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网际协议实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3章网际协议实验实验目的与实验环境实验目的掌握IP数据报的格式掌握子网掩码和路由转发机制理解特殊IP地址的含义理解IP分片过程实验环境运行WindowsXP/WindowsServer2003/Windows7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一台PacketTracer网络模拟器程序IP协议网际协议(InternetProtocol,IP)是TCP/IP协议族中最为核心的协议,所有的TCP、UDP、ICMP及IGMP数据都封装在IP数据报里传输。IP协议的数据单元称为IP数据报(IPDatagram),在网络中传输时被分装成包(Packet)或称为分组。IP数据报的传送是无连接、不可靠的:在通信之前不需要与目的主机先建立好一条特定的通路;对数据进行“尽力传输”。IP报文格式4位版本4位首部长度8位服务类型16位总长度(字节数)16位标识3位标志13位片偏移8位生存时间8位协议类型16位首部检验和32位源IP地址32位目的IP地址选项(如果有)数据IP报文格式(续)版本:占4比特,这个字段定义了IP的版本。目前的主流版本是4(IPv4),但它正逐渐地被版本6(IPv6)所替代。首部长度:占4比特,该字段用4字节为一个单位来定义首部长度。将该值乘4可得到用字节表示的首部长度,IP首部长度的范围为20~60个字节。服务类型:占1个字节,由3比特的路由优先级、4比特的服务类型(4比特分别对应最小时延、最大吞吐量、最高可靠性和最小费用,在一个IP数据报中这4比特只能有一位被置为1)和1比特未用位(该位必须置为0)组成。总长度:占2个字节,以字节为单位,定义IP数据报的总长度(首部加上数据)。IP报文格式(续)标识:占2个字节,是每个IP数据报特有的ID值,在分片时被复制到每个分片。标志:由3比特位组成。第1位保留;第2位为不分片标志,值为1时表示此数据报不可以被分片;第3位为更多分片标志,值为1时表示在当前分片包之后还有分片,即此包不是最后分片。片偏移:由13比特位组成,偏移量的单位为8字节。如果当前IP包是一个分片包,该字段指明了当前分片包在与其它分片包被重新组装成一个IP数据报时,应该位于数据报的什么位置上。生存时间(TimeToLive,TTL):占1个字节,表明数据报的生存时间,单位一般是通过路由器的最大数量,或称最大跳数。通常TTL的起始值为32、64、128。IP报文格式(续)协议:1个字节,定义了使用IP层服务的较高层协议,如6代表TCP、17代表UDP、1代表ICMP、2代表IGMP等。检验和:占2字节,由16位反码求和算法生成。只对IP首部内容进行错误检测,校验范围不包括数据部分和计算的校验和字段本身。源IP地址:4个字节,定义了源主机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也为4个字节,定义了目的主机的IP地址。通常情况下,在IP数据报从源主机传送到目的主机期间,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保持不变,除非使用网络地址转换。可选项:不是每个数据报所必需的,通常用于网络测试和调试。IP包实例目的MAC源MAC帧数据协议类型版本+头部长度服务类型IP包总长度ID分片标志+片偏移生存时间IP包数据协议类型校验和源IP目的IPIP地址的定义IP地址是网络中主机的唯一标识,主机和路由器通过数据包的IP地址来识别数据的发送方和目的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是32比特的Ipv4地址,一般以点分十进制形式表示,即用三个小数点隔开四个0~255的十进制整数,比如“192.168.1.1”。IP地址由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组成。网络号用于识别主机所在的的网络,主机号用于识别该网络中的主机。IP地址类型及其结构A类0网络号主机号8位B类10网络号主机号C类110网络号主机号D类1110多播组号E类11110保留8位8位8位IP地址的表示法如果用w,x,y,z分别表示这4个字节,则5类IP地址的范围就是:A类:1.x.y.z~126.x.y.z(其中,127.0.0.1不作IP地址,用于网络内部使用)B类:128.x.y.z~191.x.y.zC类:192.x.y.z~223.x.y.zD类:224.0.0.0~239.255.255.255(其中224.0.0.0不用,224.0.0.1分配给永久性IP主机组,包括网关)E类:240.0.0.0~255.255.255.254特殊的IP地址网络地址:主机地址为全“0”的IP地址不分配给任何主机,而是作为网络本身的标识。例:主机202.198.151.136所在网络地址为202.198.151.0直接广播地址:主机地直址为全“1”的IP地址不分配给任何主机,用作广播地址,对应分组传递组该网络中的所有结点。例:202.198.151.136所在网络的广播地址为202.198.151.255。路由器默认不转发目的地址为直接广播地址的IP包,除非开启此功能。受限广播地址:32位为全“1”的IP地址(255.255.255.255)称为有限广播地址,对应当前网络的所有结点。任何情况下,路由器都不转发目的地址为受限广播地址的IP包。特殊的IP地址(续)主机本身地址:32位全“0”的IP地址(0.0.0.0)称为主机本身地址。回送地址:127.0.0.1称为回送地址,常用于测试网络软件或本地进程之间的通信。无论什么程序,当使用回送地址作为目的地址发送数据,不会在网络中传输数据包。此外,还有一些专用IP地址只在网络内部使用,在Internet上无效。比如10.0.0.0~10.255.255.255,172.16.0.0~172.31.255.255,192.168.0.0~192.168.255.255。划分子网将网络进一步划分成独立的组成部分,每个部分称为这个网络(或者更高一级子网)的子网。具体做法是:从IP地址中的主机号部分取出若干位作为子网号,再使用子网掩码来标识IP地址中哪些位是网络号和子网号、哪些位是主机号。子网掩码是一个32比特的二进制序列,其中值为1的比特位对应IP地址的网络号和子网号部分,值为0的比特位对应IP地址的主机号部分。例如255.255.255.0。子网掩码的表示可以和IP地址一样使用点分十进制法,也可以使用在IP地址后加一个斜线(/)及子网掩码中值为1的比特位数的方法。如:192.168.1.25/24表示IP地址192.168.1.25的掩码为255.255.255.0。以字节为界限划分子网子网掩码111…1111111100000000记为255.255.255.0或/24B类10网络号子网号主机号对A类和B类网络,许多管理员采用自然的划分方法,即以8bit为单位化分网子地址和主机号。例如,把一个B类IP地址的16位主机号分成8位子网号和8位主机号。不以字节为界限划分子网例如,从一个B类IP地址的16位主机号中取10位作为子网号子网掩码111…1111111111000000记为255.255.255.192或/26B类10网络号子网号主机号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作用给定IP地址和子网掩码以后,主机或路由器通过将IP地址与本地子网掩码进行按位“与”操作,就可以得到对应IP地址的网络地址,从而确定收到的IP数据报是发往:本子网的主机本网络中其他子网的主机或其他网络中的主机。IP分片链路层具有最大传输单元(MTU)这个特性,它限制了数据帧的最大长度。不同的网络类型都有一个上限值。以太网通常是1500字节。如果IP层有数据包要传输,而数据包的长度超过了MTU,那么IP层就要对数据包进行分片操作。使每一片长度都小于MTU,再逐一发送所有分片。IP分片即分割IP数据报的数据部分,为每一部分数据加上IP首部;首部中“16位标识”、“3位标志”和“13位片偏移”包含了分片和重组所需的信息。当数据被分片后,每个片的“16位总长度”值要改为该片的长度值。路由表大部分网络层设备都存储着一张记录路由信息的表格,称为路由表。网络层设备收到数据报后,根据其目的IP地址查找路由表确定数据报传输的最佳路径(下一跳),然后重新封装此IP包并转发出去。路由项目一般含有六个基本字段:目的地址、子网掩码、下一跳、接口、优先级、度量。目的地址:用来标识目的主机地址或目的网络地址。子网掩码:与目的地址一起来标识目的主机或路由器所在网段的地址。将目的地址和子网掩码按位“与”后可得到目的主机或路由器所在网段的地址。路由表(续)路由项目一般含有六个基本字段:目的地址、子网掩码、下一跳、接口、优先级、度量。下一跳:接近目的网络的下一个路由器地址。如果配置了接口,那么下一跳地址就是该接口的地址,可以不用配置。接口:指明IP包将从该路由器的哪个接口转发。优先级:对于同一目的地,可能存在若干条不同下一跳的路由,这些不同的路由可能是由不同的路由协议发现的,也可能是手工配置的静态路由。优先级高(数值小)的路由将成为当前的最优路由。度量:路由的度量值。当到达同一目的地的多条路由具有相同的优先级时,路由的度量值越小的路由将成为当前的最优路由。路由项路由表中的路由项既可以由管理员手工设置,也可以由动态路由协议自动生成。根据路由目的地的不同,可以把路由项划分为网络路由、主机路由两种类型。根据目的地与路由器是否直接相连,可把路由项分为直接路由、间接路由两种类型。此外,路由表中还有一条默认路由,即缺省情况下转发IP包使用的路由。路由选择路由表按如下顺序匹配路由项:直接路由:路由表表项的“目的地址”字段是交付主机的本网络地址。间接路由:主机路由:路由表表项的“目的地址”字段是某台特定主机的IP地址。网络路由:路由表表项的“目的地址”字段是另一个网络的地址。默认路由:路由表表项的“目的地址”字段是一个默认地址路由选择(续)匹配方法是将IP地址与路由项目的子网掩码进行按位“与”操作,然后判断运算结果是否等于该项目的目的地址,如果等于则匹配成功,否则匹配失败。当找到第一个匹配项后就不再继续寻找,路由选择过程结束。如果在路由表中查找不到匹配项,则默认路由得到匹配。路由选择过程结束后,路由器按匹配的路由项将IP包转发出去。实验步骤1.网络配置使用网络仿真软件CiscoPacketTracer模拟图3.5网络,设置路由器A和主机B-F的IP地址(子网掩码255.255.255.0)。B、C、D在一个子网,将它们的默认网关配置为172.16.1.1。E、F在另一个子网,将它们的默认网关配置为172.16.0.1。2.编辑并发送IP数据报在模拟模式下,设置事件过滤器为“ICMP”。使用编辑工具“增加复杂PDU”,从主机B发送一个复杂PDU(PING应用,目的IP地址为172.16.0.2,TTL=128,单次发包时间OneShotTime=0)给主机E。捕获主机B发出数据包、主机E收到的数据包,打开PDU信息对话框,分析两个包的IP首部是否相同?若不同,分析差异的字段和产生结果的原因。重新从主机B发送一个复杂PDU给主机E(PING应用,目的IP地址为172.16.0.2,TTL=1,单次发包时间OneShotTime=0),观察主机E是否能收到主机B所发出的数据包?分析产生结果的原因。3.理解特殊的IP地址在模拟模式下,设置事件过滤器为“ICMP”。从主机B发出一个复杂PDU(PING应用,目的IP地址为172.16.1.255,单次发包时间OneShotTime=0)。分别观察主机C、D、E、F能不能收到B发出的这个数据包?分析产生结果的原因。重新从主机B发出一个复杂PDU(PING应用,目的IP地址为172.16.0.255,单次发包时间OneShotTime=0),分别观察主机C、D、E、F能不能收到B发出的这个数据包?分析产生结果的原因。重新从主机B发出一个复杂PDU(PING应用,目的IP地址为255.255.255.255,单次发包时间OneShotTime=0),分别观察主机C、D、E、F能不能收到B发出的这个数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