].水利学报,2008(7)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