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经验交流材料如何开展养成教育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好的习惯多多益善,且受用终身。”是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几年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深切的感到对学生行为的规范、指导、激励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一、学习习惯的养成为培养学生母语表达、词语积累和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根据学段不同分高、中、低三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演讲要求。低年级以写话为主:①能以小题材做片段演讲;②用词准确,语句通顺;③吐字清楚、语句流畅。中年级以段为主:①撰写200字左右的演讲稿;②内容段落清晰,语句流畅;③抑扬顿挫,表情、动作恰当。高年级以篇为主:①独撰写300字左右的演讲稿;②内容条理清楚,主题突出;③从容大方,声情并貌。课前、上课、放学、作息……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如此多的“该”与“不该”往往使刚入学的小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单凭老师的说教很难达到好的教育效果。二、言传身教,指导行为。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具体的道德概念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不管有无进行教育的自觉性,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标准。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热切地关注着周围的人和事,尤其崇拜学校的老师和自己的班主任。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一)语言引导。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老师想象几近神圣和完美,他们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往往是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也就是说,老师一言一行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我们要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充分注意这种“放大”和“模仿”效应。在与学生、家长、他人的交往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语言内在和外显的教育、引导作用,要求教师无论在什么场合下都要讲普通话、用文明语,都要注意语言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如:老师在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文明用语时,要发之于内心,出之于真诚,避免流于形式或应付。家长、朋友来访时,热情的招呼,亲切的问候,都有引导学生效仿的功效。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老师注意了语言的引导作用,学生会在自觉不自觉中受到影响,模仿老师的语气、表情与人交往,他们会在迁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用语习惯。(二)行为示范。小学生的学习往往从模仿开始,人们常说,学生身上有着老师和家长的影子。因此老师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当地面有纸时,我总是赶紧捡起,教室桌凳歪斜时,我总是整理齐,讲桌不整洁时,我总是清理干净……这一切,我想学生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学生都会照着我的样子去做。我在做这些事时,是发自内心,不是做给学生看,因为只有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入手,才能用行为指导学生,才能对学生良好习惯形成感染力和示范性,学生不仅在一时一事上养成好习惯,不少学生还能举一反三,各方面做的都很好。三、表扬鼓励,激励行为。著名教育学家陶行之曾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以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及时的鼓励是非常有效的,这种鼓励不只是来自老师的,也可以来自学生自己。一年级孩子有很强的荣誉感,他们不仅渴望能得到老师的口头表扬,还渴望能得到老师的物质奖励,如:一朵小红花、一个彩纸做的小苹果、一面小红旗,一颗小小的五角星等,都可以使他们的荣誉感得到满足,并激励他们做得更好。例如开学的第二天,有一个学生早上到校后主动扫地,我马上当众表扬说:“刘春元同学真能干。”还摸摸头、拍拍背,用肢体语言鼓励学生。表扬之后,一下课就有学生主动来扫地了。如果上课铃响了,教室里还乱哄哄的,这是我会大声表扬一个坐得最端正的学生:“瞧,某某已做好了上课的准备,大家都要学习他呀!”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许多。我觉得表扬要比批评的效果好多了。四、互相配合、要求一致学校各科教师要与班主任的要求一致,不要认为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只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这一节课这样要求,下一节课又可以那样应付,使孩子养成见风使舵,看人脸色的坏毛病,会使孩子是非不分,无所适从。同样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教育要步调一致,不要一个严一个松,一个打一个护,常当着孩子面争吵,这样不能维护家长的威信,不能有效地进行家庭教育,影响孩子的正常成长。在整个大教育体系中,只有家庭、学校、社会三大教育互相协调,才能发挥最优作用,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如果只重视学校教育,不重视家庭教育,那么任其自流的家庭教育就会自发的,盲目的影响甚至对抗学校教育,反之,只有当家庭教育真正能与学校教育起好配合和补充作用,使教育分力变为教育合力,教育的效果就会好得多。因此我们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平时,我通过发短信或留言条的形式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对孩子在家的行为提出要求。使家长有的放矢的督促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总之,一年级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他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成长,关系到学生在做人、求知的过程中,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更关系到我们今后为社会输送的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因此,抓一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奠基工程,我们要常抓不懈。