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4页第2讲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研习考纲重难点【导语】阅读理解文章内容,首先要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因为文章都是由一个个句子组成的。所谓“重要句子”是相对于文章来说的,不同体裁的文章重要的句子有所不同。科学类文章的重要句子一般是被解说或证明的语句,在文章中常常是中心句、文段的首括句或结尾句;文学作品类文章主要是表现作者思想情感、表达内容丰富的句子。这些句子的特点是:结构比较复杂,一时不能理解;位置比较特殊,比如过渡句、照应句、概括句等;意思比较含蓄,使用了修辞或体现作者思想、含义丰富的句子。考试涉及的类型有:1.揭示段意和文意的句子。文章的中心句、起始句、总结句等。2.表现作者观点态度或感情的句子。抒情散文中升华感情的语句、记叙散文中“画龙点睛”的句子。3.含意丰富,引人思考的语句。4.含有修辞格的语句。利用修辞本身的特征,理解语句的含意。5.提示文章脉络的句子。在文章结构和感情抒发上起关键作用的句子,有照应、过渡、总结的句子。一、详释考纲内涵句子是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阅读现代文,当然要理解句子,把握语句的含义,特别要把握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谓“重要的语句”,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如果不能理解这些句子,就肯定无法准确把握文意。有些句子结构很复杂,那也只有先理清脉络,做一番结构分析,才能真正理解其意义;有时还必须弄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还是相承的,是总分的还是转折的,这样才能为阅读整篇文章打下良好的基础。二、理解语句的内涵对现代文中的一些语句,理解其字面的、表层意义比较容易,而理解其内在的、暗示的意义比较困难。要做到理解语句内在深层的含义,如同理解词语一样,要把它们置于语境中。如1992年全国卷(新科目组)26、27题:(l)有些人学问渊博,但少才识,往往只成为供人查阅的活字典。唐朝李善,学淹古今,精通典故,为《昭明文选》作注,旁征博引,后人叹服。他的工作是有益的,但也有人说他才识不高,缺乏创造,没有起到更大的作用。(2)苏轼《贾谊论》说,贾谊才学虽高,但不善于分析把握形势,以致郁郁而死,没有发挥自己的才能。苏轼分析说:“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尽管苏轼的意见未必正确,因为导致这场悲剧主要是统治者的错误,但是贾谊未尽其才,却是历史事实。在这点上他不如司马迁。司马迁为了写成《史记》,忍受人间最大的耻辱,终于达到了目的。(3)由此可见,一个人有学问未必有才能,进一步说,即使才学有余也可能识见不高。这就需要有自知之明,在实践中针对自己的弱点有意识地进行锻炼,弥补不足。(4)1781年,赫歇尔认定天王星是行星。其实,在这以前,已有好几位天文学者观察过它了。当时流行着一种陈腐的观念,认为太阳系的范围只到土星为止,土星以外,再没有行星了。要打破这种观念,需要胆识和勇气。持这种观念的天文学者因循守旧,他们既不敢,也从未想到应该扩大太阳系的领域,因而总是把天王星当作恒星而不加注意。勒莫尼耶甚至观察过它达十二次之多,最后还是让它逃之夭夭。识见不高,可为发一浩叹!“自谓已穷千里目,谁知才上一层楼”,谁又能断定,我们今天所认识的太阳系已经到了尽头呢?26.(1)(2)两段中用来说明下列两个论断的事例分别是①说明“有学问未必有才能”的事例是A.苏轼和贾谊的事例B.贾谊的事例第2页共14页C.贾谊和司马迁的事例D.李善的事例②说明“才学有余也可能识见不高”的事例是A.李善和贾谊的事例B.贾谊的事例C.贾谊和司马迁的事例D.司马迁的事例27.对文中“自谓已穷千里目,谁知才上一层楼”一句最确切的理解是A.概括上文指明勒莫尼耶的工作离成功还有很大距离。B.借行星发现的过程表明天外有天,宇宙无限的观点。C.引出下文感叹我们今天对太阳系的认识尚未到达尽头。D.就天王星之事慨叹科学发现需要远见卓识。第26题第一小题对“有学问未必有才能”一句的理解。从第(1)段看,李善“学淹古今,精通典故”,但“缺乏创造”,正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苏轼是论者,没有他的事,A可先排除;第(2)段引苏轼的话,分析贾谊“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故B、C也可予以排除。苏轼对贾谊的评价正好适合第二小题B项,这样答案也就有了。第27题考查对“自谓……一层楼”这一比喻句的理解和把握。综观第(4)段,我们可以知道,在1781年以前,人们习惯于把天王星当作恒星而不加注意,这是由于陈腐的观念在作怪,没有勇气和胆识去打破这种观念;有人甚至观察过它达12次,还是让它逃之夭夭。因此,这句话的比喻义已十分清楚:作者就天王星之事慨叹科学发现需要远见卓识(D)。并不是要去评价勒莫尼耶的工作是否成功(A),也不是为了说明“宇宙无限”(B)、“认识尚未到达尽头”(C)。2.把握文中重要语句“重要语句”是指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只要准确把握住这些语句,就能正确地理解文意。人们常把这种关健性语句称为“文眼”,现代文阅读测试题的“考点”往往就设在“文眼”上。如1992年全国卷第27、29题:宋代涌现了更多的竹画家。苏东坡就是一位画竹的艺术大师。他画竹气魄极大,“从地起一直至顶”,线条和笔力都很强劲。元代文人画兴起后,画竹更为盛行。四大家之一倪云林的画,大都是修竹数竿,意境萧疏,具有独特的风格。明代竹画家蜂起。王绂画竹名驰天下,邵二泉题他的《墨竹》诗,“萧萧数竹不胜看,到此方知画竹难。谁信中书曾放笔,片时行尽楚江干”,道出了他画竹的高超技艺。徐渭(字文长)创画雪竹的方法,所画极为精绝。有人评论说:“徐文长先生画雪竹,纯以明代瘦笔破笔燥笔断笔为之,绝不类竹;然后以淡墨水勾染而出,枝间叶上,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27.对徐渭画雪竹,下面的说法中与原文意思相符的有哪几项?A.他画雪竹时,取材不限于一类竹子,因而能使人隐约感到全体竹子的形象。B.他画的雪竹,满身处处有雪,枝干叶若隐若现。C.他画的竹虚实结合,因而不像竹子。D.他能用不好的笔,画出极为精绝的艺术珍品。E.他先画枝节叶片,然后再用淡墨勾画渲染。29.简要概括出第二自然段的内容。(不超过26个字)对体现文章内容十分重要的语句,有时我们要从它与相关内容的综合上来把握住它的关键性,有时则要从对它的分解上来把握住它的关键性。着眼于分解,就是要看清某个或某几个重要语句究竟体现了内容上的什么主要之点或哪些主要之点。因此,这类语句的关键性是我们完成了某种分解工作后方才认定的。第27题实际问的是对文中画线长句的理解。这是概括说明徐文长的创造性和艺术第3页共14页造诣的关键句。该句虽是文言,但对其基本意思的掌握与现代文没有两样。这就要善于运用提要的方法来分解长句,从而完成对其要点的准确掌握。经过化繁为简,提取主要成分,该句为:“……画雪竹,……以……为之,绝不类竹;然后……勾染而出,……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由此可知,这里说的是徐文长画雪竹的独特方法:开始怎么画,所画的“不类(像)竹”,然后又经过“勾染”,于是“雪竹”的全体便“隐约”可见了。这样选项中的正误就清楚了。A和C都没有弄清“不类竹”的意思,而且“取材”的说法也离开了原句所说的画法问题。D项把“瘦笔、破笔、燥笔、断笔”等笔法误解为“不好的笔”。只有B、E两项符合题意。所以,不管句子多长,多难懂,都可以用提要的办法使之要点显豁起来,从而把握住它。第29题所要求的,不是把握某一个句子,而是一段话中几个要点,涉及许多关键语句。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学会切分。一段分几层,一层包括几个小层。分解恰当了,关键词、语、句也就把握住了。这一段话中并没有现成的中心句,必须先分解层次,然后做出概括。从全段话看,三层容易分出,宋、元、明即表明是历史的跨度。宋代说“涌现”、元代说“盛行”、明代说“蜂起”,三个近义词强调一个要点——画家众多。而对宋的代表苏东坡称“气魄极大”,对元的大家倪云林称风格“独特”,对明的众家或称“高超”或赞“精绝”,这些溢美之词强调了三代画家技艺高超而各有特色。三、详释考纲外延现代文阅读中,对重要句子的理解,主要有下列几种形式的句子:(1)体现主旨句能体现文章中心,帮助读者准确理解作品主题思想或层次脉络的关键句,也可以称为“文眼”。如2001年全国卷:请说明“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在文中的意思。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它包容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繁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它包含着人间至乐的最高闪现:重聚,和解,久别的恋人们的极大喜悦。即使在悲伤之际,一扇门的开启也许会带来安慰:它改变并重新分配人类的力量。然而,门的关闭要可怕得多,它是最终判决的表白。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在门的关闭中有着不同程度的悲伤。一扇门猛然关上是一种软弱的自白。一扇门轻轻地关上常常是生活中最具悲剧性的动作。每一个人都知道把门关上之后接踵而来的揪心之痛,尤其是当所爱的人音容犹在,而人已远去之时。文章通篇解说“开门”“关门”的动作体现的意义,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人生包含着一个个重要阶段的开始和结束。(2)体现中心句文章中体现作者观点的语句。如议论文中标识论点的语句,散文中体现作者写作意图的句子。文章总有一些语句表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态度,对这些语句进行设题,理解语句表现的感情。如2000年全国春季卷的第24题:闻一多先生说“胜利的道路……有时也实在曲折得可笑”,这“可笑”指的是什么?胜利的道路自然是曲折的,不过有时也实在曲折得可笑。下面的寓言正代表着目前一部分人所走的道路。村子附近发现了虎,孩子们凭着一股锐气,和虎搏斗了一场,结果遭牺牲了,于是成人们之间便发生了一串分歧的议论……议论发展下去是没完的,而且有的离奇到不可想像。当然这里只限于人——善良的人的议论。至于那“为虎作伥”的鬼的想法,就不必去揣测了。但愿世上真没有鬼,然而我真担心,人既是这样的善良,万一有鬼,是多么容易受愚弄啊!要理解的句子的位置在作者对刽子手的兽行的批判之后,在要讲述的寓言之前,属于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从对语言的分析看,这是对人们议论胜利的一个总括句,表达的内容在文章的最后一段,即本来是非常清楚的事,有些人偏偏是非不分,发一些莫名其妙的议论。(3)含意深刻句第4页共14页文章中文字简练,寓意深刻,具有哲理的语句。如2004年全国卷《痛哭和珍》第4题的D项:最后一段“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虫豸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深刻地揭示出时局的险恶、反动派的凶残以及作者对未来的担忧。和珍!你明天出了校门走到石驸马大街时,你记得不要回头。你一直向前去吧,披着你的散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和珍,梦!噩梦!想不到最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虫豸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这句话在文章的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杀害刘和珍的思考,深刻地揭示出时局的险恶、反动派的凶残以及对未来的担忧。石评梅的这句话有着深刻的含义,是对生活的深刻思考。(4)意义含蓄句这类语句的意思含而不露,话中有话,需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认真辨析才能理解。如2004年全国卷第4题D项:作者以“呜呼,快乐地死去!”呼应题目“快乐的死亡”,既起到点题的作用,又表现出“死”的动态过程,富有深意。我不害怕自然的死亡,因为害怕也没用,人人不可避免。我也不太害怕痛苦的死,因为那时代已经过去。我最害怕的就是那快乐的死,毫无痛苦,十分热闹,甚至还有点轰轰烈烈。自己很难控制,即很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因为我觉得喝酒不一定完全是坏事,少喝一点可以舒筋活血,据说对心血管也是有帮助的。作家不能当隐士,适当的社会活动和文学活动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对创作也是有帮助的。可是怎么才能不酗酒,不做酒鬼,这有益的定量究竟是多少呢?怕只怕三杯下肚,豪情大发,嘟嘟嘟,来个瓶底朝天,而且一顿喝不上便情绪不高,颇有怨言,甚至会到处去找酒喝。呜呼,快乐地死去!最后一段的这句话是对作家不出作品的类比写法,把喝酒的结果和作家不出作品相比,形象地写出结果,照应了题目和开头,具有深刻的含意。(5)象征意义句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